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关量化交易,沪深交易所再发声

小微 小微
70289
2024月03月04日

(原标题:事关量化交易,沪深交易所再发声)

事关量化交易,沪深交易所再发声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3月4日,据沪深交易所消息,日前,沪深交易所联合举办量化私募机构交易合规培训,帮助量化私募机构及时、准确理解量化交易监管思路和工作要求,切实提升合规交易水平,防范量化交易风险。

事关量化交易,沪深交易所再发声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这是近期沪深交易所针对量化交易又一次发声。此前,2月20日,沪深交易所宣布量化交易报告制度平稳落地,同日还均对量化巨头的异常交易行为开出罚单。

提升量化私募机构合规交易水平

据悉,来自28家头部量化私募机构的负责人及业务骨干参加了沪深交易所联合举办的量化私募机构交易合规培训。

此次培训,沪深交易所通报了量化交易异常交易典型案例,介绍了量化交易监管总体思路,明确要求量化私募机构加强内部风控管理,防范交易过程中出现影响证券交易所系统安全或者正常交易秩序等情形,切实规范量化交易行为,落实好合规交易要求,保障市场稳健运行。

沪深交易所均表示,下一步将坚持以投资者为本,把维护公平性作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根据证监会统一部署,加快建立完善量化交易监管安排,进一步扩大量化交易合规培训的范围对象,规范量化交易行为,维护市场正常交易秩序,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对量化巨头的异常交易行为开“罚单”

今年以来,沪深交易所加强量化交易监管,对影响市场正常秩序、损害投资者合法权益的量化交易异常交易和违规行为,快速反应、重拳出击。

2月20日,针对量化私募巨头宁波灵均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宁波灵均)的异常交易行为,沪深交易所还均开出“罚单”:限制交易并启动公开谴责程序。

沪深交易所在交易监控中发现,龙年首个交易日开盘,宁波灵均管理的多个产品大量卖出股票,在一分钟内,合计卖出沪深两市股票超过25亿元,期间股指快速下挫。

具体来看,沪市方面,2月19日9:30:00至9:31:00,宁波灵均管理的多个产品大量卖出沪市股票,合计11.95亿元,占期间市场成交额的比例较高,期间上证指数由2886.59点下跌至2868.07点,跌幅0.65%。深市方面,2月19日9:30:00至9:30:42,宁波灵均名下多个证券账户通过计算机程序自动生成交易指令、短时间内集中大量下单,卖出深市股票合计13.72亿元,深证成指当日开盘后一分钟内,由8957点迅速下跌至8875点附近。

沪深交易所认为,宁波灵均上述行为严重影响了正常交易秩序,构成异常交易行为。沪深交易所决定从2024年2月20日起至2024年2月22日止对宁波灵均管理的相关产品连续实施暂停投资者账户交易的监管措施,即暂停相关产品账户在上述期间在沪深交易所上市交易的所有股票交易,同时启动对宁波灵均予以公开谴责的纪律处分程序。

沪深交易所当时表示,将按照中国证监会统一部署,坚守监管主责主业,持续加强交易监管,对影响市场正常交易秩序、损害投资者合法权益的违法违规行为,始终保持严的基调和“零容忍”的高压态势,快速反应、重拳出击。同时,提醒投资者依法合规参与交易,共同维护市场正常交易秩序。

加强对量化交易特别是高频交易的监测分析

近年来,随着新型信息技术广泛运用,量化交易已成为重要的交易方式。量化交易有助于为市场提供流动性,促进价格发现。但量化交易特别是高频交易相对中小投资者存在明显的技术、信息和速度优势,一些时点也存在策略趋同、交易共振等问题,加大市场波动。从国际经验看,境外市场普遍对量化交易特别是高频交易实施更为严格的监管,以防范对市场秩序造成负面影响。

2023年9月1日,沪深交易所发布了《关于股票程序化交易报告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和《关于加强程序化交易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建立起针对量化交易的专门报告制度和相应监管安排,于2023年10月9日正式实施。2月20日,沪深交易所均宣布,目前上述制度已平稳落地,存量投资者已按要求如期完成报告工作,增量投资者落实“先报告、后交易”的规定,各方报告的质量总体符合要求,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量化交易监管打下了基础。

