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未迎“开门红” 2024车市增速几何?

小微 小微
49394
2024月02月06日

2月以来,车企陆续公布1月销量及交付数据,在一派同比增长的“喜气洋洋”气氛中,多数车企出现环比大跌。虽然临近春节假期,车企推出各种优惠、补贴、福利等激发消费者购车欲望,但经历去年12月“血拼”冲量提前透支了部分订单之后,叠加消费者观望情绪,1月国内汽车销售热度出现回落,部分车企一骑绝尘的涨幅按下暂停键。

1月未迎“开门红” 2024车市增速几何?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尽管2023年仅有四家车企完成销量目标,但未能阻挡车企冲击更高销量的决心,2024年车企的销量目标增速普遍在两位数以上,远高出中汽协预测的3%增速。

与此同时,席卷2023年全年的价格战并未偃旗息鼓,2024年车市依然是“卷”字当头。开年一个多月,包含特斯拉、理想、零跑、哪吒等在内的超20款车型主动调低售价,吉利、广汽、长城、南北大众等相继加入战斗,推出多项优惠和福利。

多位业内人士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2024年会比2023年更加‘血淋淋’”“2024年将进入大混战阶段”“价格战将加速产品竞争力弱的企业被淘汰,市场份额将向头部车企集中,但付出的代价惨重”。

1月未迎“开门红”:多数车企同比大增环比下降明显

新造车企业方面,理想汽车、蔚来汽车、零跑汽车和小鹏汽车1月交付量均出现了较为明显的环比下滑。不过,AITO问界则走出独立行情,是1月为数不多实现同环比大幅增长的车企,首次超过理想汽车,成为中国市场新势力品牌月销量冠军。

传统车企方面,已披露销量数据的车企中仅有吉利汽车、长安汽车实现了同环比增长,比亚迪、奇瑞、广汽本田、广汽丰田、东风日产等多家车企尽管同比实现增长,但环比跌幅不一。

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国补政策退出、消费需求提前透支、经济下行等多重因素影响,去年1月车市低迷,乘用车市场零售为129.3万辆,同比下降37.9%,环比下降40.4%。彼时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称“无论同比增速还是环比增速,都是本世纪以来的1月最低数据”。因此相比于去年同期的低基数而言,今年同比增长的达成相对容易,含金量不一定十足。

另一方面,去年12月,车企进入清库存冲销量的“百米冲刺”期,折扣和优惠力度较之以往更大,没有卖不出去的车,只有卖不出去的价格,在价格战席卷全年的当下,这一现象更甚,“以价换量”造成了消费需求提前释放,因此1月多家车企销量出现环比下滑。

值得一提的是,从1月销量表现来看,除了问界反超理想外,吉利当月的销量也反超比亚迪。

具体来看,吉利汽车1月销量为21.35万辆,同比增长约110%,环比增长约45.7%。其中吉利品牌(中国星、银河、几何等)仍为销量主力,当月销售17.28万辆,同比增长98%;领克同期销售2.8万辆,同比增长约155%;极氪当月交付1.25万辆,同比增长302%,环比下滑7%。

与此同时,1月吉利新能源汽车占比突破30%,销量达到6.58万辆,同比增长近6倍,环比增长14.3%。其中纯电动车型由去年的8941辆提升至3.63万辆,同比提升3倍;插电式混动车型由去年同期的588辆增至2.95万辆。

吉利凭借21.35万辆的销量超过比亚迪,后者1月新能源汽车销量为20.15万辆,同比增长33.9%,环比下滑40.9%。事实上,对于大部分车企而言,月销20万辆已难以企及,但相比于去年12月比亚迪34.1万辆的高峰,本月销量又回归了正常水平。

主销车型海洋和王朝系列销售18.51万辆,高端品牌腾势、方程豹、仰望销量分别为9068 辆、5203辆和1652辆。其中仰望1月销量仍维持在千辆以上,与路虎揽胜持平,后续走势仍有待市场检验。

此外同比大增环比下降的特征也出现在长城汽车新能源乘用车上,其同比大幅增长295.82%至2.5万辆,环比下跌16.19%;广汽本田1月同比增长41%至5.4万辆,环比下滑31.64%;东风日产同比增长74.43%至7.8万辆,但相比去年12月下降17.8%……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指出,2024年1月临近春节,相比年底的旺销态势,车市热度明显降温。由于去年12月年末冲刺销量目标透支部分需求,但返乡潮及节前购车需求对车市销量仍有支撑作用。各地新一轮地方购车补贴政策陆续开启,但终端整体折扣力度有所回收,影响成交。综合预计,1月乘用车终端零售量在220万辆左右,由于去年同期基数较低,同比涨幅较大,但环比回落。

“由于去年促消费政策到期,新一轮补贴政策尚未完全出台,导致消费者观望情绪较重。1月汽车销量不及预期,经销商销售压力增加。”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郎学红表示。

