保险有温度,人保财险 _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运行现状分析:中国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2025年9月22日
来源:央视网 中国环境APP 生态环境部 百度
219
6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北京用户提问:市场竞争激烈,外来强手加大布局,国内主题公园如何突围?
上海用户提问:智能船舶发展行动计划发布,船舶制造企业的机
江苏用户提问:研发水平落后,低端产品比例大,医药企业如何实现转型?
广东用户提问:中国海洋经济走出去的新路径在哪?该如何去制定长远规划?
福建用户提问:5G牌照发放,产业加快布局,通信设备企业的投资机会在哪里?
四川用户提问: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云计算企业如何准确把握行业投资机会?
河南用户提问:节能环保资金缺乏,企业承受能力有限,电力企业如何突破瓶颈?
浙江用户提问:细分领域差异化突出,互联网金融企业如何把握最佳机遇?
湖北用户提问:汽车工业转型,能源结构调整,新能源汽车发展机遇在哪里?
江西用户提问:稀土行业发展现状如何,怎么推动稀土产业高质量发展?
“十四五”时期,我国绿色低碳发展迈出新步伐。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并稳定运行,覆盖全国60%以上的碳排放量,启动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绿色发展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明显提升。
我国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9月19日在国新办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十四五”时期,我国绿色低碳发展迈出新步伐。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并稳定运行,覆盖全国60%以上的碳排放量,启动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绿色发展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明显提升。
碳排放权交易是指将碳排放权作为商品在市场上进行买卖的一种机制。具体来说,政府首先将碳排放量达到一定规模的企业纳入碳排放管理体系,并根据一定的规则向这些企业分配年度碳排放配额。这些配额代表了企业在一年内允许排放的二氧化碳量。如果企业的实际排放量超过了分配的配额,就必须在市场上购买额外的碳排放权,否则将面临罚款或其他法律后果;相反,如果企业通过节能减排措施减少了碳排放,使得分配的配额有剩余,这些剩余的配额可以在市场上出售,从而为企业带来经济收益。
自2021年7月正式启动以来,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已经初具规模,并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市场允许买卖与碳排放权相关的产品,如碳配额和碳金融衍生品。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控排企业是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分别扮演政策制定者、执行者和参与者的角色。
自2021年7月16日上线以来,全国碳市场已覆盖电力行业2200余家重点排放单位,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碳市场。2025年3月26日,生态环境部发布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工作方案》,标志着全国碳市场首次扩大行业覆盖范围工作正式进入实施阶段。4月,生态环境部印发《关于做好2025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有关工作的通知》,这是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扩围后首次印发相关重点工作通知,对发电、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的重点排放单位名录管理、碳排放数据质量管理、碳排放配额分配清缴管理等全环节全流程工作任务及完成时限作出明确要求、
根据《2023、2024年度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发电行业配额总量和分配方案》,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2023年度配额管理的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共计2096家,年覆盖二氧化碳排放量约52亿吨,市场共运行242个交易日。截至2024年底,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配额累计成交量6.3亿吨,累计成交额430.33亿元。其中2024年全年配额成交量1.89亿吨,成交额181.14亿元,交易规模持续扩大。
据中研产业研究院分析:
截至2025年9月18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配额累计成交量达到了7.14亿吨,累计成交额达到了489.61亿元。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作为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政策工具,正逐步成为全球各国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市场的建立为企业提供了灵活且经济的减排方式,并通过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激励企业采取更加积极的减排措施,推动低碳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经过数年的探索与建设,已在“十四五”时期实现历史性突破,成为全球规模最大且稳定运行的碳交易体系。这一市场不仅覆盖了全国六成以上的碳排放量,还通过启动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构建起多层次的低碳发展激励机制,为未来的深度发展奠定了坚实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