颀中科技(688352)2025年一季报简析:增收不增利

小微 小微
62070
2025月05月01日

据证券之星公开数据整理,近期颀中科技(688352)发布2025年一季报。根据财报显示,颀中科技增收不增利。截至本报告期末,公司营业总收入4.74亿元,同比上升6.97%,归母净利润2944.84万元,同比下降61.6%。按单季度数据看,第一季度营业总收入4.74亿元,同比上升6.97%,第一季度归母净利润2944.84万元,同比下降61.6%。

颀中科技(688352)2025年一季报简析:增收不增利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颀中科技(688352)2025年一季报简析:增收不增利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次财报公布的各项数据指标表现一般。其中,毛利率23.67%,同比减29.9%,净利率6.21%,同比减64.1%,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总计3116.48万元,三费占营收比6.57%,同比减5.82%,每股净资产5.09元,同比增2.39%,每股经营性现金流0.06元,同比减46.72%,每股收益0.02元,同比减66.67%

颀中科技(688352)2025年一季报简析:增收不增利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证券之星价投圈财报分析工具显示:

  • 业务评价:公司去年的ROIC为4.5%,资本回报率不强。然而去年的净利率为15.99%,算上全部成本后,公司产品或服务的附加值高。
  • 融资分红:公司上市2年以来,累计融资总额24.20亿元,累计分红总额1.78亿元,分红融资比为0.07。
  • 商业模式:公司业绩主要依靠资本开支及股权融资驱动,还需重点关注公司资本开支项目是否划算以及资本支出是否刚性面临资金压力。需要仔细研究这类驱动力背后的实际情况。

分析师工具显示:证券研究员普遍预期2025年业绩在3.63亿元,每股收益均值在0.3元。

持有颀中科技最多的基金为创金合信量化多因子股票A,目前规模为2.62亿元,最新净值1.1324(4月30日),较上一交易日上涨0.6%,近一年上涨11.05%。该基金现任基金经理为董梁 黄小虎。

最近有知名机构关注了公司以下问题:
问:公司OLED的客户有哪些?
答:目前主要有瑞鼎、云英谷、集创北方、联咏、�N显微、芯颖、奕斯伟、禹创等客户。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

其他相关 RELEVANT MATERIAL
证券监管“长牙带刺”震慑有力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保壳无门