车企制定2024“激进”小目标

2023年中国汽车产销首次突破3000万辆,创历史新高。据中汽协预测,2024年中国汽车总销量将超过3100万辆,同比增长3%以上。其中,乘用车销量2680万辆,同比增长3%;商用车销量420万辆,同比增长4%;新能源汽车销量1150万辆,同比增长21%;出口550万辆,同比增长12%。

与中汽协预测的3%增速相比,车企的2024销量目标增速普遍在两位数以上。2023年完成原定年销目标的吉利汽车2024年将挑战190万辆,同比增长13%;长城汽车将冲刺190万辆,较2023年增长54%;广汽集团将挑战销量同比增长10%(约275万辆);奇瑞汽车以“销量增长率超行业10~20个百分点”为目标。

去年超额完成300万辆的比亚迪尚未公布2024年销量目标,但旗下腾势汽车将挑战20万辆,其中腾势D9销量目标为12万辆。“过去的豪华看车标,现在的豪华看科技,今年就是腾势的科技年。”近日腾势汽车用户沟通日上,腾势汽车首席共创官赵长江表示,2024年腾势将把整车智能技术进行量产,包括高快领航、城市领航、轻地图模式等智驾功能将陆续上线。

除了发力智能化外,腾势今年还将推出三款旗舰车型,包括双旗舰轿车(直面对标保时捷Panamera和梅赛德斯-迈巴赫S级),以及计划年底推出的全新SUV腾势N9,届时腾势将有6款车在售。

此外,理想汽车2024年将冲刺年销80万辆、月销10万辆,较2023年的37.6万辆翻一番;小鹏汽车和零跑汽车的目标均是2023年销量的一倍;哪吒汽车瞄准30万辆,同比增长136%;深蓝汽车将目标定为45万辆,目标增长率220%。

有消息称,华为加持下的AITO问界2024年销量预期为60万辆。对此,赛力斯方面称“销量目标是根据内外部环境动态调整的,我们与华为联合业务2026年实现产销百万辆的目标未变,2024年我们希望能走出扎实一步。”

从终端市场来看,新M7仍是其销量主力,问界新M7目前累计大定已超14万辆,产能已达每月3万辆。今年1月问界新M7单月交付量为3.13万辆,首次月销突破3万辆。此外,问界M9自去年12月上市至今累计大定已突破4万台。赛力斯方面表示,新车型问界M7、M9有望开启新一轮上量周期,助力公司一季度盈利大幅改善。

2月5日,问界M9首批车主正式开启交付,与此同时赛力斯超级工厂建成使用。赛力斯集团董事长张兴海称:“从今天的千辆级,到今后的万辆级、十万辆级,甚至百万辆级的交付,面对千人千面、千车千面,我们将不断迭代和改进,让高端更高端,让豪华更豪华,让智能更智能。”

业界普遍认为,2024年价格战和“内卷”不会结束,淘汰赛将持续进行。

有车企人士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整个市场的卷应该会持续长期存在”。在他看来,2023年价格战主要是新能源和燃油车的份额之争,通过油电同价跟燃油车抢份额,造就了燃油车大幅下降。“随着大家都进入新能源赛道,产品越来越多,2024年新能源和新能源之间的战争就会开始,它俩一打架,可能燃油车继续受伤害继续降价,2024年会是个大混战。2025年是购置税全免的最后一年,连续打两轮价格战之后很多车企撑不下去。”

事实上,2024年车市依然是“卷”字当头,多数车企主动通过降低售价争取更多市场份额。开年一个多月,包含特斯拉、理想、零跑、哪吒等在内的超20款车型主动调低售价,比如理想三款车型降价幅度在3.3万~3.5万之间,L7起售价首次下探至30万元内,小鹏G6限时优惠2万元等;吉利、广汽、长城、南北大众等相继加入,推出多项优惠和福利。

需要注意的是,此起彼伏的“价格战”之下,包括豪华品牌在内的绝大多数品牌很难兼顾利润和份额。售价门槛的降低一方面让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迎来技术平权时代,比如搭载800V高压快充、高阶智能驾驶的车型售价愈发亲民;另一方面车企也在遭到成本的反噬,“价格战”正侵蚀行业利润。

中汽协数据显示,2023年前11月,汽车制造业利润率为5%,与2022年同期相比降低0.7个百分点。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A股20家乘用车整车企业中,7家车企归母净利润出现下滑,其中东风汽车、广汽集团、长城汽车、上汽集团分别下滑61.95%、44%、38.79%、9.8%。

“当价格战打到一定程度,一些营销手段就没有太大的作用,企业必须高度关注成本。”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奇瑞汽车营销公司总经理、捷途汽车总经理李学用认为,没有最卷,只有更卷。

