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时代获得发明专利授权:“极片、电芯组件及制备方法、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小微 小微
83693
2025月02月26日

证券之星消息,根据天眼查APP数据显示宁德时代(300750)新获得一项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名为“极片、电芯组件及制备方法、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专利申请号为CN202111138944.1,授权日为2025年2月25日。

宁德时代获得发明专利授权:“极片、电芯组件及制备方法、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专利摘要: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一种极片、电芯组件及制备方法、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极片用于卷绕形成电芯组件,极片包括:主体,沿第一方向延伸设置;极耳,由主体沿第二方向伸出,多个极耳在主体的同侧沿第一方向间隔分布,其中,极耳上涂覆有第一绝缘层,第一绝缘层具有沿第二方向延伸的高度,相邻的至少两个极耳中,前一极耳上第一绝缘层的高度小于后一极耳上第一绝缘层的高度。本申请能够提高电芯组件的安全性能。

宁德时代获得发明专利授权:“极片、电芯组件及制备方法、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今年以来宁德时代新获得专利授权623个,较去年同期增加了17.55%。结合公司2024年中报财务数据,2024上半年公司在研发方面投入了85.92亿元,同比减12.77%。

数据来源:天眼查APP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智能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

其他相关 RELEVANT MATERIAL
打新必看 | 1月30日两只新股申购

打新必看 | 1月30日两只新股申购

小微 小微
68090
2024-01-29
1.诺瓦星云(创业板)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申购代码:301589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股票代码:301589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发行价格:126.89 发行市盈率:21.93 行业市盈率:30.02 发行规模:16.29亿元 主营业务:视频和显示控制核心算法研究及应用,为用户提供专业化软硬件综合解决方案 公司其他重要信息如下图所示: 点评:市场前景方面,我国LED显示屏行业市场规模自2012年的241亿元增长至2018年的576亿元。受宏观经济影响,2020年国内LED显示屏市场规模较2019年的659亿元减少至532亿元。2021年,国内LED显示屏市场规模达576亿元。预计2021年至2025年市场规模持续增长至825亿元。 公司业绩方面,2020年至2022年,诺瓦星云实现营业收入9.85亿元、15.84亿元、21.74亿元;实现净利润1.1亿元、2.12亿元、3.08亿元,业绩近年来持续高速增长。2023年,公司预计营业收入约30.46亿元,同比上升40.10%;净利润约6.182亿元,同比上升100.56%;扣非净利润约6.039亿元,同比上升103.20%。 回顾2023年的新股情况,全年上市新股313只,首日破发52只,首日破发比率约17%。其中,创业板全年上市新股110只,首日破发20只,首日破发比率约18%。10月23日以来,A股上市56只新股首日均未破发。 从估值看,公司发行市盈率低于行业平均值,破发风险较小。同时公司业绩近年来整体向好,且近期新股市场首日赚钱效应较高,综合判断诺瓦星云首日破发概率约10%。不过,公司发行价高达126.89元,叠加近期新股炒作热度有所降温,盲目参与打新仍有不小的风险。 2.上海合晶(科创板) 申购代码:787584 股票代码:688584 发行价格:22.66 发行市盈率:42.05 行业市盈率:30.02 发行规模:15.00亿元 主营业务:半导体硅外延片的研发、生产、销售,并提供其他半导体硅材料加工服务 公司其他重要信息如下图所示: 点评:市场前景方面,根据WSTS统计,2021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达到了5559亿美元,增长率达到26.23%;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6588亿美元。其中,2021年全球半导体材料的产业规模为628亿美元,同比增长13.6%,2025年产业规模预计将达到747亿美元。 公司业绩方面,近年来公司业绩整体保持增长,但2023年业绩出现下滑。2023年,公司预计营业收入约13.2亿元至14亿元,同比下降10.05%至15.19%;归母净利润约2.5亿元至2.65亿元,同比下降27.38%至31.49%;扣非净利润约2.15亿元至2.3亿元,同比下降35.53%至39.73%。 回顾2023年的新股情况,全年上市新股313只,首日破发52只,首日破发比率约17%。其中,科创板全年上市新股67只,首日破发13只,首日破发比率约19%。10月23日以来,A股上市56只新股首日均未破发。 从估值看,公司发行市盈率高于行业平均值,有一定破发风险。同时,考虑到公司业绩2023年下滑较为严重,综合判断上海合晶首日破发概率约15%。...
国资央企今年将加快布局培育新质生产力

