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邦股份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授权:“无线温度探针”

小微 小微
78601
2025月05月02日

证券之星消息,根据天眼查APP数据显示拓邦股份(002139)新获得一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专利名为“无线温度探针”,专利申请号为CN202421731151.X,授权日为2025年5月2日。

拓邦股份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授权:“无线温度探针”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温度检测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无线温度探针,用于食物处理设备内待处理物的温度检测。无线温度探针包括针体、第一温度传感器、电池和导热结构,针体包括插入待处理物内的第一杆体和露出于待处理物外的第二杆体,第一温度传感器位于第一杆体的插入端,并与电池电连接,导热结构至少设置于插入端的内壁上,并与第一温度传感器直接抵接。通过采用上述设计,导热结构对第一温度传感器具有良好的限位作用,使第一温度传感器与第一杆体的内壁始终保持实体接触,从而保持稳定的接触传热,能够更准确、及时地通过第一杆体检测到待处理物的温度,有效提升了无线温度探针检测温度的准确度。

拓邦股份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授权:“无线温度探针”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今年以来拓邦股份新获得专利授权53个,较去年同期减少了23.19%。结合公司2024年年报财务数据,2024年公司在研发方面投入了8.09亿元,同比增17.25%。

拓邦股份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授权:“无线温度探针”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数据来源:天眼查APP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

其他相关 RELEVANT MATERIAL
券商今日金股:8份研报力推一股(名单)

券商今日金股:8份研报力推一股(名单)

小微 小微
50153
2024-02-06
券商评级是指证券公司的分析师,通过分析上市公司的财务潜力、财务指标、公司运营治理能力,然后进行实地考察调研后得出的评论,备受投资者关注。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据证券之星数库不完全统计,2月6日券商共给予超20家A股上市公司“买入”评级。从行业分布看,券商2月6日关注的个股聚焦于化学制品、酿酒、电池、食品饮料、玻璃玻纤、非金属材料等行业。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为全球聚氨酯行业龙头企业,万华化学最受券商关注,近一个月获国海证券、华鑫证券、华安证券、民生证券、群益证券、国金证券等8份研报,位居2月6日券商力推股榜首。 2月6日又有中泰证券发布研报《业绩表现超预期,提质增效重回报》,调整后2023-2025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68.14/203.78/237.37亿元(原值为175.52/227.99/259.44亿元),对应PE分别为13.1/10.8/9.3倍(对应2024/2/5收盘价),维持“买入”评级。 浓香白酒头部企业——水井坊也备受券商关注,近一个月获德邦证券、东吴证券、西南证券、国金证券、华鑫证券、国元证券等7份研报关注,位居2月6日券商力推股第二。 2月6日又有华鑫证券发布研报《公司事件点评报告:提议回购提振信心,Q1业绩向好》,预计公司2023-2025年EPS为2.59/3.00/3.46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16/14/12倍,维持“买入”投资评级。 作为锂电池行业先行者,国轩高科也备受券商关注,近一个月获中邮证券、民生证券等4份券商研报关注,位居2月6日券商力推股第三。 2月6日又有民生证券发布研报《事件点评:质量回报双提升,业绩大超预期》,预计公司2023-2025年实现营收317.38、344.56和441.48亿元,同比增加37.7%、8.6%和28.1%;实现归母净利润9.15、11.86、13.20亿元,同比增加193.6%、29.7%和11.3%。 除了上述个股外,还有中伟股份、李子园、力诺特玻、联瑞新材、亿纬锂能、康比特、硅烷科技等多股备受券商关注,近一月获多家券商关注。 需要指出的是,券商给予“评级”并不绝对预示着股价的上涨,“增持”或“买入”与否,其实都是机构对于股票的“一家之谈”。因此,券商金股在大多数程度上仅是用作投资参考意义的,投资者切不可盲目买入。...
大曝光!千亿巨头出手