电动化、智能化的浪潮下,2024年的车市存在诸多机遇,但此起彼伏的价格战、智能化技术迭代的快慢、新能源汽车增速放缓、出口或将受到地缘因素制约等诸多不确定性因素也带来了新的挑战。于车企而言,那些能在销量和成本间达成平衡、拓宽市场份额之际加码技术投入的企业,将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

其他相关 RELEVANT MATERIAL
IPO动态:优巨新材拟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募资6.5亿元

IPO动态:优巨新材拟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募资6.5亿元

小微 小微
70461
2024-02-04
证券之星消息,广东优巨先进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优巨新材)拟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募资总金额为6.5亿元,保荐机构为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募集资金拟用于年产16,000吨特种工程塑料复合改性项目、补充流动资金项目,详见下表: 先来了解一下该公司:广东优巨先进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突破国外技术封锁,掌握了聚芳醚砜材料工业化合成过程中的复杂工艺和关键控制技术,并形成核心自主知识产权,截至本招股说明书签署日,公司种工程塑料相关技术获国家发明专利共31项,其中聚芳醚砜相关技术获国家发明专利24项。公司产业化技术之一“特种工程塑料聚亚苯基砜(PPSU)工业化生产技术”于2014年通过江门市科技成果鉴定,广东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查新证明认定为国际先进水平;2021年,公司聚醚砜(PES)的研发成果、聚砜(PSU)的研发成果均被广东省生产力促进中心(广东省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认定为“部分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整体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公司经过多年的创新与发展,成功搭建了涵盖聚芳醚砜关键原料的生产、聚芳醚砜树脂合成和功能化改性及其下游加工应用的产业链,实现了聚芳醚砜大规模、高品质产业化的目标,进口替代效应日趋凸显。根据公开资料显示,公司是继比利时索尔维、德国巴斯夫后全球范围内少数同时拥有PPSU、PSU、PES三大聚芳醚砜系列产品并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企业。公司核心产品包括聚芳醚砜树脂PPSU、PSU和PES及相应的改性产品、聚芳醚砜上游关键原料双酚S,相关产品通过了美国UL认证、美国水接触式NSF认证、英国WRAS认证、德国KTW认证、法国ACS认证、德国W270认证、美国食品药品FDA标准检测、欧盟食品EU标准检测、医疗ISO10993标准检测等,符合REACH、RoHS等环保指令要求,获得国内外诸多知名企业认可,已广泛应用到医疗器械、食品接触、汽车、电子电气、水处理、家居用品和母婴用品等行业。公司聚芳醚砜产品已应用于华为的光通讯设备连接器、应用于法雷奥市光(中国)车灯有限公司的耐高温车灯、应用于deSterCo.,Ltd.的新型环保耐高温航空餐盒、应用于PPG的耐高温涂料、应用于山东新华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的可消毒医疗器械、应用于RWC和Uponor的耐高温水暖部件、应用于Koch的环保水处理关键设备;公司双酚S产品应用于KoehlerPaper和HansolPaper的特种热敏纸。 从目前公布的财报来看,优巨新材2022年总资产为8.61亿元,净资产为6.18亿元;近3年净利润分别为9192.01万元(2022年),5751.31万元(2021年),2046.67万元(2020年)。详情见下表: 优巨新材属于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过往一年该行业共有68家公司申请上市,申请成功31家(主板22家,创业板9家),其余尚在流程中。从申请上市地看,深交所创业板过往一年接申请237家,申请成功58家,7家终止,其余尚在流程中。从保荐机构来看,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过往一年共保荐35家,成功11家,其余尚在流程中。 目前交易所已受理该申请,对优巨新材有兴趣的投资者可保持关注。 以上内容由证券之星根据公开信息整理,由算法生成,与本站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力求但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的准确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等,如存在问题请联系我们。本文为数据整理,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请谨慎决策。...
2月5日新股上会动态:晶亦精微上会通过