沪深交易所表示,将结合报告信息,持续加强对量化交易特别是高频交易的监测分析,动态评估完善报告制度。

沪深交易所同时表示,下一步将坚持以投资者为本,把维护公平性作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借鉴国际监管实践,趋利避害,建立健全量化交易监管安排,包括严格落实报告制度,明确“先报告、后交易”的准入安排;加强量化交易行情授权管理,健全差异化收费机制;完善异常交易监测监控标准,加强异常交易和异常报撤单行为监管;加强对杠杆类量化产品的监测与规制,强化期现货联动监管。

同时,沪深交易所还将进一步压实证券公司客户管理责任,完善与证券业协会、基金业协会的自律管理协作机制,加强对量化私募等机构的交易监管等。

此外,沪深交易所还将加强与香港交易所的沟通,按照内外资一致的原则,明确沪深港通北向投资者的报告安排,将北向投资者量化交易纳入报告范围。对于影响市场秩序的异常交易,沪深交易所将坚决采取自律管理措施,涉嫌违法违规、情节严重的将上报证监会查处。

责编:万健�t

校对:祝甜婷

其他相关 RELEVANT MATERIAL
在长短债之间应该如何抉择?

在长短债之间应该如何抉择?

小微 小微
63699
2024-02-12
岁末市场走弱,债券市场交投情绪火热。放眼全年,债券基金整体表现不俗。Wind数据显示,中长期纯债型基金指数、混合债券型一级指数、短期纯债型基金指数、混合债券型二级指数均取得了正收益。基于良好的收益表现,2023年债券基金规模快速增长。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但债券有长短划分,对于普通投资人而言,债券到底是买长还是买短呢?今天就来探讨一下债券的“长”与“短”。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1如何区分债券的长与短?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债券的长短通常是根据偿还期限的时间长短来划分的。 偿还期限在1年以内的为短期债券;1年以上、10年以下的为中长期债券或称中期债券;偿还期限为10年以上的为长期债券。 02债券基金规模快速增长 短债基金更受欢迎 规模的变化往往代表市场的选择。Wind数据显示,2023年债券基金规模快速增长。 其中,短期纯债基金规模从2022年底的8329亿增长至2023年底的10300亿,单年度增长率为23.66%; 被动型债券基金规模增长最为明显,规模从2022年底的6393亿增长至2023年底的10067亿,单年度增长率达57.47%; 中长期纯债基金存量规模最大,增速略显逊色,规模从2022年底的48354亿增长至2023年底的56584亿,单年度增长率为17.02%。 从底层来看,无论是存量还是2023年度增量,被动型债券基金里跟踪短债的居多。所以整体上来看,短债基金在2023年更受欢迎。 03短债基金性价比更为突出 连续17年取得正收益 与中长期纯债基金相比,短债基金投资的债券资产久期相对更短,受市场利率波动的影响较小。虽然与中长期纯债基金相比,短债基金长期收益略低,但整体最大回撤相对更小,最大回撤的回复天数也明显快于中长债基金。 作为稳健投资的选择,短债基金在过往的投资中展现了突出的“稳定性”。无论市场牛熊,在各个年度均取得了可贵的正收益。Wind数据显示,短期债券型基金指数自2006年7月28日的基日以来,连续17个完整年度取得正收益。 2023年,短期纯债型基金指数在各类债券指数中最大回撤最小,仅为-0.15%。相较于所取得的3.27%的全年收益而言,短期纯债型基金指数的投资性价比突出。 04长债基金风险与收益更高 一般而言,长债利率与经济预期的相关度更高,短债利率与央行的操作、资金面环境相关度更高。从风险收益特征来看,组合久期越长,受市场利率波动影响就越大,所以长债潜在的风险和收益大于短债。 当前阶段长债对于资金的吸引力更高。根据外汇交易中心的数据,2024年1月第二周及第三周基金产品的债券交易情况,1年及以下期限的利率债被买入,而7-10年以及20年以上期限的品种也在被买入,居于中间段的有所卖出,长端买入的规模大于短端。 一方面,市场对于年初以来降息的期待强烈,同时对于未来的基本面预期相对较弱。在此背景下博弈利率下行带来的债券价格上涨。 另一方面是,年初时点机构的配置需求较强,进一步助推超长债行情的演绎。典型如保险机构,其负债端久期较长,对短期波动的容忍度很高。他们在年初倾向于配置期限更长的利率债,以期获得更高的票息收益。 而在当前时间节点一年以下短期债券也被买入的原因在于机构需要借助短期债券流动性较好的特性便于随时调整投资组合。 05未来买长还是买短? 在高波动的A股市场下,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在组合中加入债券基金非常有必要。 一方面,30年期国债、10年国债收益率近期持续下行。短期长债对于经济偏弱和货币宽松预期的定价较为充分,进一步大幅下行或需要新的催化条件;另一方面,从曲线形态来看,当前十分平坦。未来存在走陡的可能(短端利率下行),短端性价比相对更高。 从配置端的生态变化来看,随着存款利率下行,货币及现金类产品受到更严格的投资约束,越来越多稳健理财需求将目光瞄向短债基金。...
商业模式为什么重要?好的商业模式特征有哪些