大曝光!千亿巨头出手

小微 小微
73870
2024-02-12
(原标题:大曝光!千亿巨头出手)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国内私募巨头景林资产,近期披露了其在美股市场的最新持仓情况。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景林资产的海外子公司景林资产管理香港有限公司(GREENWOODS ASSET MANAGEMENT HONG KONG LTD)近期向美国证交会提交了截至2023年四季度末的美股持仓数据,其持仓总市值28.0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01.56亿元),较上一季度大幅增长。 具体来看,景林香港公司在去年四季度加仓了多只中概股,包括网易、富途控股、好未来等;拼多多仍是其第一大重仓股,但有所减持,年末持股市值高达6.93亿美元;其还减持了中通快递、新东方、BOSS直聘、贝壳、英伟达等,清仓了高通、东南亚小腾讯Sea、理想汽车、家电企业SharkNinja。 美股持仓市值超28亿美元 前十大重仓股占比超90% 根据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最新披露的13F文件,截至2023年12月31日,景林资产管理香港有限公司去年四季度末在美股市场持有30只证券,合计持仓总市值达到28.0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01.56亿元),较三季度末有所增长。其中,景林香港公司在去年第四季度新进了3只证券,加仓了3只证券;但清仓了4只证券,减持了7只证券。 基金君还是要说明一下,13F披露的是景林海外主体直接持有的美股持仓,不包含境内主体及产品的美股头寸。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四季度末,景林香港公司在美股的前十大重仓股持有市值为25.27亿美元,占其美股所有持仓总市值的90.2%,较三季度末持仓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具体来看,前十大重仓股分别是拼多多、微软、脸书母公司Meta、网易、中通快递、谷歌母公司Alphabet、新东方、Doordash、富途控股、满帮集团;其中,前9名个股的单只持仓市值都超过了1亿美元。 小幅减持第一大重仓股拼多多 持仓市值仍高达6.93亿美元 我们具体来看看景林的调仓情况,截至2023年年末,尽管四季度减持了42.32万股,但拼多多仍旧是景林香港公司的第一大重仓,持股数量为473.54万股,持股市值达到6.93亿美元,占景林总持仓市值的24.73%。 基金君发现,拼多多自去年5月在59.67美元/股的位置触底后,股价大幅反弹,一路震荡向上,涨势非常凌厉,其中去年四季度涨幅超过49%,景林获利了结了一部分。今年1月该股继续上涨,一度涨至152.99美元/股的位置,但1月中旬以来调整幅度也不小,截至今年2月9日报收127.48美元/股,最新总市值为1694亿美元。 坚持高性价比的拼多多,2023年市值一度超过电商巨头阿里巴巴,这两年出海也成为其一大亮点,海外版Temu在欧美市场脱颖而出。 基金君留意到,景林还坚定持有多只人工智能领域的标的,包括对科技巨头微软保持持股不变,仍然持有118.06万股,持有市值高达4.44亿美元,位列第二大重仓。从股价表现来看,微软在去年四季度继续上涨超19%,今年年初股价创出历史新高,截至2月9日收盘报420.55美元/股,最新总市值为3.12万亿美元,超越了苹果。 景林香港公司对脸书母公司Meta也保持持股不变,2023年四季度末仍然持有124.57万股,期末持股市值为4.41亿美元,位列第三大重仓股。 景林增持网易、好未来等 减持中通快递、新东方等 同时,景林香港公司在去年四季度增持了网易50.51万股,期末持股增至278.57万股,持有市值为2.60亿美元,位列第四大重仓股。 从股价走势来看,网易在去年四季度股价先涨后跌,11月一度涨至118.38美元/股的位置,但此后跌幅非常大,一度跌至81美元左右,到去年底反弹至93.16美元/股;今年1-2月网易股价继续反弹至106.62美元/股。 另外,景林香港公司也加仓了富途控股49.67万股,期末持股增至199.95万股,持有市值为1.09亿美元。 景林香港公司还增持了好未来约81万股,期末持股增至217.56万股,持有市值为2747.78万美元。从股价表现来看,好未来在去年四季度上涨近39%;今年年初延续涨势,到2月9日收盘报13.59美元/股,最新市值为87亿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景林香港公司在去年四季度新进了SPDR标普生物科技ETF、爱彼迎、台积电等多只标的,但持股数量和金额都不大。 从减持情况看,景林香港公司在去年四季度除了减持拼多多,还大幅减持了中通快递、新东方、BOSS直聘、贝壳等,小幅减持了Doordash、英伟达等标的。 另外,景林香港公司清仓了高通、东南亚小腾讯Sea、理想汽车、SharkNinja。家电企业SharkNinja是其在去年三季度新买进的标的,去年7月末在纽交所上市,上市后股价表现十分突出,景林有可能是获利了结了。 最后,基金君整理了景林香港...
多只次新股破净 上市公司或触发稳价义务