2月5日新股上会动态:晶亦精微上会通过

小微 小微
54537
2024-02-06
证券之星消息 上交所公开资料显示,北京晶亦精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晶亦精微”)2月5日上会通过,公司符合发行条件、上市条件和信息披露要求。公司拟登陆科创板,保荐机构为中信证券。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上市委会议现场问询的主要问题有四点: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1)结合公司现有产品结构、8英寸和12英寸CMP设备的技术特点、与同行业可比公司关键指标和产品性能差异,说明公司产品的技术先进性; (2)结合下游主要客户产线建设情况,说明公司8英寸CMP设备的市场空间; (3)结合公司12英寸CMP设备技术及研发能力、下游客户验证进度、在手及意向订单情况,说明12英寸CMP设备收入预测的依据和合理性,以及公司业绩增长的可持续性; (4)结合行业周期、下游市场需求、竞争格局、公司技术优劣势等,说明本次募投项目产能消化措施的可行性,相关风险是否已充分披露。 从主营业务来看,晶亦精微主要从事半导体设备的研发、生产、销售及技术服务,主要产品为化学机械抛光(CMP)设备及其配件,并提供技术服务,目前,公司主要为集成电路制造商提供8英寸、12英寸和6/8英寸兼容CMP设备,是目前国内唯一实现8英寸CMP设备境外批量销售的设备供应商。资料显示,CMP设备在晶圆完成每层布线后能够实现全局纳米级平坦化与表面多余材料的高效去除。 从募集资金用途来看,晶亦精微此次拟发行7134.06万股,募集资金12.9亿元,分别用于高端半导体装备研发项目(4.2亿元)、高端半导体装备工艺提升及产业化项目(3.2亿元)、高端半导体装备研发与制造中心建设项目(5.5亿元)。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公司拟募资额达16亿元,1月3日,公司董事会决定取消3.1亿元的“补充流动资金”项目。 从业绩来看,2020年至2023年上半年,晶亦精微营业收入分别为9984.21万元、2.20亿元、5.06亿元、3.09亿元;同期净利润分别为-976.49万元、1418.4万元、1.28亿元和9330.2万元。2023年,公司预计实现营业收入约5.8亿元至6亿元,同比增长约14.67%至18.62%;预计实现净利润约1.55亿元至1.6亿元,同比增长20.86%至24.76%。公司经营情况持续向好,业绩持续增长。 对于上市委会议关注的问题,晶亦精微在招股书中表示: 产品问题,公司2020年-2022年在中国大陆的CMP设备市场占有率约为3.49%、6.87%和10.68%。公司是国产8英寸CMP设备的主要供应商,所生产的8英寸CMP设备已广泛应用于中芯国际、境内客户A、世界先进、联华电子等境内外先进集成电路制造商的规模化产线中。公司12英寸CMP设备已在28nm制程国际主流集成电路产线完成Cu工艺的工艺验证,设备性能和技术指标均可满足该客户产线要求。 业绩可持续性问题,公司称,CMP设备制造商需要取得集成电路厂商在其生产线上对产品的全方位验证,验证周期长,进入门槛很高,因此,集成电路企业与CMP设备厂商建立采购关系后,会保持良好采购合作,集成电路厂商存在产能扩张时,将从现有供应商中采购设备,此种合作不存在时间限制。同时,公司可以较好地满足客户的售后需求,具备出色的备件管理能力,可高标准地满足客户需求,进一步强化了发行人与客户之间长期稳定的业务合作关系。 风险提示方面,晶亦精微指出: 第一,客户集中度较高的风险。报告期内,公司向前五大客户销售金额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为100%、99.23%、88.21%和84.14%,其中向中芯国际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71.17%、29.03%、49.71%和50.67%,占比较大,主要由于下游行业集中度较高导致,且预计未来仍将继续存在。 第二,技术升级风险。与同行业竞争对手相比,公司12英寸CMP设备仅能实现28nm及以上制程工艺,而美国应用材料和日本荏原可以实现3nm 制程工艺、华海清科可以实现14nm及以上制程工艺(正在验证中)。如果公司产品技术升级不能满足客户对更先进制程生产的需求,可能会影响公司的产品销售。 第三,募投项目达产后产能过剩的风险。在本次募投项目实施后,公司8英寸第三代半导体CMP设备、8英寸传统硅基CMP设备的现有产能及募投项目新增产能之和为18 台/年、55台/年。根据测算,在公司募投项目达产的2025年及2026年,上述两类设备的现有产能及募投项目新增产能之和占中国市场新增CMP设备台数之和的比例为78.26%、72.00%与93.22%、88.71%。这可能会导致公司出现8英寸CMP设备产能过剩的情况,对公司的业务发展与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 第四,募集资金投资项目风险。募投项目开始实施后,公司拟进行大额研发投入并陆续新增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投资,导致相应的研发...
重磅信号!基金强势建仓,几天就打满!

重磅信号!基金强势建仓,几天就打满!

