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四稳”看货币政策新探索

小微 小微
52115
2025月04月28日

(原标题:从“四稳”看货币政策新探索)

从“四稳”看货币政策新探索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证券时报记者 孙璐璐

在外部冲击影响加大的背景下,日前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急剧变化的不确定性。会议既重申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又直面当下客观形势压力,提出经济工作的“四稳”(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着力点。从会议对货币金融政策的部署看,结构性货币政策有望发挥更大的作用,引导金融资源精准高效支持“四稳”。

面对当前需要统筹国内经济转型和应对国际经贸斗争的复杂局面,降准降息等传统货币政策工具对向市场传递适度宽松的政策信号、稳定市场预期仍具有积极意义,但在新形势下增强支持实体经济的针对性、有效性,创新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是货币政策探索新办法、新路子的可行路径。

会议提出要创设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重点支持科技创新、扩大消费、稳定外贸等领域,设立服务消费和养老再贷款。在上述重点支持领域,部分已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覆盖,有些领域尚需创设新工具。已有的科技创新再贷款、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均属于阶段性工具,预计央行会通过展期、扩大额度、降低利率、优化再贷款发放条件等方式加大对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力度。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以正向激励的市场化方式,引导金融机构将信贷资源更多投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相比之下,政策性金融工具既属于货币金融政策的组成,也兼具财政政策特征。此次会议强调要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而政策性金融工具有望发挥逆周期调节的作用,进一步强化财政、货币政策在科技创新、稳定外贸等领域的协调配合。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面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我国将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战略定力聚焦高质量发展,通过逆周期调节与深化改革“组合拳”,共同稳定经济大盘。货币政策将在其中做出新探索更好支持实体经济转型。