国资央企今年将加快布局培育新质生产力

小微 小微
66825
2024-02-03
(原标题:国资央企今年将加快布局培育新质生产力)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新华社北京2月2日电 国务院国资委近期部署2024年投资工作,推动国资央企聚焦主责主业、发展实体经济,积极扩大有效投资,优化投资布局结构,其中加快布局培育新质生产力是着力重点之一。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023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今年经济工作时提出,“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国务院国资委提出,今年国资央企要推动投资规模和效益平稳提升,聚焦产业链强基补短、基础设施建设、能源资源保障,积极布局实施一批强牵引、利长远的重大项目,提升有效投资的科学性和经济性。 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国务院国资委提出,要大力推进央企产业焕新行动和未来产业启航行动,围绕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坚持长期主义,加大布局力度;坚持投新、投早,通过股权投资、基金投资等方式,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布局一批潜力大、成长性好的专精特新企业和独角兽企业。 聚焦发挥产业引领作用,国务院国资委提出,要加快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积极部署安排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类投资;推动数智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适度超前推进5G、数据中心、算力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 重大项目是扩大有效投资的重要抓手。目前,国务院国资委正在指导中央企业明确今年的重点投资项目,发挥好强引擎、硬支撑作用。同时,要求央企今年继续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加大合作力度,激发带动社会投资积极性。 据了解,为更好发挥安全支撑作用,央企今年将围绕产业链关键领域和标志性重点产品,推动落地一批强链补链重点项目,并做好资源保障和民生服务保障,加大在粮食、能源、战略性矿产方面的投入力度。 国务院国资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组织企业科学编制年度投资计划,加强投资情况月度监测分析,帮助企业协调解决重点项目面临的困难,推动投资进度按照时间节点有序推进,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
精实测控创业板IPO“终止” 收入七成靠苹果(AAPL.US)

精实测控创业板IPO“终止” 收入七成靠苹果(AAPL.US)

小微 小微
59236
2024-02-05
(原标题:精实测控创业板IPO“终止” 收入七成靠苹果(AAPL.US))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智通财经APP获悉,2月5日,珠海精实测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精实测控)深交所创业板IPO审核状态变更为“终止”。因大族封测申请撤回发行上市申请文件。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发行上市审核规则》第六十二条,深交所决定终止对其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的审核。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招股书显示,精实测控是一家专注于测试、测量与控制技术研发与应用的,以测控装备与测控数据分析协作工具为核心产品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拥有高复杂度、高集成度的设备定制研发能力,主要服务于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以及白色家电等领域头部企业,为其零部件与整机提供覆盖研发设计、试验验证、产线量产等全流程的测控装备及测控数据增值服务。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经过多年的积累,精实测控建立起“声学、振动和力学测试技术体系”“电子测试技术体系”“环境与过程控制技术体系”“信号处理、数据分析与协作体系”四大技术体系,可以为客户输出成套解决方案,满足大规模制造过程对测控装备的多种类复杂需求,赋能智能制造。 此外,精实测控始终践行以数字化技术提升测控设备运营效率的理念,研发的“Smart IBU”和“数元”软件等多款数字化工具应用了数据挖掘、机器学习及智能控制等技术,帮助客户有效提升设备的运营质量以及数据协同的效率。 精实测控与下游相关行业的多家国际知名企业保持长期稳定的合作,涵盖苹果公司、微软、亚马逊、META 等全球知名高科技公司;富士康、广达集团、立讯精密、歌尔股份等全球知名电子产品智能制造商;格力电器、美的集团等白色家电龙头企业;吉利汽车、广汽集团、东风汽车等知名新能源汽车集团。 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经股东大会确定,由董事会负责实施,主要用于投资如下项目: 财务方面,于2020年、2021年、2022年、2023年1-6月精实测控实现营业收入分别约为2.94亿元、4.33亿元、5.67亿元、2.00亿元,同期净利润分别为511.78万元、1810.27万元、8075.71万元、-3499.69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报告期内精实测控最终用于苹果产品的直接与间接销售收入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69.47%、67.67%和75.26%,占比较高。这意味着公司高度依赖苹果产品的销售收入,一旦苹果产品市场出现问题,对精实测控的影响将不容忽视。 同时,由于苹果公司在选择供应商时会执行严格、复杂、长期的认证过程,需要对供应商技术研发能力、规模量产水平、品牌形象、质量控制及快速反应能力等进行全面的考核和评估。若未来精实测控无法在苹果供应链的设备制造商中持续保持优势,与苹果公司的合作关系可能将难以维持,对精实测控的经营业绩产生较大影响。 ...
关键时刻国家队出手!刚刚巨头最新研判