小微 小微
64329
2024-02-14
(原标题:重磅信号!基金强势建仓,几天就打满!)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1月份,在变幻莫测的行情中,公募基金新发行节奏也略微减缓,环比去年12月降幅明显,但受去年同期假期因素,同比来看则有超四成增长。 震荡市中,有的基金大胆建仓,个别产品2月份成立,仅寥寥数个交易日就涨超10%,也有的基金不受仓位限制,在封闭期出手谨慎以图择机入场,成立一个月后净值仍只有轻微波动。 1月基金发行升温 Wind数据显示,以基金成立日计算,1月份全市场新成立的基金共计95只,同比增长63.79%。规模方面,1月份新基金整体发行较去年同期有所提升,合计达到565.38亿元,同比增长40.24%。但增长主要原因系去年同期包含了春节假期,而环比去年12月份无论是发行数量或者发行份额均有明显下滑。 分类别来看,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债券型基金、QDII基金、FOF基金、REITs的成立数量分别为33只、27只、27只、3只、3只、2只。货币市场型基金和另类投资基金暂未有新基金成立。 债基依旧延续了去年的火热行情,担纲新发基金的主力。去年12月发行规模达到434.9亿元,占总规模比重的76.91%。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的发行规模分别为46.52亿元、66.16亿元,合计占总规模比重的19.93%。 上海证券基金评价研究中心基金分析师汪璐认为,开年至今,投资者对权益市场缺乏信心,债券基金作为风险偏好较低的品种成为投资者的优选。其中,中长期纯债与政策性金融债指数基金募集结果最理想。 摩根士丹利基金表示,A股市场短期非基本面问题,而是投资者信心问题,显然情绪已经过度悲观。“我们认为这种非理性的下跌有望得到修正,短期是布局优质公司的绝佳时机。自下而上的行业选择和个股选择更为重要,一方面对于未来经营稳健、经营现金流充裕、资本开支下降的公司值得重视,这类公司具备较强的回购能力,另一方面,前期市场系统性的下行带来的一些细分行业龙头公司被错杀,这类公司已经具备很高的性价比。” 已有基金大胆建仓 A股在阴跌许久后,于春节前三个交易日强力反弹,沪指反弹逾6%,深指更是强力涨超10%。因此有“幸运儿”成立于“V字形”的底部,并以较高仓位完美抓住了短期反弹。 2月3日,中欧中证芯片产业指数公告基金成立,在随后的2月5日,该基金净值随着行情略微下降0.42%。而在下一个交易日里,这只基金净值涨幅达到6.69%,此后两日涨幅分别再度达到了2.22%和3.02%,与跟踪的指数—中证芯片产业指数走势高度雷同。此外,作为一只发起式基金,中欧中证芯片产业指数最新份额约为1200万元,因此不难推测该基金成立寥寥数日已经将仓位近似打满。 类似情况还有华安睿信优选,该基金成立于1月18日,当前尚处于封闭期,但据2月8日披露的最新净值,该基金单周上涨了7.5%,这个幅度的波动也意味着基金经理也开始大手笔布局。 此外,年后成立的基金,净值大幅波动的还有港股创新药ETF、招商中证2000指数增强等产品。 但也有基金出手谨慎,如成立于去年12月份的华泰紫金价值甄选,基金净值在一个多月的交易日内仅有轻微波动,当前基金净值仅有1.0043元,基金经理查晓磊在其管理的另几只基金四季报中也表达了对行情谨慎乐观态度:“站在 2023 年的年末展望2024 年的经济与市场。以股票为代表的风险类资产同时面临着不利与有利的方面,但总体上,我们倾向于认为新的一年仍可能要优于过去一年。相对不利因素在于在经济换挡并转型至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过程中,传统领域的出清时间可能拉的比较长,且也鲜有历史可比经验参考。” 华北一位公募人士认为,对于新基金来说,如果市场持续低迷,基金经理可以择机入场,通过仓位轻重来控制回撤。与此同时,基金经理还可以分批建仓,摊低买入成本,投资布局的安全边际更高。而老基金都有仓位限制,比如股票类资产不得低于既定的比例,因此老基金所持个股的成本可能并不低,有的甚至在股价较高的位置被迫买入,相对来说,震荡市下新基金更容易跑出净值优势。 华南某大型公募的一名投研人士表示,对于基金经理而言,震荡行情中的主动管理,既体现在主动选股方面,更体现在择时方面。择时的确很难,但想在A股市场获得良好的收益体验,择时又是必须的,哪怕做不到精准,至少也可以感知市场的温度,做到“模糊的正确”。 责编:李雪峰 校对:赵燕...
属龙董事长大盘点:掌舵超500家A股公司近8万亿市值