其他相关 RELEVANT MATERIAL
关键时刻国家队出手!刚刚巨头最新研判

关键时刻国家队出手!刚刚巨头最新研判

小微 小微
68190
2024-02-07
市场关键时刻,国家队出手!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月6日,中央汇金公司发布公告称,充分认可当前A股市场配置价值,已于近日扩大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增持范围,并将持续加大增持力度、扩大增持规模,坚决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行。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多部门积极发声有力提振了市场信心,市场上演“大奇迹日”!2月6日全天,A股市场放量大涨,科创100、北证50指数涨超9%,中证500涨超7%,中证1000、创业板、科创50指数纷纷录得6%以上涨幅,上证指数全天大涨87.3点,盘中一度收复2800点大关,尾盘报收2789.49点。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汇金再度重磅出手,释放出怎样的信号?如何看待A股市场当前的配置价值?多位基金公司人士对此进行了解读。 汇金宣布扩大ETF增持范围 2月6日,A股市场迎来久违的上涨行情,主流指数集体走高,科创100、北证50指数充当反弹“急先锋”,双双大涨9%,中证500涨超7%,中证1000、创业板、科创50指数也均收获6%以上涨幅。 市场风险偏好显著改善,全市场超3800只个股上涨,北向资金大幅净流入126.05亿元。行业同样呈现普涨格局,医药、电子、军工等成长风格涨幅居前。 中央汇金盘中重磅发声,其表示充分认可当前A股市场配置价值,已于近日扩大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增持范围,并将持续加大增持力度、扩大增持规模,坚决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行。 在嘉实基金看来,汇金公司增持ETF的举动必要、合理、值得市场参与者欢迎与鼓励。稳定股市就是稳定居民预期和信心,相关系列政策的持续落地以及主动调节,是稳定市场、避免系统性金融风险、保护投资者利益、保护居民有效需求等目标的应有之意。 华夏基金表示,中长期资金出手布局ETF向市场传递积极信号,体现了政府高层对资本市场平稳发展的重视,有助于短期市场情绪的修复和风险偏好的改善。中长期机构资金的持续入市,还有助于优化投资者结构,引导市场投资方向,形成实体经济与资本市场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 招商基金研究部首席经济学家李湛认为,增量资金入市预期提振投资者风险偏好,并打破了前期市场避险情绪升温带来的资金负反馈。博时基金强调汇金及时出手并加大增持力度,一方面提供了流动性,同时也有利于快速扭转下跌预期、提振市场信心,使市场恢复平稳。 “今年以来,在A股市场相对走弱的情况下,中央汇金作为我国中长期机构投资者的代表,逆市大量增持ETF,展现出了对后市表现的强烈信心,一定程度上表明资本市场已进入深度价值区间,配置价值凸显。”华泰柏瑞基金总经理助理、指数投资部总监柳军指出。 鹏扬中证500质量成长ETF及联接基金经理施红俊也认同上述观点。在他看来,中央汇金增持,反映出对A股市场投资价值的认可,也反映出稳定资本市场获得了跨部门的政策协同支持。A股市场估值水平处于历史低位,中长期投资价值凸显。 多只ETF规模增长明显 实际上,2024年以来权益ETF市场规模节节攀升。市场人士纷纷猜测,一些短期成交量巨量放大的宽基ETF,或是“国家队”增持的对象。 截至2月5日,全市场774只股票型ETF2024年年内资金流入达7841.31亿元,其中15只权益ETF资金净流入超过百亿元,主要是华泰柏瑞沪深300ETF、易方达沪深300ETF、华夏上证50ETF、嘉实沪深30ETF、华夏沪深30ETF、华夏上证科创板50ETF、易方达创业板ETF,今年以来规模增长超300亿元。 尤其引起注意的是2月6日也有不少ETF放量明显。金鹰基金首席经济学家兼基金经理杨刚就表示,2月6日,3只中证1000ETF放量明显。截至收盘,昨日放巨量的中证1000ETF成交额达到54亿。另外,昨日成交不足10亿的两只中证1000ETF成交突破40亿元。 “前期增量资金重点主攻方向为50、300等主板ETF指数,但‘一九现象’严重导致显著的‘虹吸效应’。此番汇金公开宣告将增仓范围拓宽并预期正迅速落实中,对市场流动性的改善显然更具有针对性,市场的响应效果也更佳。”杨刚表示。 川财证券研报写道,中央汇金扩大ETF增持范围,ETF市场流动性进一步增强。今年以来,我国A股市场经历几轮大幅波动,各大主要指数均突破年内新低,市场情绪也受到影响。但此时沪深300ETF等宽基指数基金却获得百亿资金流入量,已经展示了增量资金对市场见底反弹的信心,借道ETF投资也显示了此时ETF市场投资的性价比。今日中央汇金扩大ETF增持范围后,ETF在规模和流动性方面将进一步突破,持有渠道也同步拓宽,ETF市场将得到提振,未来投资热度有望同步提升。在此基础上,A股市场有望同步企稳。 实际上,此前“国家队”在去年四季度也多次宣布布局ETF产品。如中央汇金在2023年10月23日表示,中央汇金公司今日买入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
深夜突发!美联储,密集发声!

深夜突发!美联储,密集发声!