商业模式为什么重要?好的商业模式特征有哪些

小微 小微
55544
2024-02-14
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曾说过:“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是产品之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那么为什么商业模式如此重要?一个好的商业模式又有哪些特征呢?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商业模式为什么重要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商业模式是企业的经营模式,是企业盈利的基础和核心要素之一。商业模式不仅决定了企业的运营方式,还决定了企业的竞争优势和市场地位。因此,商业模式对企业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具体来看,首先商业模式能够帮助企业识别市场机会和竞争优势。通过设计合适的商业模式,企业可以更好地认识市场需求和竞争格局,确定自己的定位和发展方向。商业模式也可以帮助企业发现新的商业模式和商业机会,提高市场地位和盈利能力。 其次,商业模式能够优化企业的资源配置和运营效率。商业模式包括企业的产品、服务、销售渠道、营销策略、客户关系等方面,通过合理的组合和配合,可以优化企业的资源配置和运营效率,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盈利能力。 商业模式能够提升企业的品牌价值和市场竞争力。商业模式的设计和实施,往往伴随着企业品牌价值的提升和市场竞争力的增强。 此外,企业生存的使命就是创造价值,获取利润。企业因为能够创造价值而具备存在的合理性,价值的实现和创造是企业一切活动的核心和目标。所以,从本质上看,商业模式就是一种价值转换机制。 好的商业模式有哪些特征 那么一个好的商业模式有哪些特征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明白商业模式是什么?通俗的来说商业模式就是一种赚钱的方式。简单的来说商业模式就是存在各种各样的交易关系和连结方式称之为商业模式。 因此一个好的商业模式第一大特征就是能够持续盈利。好的商业模式要能够持续不断地创造价值,获得必要的经济回报。企业创造的价值也要能够在各个参与者之间进行合理的分配,保障企业有足够的盈利进行再投入,能够持续地经营。企业要平衡客户、股东、员工、供应商等利益方的价值分配,商业模式运营才能够有充足的动力。 第二是难以被模仿。比如,很多企业在学习海底捞的管理,但是很难成功,海底捞对于基层员工的高度授权及透明化管理,一般的企业都难以做到;再如戴尔的直销模式,人人都知道其如何运作,也都知道戴尔公司是直销的标杆,但很难复制戴尔的模式,原因在于“直销”的背后,是一整套完整的、极难复制的资源和生产流程。 第三是有差异化优势。要么是差异化的产品,与众不同;要么是提高了生产效率,价格更加便宜。这种独特的价值可能是新产品、新的服务或者新思想,经常是产品和服务独特的组合。比如苹果提供一种极致的手机产品及服务,微信提供一种不可替代的熟人社交网络;沃尔玛则提供低廉的日用品,帮助客户节省开支,茅台提供一种独特口味的白酒,具有成瘾性 第四是具有持续发展能力。如果你的商业模式存在的时段很短,没有后续的持续发展,也必然成不了大器。一个好的商业模式不是靠抓住偶然的机会,而是需要从最开始就找到他的核心逻辑,从而完善商业模式,长久的发展下去。...
证监会:将构建“穿透式”线索筛查体系

