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社会老龄化的加速和医疗需求的多元化,安宁疗护机构行业逐渐从幕后走向台前,成为投资市场的新宠。作为关注生命质量、减轻患者痛苦的核心医疗服务,安宁疗护机构在提升老年人生命末期质量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安宁疗护机构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政策红利持续释放
近年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安宁疗护事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从《关于推进安宁疗护事业发展的意见》到《“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再到《“十四五”健康老龄化规划》,国家层面不断明确安宁疗护的发展目标和任务,推动安宁疗护服务纳入国家健康体系。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将安宁疗护纳入国家健康体系,明确其作为全生命周期医疗服务的重要环节。此外,多地试点已探索机构建设补贴、医护人员职称评定倾斜等激励措施,为行业注入了长期动能。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和人们对生命质量要求的提高,安宁疗护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加。据统计,截至2024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超3亿,占总人口的21.3%。其中,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终末期慢病患者占比逐年攀升,对安宁疗护服务的需求尤为迫切。家庭结构小型化进一步削弱传统照护能力,也推动了专业安宁疗护需求的爆发。
(三)多元化供给格局初步形成
目前,中国安宁疗护机构行业已初步形成了多元化供给格局。公立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第三方专业机构共同构建起了安宁疗护服务网络。例如,北京市计划2025年前实现每区至少1所安宁疗护中心,总床位超1800张;上海市则通过家庭病床服务覆盖居家患者,2023年已有261家机构提供安宁疗护服务。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显示:
二、安宁疗护机构行业市场竞争格局分析
目前,公立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安宁疗护机构行业中占据主导地位。这些机构依托现有的医疗资源和专业团队,能够提供较为全面、专业的安宁疗护服务。例如,北京海淀医院通过“叙事医学”记录患者故事,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上海长征镇社区中心结合社工与志愿者开展“生命回顾”项目,为患者提供人文关怀。
随着市场的不断扩大和政策的持续扶持,第三方专业机构在安宁疗护领域逐渐崭露头角。这些机构凭借灵活的服务模式和高端个性化服务,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患者和家属。例如,泰康之家、平安等险资企业通过“保险+服务”模式抢占高端市场,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安宁疗护服务。
在资本的推动下,安宁疗护机构行业呈现出品牌崛起的趋势。一些具有实力和影响力的品牌机构逐渐脱颖而出,成为行业的领军企业。这些品牌机构凭借优质的服务、专业的团队和先进的管理模式,赢得了市场的认可和消费者的信赖。例如,泰康之家的安宁疗护病房在运营初期面临诸多困难,但通过不断探索和创新,最终实现了盈亏平衡,并赢得了市场的良好口碑。随着越来越多的资本涌入安宁疗护领域,市场竞争也日益激烈。各家机构纷纷加强自身的服务质量和品牌建设,以在市场中占据有利地位。同时,一些机构还通过并购整合等方式扩大规模、提升竞争力。
(一)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
预计未来几年,安宁疗护机构行业的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一方面,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和医疗水平的提高,安宁疗护服务的需求将持续增长。预计到2035年,中国60岁以上人口占比将突破30%,恶性肿瘤、阿尔茨海默病等终末期疾病患者数量持续增加。另一方面,随着家庭结构小型化和传统照护能力的削弱,专业安宁疗护服务的需求将更加迫切。
(二)政策红利将持续释放
国家层面将继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动安宁疗护服务纳入医保体系,提高服务可及性和覆盖面。同时,政府还将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推动安宁疗护机构行业可持续发展。例如,教育部新增“安宁疗护”专业方向,预计2025年专业人才供给缺口将收窄至30%。
(三)多元化、专业化与智能化发展趋势明显
未来五年,中国安宁疗护机构行业将呈现出多元化、专业化与智能化的发展趋势。多元化方面,安宁疗护机构将继续拓展服务内容和服务模式,满足患者和家属的不同需求。专业化方面,安宁疗护机构将更加注重专业化建设,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智能化方面,智能化技术将在安宁疗护机构中得到广泛应用,如AI疼痛评估系统、远程监护设备等,提高服务的便捷性和可及性。
结论
安宁疗护机构行业作为医疗健康领域的新兴产业,具有巨大的投资潜力和发展前景。在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的推动下,安宁疗护机构行业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然而,该行业也面临着资源分布不均、人才短缺、支付体系不完善和社会认知度有待提高等挑战。为解决这些问题,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推动安宁疗护机构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中研普华通过对市场海量的数据进行采集、整理、加工、分析、传递,为客户提供一揽子信息解决方案和咨询服务,最大限度地帮助客户降低投资风险与经营成本,把握投资机遇,提高企业竞争力。想要了解更多最新的专业分析请点击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