小微 小微
62707
2024-02-10
(原标题:深夜突发!美联储,密集发声!)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刚刚,一则重磅数据落地。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北京时间2月9日(周五)晚21:30,美国劳工统计局发布对月度通胀进行季节性调整后的修正值,其中显示,美国2023年第四季度核心CPI修正后年化增幅维持在3.3%不变;美国12月CPI环比增幅从0.3%下修至0.2%。这一结果大体符合市场预期。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这则CPI修正数据公布前夕,美联储可谓非常紧张。其中,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称,将密切关注CPI通胀修正值。另外,美联储理事沃勒(Christopher Waller)在今年1月份的一次讲话中也提到了CPI修正值的重要性。最新公布的修正数据,无疑令美联储官员松一口气。 另外,日本软银集团创始人孙正义在美股市场打了一场“翻身仗”。2月8日晚间,软银集团重仓持有的Arm一夜暴涨47.89%,使得软银持有的股份市值单日增加34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500亿元),从近716亿美元增加到1059亿美元。 美国最新公布 北京时间2月9日(周五)晚21:30,美国劳工统计局发布对月度通胀进行季节性调整后的修正值,备受华尔街和经济学家的密切关注。 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第四季度核心CPI修正后年化增幅维持在3.3%不变;美国12月CPI环比增幅从0.3%下修至0.2%。 这一结果大体符合市场预期。此前分析师们估计,本次CPI修正不会剧烈波动,也难以影响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前景。 这一数据出炉后,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降,现报4.146%;现货黄金短线一度涨10美元至2035美元/盎司。 美股三大股指期货小幅上涨,道指期货涨0.28%,标普500指数期货涨0.34%,纳斯达克指数期货涨0.37%。 需要介绍的是,美国劳工统计局定期调整月度CPI数据,以剔除影响数据的季节性因素干扰,例如与假日购物相关影响因素。通过季节性调整平滑这些因素,就可以对同一年内不同月份的通胀进行有意义的比较。 通常CPI指数的年度修正,并不会引起格外关注。但该数据在去年被大幅上修,令市场大跌眼镜,一度引发市场剧烈波动,市场资金对通胀降温进展产生怀疑。 最新公布的修正数据“平淡无奇”,令美联储官员松一口气,他们正在寻找更多证据,证明价格压力正在持续消退,然后才会开始降息。 美联储,密集发声 在CPI修正数据发布前夕,美联储可谓非常紧张。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几乎从未强调他期待某项具体经济数据,但他在最近一次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会议上称,将密切关注CPI通胀修正值。 鲍威尔表示,一年前,当时通胀看起来正在迅速回落,季节性因素的修正却改变了趋势。2月中旬,将收到1月份的CPI报告和2023年的年度CPI修正值,这可能改变通胀形势。希望修订值能确认通胀回落的进展,政策是基于数据而不是希望。 另外,美联储理事沃勒(Christopher Waller)在今年1月份的一次讲话中也提到了CPI修正值的重要性。 因此,全球金融市场密切关注CPI的修正,以防通胀前景发生变化,从而影响降息预期,这是目前影响股市、债市最重要的因素。 近日,美联储官员“集体放鹰”,有意给市场降息预期降温。 其中,美联储梅斯特(Loretta Mester)表示,预计美联储将获得信心以在今年晚些时候进行降息,如果通胀不下降,美联储可以维持当前政策。当美联储降息时,可能会采取渐进的步伐。 梅斯特认为,没有降息的急迫性,在决定利率之前需要更多数据。过早降息将是一个错误,仍倾向于2024年进行三次降息。 波士顿联邦储备银行行长柯林斯(Susan Collins)周三表示,“就目前而言,政策仍处于有利位置,我们正在仔细评估不断变化的数据和前景。我认为,今年晚些时候开始放松政策约束可能是合适的。”劳动力市场和经济的强劲表现表明,经济降温需要一段时间,开始降息时应该是循序渐进的。 明尼阿波利斯联邦储备银行行长卡什卡利(Neel Kashkari)在接受采访时表示,2—3次降息似乎是合适的,如果就业市场持续强劲,美联储可能会“相当缓慢”地降息。 里士满联储主席巴尔金(Thomas Barkin)则表示,他仍不太相信通胀将继续取得进展的观点,因为迄今为止的通缩来自商品价格的回落,尚未波及到服务和租赁行业。与卡什卡利一样,巴尔金在美联储政策制定者中往往属于“鹰派”阵营。 一夜暴赚2500亿元 当地时间2月8日,美股芯片股集体狂飙,其中孙正义旗下的软银重仓持有的Arm一夜暴涨47.89%,使得软银持有的股份价值增加了34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500亿元),从近716亿美元增加到1059亿美元。 Arm股价暴涨的导火索是最新公布的业绩报告,其中显示,在截至去年12月底的第三财季,Arm销售额为8.24亿美元,...