证券监管“长牙带刺”震慑有力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保壳无门

小微 小微
53299
2024-02-01
1月30日,证监会通报了对*ST左江财务造假案阶段性调查进展情况。初步查明,公司2023年披露的财务信息严重不实,涉嫌重大财务造假。这只“A股最贵ST股”31日复牌跌停。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证券监管“长牙带刺”,尤其对涉嫌财务造假公司的立案处罚持续高压。借助近期披露的多份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行政处罚决定书、纪律处分的决定、立案调查进展通报等途径,多家公司财务造假若干细节被市场所知,一些新特征浮出水面。 一方面,若干子公司财务造假使不少案例更趋隐蔽,在连续多年的造假链条中,利润表的虚增与虚减交替出现;另一方面,造假式“保壳”现身,给资本市场新陈代谢和良性循环带来挑战。 监管震慑力则持续推升,通过“一案双查”模式和立体化追责,造假保壳者应退尽退,另一部分公司虽未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标准,但违规代价也大幅提升。 财务造假式保壳 全面注册制下A股新陈代谢进阶,个别公司为了规避退市,借助财务造假走险,以期保壳。 监管认定*ST左江2023年披露的财务信息严重不实,涉嫌重大财务造假,最终监管调查结果尚未公布。不过回溯公司此前诸多公告、可能性运作以及背后动机,某些蛛丝马迹早有暴露。 例如,2023年公司出现的5100万元网卡合同履行情况,该收入确认与否对*ST左江保壳至关重要。按照退市新规,若*ST左江去年经审计的净利润为负值且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则公司股票面临终止上市的命运。此前,*ST左江曾向交易所报备了相关采购合同,明确相关采购事项;后来却在问询函回复中称已按约定发货,但尚未确认收入。信息披露前后矛盾,一度引发市场质疑。 随着近年来A股退市指标完善优化,一方面,多元化退市渠道通畅化,A股新陈代谢加速;但另一方面,个别公司也出现通过突击减少负债以实现净资产转正、通过虚增收入以避免触碰亿元营收红线等情况,在此过程中,个别公司财务信息披露不实,从而形成造假式保壳,给A股退市制度的落实和资本市场良性循环带来挑战。 实际上,财务造假与争取或保留上市地位、成功融资或再融资之间,一直存在着诸多牵连。从近期监管公布的财务造假案例来看,不少就明里暗里指向了融资或再融资。 最典型的注册制下首个再融资欺诈发行案件思创医惠案。通过开展虚假业务等方式,思创医惠2019年和2020年都出现虚增营业收入和利润的情况。而2021年公司启动一笔超过8亿元的可转债融资。 监管处罚双路并进。一方面,紧盯思创医惠以及实际控制人等关键少数,对思创医惠及相关责任人员予以公开谴责的“声誉罚”;另一方面,认定实际控制人10年不适合担任上市公司董监高,对相关违法违规主体实施严厉的“资格罚”。由此,公司也成为注册制实施后深交所首次限制上市公司融资资格的案例,意味着相关主体违法违规成本的显著抬高。 与融资、再融资更为紧密适配的造假案例为*ST美尚。IPO招股说明书、2015年至2019年年报、2020年半年报、2016年非公开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暨关联交易报告书、2017年面向合格投资者公开发行公司债券募集说明书等信息披露文件均存在虚假记载。造假时间跨度长达九年左右,暗藏的造假手段包括了提前确认应收账款收回虚增净利润、虚记银行利息收入、不按审定金额调整项目收入和虚增子公司收入等多个方面。 实际上,从2023年全年因涉及财务造假被监管层处罚的30余家上市公司案例来看,相当比例的公司均为于IPO、再融资等阶段存在不同程度的财务造假、业绩掺水等情况。 北京某会计师事务所管理合伙人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按照逻辑推理,IPO时期财务造假指向顺利首发;上市后财务造假则有维持上市资格等考量。通过建立健全对IPO公司、上市公司的各项审核、审批、监管制度,同时加大处理处罚力度,才能扎紧牢笼、形成震慑。” 子公司财务埋雷 子公司财务爆雷成为近期一些上市主体财务造假的重要路径,这既昭示出外延并购及后续整合的诸多不确定性,也映射出财务造假主体从某种程度上出现隐蔽化趋向。 最典型的是一度跌成科创板市值最低公司的*ST慧辰,借助前些年收购的子公司信唐普华,公司财务连续多年造假。信唐普华虚增收入和利润的方式,囊括了虚构与第三方业务、签订无商业实质的销售合同、提前确认项目收入的方式虚增收入和利润等多种。公司董秘办人士曾明确,目前信唐普华已停止运营。 借道子公司财务造假的诸多案例中,通过虚假业务以虚增收入依然是主流方式。例如,思创医惠1月曾收到《行政处罚决定书》。思创医惠连续多年通过全资子公司医惠科技以开展虚假业务等方式,进行虚增营业收入和虚增利润。日前,国资股东代表进驻董事会,公司重心有望重回基本面。 前述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认为,此前有个别公司通过关联交易等方式实现非公允交易或者利润输送,近期案例表明,非关联交易的并购重组,也可能是输送...
券商今日金股:8份研报力推一股(名单)

券商今日金股:8份研报力推一股(名单)