证监会:将构建“穿透式”线索筛查体系

小微 小微
49490
2024-02-23
(原标题:证监会:将构建“穿透式”线索筛查体系)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据证监会网站消息 2024年2月23日,证监会举行新闻发布会。会上,证监会回应了多个市场关注的问题。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针对媒体提出的“怎么看待操纵市场、内幕交易的危害,能否介绍一下稽查执法下一步打击操纵市扬、内幕交易方面的主要考虑”问题,证监会首席检查官、稽查局局长李明表示,操纵市场通过人为操控,扭曲股票价格,引发股价暴涨暴跌,误导投资者交易决策,获利离场后,留下“一地鸡毛”,让投资者损失惨重,其实质就是“骗”;内幕交易中少数人掌握内幕信息,抢先交易,占有更多获利机会,妄图在“无人察觉”中谋取暴利,其实质就是“偷”。操纵市场、内幕交易会破坏以价值投资为导向的市场生态,助长打探消息、投机炒作的恶劣风气,干扰投资者价值判断,形成了脱离基本面“炒差炒烂”的不良现象,严重影响市场定价功能发挥,侵害广大投资者合法权益。 “对此,我会将通过全方位监控、大数据碰撞、多渠道收集、智能化分析等多维技术手段构建‘穿透式’线索筛查体系,对操纵市场、内幕交易行为进行精准识别、严厉打击。一方面,重点惩治关键少数。部分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董监高违背忠实义务,利用其身份职位优势,偷看‘底牌’,控制信息披露、炒作热点、安排股评、囤积股票、对倒拉抬、抢先交易,性质恶劣、影响极坏,必须予以严惩。我们将加强信息披露与交易监管联动,对相关线索进行增维拓展分析,持续精准高效打击,让敢于以身试法的关键少数受教训、长记性;另一方面,紧盯新型违法案件。及时打击利用新产品、新技术从事违法违规行为,消除监管盲区。如某些团伙利用场外个股期权等金融衍生品放大操纵收益,部分人员对LOF基金、可转债等品种实施操纵,目前均已从严查办。近期,还出现部分团伙利用远程操控软件隐藏交易痕迹操纵市场,为快速卖出而清仓式砸盘出货,牟取巨额非法利益,我会已配合公安机关完成收网,后续将推动严肃刑事追责。”李明进一步表示。 对于近日有媒体报道IPO要倒查10年,证监会首席风险官、发行司司长严伯进回应表示,“证监会系统坚持以投资者为本,从严审核拟上市企业,对违法违规、侵害投资者利益的行为严惩不贷,用监管的威慑力让企业不敢“带病闯关”,从源头上提升上市公司质量。企业上市后,财务真实性仍是日常监管的重中之重。我们综合运用定期报告监管、现场检查等多种方式,循环筛查高风险可疑类公司,发现财务造假、欺诈发行的依法立案查处,情节严重的移送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可以说,无论是在审的拟上市企业,还是已经上市的企业,无论是什么时候上市的企业,都要受到证监会持续严格监管。” “防范打击财务造假、欺诈发行是一个持续的过程,目前没有IPO倒查10年的安排,媒体出现这方面说法,体现了投资者对上市公司质量的关心关注。在发行上市监管工作中,我们正在持续加强全链条把关,严审重罚财务造假、欺诈发行。我们也将大幅提高拟上市企业现场检查比例,以上市公司质量的提升回应投资者的关切。”严伯进表示。 ...
超过600亿!深市回购浪潮涌动,龙头企业领衔“注销式回购”

超过600亿!深市回购浪潮涌动,龙头企业领衔“注销式回购”