"七姐妹"仍是最爱!国际巨头美股最新持仓曝光

小微 小微
73320
2024-02-16
(原标题:"七姐妹"仍是最爱!国际巨头美股最新持仓曝光)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美国证监会(SEC)日前公布了最新13F报告,多家机构美股去年第四季度持仓情况正式出炉。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在已公开的持仓情况看,华尔街简直人人都在买入七家科技巨头——微软、苹果、英伟达、Alphabet、亚马逊、Meta、特斯拉。做多上述美股科技“七姐妹”是目前最拥挤的交易。此外,减肥药已成为一批对冲基金的新宠,而一些知名的另类投资对冲基金持仓上,中概股和消费类股票也成为重点关注对象。 具体来看“股神”巴菲特大幅减持苹果引人注目,桥水大幅加仓英伟达和礼来,《大空头》原型和加拿大最大养老基金增持了京东和阿里巴巴等等,这些大佬们的新动作引发市场高度关注。 “美股七姐妹”仍是最爱 梳理来看,富达(FMR)、北方信托(Northern Trust)、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富国银行(Wells Fargo)、富兰克林资源公司(Franklin Resources)等千亿美元级别机构13F持仓,都将微软、苹果、英伟达、Alphabet等股票作为重点头寸。 例如,富达管理与研究(FMR)披露的去年四季度13F持仓报告显示,该机构四季度末股票持仓总市值为11825.78亿美元。按市值比例排名的前五大重仓股分别为微软(6.96%)、APPLE INC(4.88%)、英伟达(4.37%)、亚马逊(4.06%)、谷歌A类股(2.68%)。 富兰克林资源公司披露的去年四季度13F持仓报告显示,该机构四季度末股票持仓总市值为2010.67亿美元,季度环比增加6.00%。按市值比例排名的前5大重仓股分别为微软(4.74%)、亚马逊(2.5%)、APPLE INC(2.09%)、英伟达(1.96%)、谷歌A类股(1.61%)。 大型机构持有这些股票已是众所周知。在美银最新的月度全球基金经理调查结果显示,华尔街简直人人都在买入“七姐妹”七家科技巨头。超6成全球基金经理认为,做多七家科技巨头是当前最拥挤交易。持这种看法的基金经理占比远超去年12月和今年1月的前两次调查时。 去年以来,在AI概念的炒作热潮下,科技股尤其是“七姐妹”涨势如虹,强力支撑美股进一步上涨。有数据显示,2023年“七姐妹”贡献了标普500指数三分之二的涨幅。到2024年1月份,七大科技股贡献了标普500指数45%的回报,七只个股合计市值到2月初达12.5万亿美元。 而作为人工智能(AI)崛起最大的受益者,英伟达堪称近一年多来最耀眼的上市公司,其股价去年暴涨了239%,并且疯狂涨势仍在继续,今年迄今为止上涨了近50%,不断刷新股价历史新高,市值达到1.81万亿美元,超过了电商巨头亚马逊。彭博亿万富翁指数上榜的巨富中,今年内他们因持AI概念股而资产净值合计增加1240亿美元,占今年新增财富总和的96%。 巴菲特开始减持苹果股份 就在华尔街仍然青睐“七姐妹”时“股神”巴菲特执掌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已经悄悄开始撤离。 根据伯克希尔·哈撒韦向美国证监会(SEC)提交的最新13F表显示,巴菲特开始减持苹果股份。 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在2023年在第四季度减持苹果1000万股,约1%的苹果股票,并增持雪佛龙1600万股。 目前,在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前五大重仓股中,苹果(AAPL.US)仍然位列第一,持仓约9.06亿股,持仓市值约1743亿美元,占投资组合比例为50.19%,持仓数量较上季度下降1.09%。 减肥医药股成为新星 今年以来,随着特斯拉股价的下滑,而在“减肥神药”需求强劲、脂肪肝相关研究取得突破等因素提振下,制药巨头礼来大有取代特斯拉之势,成为“七姐妹”之一。其实,这一情况在去年四季度持仓中,也能窥见一斑。 知名对冲基金桥水在去年第四季度共增持260个标的,新进87个标的,减持385个标的,清仓85个标的。在加仓操作方面,桥水前五大买入股分别为礼来、英伟达、巴西ETF-iShares、Visa和前进保险。其中,礼来和英伟达的仓位均增长了四倍多。 礼来涨幅虽不及英伟达那样惊艳,但凭借新型减肥神药Zepbound和Mounjaro的推出,该公司去年上涨了近61%,今年以来上涨了约30%,市值超过7150亿美元,是全球最有价值的医疗公司。 桥水第四季度前五大卖出股分别为百事可乐、宝洁、可口可乐、SPDR标普500指数ETF和沃尔玛,这五只股票均位列桥水前十大重仓股。 阿里巴巴获“大空头”增持至头号重仓 中概股仍然是美国机构持仓的一个重要方向。“大空头”Michael Burry旗下对冲基金Scion Asset Management LLC提交的报告显示,公司去年第四季度进一步增持阿里巴巴和京东。 报告显示,Scion资...
事关量化交易,沪深交易所再发声