小微 小微
50153
2024-02-06
券商评级是指证券公司的分析师,通过分析上市公司的财务潜力、财务指标、公司运营治理能力,然后进行实地考察调研后得出的评论,备受投资者关注。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据证券之星数库不完全统计,2月6日券商共给予超20家A股上市公司“买入”评级。从行业分布看,券商2月6日关注的个股聚焦于化学制品、酿酒、电池、食品饮料、玻璃玻纤、非金属材料等行业。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为全球聚氨酯行业龙头企业,万华化学最受券商关注,近一个月获国海证券、华鑫证券、华安证券、民生证券、群益证券、国金证券等8份研报,位居2月6日券商力推股榜首。 2月6日又有中泰证券发布研报《业绩表现超预期,提质增效重回报》,调整后2023-2025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68.14/203.78/237.37亿元(原值为175.52/227.99/259.44亿元),对应PE分别为13.1/10.8/9.3倍(对应2024/2/5收盘价),维持“买入”评级。 浓香白酒头部企业——水井坊也备受券商关注,近一个月获德邦证券、东吴证券、西南证券、国金证券、华鑫证券、国元证券等7份研报关注,位居2月6日券商力推股第二。 2月6日又有华鑫证券发布研报《公司事件点评报告:提议回购提振信心,Q1业绩向好》,预计公司2023-2025年EPS为2.59/3.00/3.46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16/14/12倍,维持“买入”投资评级。 作为锂电池行业先行者,国轩高科也备受券商关注,近一个月获中邮证券、民生证券等4份券商研报关注,位居2月6日券商力推股第三。 2月6日又有民生证券发布研报《事件点评:质量回报双提升,业绩大超预期》,预计公司2023-2025年实现营收317.38、344.56和441.48亿元,同比增加37.7%、8.6%和28.1%;实现归母净利润9.15、11.86、13.20亿元,同比增加193.6%、29.7%和11.3%。 除了上述个股外,还有中伟股份、李子园、力诺特玻、联瑞新材、亿纬锂能、康比特、硅烷科技等多股备受券商关注,近一月获多家券商关注。 需要指出的是,券商给予“评级”并不绝对预示着股价的上涨,“增持”或“买入”与否,其实都是机构对于股票的“一家之谈”。因此,券商金股在大多数程度上仅是用作投资参考意义的,投资者切不可盲目买入。...
135家保险公司亮出投资业绩 整体承压 收益率现分化