关键时刻国家队出手!刚刚巨头最新研判

小微 小微
68186
2024-02-07
市场关键时刻,国家队出手!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月6日,中央汇金公司发布公告称,充分认可当前A股市场配置价值,已于近日扩大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增持范围,并将持续加大增持力度、扩大增持规模,坚决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行。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多部门积极发声有力提振了市场信心,市场上演“大奇迹日”!2月6日全天,A股市场放量大涨,科创100、北证50指数涨超9%,中证500涨超7%,中证1000、创业板、科创50指数纷纷录得6%以上涨幅,上证指数全天大涨87.3点,盘中一度收复2800点大关,尾盘报收2789.49点。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汇金再度重磅出手,释放出怎样的信号?如何看待A股市场当前的配置价值?多位基金公司人士对此进行了解读。 汇金宣布扩大ETF增持范围 2月6日,A股市场迎来久违的上涨行情,主流指数集体走高,科创100、北证50指数充当反弹“急先锋”,双双大涨9%,中证500涨超7%,中证1000、创业板、科创50指数也均收获6%以上涨幅。 市场风险偏好显著改善,全市场超3800只个股上涨,北向资金大幅净流入126.05亿元。行业同样呈现普涨格局,医药、电子、军工等成长风格涨幅居前。 中央汇金盘中重磅发声,其表示充分认可当前A股市场配置价值,已于近日扩大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增持范围,并将持续加大增持力度、扩大增持规模,坚决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行。 在嘉实基金看来,汇金公司增持ETF的举动必要、合理、值得市场参与者欢迎与鼓励。稳定股市就是稳定居民预期和信心,相关系列政策的持续落地以及主动调节,是稳定市场、避免系统性金融风险、保护投资者利益、保护居民有效需求等目标的应有之意。 华夏基金表示,中长期资金出手布局ETF向市场传递积极信号,体现了政府高层对资本市场平稳发展的重视,有助于短期市场情绪的修复和风险偏好的改善。中长期机构资金的持续入市,还有助于优化投资者结构,引导市场投资方向,形成实体经济与资本市场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 招商基金研究部首席经济学家李湛认为,增量资金入市预期提振投资者风险偏好,并打破了前期市场避险情绪升温带来的资金负反馈。博时基金强调汇金及时出手并加大增持力度,一方面提供了流动性,同时也有利于快速扭转下跌预期、提振市场信心,使市场恢复平稳。 “今年以来,在A股市场相对走弱的情况下,中央汇金作为我国中长期机构投资者的代表,逆市大量增持ETF,展现出了对后市表现的强烈信心,一定程度上表明资本市场已进入深度价值区间,配置价值凸显。”华泰柏瑞基金总经理助理、指数投资部总监柳军指出。 鹏扬中证500质量成长ETF及联接基金经理施红俊也认同上述观点。在他看来,中央汇金增持,反映出对A股市场投资价值的认可,也反映出稳定资本市场获得了跨部门的政策协同支持。A股市场估值水平处于历史低位,中长期投资价值凸显。 多只ETF规模增长明显 实际上,2024年以来权益ETF市场规模节节攀升。市场人士纷纷猜测,一些短期成交量巨量放大的宽基ETF,或是“国家队”增持的对象。 截至2月5日,全市场774只股票型ETF2024年年内资金流入达7841.31亿元,其中15只权益ETF资金净流入超过百亿元,主要是华泰柏瑞沪深300ETF、易方达沪深300ETF、华夏上证50ETF、嘉实沪深30ETF、华夏沪深30ETF、华夏上证科创板50ETF、易方达创业板ETF,今年以来规模增长超300亿元。 尤其引起注意的是2月6日也有不少ETF放量明显。金鹰基金首席经济学家兼基金经理杨刚就表示,2月6日,3只中证1000ETF放量明显。截至收盘,昨日放巨量的中证1000ETF成交额达到54亿。另外,昨日成交不足10亿的两只中证1000ETF成交突破40亿元。 “前期增量资金重点主攻方向为50、300等主板ETF指数,但‘一九现象’严重导致显著的‘虹吸效应’。此番汇金公开宣告将增仓范围拓宽并预期正迅速落实中,对市场流动性的改善显然更具有针对性,市场的响应效果也更佳。”杨刚表示。 川财证券研报写道,中央汇金扩大ETF增持范围,ETF市场流动性进一步增强。今年以来,我国A股市场经历几轮大幅波动,各大主要指数均突破年内新低,市场情绪也受到影响。但此时沪深300ETF等宽基指数基金却获得百亿资金流入量,已经展示了增量资金对市场见底反弹的信心,借道ETF投资也显示了此时ETF市场投资的性价比。今日中央汇金扩大ETF增持范围后,ETF在规模和流动性方面将进一步突破,持有渠道也同步拓宽,ETF市场将得到提振,未来投资热度有望同步提升。在此基础上,A股市场有望同步企稳。 实际上,此前“国家队”在去年四季度也多次宣布布局ETF产品。如中央汇金在2023年10月23日表示,中央汇金公司今日买入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
2024年行业展望:决战猪周期还有希望吗?