属龙董事长大盘点:掌舵超500家A股公司近8万亿市值

小微 小微
50076
2024-02-15
(原标题:属龙董事长大盘点:掌舵超500家A股公司近8万亿市值,汇集肉制品、石化和保险等领域“龙头”,8家公司净利润连续5年增长)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024年是龙年,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高贵和尊荣的象征,又是幸运与成功的标志。今天是龙年初六,是大小商家“开市”的好日子,寓意财源滚滚好运来。 值此特殊时节,数据宝祝愿大家新的一年六六大顺,并对龙年(由于农历龙年与阳历月份略有差别,暂不考虑这一差异,其他生肖同理)出生的董事长们进行大盘点,他们是怎样一个群体,掌舵这些公司规模和业绩都如何? 509名董事长属龙 60后占比超六成 董事长是公司的灵魂人物,对公司决策起关键作用。统计显示,截至2024年2月8日,A股共计5313家公司披露董事长相关信息,这些董事长中,大到年逾80岁的“老年派”,小到80后和90后的“少壮派”。 其中,太阳电缆的李云孝以87岁的高龄成为A股最年长的董事长。狮头股份的吴家辉、春立医疗的史文玲以及ST实华的刘汕,均出生于1998年,是A股最年轻的3名董事长,其中吴家辉是狮头股份原实际控制人吴旭之子;史文玲是春立医疗实际控制人史春宝、岳术俊夫妇的女儿;刘汕是ST实华实际控制人刘军之子。 上述5300余家上市公司中,龙年出生的董事长共有509名,仅次于生肖属猴和蛇的。 509名董事长年龄分布于1940年、1952年、1964年、1976年及1988年,其中1940年出生董事长仅有1名,即现任双汇发展董事长万隆;60后是属龙董事长的主力军。1952年出生的董事长有26名,占比5.11%;1964年出生的董事长人数最多,有335名,占比近66%;1976年出生的董事长占比23.38%,1988年出生董事长占比5.5%。 先进制造业和信息技术公司集群 属龙董事长掌舵的509家公司分布在哪些行业和地区,公司属性如何? 证券时报·数据宝统计,从行业分布来看,509家公司分布在30个申万行业(综合行业除外),先进制造业和信息技术行业公司数量较多,机械设备、基础化工、电力设备、电子和计算机5个行业的公司数量居前,其中机械设备行业共有51家,占比10.02%;石油石化行业仅有1家,银行、美容护理和煤炭行业各有3家。 从地区分布来看,30个省市均有涉猎。广东、江苏和浙江等省市公司数量较为集中。广东以80家公司的数量位居首位,占比15.72%,浙江、北京、江苏数量占比均超过10%。 从公司属性来看,民营企业数量多达329家,占比64.64%;国有企业122家,占比接近24%。 手握近8万亿市值 千亿军团多达11家 从公司规模来看,截至2月8日,属龙董事长掌舵509家公司市值合计近8万亿元,占全部A股总市值比例接近11%,市值低于10亿元的公司18家,百亿市值公司超过130家,这其中不乏大量的行业“龙头”。 千亿市值公司11家,董事长们均出生于1964年。具体来看,石化龙头中国石油市值超1.4万亿元,其次是保险龙头中国太保市值超2000亿元;光大银行、中国广核等4家公司市值超1500亿元。 这11家公司中,仅长城汽车属于民营企业,公司董事长为创始人魏建军。在《2022年全球CEO品牌守护指数榜》中,魏建军位列全球第三,中国第一。肉制品龙头双汇发展市值接近千亿元,公司董事长为1940出生的万隆,以84岁高龄跻身A股年纪第二大的董事长。 截至2023年三季末,509家公司资产合计27.67万亿元,千亿资产公司有24家,万亿资产公司6家,位居前三的是光大银行、中国石油、宁波银行,总资产分别为6.83万亿元、2.79万亿元及2.67万亿元,另外中国太保、南京银行总资产也超过2万亿元。 3家千亿资产公司属于民营企业,分别是长城汽车、国金证券、晶澳科技,其中晶澳科技董事长靳保芳出生于1952年,晶澳科技是国内光伏行业企业中产业链完整、结构布局协调的龙头企业之一。公司创始人靳保芳带领晶澳科技市值最高冲击至1850亿元,截至当前市值仍超过550亿元。 掌舵公司业绩节节攀升 8家公司净利润2018年以来持续增长 上市公司业绩与政策、行业环境密切相关,与此同时,董事长等高管的决策对公司的经营发展也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数据宝统计,属龙董事长掌舵的509家公司自2018年以来业绩稳中向上,净利润由2018年的2797.17亿元(500家公司)增至2022年的4984.15亿元。除2020年以外,2019年、2021年、2022年整体净利润增幅均超过10%,2022年整体净利润较2018年增长77.85%,在十二生肖董事长掌舵上市公司中,同期增幅位居前列。 具体到单家公司,2018年~2022年,净利润连续增长的公司有85家,2022年较2018年净利润增幅超10倍公司有12家,位居首位的晶澳科技净利润增幅超过1100倍,由2018年...
国信证券曾光:大消费2024年大有可为!看好三类企业