多只次新股破净 上市公司或触发稳价义务

小微 小微
56554
2024-02-18
2月6日晚间,拾比佰发布实施稳定股价方案的公告,由于该股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调整后的最近一期经审计的每股净资产,已触发公司稳定股价预案,公司实际控制人杜国栋将增持不超110.97万股股份。2024年以来,随着A股的大幅波动,已经有多家上市公司触发了上市时承诺的稳价方案义务。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根据证监会此前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推进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意见》的要求,发行人及其控股股东、公司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应在公开募集及上市文件中提出上市后三年内公司股价低于每股净资产时稳定公司股价的预案,预案应包括启动股价稳定措施的具体条件、可能采取的具体措施等。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据证券时报记者统计,目前已有64只上市三年内的次新股,股价已经跌破每股净资产。根据上述规定,如果股价连续20个交易日不涨回每股净资产之上,上市公司或将触发稳价义务。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上市公司稳价具体措施包括三个方案:发行人回购公司股票;控股股东增持股票;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增持公司股票等,这些措施可单独或合并实施。触发稳价义务后,上市公司必须按照上述三个方案的顺序,优先考虑上市公司回购股票,在不满足此条件的前提下,才能选择第二个方案,以此类推。 由于实施前两个方案是有条件限制的,并非所有触发稳价义务的上市公司都能选择前两个方案。 电气风电自2022年以来跌幅已超过70%。2023年8月18日起至2023年9月14日,公司股票已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每股净资产5.36元,启动了一轮稳价措施。截至2024年1月15日,再次触发稳价启动条件。 这两轮稳价,电气风电采用的是第三个方案——由董监高增持公司股票。“之所以采用第三个方案,是因为我们不满足前两个方案的实施条件。”电气风电证券部人士对记者表示。 中红医疗上市以来,已经分别于2023年1月份、9月份触发了两轮稳价义务。近期其股价大幅下跌,已经再次跌破每股净资产。“我们会根据相关要求来做。”中红医疗证券部人士对记者说,“公司有能力实施稳价方案。” 也有上市公司或将因上市超过36个月而不再触发相关义务。2月7日,太和水最新收盘价为8.51元/股,市净率仅为0.63,这是公司第15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每股净资产(13.6元)。不过,公司证券部人士对记者表示:“公司不会触发稳价义务启动条件,因为公司是2021年2月9日上市,到今年2月9日就满36个月了。”...
十大举措、超百亿港元,香港财政预算案描绘2024年科创发展蓝图