事关量化交易,沪深交易所再发声

小微 小微
70349
2024-03-04
(原标题:事关量化交易,沪深交易所再发声)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3月4日,据沪深交易所消息,日前,沪深交易所联合举办量化私募机构交易合规培训,帮助量化私募机构及时、准确理解量化交易监管思路和工作要求,切实提升合规交易水平,防范量化交易风险。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这是近期沪深交易所针对量化交易又一次发声。此前,2月20日,沪深交易所宣布量化交易报告制度平稳落地,同日还均对量化巨头的异常交易行为开出罚单。 提升量化私募机构合规交易水平 据悉,来自28家头部量化私募机构的负责人及业务骨干参加了沪深交易所联合举办的量化私募机构交易合规培训。 此次培训,沪深交易所通报了量化交易异常交易典型案例,介绍了量化交易监管总体思路,明确要求量化私募机构加强内部风控管理,防范交易过程中出现影响证券交易所系统安全或者正常交易秩序等情形,切实规范量化交易行为,落实好合规交易要求,保障市场稳健运行。 沪深交易所均表示,下一步将坚持以投资者为本,把维护公平性作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根据证监会统一部署,加快建立完善量化交易监管安排,进一步扩大量化交易合规培训的范围对象,规范量化交易行为,维护市场正常交易秩序,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对量化巨头的异常交易行为开“罚单” 今年以来,沪深交易所加强量化交易监管,对影响市场正常秩序、损害投资者合法权益的量化交易异常交易和违规行为,快速反应、重拳出击。 2月20日,针对量化私募巨头宁波灵均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宁波灵均)的异常交易行为,沪深交易所还均开出“罚单”:限制交易并启动公开谴责程序。 沪深交易所在交易监控中发现,龙年首个交易日开盘,宁波灵均管理的多个产品大量卖出股票,在一分钟内,合计卖出沪深两市股票超过25亿元,期间股指快速下挫。 具体来看,沪市方面,2月19日9:30:00至9:31:00,宁波灵均管理的多个产品大量卖出沪市股票,合计11.95亿元,占期间市场成交额的比例较高,期间上证指数由2886.59点下跌至2868.07点,跌幅0.65%。深市方面,2月19日9:30:00至9:30:42,宁波灵均名下多个证券账户通过计算机程序自动生成交易指令、短时间内集中大量下单,卖出深市股票合计13.72亿元,深证成指当日开盘后一分钟内,由8957点迅速下跌至8875点附近。 沪深交易所认为,宁波灵均上述行为严重影响了正常交易秩序,构成异常交易行为。沪深交易所决定从2024年2月20日起至2024年2月22日止对宁波灵均管理的相关产品连续实施暂停投资者账户交易的监管措施,即暂停相关产品账户在上述期间在沪深交易所上市交易的所有股票交易,同时启动对宁波灵均予以公开谴责的纪律处分程序。 沪深交易所当时表示,将按照中国证监会统一部署,坚守监管主责主业,持续加强交易监管,对影响市场正常交易秩序、损害投资者合法权益的违法违规行为,始终保持严的基调和“零容忍”的高压态势,快速反应、重拳出击。同时,提醒投资者依法合规参与交易,共同维护市场正常交易秩序。 加强对量化交易特别是高频交易的监测分析 近年来,随着新型信息技术广泛运用,量化交易已成为重要的交易方式。量化交易有助于为市场提供流动性,促进价格发现。但量化交易特别是高频交易相对中小投资者存在明显的技术、信息和速度优势,一些时点也存在策略趋同、交易共振等问题,加大市场波动。从国际经验看,境外市场普遍对量化交易特别是高频交易实施更为严格的监管,以防范对市场秩序造成负面影响。 2023年9月1日,沪深交易所发布了《关于股票程序化交易报告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和《关于加强程序化交易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建立起针对量化交易的专门报告制度和相应监管安排,于2023年10月9日正式实施。2月20日,沪深交易所均宣布,目前上述制度已平稳落地,存量投资者已按要求如期完成报告工作,增量投资者落实“先报告、后交易”的规定,各方报告的质量总体符合要求,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量化交易监管打下了基础。 沪深交易所表示,将结合报告信息,持续加强对量化交易特别是高频交易的监测分析,动态评估完善报告制度。 沪深交易所同时表示,下一步将坚持以投资者为本,把维护公平性作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借鉴国际监管实践,趋利避害,建立健全量化交易监管安排,包括严格落实报告制度,明确“先报告、后交易”的准入安排;加强量化交易行情授权管理,健全差异化收费机制;完善异常交易监测监控标准,加强异常交易和异常报撤单行为监管;加强对杠杆类量化产品的监测与规制,强化期现货联动监管。 同时,沪深交易所还将进一步压实证券公司客户管理责任,完善与证券业协会、基金业协会的自律管理协作机制,加强对量化私募等机构的交易监管等。 此外,沪深交易所还将加强与香...
“变道”北交所IPO企业增多项目撤回数量也在加大