小微 小微
65782
2024-03-03
(原标题:超过600亿!深市回购浪潮涌动,龙头企业领衔“注销式回购”)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证券时报记者 吴少龙  2023年8月以来,A股上市公司主动运用回购工具维护公司价值的意愿不断增强,出现延续至今的“回购潮”。 以深市为例,累计披露662单回购方案,拟回购金额上限876.9亿元;披露回购进展超过2100次,累计回购金额达到602亿元。与此同时,从股票回购的用途来看,上市公司注销式回购涌现。 “真金白银”向市场传递积极信号 长期以来,股份回购在优化公司资本结构、维护公司投资价值、健全投资者回报机制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023年7月24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对资本市场工作作出重要部署,明确提出要“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 会议召开以来,深市公司,尤其是龙头企业,纷纷响应,积极开展股份回购,持续向市场传达积极信号,对修复市场信心、稳定投资者预期起到了重要作用。 日前,荣盛石化公告,截至2024年2月29日,公司前三期累计回购公司股票5.52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5.4553%,成交总金额为69.8亿元(不含交易费用)。公司第三期回购通过专用证券账户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累计回购公司股票2.68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2.6511%,最高成交价为12.70元/股,最低成交价为9.38元/股,成交总金额为29.92亿元(不含交易费用)。 再看格力电器,公司2023年10月30日召开第十二届董事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回购部分社会公众股份方案的议案》,同意公司使用自有资金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公司股份;回购股份的种类为公司发行的A股股份,资金总额不低于15亿元(含)且不超过30亿元(含)。截至2023年12月29日,格力电器通过回购专用证券账户以集中竞价方式买入公司股份累计9189.80万股,成交总金额为30亿元(不含交易费用)。 根据格力电器在今年2月19日披露的《关于推动落实“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的公告》,自2020年以来,公司累计回购公司股份约6.17亿股(含2023年回购公司股份约9190万股),累计注销公司股份约3.84亿股,有效提高投资者回报,切实维护股东利益。公司将在保证正常经营和长远发展的前提下,合理制定利润分配政策,继续切实让投资者分享企业的成长与发展成果。 积极回购的还有新能源龙头宁德时代。2023年10月30日公司召开第三届董事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回购公司股份方案的议案》,同意公司使用自有资金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公司部分股份,用于后期实施股权激励计划或员工持股计划。本次用于回购的资金总额不低于20亿元(含本数)且不超过30亿元(含本数)。截至2024年2月29日,公司通过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交易系统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累计回购公司股份1160.96万股,占公司当前总股本的0.2639%,最高成交价为181.16元/股,最低成交价为146.31元/股,成交总金额为人民币18.97亿元(不含交易费用)。 深市注销式回购不断涌现 从过往历史经验来看,上市公司集中实施回购的区间与市场整体低位调整区间基本吻合,股份回购作为具有显著“逆周期”特征的市值管理手段能够切实向市场传达“稳预期、强信心”积极信号。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以来,已有18家深市公司披露回购注销完成公告,累计回购注销股份涉及金额超过90亿元,注销式回购在深市不断涌现。 今年2月26日晚间,东方财富公告回购方案实施完成,并拟调整已回购股份用途为全部用于注销。具体来看,东方财富公告,东方财富股份回购方案实施完成,累计回购金额约10亿元,累计回购公司股份约7145.26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45%。根据东方财富此前披露的回购计划,该次回购股份拟使用的资金总额5亿至10亿元,回购价格不超过22.00元/股,回购股份的实施期限为自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该次回购股份方案之日起12个月内。东方财富本次回购按照回购计划资金上限足额完成。同日,东方财富公告,董事会拟调整已回购股份用途,由原计划用于股权激励或员工持股计划调整为全部用于注销,并相应减少公司注册资本。 2024年2月19日,美的集团披露《关于回购股份注销完成暨股份变动公告》,公司于2024年1月召开董事会和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变更回购股份用途并注销的议案》,同意公司对前次回购方案剩余的回购股份用途进行变更。该次回购股份的原本用途为实施公司股权激励计划及员工持股计划,经综合考虑资本市场情况,为提高公司长期投资价值并提升每股收益水平,进一步增强投资者信心,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公司将剩余回购股份的用途变更为“用于注销并减少公司注册资本”。该次回购方案中剩余回购股份数量为6980.79万股。公司于2024年2月7日在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
科创板新能源板块勇立潮头:带动“新质生产力”不断提升