2024年行业展望:决战猪周期还有希望吗?

小微 小微
66549
2024-02-12
作为市场关注度最高的周期行业之一,养猪业的情况总是格外令人在意,参与博弈周期反弹的投资者不在少数。在2023年猪周期拐点落空的背景下,2024年还有决战猪周期的可能吗?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1产能去化缓慢 能繁数据仍高企 先来看看养猪业产能去化的关键指标。据农业部数据,2023年12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4142万头,比2022年12月末的阶段性高点减少约250万头,同比减少5.7%。 从历史数据来看,2022年市场经历了较长时间的价格反弹和高利润期,导致产能去化被迫中断,能繁母猪存栏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 来到2023年,虽然行业持续亏损,但能繁数据主要是下半年才开始下降,且产能去化仍比较缓慢,能繁母猪存栏量始终高于4100万头的正常保有量,距离。 按照从能繁母猪存栏数量变化到商品猪供给变化通常需要9-10个月左右的周期来算。可以简单判断,2024年上半年,猪肉的市场供给不会有太大的变化。此外,春节阶段性旺季过后,猪肉需求将迎来相对淡季,猪价易跌难涨,上半年猪企大概率仍将面临养殖亏损局面。 下半年的情况则会好一些,猪价有望迎来小幅回暖。但能否如2022年那般有比较明显且持续时间较长的回暖还要持续观察,今年一季度产能去化情况或成影响下半年行情的关键。 还有一个关键判断,虽然产能去化缓慢,但仍将对2024年供需关系的改善形成一定正向支撑,因此2024年全年的猪价水平很大概率将优于2023年,猪企业绩将迎来一些修复,但流动性和负债压力仍然存在。 复盘来看,自2021年以来,生猪养殖企业的日子就很难过。除了2022年4月到2022年10月,生猪价格仅维持6个多月的上升期外,其余月份价格都在周期底部徘徊。 被机构们寄予厚望的2023年,猪价也并能如期迎来拐点,养殖亏损成全年主旋律。2023年平均猪价在14-15元/公斤左右,低于行业平均成本线,本轮周期亏损期超过了15个月。 02猪企“暴雷式”去化的必然性 目前来看,养殖端各个环节的亏损仍是难以扭转的事实。虽然规模养殖场已经成为猪肉市场供应的主体,大幅提升了企业抗风险能力。但前期的大幅扩张导致的上市猪企们现金流和负债率已经高企,部分猪企甚至已经进入危险区间。 比如傲农生物1月份已四次发布债务逾期公告,公司在最新发布的公告中表示,由于流动资金紧张,公司及部分子公司出现部分债务未能如期偿还的情形。截至1月23日,公司在金融机构新增逾期的债务本息合计约3.19亿元,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12.76%。 傲农生物表示,债务逾期事项将会导致公司融资能力下降,公司将面临支付相关逾期利息等情况,进而导致公司财务费用增加,加剧公司资金紧张状况,对部分业务造成一定的影响...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第三季度,傲农生物负债合计为147.89亿元,资产负债率高达89.41%。 虽然过去傲农生物也在积极自救,希望通过引入股东、出售资产等方式以求“回血”,但超14亿元定增迟迟无法落地,易主大北农的计划因股份冻结和司法标记快速告吹,公司的资金困局已经明牌。 虽然大家都不想成为正邦第二,但生猪养殖规模化率持续提升,中小养殖户出清对整个行业供给的影响已不如从前,规模猪企暴雷式出清的效果更加明显。数据显示,此前暴雷的*ST正邦,2023年累计销售生猪547.85万头,同比下降35.14%。 