十大举措、超百亿港元,香港财政预算案描绘2024年科创发展蓝图

小微 小微
51775
2024-03-01
(原标题:十大举措、超百亿港元,香港财政预算案描绘2024年科创发展蓝图)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近年发展得如火如荼的香港科创,春节以后传来更大的声量,香港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科创发展也有了更清晰的路线图。 日前,香港公布了2024至2025财政年度特区政府《财政预算案》,其中不惜篇幅描绘未来一年香港科创发展的蓝图,内容涉及香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投资计划、举办与创业投资相关的主题峰会、设立多个前沿科技研发院、推进河套香港园发展等等。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仅在设立各类研发平台、院所方面,就计划耗资近150亿港元,足以彰显香港发展科创决心之大。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近期对媒体表示,以产业为导向的创新科技正为香港带来新的经济动力和增量。 十大举措、超百亿港元支持香港科创发展 此次香港发布的本年度财政预算案中,专门设置了一个创新科技篇章,明确提出了十大举措: 一、人工智能超算中心:首阶段设施最快今年投入服务,并拨款30亿元(港元,下同)资助大学、研发机构和企业运用超算中心算力等。 二、今年内成立“香港微电子研发院”,促进第三代半导体研发合作。 三、动用60亿元资助大学设立生命健康研发院。 四、今年于“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设立“大湾区国际临床试验所”。 五、今年内推出“新型工业加速计划”以配对形式提供每家企业最多2亿元资助。 六、今年内发布“河套香港园区发展白皮书”。 七、拨出20亿元支持“InnoHK创新香港研发平台”进驻河套。 八、拨款2亿元,为河套生命健康初创提供孵化和加速计划。 九、拨款30亿元推进前沿科技研究支援计划。 十、向8所资助大学技术转移处各提供最多1600万元资助。 在汇聚要素资源方面,香港今年还将筹办“国际主权基金圆桌会议”和“香港初创投资和发展高峰论坛”。陈茂波表示,前者将通过这两个论坛,邀请主权基金和金融界领袖探索投资机遇并建立伙伴合作关系;后者将进一步激活投、产、学、研的协同合作,支持不同阶段科创企业的发展。 为吸引更多创新科技公司在港落户,加速发展重点产业,香港也将效仿内地地方引导基金的做法,发挥资本的杠杆作用引导更多社会资本投入到本地产业建设发展中。该财政预算案提到,香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上半年将落实首批直接和共同投资项目,涵盖生命科技、绿色科技、半导体、芯片等领域。 据了解,香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在粤港澳大湾区投资圈中备受关注,其有港版“淡马锡”之称,该公司是香港特区政府为了更好利用财政储备促进香港经济和产业发展,专门设立的全资拥有的投资公司。该公司将把在“未来基金”下设立的“香港增长组合”(220亿港元)、“大湾区投资基金”(50亿港元)和“策略性创科基金”(50亿港元),以及新成立的“共同投资基金”(300亿港元)归一收纳管理,基金合计管理规模达620亿港元。其中,规模为300亿港元的共同投资基金被外界视为香港版的“政府引导基金”。据记者了解,这个港版的“政府引导基金”受到大湾区内不少投资机构的关注,甚至有深圳VC机构也对此跃跃欲试。 河套合作区被寄于厚望 有人大代表建言港府建立天使母基金 从上述十大措施不难发现,香港近年来重点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金融科技、新能源新材料和医疗科技等几个范畴的新产业。据悉,香港去年已成功引进30家创新科技企业落户。陈茂波表示,这30家只是第一批,目前香港还正在商谈其他重点企业,第二批名单有望迟点公布。 引进重点产业企业,是香港完善产业生态的重要举措。陈茂波表示,十多家重点企业下月会与引进重点企业办公室签署意向书,这些企业已落实或准备落户香港或扩展在港业务。连同首批引进的重点企业,共40多家企业预计未来数年为香港带来超过400亿元投资和创造约13000个职位。他说,这些企业落户香港,将带动相关产业链的上、中、下游企业到港,推动香港创新科技生态圈蓬勃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财政预算案多次提及“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并提出了多个发展河套区的具体举措。港区全国人大代表、国宏嘉信资本创始合伙人冼汉迪日前对媒体表示,对预算案中提出的“将会发布《河套香港园区发展白皮书》”充满期待,并希望特区政府能在白皮书草拟的过程中充分吸收业界的意见,尤其是回应《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发展规划》中提出有关内地和香港创投资本共同设立创投基金的问题。 据了解,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是促进深港两地合作、推动科研成果落地转化的重大平台和载体。去年,国务院印发《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发展规划》特别提出,支持内地和香港创投资本共同设立创投基金,打造面向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创投基金集聚地,发挥人民币国际投贷基金优势,探索组建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跨境双币早期母基金和系列专业子基金,投资粤港澳大湾区科创企业。 记者了解到,香港不少...
券商今日金股:11份研报力推一股(名单)