科创板新能源板块勇立潮头:带动“新质生产力”不断提升

小微 小微
77468
2024-03-07
(原标题:科创板新能源板块勇立潮头:带动“新质生产力”不断提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随着全球范围内能源供应从传统油气转向绿色、清洁、可再生的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加速演进,新能源发展突飞猛进。10多年来,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成长壮大,在光伏太阳能、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实现换道超车,科创板充分发挥服务科技创新作用,进一步强化新能源行业领先优势,带动“新质生产力”不断提升,促进科技、资本、产业形成良性循环。 目前,科创板已汇聚了全球光伏组件供应商“第一梯队”的晶科能源、天合光能、阿特斯三大巨头,及光伏硅料行业龙头大全能源,合计市值约2553亿元。同时,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锂电设备、整装电池厂商等环节14家动力电池企业陆续在科创板上市,市占率位居行业前列,产业集聚效应已初步显现。 近期,上交所专项工作组集中调研走访了一批科创板新能源企业,加大对优质上市公司的支持力度。多家公司在调研中表示,未来将继续聚焦主业,不断创新,夯实国内、海外两个市场,擦亮产业出海的新名片,同时坚持以投资者为本,不断丰富“提质增效重回报”举措。 “链主”企业勇立潮头,业绩表现持续领先 2023年,全球光伏装机总量稳步增加,光伏市场对于N型先进产品的需求逐渐成为主流。科创板“链主”企业充分发挥全球竞争优势,深度参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布局,面对行业周期波动下的激烈竞争,“四连冠”晶科能源凭借在N型组件上的先发优势,时隔三年后再次摘得全球组件出货量桂冠,天合光能、阿特斯紧随其后,均位列全球前五。2023年,晶科能源、天合光能营收双双突破千亿,分别实现1186.82亿元、1135.10亿元,阿特斯营收跨越至513.10亿元;3家公司全年净利润同比增幅分别为154.97%、51.12%、34.61%。 在光伏逆变器、设备及辅材等细分领域,科创板也涌现出一批隐形冠军,补齐产业链短板,标志着科创板光伏产业链生态的日趋完善。“逆变器龙头”禾迈股份以光伏、储能为核心赛道,核心产品微型逆变器2022、2023年连续两年出货量位居全球第二、国内第一;“切片专业户”高测股份光伏设备订单大幅增加,龙头地位持续稳固,2023年营收同比增长73.19%,净利润同比增长85.32%;“串焊机领军者”奥特维市占率稳居第一,荣获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2023年营收同比增长78.11%,净利润同比增长76.15%。 在新能源动力电池领域,2023年,容百科技三元正极材料出货持续增长,全球市占率超10%,连续三年保持行业首位;孚能科技动力电池出口销量全国第三、动力电池全球市场(不含中国)装车量排名全球第七,充分彰显了中国新能源行业发展的良好基础和领先优势。 海外市场势头强劲,全球化布局多点开花 中国新能源市场正进入深度渗透期,海外市场扩张助力中国企业全球电动化渗透率持续提升,海外高溢价光伏市场也将助推科创板上市公司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 杭可科技目前海外业务发展较好,新签海外订单大幅增长。在海外市场的主要大客户包括LG、SK、三星、远景等,2023年前三季度,受益于高毛利率海外业务收入占比增加,公司毛利率提升至39.43%,盈利能力持续增强。近年来公司不断增设海外子公司,维护已有日韩重要客户,不断开拓欧美本土客户,有望在新的海外扩张浪潮中占据更高的市场份额。 容百科技秉持全球化战略,韩国全资子公司JS株式会社作为国内企业唯一在海外投产的大型正极材料工厂,一期项目于2023年正式投产,产量持续稳步提升。2023年8月正式启动二期4万吨/年三元材料和2万吨/年磷酸锰铁锂项目的开工仪式。同时,公司与全球领先动力电池制造商之一的韩国上市公司LGES签署《联合研究与开发协议》,双方围绕磷酸锰铁锂、无前驱体正极材料和中镍高电压等材料领域,开展全面深度的合作。 科创板光伏组件龙头企业也一直将“国际化”作为重要发展战略之一,份额多年位居海外主要市场领先地位。如阿特斯,作为国际化经营能力领先的光储企业,海外销售收入占比长期超过70%,在境外设有超20家销售公司,客户覆盖逾16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3年上半年,阿特斯的欧洲市场出货量同比增加57%;传统优势市场拉美市场销售渠道从巴西延伸至秘鲁、智利等国家,连续两季度实现单季1GW以上的出货量,同比增长115%;新兴市场非洲出货量呈爆发式增长,同比提升340%。 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多措并举提质增效 在业绩和市场持续向好的同时,科创板新能源企业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通过多重举措不断提质增效。 2023年10月,晶科能源公告自主研发的182N型高效单晶硅电池(TOPCon)转化效率经国家光伏产业计量测试中心第三方测试认证,全面积电池转化效率达到26.89%,再次创造了新的晶硅电池转化效率世界纪录,此外公司基于N型TOPC...
单日大涨88%!港股“机器人第一股”突然爆了 人形机器人产业关注三大方向