反观其他猪企,牧原股份2023年销售生猪6381.6万头,同比增长4.27%;温氏股份2023年销售肉猪2626.22万头,同比增长46.65%;新希望2023年销售生猪1768.24万头,同比增长21.0%。这三家猪企年度销量均创历史新高。往后看,或许只有大型猪企倒下出清产能,行业才能迎来真正的周期拐点。 最后来分享下机构对养猪业的观点:湘财证券对2024年的生猪市场持谨慎乐观态度。2023年之后猪粮比一直处于盈亏点以下,2023年7月能繁母猪开始下降,预计2024年下半年左右生猪出栏数量将逐步下滑,届时猪价可能迎来相对可观的上涨。 太平洋证券则认为,行业产能持续出清,2024年猪周期有望反转。该机构认为,前低猪价折射出消费需求回暖缓慢,叠加春节过后消费需求陡降,届时猪价大概率会回落导致行业持续亏损,超长时间亏损所带来的资金周转压力或迫使产能被动出清。我们预计,猪价底部向上拐点或在2-3季度出现。...
“深”走访提质量第7期丨助推高质量发展 万科引领深市房企积极探索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深”走访提质量第7期丨助推高质量发展 万科引领深市房企积极探索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小微 小微
55980
2024-02-18
(原标题:“深”走访提质量第7期丨助推高质量发展 万科引领深市房企积极探索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编者按:部署走访上市公司工作、推动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全国视频会议1月29日召开后,连日来,多地紧锣密鼓组织专班调研走访上市公司,调研内容普遍以推动解决上市公司发展中面临的具体困难和问题为导向,助推辖内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为呈现深市优秀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的新景象,证券时报开设《“深”走访提质量》专栏,聚焦深市企业如何激发创新活力,有助于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助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证券时报记者 吴少龙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进入深度调整期的房地产行业,如何加快构建发展新模式、政策与企业如何同向发力呢? 2月7日,深圳市中小企业服务局吕哲局长、深圳证监局陈剑副局长和深圳证券交易所李辉副总经理带队赴万科走访,传达国务院关于“部署走访上市公司工作、推动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全国视频会议”的精神,了解万科经营情况,倾听企业诉求,协调解决企业发展难题,要求有关部门加大对深圳优质上市公司支持力度,助力公司高质量发展。 作为行业引领者,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同时在深交所和香港联交所上市的公司,成立于1984年,经过近四十年的发展,已成为国内领先的城乡建设与生活服务商,公司业务聚焦全国经济最具活力的三大经济圈及中西部重点城市。2016年公司首次跻身《财富》“世界500强”,目前位列第178位。 为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机制保障 无论在什么时期,万科都在对房地产行业的发展作出引领性的判断。 