135家保险公司亮出投资业绩 整体承压 收益率现分化

小微 小微
61550
2024-02-08
利差正在成为决定保险公司盈利的“生死线”,备受行业关注。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保险公司投资收益率是衡量当前保险公司财务表现的核心指标之一。近日,135家非上市保险公司在2023年四季度偿付能力报告中披露了当年投资业绩。证券时报记者根据上述数据统计了这些机构2023年投资业绩和近3年平均投资收益率。 从影响利润表的投资收益率指标看,2023年保险公司有一定分化,有7家公司超过5%,不过行业投资业绩整体承压。而从近3年更长时间维度来看,保险公司投资业绩有一定稳健性。 投资业绩分化 据证券时报记者梳理,截至目前,共计135家保险公司披露了2023年投资收益率数据。 在62家披露偿付能力报告的寿险公司中,除信泰人寿未在报告中披露投资收益率外,其他61家寿险公司去年平均投资收益率为3.22%,平均综合投资收益率为3.85%;75家财险公司披露报告的公司中,除安心财险外,有74家公司披露投资收益率,平均投资收益率为2.61%,平均综合投资收益率为3.69%。 具体而言,寿险公司方面,去年投资收益率最高为5.43%,最低为-1.43%。其中,投资收益率高于5%的有4家,包括恒安标准人寿、财信吉祥人寿、国富人寿、陆家嘴国泰人寿。另有18家投资收益率在4%~5%区间,9家在3.5%~4%之间,而21家公司低于3%,占比三分之一。 从寿险公司综合投资收益率来看,有半数寿险公司低于3.5%的同时,还有公司取得了超预期的综合投资收益。有15家寿险公司综合投资收益率高于5%,其中有7家综合投资收益率高于6%,最高为泰康人寿的6.68%。高于6%的还包括中英人寿、中美联泰大都会人寿、工银安盛人寿、中意人寿、复星保德信人寿和陆家嘴国泰人寿。 从财险公司来看,去年投资收益率最高为6.22%,由广东能源自保公司取得;综合投资收益率最高的是汇友相互保险的7.43%;投资收益率最低为-5.78%,综合投资收益率最低为-5.02%。不同财险公司投资表现差异较大。 投资收益率高于5%的财险公司仅3家,分别为广东能源自保、国元农业保险、紫金财险;综合投资收益率高于5%的有4家,包括汇友相互保险、广东能源自保、国元农业保险、永安保险。 新旧准则存在差异 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率计算口径比较复杂,有多套不同标准。一般而言,险企偿付能力报告中披露的投资收益率可简单视作“财务投资收益率”,即相关收益计入当期利润,影响净利润表现;而综合投资收益则包括不计入利润的浮盈或浮亏部分的所有投资收益,尽管这部分浮盈或浮亏不影响净利润,但会计入其他综合收益并影响净资产。 保险公司投资业绩分化明显,大多源自不同公司的不同配置策略和不同投资偏好。一位保险公司投资负责人告诉证券时报记者,对于权益资产占比较重的公司来说,近年受到的市场影响较大,投资业绩大概率较差。一位保险公司首席投资官认为,即便保险公司对固收资产配置较多,若信用风险管理不当,也会出现投资业绩波动。诸如,过往几年一些中小保险通过信用下沉投资地产债、城投债等,此前可能获得了信用利差,但近两年可能遭遇债券违约,也会直接影响投资收益。 此外,多位保险投资人士提到,2023年非上市保险公司的会计准则存在差异,部分公司采用了新的会计准则。其中,在新金融工具准则(IFRS9)下,更多的金融资产被分类为公允价值计量,市场波动会直接造成投资业绩波动的增大。与此同时,债券资产从持有至到期的摊余成本法,调整为“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计入其他综合收益”,使得一些保险公司综合投资收益率较高。去年债市走牛,债券公允价值提升,持有长久期债券获得了资产市值浮盈,特别利好寿险公司的综合投资收益。 投资收益率 经历多次波动 自去年三季度以来,保险公司开始在偿付能力报告中披露近3年平均投资收益率和平均综合投资收益率,展现相对长周期的投资业绩。 据记者统计,58家寿险公司披露了近3年投资业绩,其中近3年平均投资收益率最高为7.03%,最低为1.36%,简单平均为4.72%;近3年平均综合投资收益率最高7.35%,最低0.45%,简单平均为4.34%。财险方面,据72家财险公司披露的数据,近3年平均投资收益率为3.90%,近3年综合投资收益率的平均值为3.51%。 从行业层面看,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此前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2021年、2022年保险公司整体投资收益率依次为5.41%、4.84%、3.76%;综合投资收益率分别为5.98%、4.45%、1.83%。即使在企业年金和社保基金等其他长线资金出现负收益率的2022年,保险公司投资收益也保持一定的稳健性。 目前,官方尚未发布2023年全年保险行业投资业绩数据。据证券时报记者从业界获悉,2023年保险行业财务投资收益率和综合投资收益率两个重要指标,或都处于历史低位。此前...
深夜突发!美联储,密集发声!

深夜突发!美联储,密集发声!