国信证券曾光:大消费2024年大有可为!看好三类企业

小微 小微
60896
2024-02-16
(原标题:时报会客厅 | 国信证券曾光:大消费2024年大有可为!看好三类企业)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从2023年初的淄博烧烤到2023年末的哈尔滨冰雪旅游,2023年的节假日人潮汹涌,整体消费呈现出一派热闹景象,尤其是线下消费更是亮点颇多。不过,市场依然对消费行业未来的整体增速充满疑虑。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对此,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所长助理、大消费组组长曾光近日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专访时指出,当前文旅市场的现象刚好契合了当前消费者更注重性价比消费的浪潮。在他看来,性价比消费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发达国家在消费理性化之后也会趋向性价比消费,他相信未来随着整个保障体系的建立以及就业率的回升,大消费市场在2024年大有可为。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证券时报记者:从淄博烧烤到哈尔滨冰雪旅游,您怎么看待2023年的消费行业现象,呈现出怎样的特点呢? 曾光:2023年是属于疫情放开后的第一年,第一个特点是线下消费比线上增速要来得更高,因为2022年线下基数相对较低。第二个特点是性价比,疫情三年可能很多人的收入受到一定影响,所以2023年大家提到更多的是性价比消费。不管是淄博烧烤还是哈尔滨的冰雪游,最大的特点就是价格都属于非常有吸引力的。这也是很多人会选择淄博或者说哈尔滨的核心原因。当前热闹的文旅市场现象正好契合了消费者更注重性价比消费的浪潮。 证券时报记者:目前全国各地都在推出各种各样的促消费政策,展望2024年,您觉得消费行业的复苏力度有望较2023年扩大吗? 曾光:在2023年线下回补性的消费之后,2024年线下消费会进入一个高基数或者属于一个常规性增长的阶段,所以2024年不管是线下消费还是线上消费,都会迎来一个平稳增长的格局。这是我们预测消费行业公司的一个关键的假设之一。 2024年,整个消费市场是中央和各个地方政府都非常重点抓的一个领域。目前消费在GDP的占比其实已接近40%,与美国的历史经验对比,它还会往60%、70%的方向走。中国未来也会从制造业往消费市场的大方向走,就是以前中国可能是一个制造中心,但未来也会变成一个消费中心。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中央和地方政府也把2024年增长的很大一部分希望寄托在消费这一领域,因为不管是投资还是出口,可能都是进入到了一个相对平稳的阶段。 因此,消费其实是GDP持续增长的重要依托,地方政府也都意识到这一点,很多政策以及财政补贴的出台,其实都是鼓励大家去消费。大家可能认为,性价比消费是大家没钱了,但是如果从银行的储蓄来看,中国人的储蓄其实还是挺多的。目前是属于可能有钱,但是消费的意愿在下降,未来随着整个保障体系的建立以及就业率的回升,我相信整个消费市场在2024年还是大有可为的。 证券时报记者:您刚刚也提到,现在的消费者更多的是转向了性价比消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转向?对于消费行业以及上市公司的经营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曾光:我要强调一点,性价比消费它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它跟收入有关系,但是也没有绝对的关系。像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其实在慢慢地消费理性化之后,也会转向性价比消费,同时个性化的消费特征也会比较明显。 对企业而言,第一,你的研发实力要很强;第二,你的制造和供应链整合要非常突出,你要给别人的是一个物超所值的东西,但是企业也不是做公益,它也需要赚钱、给股东回报。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反向理解,即提供给消费者不贵的好东西,同时企业也能赚钱,这也代表企业的成本管控是非常优秀的。所以中国企业未来也将开始逐渐走向一个精细化发展阶段,这能为企业提供一个长期增长的动能,我们对这类企业的成本、费用率相关指标的关注度也会比较高。 证券时报记者:近几年,国潮风在消费赛道劲吹,国货也受到了年轻消费者的喜爱,您觉得在国潮或国货品牌当中,拥有哪些特征的标的值得重点关注? 曾光:国潮代表着中国文化自信的成果。当前中国制造业已是全球第一大规模,所以我们看到,一方面中国制造业能够推出高性价比的产品,同时中国企业也能够顺应互联网营销的思路,更加打动年轻人,跟年轻人更有亲近感,这几年国潮取得了非常蓬勃的发展,这都是中国制造业+互联网营销强强联合的效果。 中国制造业未来潜力还很大,目前,中国制造业在中高端层面可能跟国外还有一定的差距,但在同一个赛道、同一个子领域来看,很多企业很多品牌的整体质量已经逐渐跟国际巨头接近,甚至赶超。 但部分领域要能真正追赶上还需要时间,同时整体国潮的价格相对于国际品牌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原因是品牌力和品质方面还有一定差距,但这一差距是越来越小的。 消费者之所以选择国潮产品,背后也还是性价比消费在其中起了作用。如果国内企业在定价时盲目追求高价,却没有进行品牌力的长期打造,这样可能会舍本逐末,高价格也会影响到它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 ...
微信发布《龙年春节消费“新意”观察》:出行经济带动快餐、小吃增长明显