“变道”北交所IPO企业增多项目撤回数量也在加大

小微 小微
80315
2024-03-04
一边是越来越多的企业奔赴北交所上市,另一边主动撤回北交所首发(IPO)申请的企业日益增多。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证券时报记者梳理发现,自证监会去年8月27日提出“阶段性收紧IPO节奏”(简称“827新政”)至今,至少20多家企业“变道”北交所上市(按辅导期+已受理口径统计)。有受访投行人士提到,有些企业的IPO在沪深交易所“碰壁”后,转战北交所。但同时,北交所也在提高门槛,收紧审核。 Wind显示,2024年1月,在北交所市场,申请主动撤回IPO申请的企业数有12家,环比增加5家。2月虽然受春节长假因素影响,但也有6家企业申请撤回,数量高于上年的9月至11月。 20多家企业“变道”北交所上市 2月27日,奥尔良腌料供应商特味浓发布公告称,已完成五期IPO辅导工作,同时表示将备案的上市板块从上交所更换为北交所。 就在同日,中式快餐连锁企业老娘舅发布公告称,已完成IPO辅导备案。与特味浓一样,老娘舅也是从上交所“变道”北交所寻求上市。老娘舅于2022年7月披露招股书申报稿,欲向上交所主板发起冲刺,但2023年11月主动撤回招股书。冲刺无果后,老娘舅于2024年2月22日正式挂牌新三板,次日即披露公告称,已提交在北交所上市辅导备案申请材料。 两家餐饮消费类企业“变道”北交所是当前IPO申报变化的缩影。据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2月29日,“827新政”后,至少有26家企业将拟上市板块更改为北交所,其中有22家正处于辅导期,有4家的IPO申请已获受理。进展速度最快的这4家企业分别是天盛股份、九州风神、丹娜生物、天威新材。 上述企业中,有14家企业原拟闯关深交所创业板,有5家拟登陆上交所科创板,其余均原打算冲刺沪深交易所主板,比如同属餐饮消费序列的南方乳业。 在“变道”的同时,有几家企业也作出了更换保荐机构的选择。被“截胡”项目的券商有金元证券、平安证券、招商证券、华安证券、国元证券、国泰君安、中天国富、中信证券。 资深投行人士王骥跃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更换保荐券商是一个正常的市场选择。有的是项目团队跳槽带走项目,有的项目是券商质控内核没通过就换家券商申报,有的是发行人对项目团队工作不满意,还有的则是发行人有其他关系要平衡。 多重压力下企业“变道”北交所 谈及“变道”原因,多数公司都在公告中表示,综合考虑宏观经济形势、资本市场环境变化以及公司发展规划等因素决定,或者与辅导机构进行充分沟通后决定。 有投行人士向记者表示,企业“变道”北交所主要是受监管鼓励、市场环境、申报条件三方面因素影响。他提到,目前到沪深主板上市有一定难度,除非是特别符合政策导向的企业,如国家鼓励产业或规模排名靠前。同样,创业板对“三创四新”、研发、增长率等具有明确要求,此外,科创板更难。而另一方面,一些企业业绩下滑,难以满足申报要求。 “比如2020年承揽的客户,原计划以2021年、2022年、2023年为申报期,但2022年和2023年业绩持续下滑就不满足申报条件。”上述投行人士表示,北交所目前是政策鼓励方向,“变道”北交所的大多是原来符合沪深交易所申报条件,或者因行业限制被劝退的企业,餐饮消费类企业就是典型案例。 