单日大涨88%!港股“机器人第一股”突然爆了 人形机器人产业关注三大方向

小微 小微
66684
2024-03-07
人形机器人彻底火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3月6日,港股“机器人第一股”优必选大涨88.13%,日内放量成交12.83亿港元,截至收盘,报收202.8港元/股,总市值达848亿港元。 在优必选带动下,A股人形机器人概念午后大涨超3%,创历史新高,丰立智能、天奇股份等涨停或涨超10%。 展望产业发展,有基金经理表示,目前人形机器人行业正逐渐从0到1的实验室概念验证阶段,迈向1到N的商业化爆发阶段。 港股“机器人第一股”大涨88% 3月6日,港股“机器人第一股”优必选大涨88.13%,日内放量成交12.83亿港元,截至收盘,报收202.8港元/股,总市值达848亿港元。 消息面上,优必选于3月4日被纳入恒生综合指数和恒生沪深港通大湾区综合指数,并正式进入港股通标的证券名单。 有分析人士称,优必选大涨的背后至少有三个原因:一是优必选获纳入港股通标的,吸引了新增流动资金进入;二是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优必选的walkerx是第一个在两会上岗的机器人;三是优必选近期发布视频中Walker S已进车厂作业,展示车身质检图像采集、3D物体定位、安全带监测、贴车标等动作,后续有望与多家车企入场测试。 据悉,优必选成立于2012年,是一家集人工智能和人形机器人研发、平台软件开发运用及产品销售为一体的全球性高科技创新企业。2023年12月29日,优必选登陆港交所。 优必选在研发方面投入巨大,根据招股书,2020年至2022年及2023上半年,优必选分别产生研发开支4.29亿元、5.17亿元、4.28亿元、2.24亿元,分别占当期总收入的57.9%、63.3%、42.5%及85.9%。 优必选在官网表示,截至2023年6月30日,优必选全栈式技术拥有1800余项机器人及人工智能专利,其中逾380项为海外专利,发明专利占比超50%。 人形机器人产业关注升温 今年以来,人形机器人产业受到市场广泛关注。 催化剂事件频出,英伟达宣布将于3月18日至21日召开GTC2024大会,Agility Robotics、波士顿动力等公司将在现场展出25款机器人(包括人形机器人);马斯克发布Optimus最新进展视频,机器人腿部运控能力以及运动算法迭代提升明显。 政策层面,2023年10月20日,工信部出台了《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人形机器人集成人工智能、高端制造、新材料等先进技术,有望成为继计算机、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后的颠覆性产品,并按照谋划三年、展望五年的时间安排做了战略部署。 中信证券表示,看好后续AI进展持续取得突破、机器人应用场景有望进一步拓展,叠加GTC大会、特斯拉视频更新、量产准备等催化,机器人行业板块具备修复可能。 人形机器人产业关注三大方向 展望关于人形机器人的投资,多家机构认为该产业正处于初步阶段,或迎来贝塔投资机会。 永赢先进制造智选基金经理张璐表示,目前人形机器人行业正逐渐从0到1的实验室概念验证阶段,迈向1到N的商业化爆发阶段。2023年是原型机落地的关键年,各家陆续发布原型机,而2024年或将是人形机器人产业化破晓之年——关键词是定型与量产。特斯拉二代Optimus预计2024年小规模量产并投入生产;多家国产品牌在24年也将批量出货。另外2024年机器人另一重点在于找到落地场景,实现商业化闭环将带来巨大的市场空间。目前人形机器人产业链重点在于核心零部件和AI感知决策层, 随着AI技术革命带来有“脑”的机器人的智能化新趋势演绎,软件算法、 AI技术或成为“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厂商的技术护城河。当前人形机器人的智能化水平与智能驾驶L1—L5级别对比,大致相当于L1—L2层级,智能化水平仍有巨大发展空间。 张璐认为,对投资者而言,后续一是密切关注行业风向标特斯拉Optimus的每次突破和进展;二是关注AI技术革命如何推动有“脑”的机器人;三是关注在海外供应链方案逐步明确后对A股如何映射,发掘具有高价值量、处于核心供应链、并拥有核心技术的优质国内厂商。人形机器人板块或将是未来10年大级别贝塔机会,人形机器人的星辰大海将带来属于新时代的投资机遇。 中欧中证机器人指数基金经理宋巍巍表示,从人形机器人产业链公司当下的布局来看,今年将是人形机器人量产的元年。机器人作为人工智能最大的下游应用,会跟随GPU算力芯片的进步,AI大模型的迭代,出现持续的技术创新。机器人行业的发展,可以类比当年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周期演进,它有望成为制造业行业少有的快速增长的大型赛道。...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