小微 小微
62707
2024-02-10
(原标题:深夜突发!美联储,密集发声!)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刚刚,一则重磅数据落地。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北京时间2月9日(周五)晚21:30,美国劳工统计局发布对月度通胀进行季节性调整后的修正值,其中显示,美国2023年第四季度核心CPI修正后年化增幅维持在3.3%不变;美国12月CPI环比增幅从0.3%下修至0.2%。这一结果大体符合市场预期。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这则CPI修正数据公布前夕,美联储可谓非常紧张。其中,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称,将密切关注CPI通胀修正值。另外,美联储理事沃勒(Christopher Waller)在今年1月份的一次讲话中也提到了CPI修正值的重要性。最新公布的修正数据,无疑令美联储官员松一口气。 另外,日本软银集团创始人孙正义在美股市场打了一场“翻身仗”。2月8日晚间,软银集团重仓持有的Arm一夜暴涨47.89%,使得软银持有的股份市值单日增加34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500亿元),从近716亿美元增加到1059亿美元。 美国最新公布 北京时间2月9日(周五)晚21:30,美国劳工统计局发布对月度通胀进行季节性调整后的修正值,备受华尔街和经济学家的密切关注。 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第四季度核心CPI修正后年化增幅维持在3.3%不变;美国12月CPI环比增幅从0.3%下修至0.2%。 这一结果大体符合市场预期。此前分析师们估计,本次CPI修正不会剧烈波动,也难以影响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前景。 这一数据出炉后,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降,现报4.146%;现货黄金短线一度涨10美元至2035美元/盎司。 美股三大股指期货小幅上涨,道指期货涨0.28%,标普500指数期货涨0.34%,纳斯达克指数期货涨0.37%。 需要介绍的是,美国劳工统计局定期调整月度CPI数据,以剔除影响数据的季节性因素干扰,例如与假日购物相关影响因素。通过季节性调整平滑这些因素,就可以对同一年内不同月份的通胀进行有意义的比较。 通常CPI指数的年度修正,并不会引起格外关注。但该数据在去年被大幅上修,令市场大跌眼镜,一度引发市场剧烈波动,市场资金对通胀降温进展产生怀疑。 最新公布的修正数据“平淡无奇”,令美联储官员松一口气,他们正在寻找更多证据,证明价格压力正在持续消退,然后才会开始降息。 美联储,密集发声 在CPI修正数据发布前夕,美联储可谓非常紧张。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几乎从未强调他期待某项具体经济数据,但他在最近一次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会议上称,将密切关注CPI通胀修正值。 鲍威尔表示,一年前,当时通胀看起来正在迅速回落,季节性因素的修正却改变了趋势。2月中旬,将收到1月份的CPI报告和2023年的年度CPI修正值,这可能改变通胀形势。希望修订值能确认通胀回落的进展,政策是基于数据而不是希望。 另外,美联储理事沃勒(Christopher Waller)在今年1月份的一次讲话中也提到了CPI修正值的重要性。 因此,全球金融市场密切关注CPI的修正,以防通胀前景发生变化,从而影响降息预期,这是目前影响股市、债市最重要的因素。 近日,美联储官员“集体放鹰”,有意给市场降息预期降温。 其中,美联储梅斯特(Loretta Mester)表示,预计美联储将获得信心以在今年晚些时候进行降息,如果通胀不下降,美联储可以维持当前政策。当美联储降息时,可能会采取渐进的步伐。 梅斯特认为,没有降息的急迫性,在决定利率之前需要更多数据。过早降息将是一个错误,仍倾向于2024年进行三次降息。 波士顿联邦储备银行行长柯林斯(Susan Collins)周三表示,“就目前而言,政策仍处于有利位置,我们正在仔细评估不断变化的数据和前景。我认为,今年晚些时候开始放松政策约束可能是合适的。”劳动力市场和经济的强劲表现表明,经济降温需要一段时间,开始降息时应该是循序渐进的。 明尼阿波利斯联邦储备银行行长卡什卡利(Neel Kashkari)在接受采访时表示,2—3次降息似乎是合适的,如果就业市场持续强劲,美联储可能会“相当缓慢”地降息。 里士满联储主席巴尔金(Thomas Barkin)则表示,他仍不太相信通胀将继续取得进展的观点,因为迄今为止的通缩来自商品价格的回落,尚未波及到服务和租赁行业。与卡什卡利一样,巴尔金在美联储政策制定者中往往属于“鹰派”阵营。 一夜暴赚2500亿元 当地时间2月8日,美股芯片股集体狂飙,其中孙正义旗下的软银重仓持有的Arm一夜暴涨47.89%,使得软银持有的股份价值增加了34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500亿元),从近716亿美元增加到1059亿美元。 Arm股价暴涨的导火索是最新公布的业绩报告,其中显示,在截至去年12月底的第三财季,Arm销售额为8.24亿美元,...
银行系金融小课堂丨什么是同业拆借市场?

银行系金融小课堂丨什么是同业拆借市场?