微信发布《龙年春节消费“新意”观察》:出行经济带动快餐、小吃增长明显

小微 小微
73390
2024-02-18
(原标题:微信发布《龙年春节消费“新意”观察》:出行经济带动快餐、小吃增长明显)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024春节“8+1”的超长假期,点燃了人们的出行消费热情。前半段回家、后半段出游成为今年过年新“风尚”,同时也带动了许多消费新现象。记者从腾讯方面获悉,2月18日,微信联合同程旅行发布的《龙年春节消费“新意”观察》展现了4个“新意”――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过年“新方式”:运动健康、咖啡馆消费量分别同比增长超过60%与40%,出行经济带动快餐、小吃增长明显。 城市“新面孔”:回家与出行的人们构成了城市的“新面孔”,为各个城市带来新活力,部分网红城市搜索量周环比增长5倍。 出行“新潮流”:香港居民北上过年成为新流动方向,港人内地线上线下交易笔数增长近5倍,交易金额增长超3倍。 出境“新气象”:随着免签国家“朋友圈”扩大,带动国人出境游热度。对比今年1月份的单日均值,在东南亚、韩国、日本,通过微信支付交通出行的消费笔数显著增多。其中,面向东南亚500个城市开展服务的Grab境外叫车小程序对比上线之初更是大增20倍,达到2078%。 生龙活虎 过年“新方式”带旺春节消费 2024龙年春节假期,“热辣滚烫”是线下消费火热的最好注脚。其中,餐饮和酒旅类小程序订单量增长最快,分别同比增长36%与19%。 出行带动了许多新机遇。其中,同比2023年春节,快餐、小吃的线下消费量增幅达到59%与35%,高于过年团聚经常选择的正餐。“尔滨”热也带动着东北特色项目洗浴热情,洗浴保健同比去年过年增长超20%。 与此同时,“运动”健身成为许多人的新春目标。得益于出游带来的运动装备购买需求及用户强身健体的需求,春节期间健身、运动装备购买量同比大涨63%。 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变迁以及年轻人回乡,咖啡消费也成为年俗“新习惯”。《龙年春节消费“新意”观察》显示,回到家乡的年轻人也不忘来一杯咖啡,咖啡馆的消费量同比增长超40%。 龙腾虎跃 返乡出行“新面孔”带动城市消费 出行热带来烟火旺。重庆、成都、西安成为除北上广深外消费最活跃的城市前3。线下消费最活跃城市中,增速最快的是临沂、石家庄、哈尔滨、郑州与南阳,庞大的候鸟返乡人群与旅游人群带旺当地经济。 根据同程旅行的数据,春节期间“冰雪旅游”热度不减,西安、哈尔滨、长春、兰州、沈阳成为主要目的地,广东、江苏、浙江、福建、广西是南方的主要客源地。中西部的“小众”宝藏城市也藏不住了,部分网红城市搜索热度涨幅惊人。对比节前一周,云南瑞丽搜索量周环比增幅达到542%,洛阳、淄博、西安搜索量周环比也超过100%,分别高达188%、176%、111%。 车水马龙 大湾区“生活圈”与免签“朋友圈”促进跨境消费热 今年,北上探亲、扫货、出游的港澳居民成为一道“风景线”。消费、生活因为粤港澳大湾区的“一小时生活圈”变得越发便利。《龙年春节消费“新意”观察》显示,香港居民内地消费(含线上及线下)交易笔数、金额双双大涨,其中交易笔数与2023年春节同比增长近5倍、金额超过3倍,而湾事通综合跨境服务小程序的访问量也环比增长365%。 香港居民在内地过年期间,“最爱”餐饮美食,港人在内地消费交易金额中线下餐饮行业增长最快、超过30倍,微信香港钱包WeChat Pay HK成为港人返内地点餐吃饭的优选支付方式。而香港居民在内地最爱用的小程序前三是滴滴出行、luckincoffee瑞幸咖啡、美团。 与此同时,春节期间前往港澳旅行的内地游客也呈现井喷式增长。微信支付在香港线下日均交易笔数同比暴涨5倍;澳门线下日均支付笔数增长翻一番,达到106%;其中,香港乘车码日均消费笔数同比增长18倍。 随着免签证“朋友圈”的扩大,春节国人出行的足迹越来越远。春节期间微信支付境外支付笔数同比增长近2.4倍,东南亚仍然是大部分人出境的首选目的地。在东南亚,中国游客可通过各类微信小程序获得购物下单、酒店预订、打车出行等服务,出国在外也能享受和国内无异的数字生活体验。 数据显示,春节期间,Grab境外叫车小程序对比今年1月日均消费笔数增长193%,比2023年4月上线之初的日均使用量更是大增2078.4%。此外,游客在泰国、日本、韩国等地的公共交通出行都可以轻松使用微信支付。对比1月单日均值,通过微信支付购买泰国BTS轻轨票的消费笔数增长123%,通过“旅日”小程序购买东京地铁等乘车票的笔数增长89%。 校对:杨立林...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