前述“变道”北交所的26家企业,除餐饮消费类企业外,多是制造业细分类型行业。其中,归属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的最多;其次是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再次是跟医疗、环保、汽车等相关的器械设备制造。 北京南山投资创始人周运南分析称,当前沪深交易所IPO放缓,而北交所还处于正常审核状态。一些企业,尤其是净利润在1亿元以下的企业,可能登陆沪深交易所优势不够明显,且上市或需等待更长时间。但如果改道北交所,上市预期会更明确。如果申请直联机制,最快12个月就能上会。 王骥跃对记者表示,当前投行也在力推企业到北交所上市,而很多企业其实并不是十分清楚去哪儿上市的利弊。当面临投资人退出压力要求回购时,北交所也可以是一个选项。 记者注意到,老娘舅“火速”转向北交所,或因其回购压力。据招股书,2020年9月至10月期间,公司实际控制人与投资机构源钰投资、城霖投资、城卓投资、城锦投资、瑾汇投资、合沁兴、基石投资签署了包含对赌条款的增资协议,就公司未能在约定期限内提交首次公开发行上市申报材料和完成IPO上市情形下,实际控制人应回购投资者股权事宜进行了约定。 审核要求更加严格 前述投行人士提到,现在也有一些企业对北交所是能报则报,搏一搏。对于企业而言,成本主要集中在中介机构的差旅费用,以及会计所和律师事务所的报告费用,而这并不算是太大的成本。 该位投行人士还提到,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往北交所走,相应的门槛也会提高。 王骥跃认为,越来越多企业“变道”北交所的情况不会延续很长时间,目前已经出现不少公司主动撤回材料。而所谓的隐形门槛其实一直都有,当申报的企业增多,交易所就可...
收评:沪指涨0.28%,银行、保险等板块拉升,医药等板块走低

收评:沪指涨0.28%,银行、保险等板块拉升,医药等板块走低

小微 小微
64457
2024-03-05
(原标题:收评:沪指涨0.28%,银行、保险等板块拉升,医药等板块走低)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证券时报网讯,3月5日,沪指盘中震荡上扬,上证50指数涨超1%,北证50指数大跌超3%;两市成交额连续5日突破万亿元大关,北向资金午后逐步进场扫货。 截至收盘,沪指涨0.28%报3047.79点,深证成指跌0.23%报9416.8点,创业板指微跌0.06%报1833.66点,上证50指数涨1.15%,北证50指数跌3.49%;两市合计成交10670亿元,北向资金净买入15.54亿元。 盘面上看,军工、旅游、银行、保险等板块拉升,飞行汽车、AI手机、消费电子概念等活跃;环保、家居、医药、石油、农业、地产、券商等板块走低。 华龙证券指出,2月市场连续上行,资金短期获益明显,2月末因部分在市资金存在“高切低”或拟入市资金观望待机,引发市场短期调整。不过市场仍处于底部区域,当前布局市场的价值明显。近期市场风险偏好提升,在“赚钱效应”回归的情况下,市场流动性持续改善。政策不断“输出”将促进经济持续改善和上市公司基本面预期好转。因此市场短期调整将提供布局机会,3月份有望筑牢“市场底”。建议关注政策和行业利好催化,并选择估值合理、业绩预期改善、历史3月胜率较高方向。...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