万科始终坚持为普通人提供好产品、好服务,通过自身努力,为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各方面需求,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目前,公司所搭建的业务体系已初具规模:在住房领域,公司始终坚持房住不炒,坚持“为普通人盖好房子,盖有人用的房子”,2023年1―12月,万科实现合同销售金额3761亿元,行业排名第二。在巩固住宅开发和物业服务固有优势的基础上,业务已延伸至商业、长租公寓、物流仓储、酒店与度假等领域,并在多个业务领域取得了领先地位,为更好地服务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数据显示,上市32年以来,万科年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约25.7%,净利润复合增长率约24.4%。公司连续31年现金分红,平均分红率33.4%,累计分红1030.3亿元,是历年股权融资金额的2.81倍。深铁入股万科共耗资633.7亿元,累计获得现金股息分红达215.7亿元。2023年,万科在全国共纳税533.7亿元。 会上,万科提及,近期各层级政府密集出台各类有助于房地产市场的政策,呈现出多角度、多部门、更灵活、更积极的态势。比如,自《关于做好经营性物业贷款管理的通知》发布以来,部分房企经营贷环境有所改善。 公司还表示,去年三季度以来,深圳相关部门加大力度支持万科发展。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资本市场可能出现的非理性行为,深圳国资委和深圳地铁坚定支持的表态,对万科被做空的情况给予了正面的有力回击。接下来,万科将积极落实相关要求,积极销售,努力做好经营,继续努力探索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深圳市中小企业服务局吕哲局长表示,深圳市已建立针对上市公司的“一对一”定点联系机制,未来将结合这一次国务院会议精神,进一步把联系机制做实做透,加大对优质上市公司支持力度,为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机制保障。 积极探索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当下,房地产业进入高质量发展的转型期,而房地产新模式的探索是一项系统工程,新旧模式的转换显然是一个漫长而痛苦的过程。 早在6年前就喊出“活下去”的万科,比同行更早地进入转型期。 值得注意的是,在行业转型的艰难时期,万科保持稳健,财务状况良好,经营性现金流已连续14年为正,销售规模保持在头部阵营。 在2023年10月20日的万科媒体交流会上,万科开发业务负责人张海认为当前行业环境已发生较大变化,客户已成为最宝贵的资源。在张海看来,万科这些年的种种探索与实践,都是“推动变化,并成为变化”的过程。 郁亮持同样的观点,“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在他看来,每个企业都要适应时代的变化,做时代需要的事情,才可能做到成功。 郁亮认为,住房市场需求已经从“有没有”的阶段,走向“好不好”的阶段。目前客户对居住的需求越来越多,类型也越来越多样化,但针对新需求的市场供应是不充分的。 深市房企呈边际改善迹象 近一段时间,资本市场股债齐发力,房企融资环境持续改善。伴随支持房企合理融资需求的积极信号持续释放,房企的风险出清逐步转入新阶段,为后续复苏不断积聚动力。 以深市为例,股权融资方面,2023年2家深市房企完成再融资,1家公司获证监会同意注册批复。 ...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