小微 小微
60179
2024-02-10
同业拆借市场,是指具有法人资格的金融机构及经法人授权的非金融机构、金融分支机构以及之间进行短期资金融通的行为,一些国家特指吸收公众存款的金融机构之间的短期资金融通,目的在于调剂头寸和临时性资金余缺。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金融机构在日常经营中,由于存放款的变化、汇兑收支增减等原因,在一个营业日终了时,往往出现资金收支不平衡的情况,于是产生了金融机构之间进行短期资金相互拆借的需求。 资金多余者向资金不足者贷出款项,称为资金拆出;资金不足者向资金多于在借入款项,称为资金拆入。这种金融机构之间进行资金拆借活动的市场叫同业拆借市场,简称拆借市场。 同业拆借市场的特点 1.同业拆借市场的交易主体必须是除中央银行以外的其他金融机构,是发生在银行等金融机构之间的交易。而普通的短期资金融通市场对于交易主体没有限制,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企业,或者个人与企业之间也可以发生交易。 2.拆借时间一般很短,短则为一天、两天,长则一周,一般不超过三个月。而普通的短期资金融通市场则是一年以下,以3-6个月为主。对比而言,同业拆借市场期限较短。 3.利率相对较低。一般来说,同业拆借利率是以中央银行再贷款利率和再贴现率为基准,再根据社会资金的松紧程度和供求关系由拆借双方自由议定的。 由于拆借双方都是商业银行或其它金融机构,其信誉比一般工商企业要高,拆借风险较小,加之拆借期限较短,因而利率水平较低。 4.同业拆借基本上是信用拆借,拆借活动在金融机构之间进行,市场准入条件较严格,金融机构主要以其信誉参与拆借活动。 5.交易主体之间的交易金额比较大。根据相关规定,每笔拆借交易的最低拆借金额为人民币10万元,最小拆借金额变动量为人民币1万元。 同业拆借市场的功能 同业拆借市场的直接作用在于有利于金融机构实现三性相统一的经营目标。 对于银行等金融机构而言,如何平衡好流动性风险与盈利能力很重要。当银行等金融机构短期资金不足时,可以较方便的向同行进行资金拆入,从而增加流动性。如果有金融机构短期资金较多,也可以方便的向需要资金的同行进行拆出,从而提高盈利能力。 同业拆借市场的间接作用在于,同业拆借市场利率通常被当作基准利率,对整个经济活动和宏观调控具有特殊的意义。 同业拆借市场的参与者主要是各金融机构,市场特性最活跃,交易量最大。同业拆借按日计息,拆借息的变化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它的高低变化很灵敏的反映着货币市场资金需求波动,所以,同业拆借市场利率通常被当作基准利率,对整个经济活动和宏观调控具有特殊的意义。...
高瓴旗下HHLR Advisors去年四季度美股持仓披露

高瓴旗下HHLR Advisors去年四季度美股持仓披露

小微 小微
61926
2024-02-15
(原标题:高瓴旗下HHLR Advisors去年四季度美股持仓披露 中概股占主导)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高瓴旗下独立的、专注于二级市场投资的基金管理平台HHLR Advisors公布了去年第四季度末的美股持仓情况。数据显示,去年四季度HHLR Advisors在美股市场持仓总市值为49.62亿美元,环比去年三季度末增长10.7%,前十大重仓股为拼多多、百济神州、贝壳、传奇生物、微软、赛富时、TAKE-TWO互动软件、亚马逊、丹纳赫、DoorDash,中概股市值占比超过70%,占据主导地位。 具体来看,去年四季度HHLR Advisors对拼多多、亚马逊、京东等电商科技公司进行了增持。首次进入HHLR Advisors前十大重仓股的丹纳赫,是全球知名的生命科学与医学诊断领域的创新者,擅长通过精益管理和卓越运营提升企业的可持续竞争优势。拼多多成为HHLR Advisors第一大重仓股,截至去年四季度末,HHLR Advisors持有拼多多101.1万股,相比于去年三季度末增持27.6万股。值得一提的是,拼多多在去年四季度股价表现亮眼,单季涨幅超过49%。...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