券商今日金股:11份研报力推一股(名单)

小微 小微
68211
2024-03-06
券商评级是指证券公司的分析师,通过分析上市公司的财务潜力、财务指标、公司运营治理能力,然后进行实地考察调研后得出的评论,备受投资者关注。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据证券之星数库不完全统计,3月6日券商共给予超20家A股上市公司“买入”评级。从行业分布看,券商3月6日关注的个股聚焦于橡胶制品、化学原料、汽车整车、半导体、银行、通信设备、医药商业等行业。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为国内轮胎制造行业的领军企业,森麒麟最受券商关注,近一个月获东莞证券、国海证券、华鑫证券、民生证券、国信证券、西南证券、海通国际、中国银河、国金证券等11份研报关注,位居3月6日券商力推股榜首。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3月6日又有首创证券发布研报《公司简评报告:产销量及盈利能力双提升,全球化布局加速推进》,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8.00/21.79/26.73亿元,EPS分别为2.42/2.93/3.59元,对应PE分别为13/11/9倍,维持“买入”评级。 作为轻烃一体化龙头企业,卫星化学也备受券商关注,近一个月获太平洋证券、华安证券、国信证券、国海证券、天风证券、东吴证券等8份研报关注,位居3月6日券商力推股第二。 3月6日又有首创证券发布研报《公司简评报告:落实“质量回报双提升”,进入高质发展新阶段》,预计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8.19/66.74/77.65亿元,EPS分别为1.43/1.98/2.30元,对应PE分别为12/9/7倍,维持“买入”评级。 长城汽车也备受券商关注,近一个月获国投证券、东吴证券、民生证券、国联证券、德邦证券等7份研报关注,位居3月6日券商力推股第三。 3月6日又有德邦证券发布研报《2月汽车销量同比+4%,出口表现亮眼》,预计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为70.08、96.33、129.99亿元,对应PE为29、21、16倍,维持“买入”评级。 除了上述个股外,还有长电科技、双环传动、常熟银行、中际旭创、重药控股、新易盛、科威尔等多股备受券商关注,近一月获多家券商关注。 需要指出的是,券商给予“评级”并不绝对预示着股价的上涨,“增持”或“买入”与否,其实都是机构对于股票的“一家之谈”。因此,券商金股在大多数程度上仅是用作投资参考意义的,投资者切不可盲目买入。...
新质生产力、人工智能+、绿色低碳……两会聚焦这些科技“热词”

新质生产力、人工智能+、绿色低碳……两会聚焦这些科技“热词”

小微 小微
61547
2024-03-07
(原标题:新质生产力、人工智能+、绿色低碳……两会聚焦这些科技“热词”)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每年全国两会期间,科技领域总是集聚各种热门话题吸引众多关注,今年也不例外。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3月5日上午,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强代表国务院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其中把“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放在政府工作任务首位。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其中提到,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适度超前建设数字基础设施,加快形成全国一体化算力体系。 新质生产力、人工智能+等科技热词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让众多科技领域的代表、委员们感到振奋。全国政协委员、360集团创始人周鸿�t表示,此次“人工智能+”上升到行动层面,意味着国家将加强顶层设计,加快形成以人工智能为引擎的新质生产力,自己作为人工智能行业的创新创业者,更加责无旁贷。 事实上,新质生产力、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数据安全、科技人才、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等与科技和创新相关的话题在今年两会期间持续受到关注和热议,包括小米集团董事长雷军、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海信集团董事长贾少谦、知乎创始人周源等在内的科技领域的代表、委员们也分别基于自身的行业观察带来相关建议或提案。 01 “发展新质生产力”成首要任务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今年以来,这一概念继续受到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今年两会期间,新质生产力可以说是出现频次最高的词汇。 什么是新质生产力?概括地说,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将“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列为首要任务。围绕新质生产力,众多科技从业者从产业转型升级、智能制造发展、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等多个角度阐述自己的看法。 3月7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全体会议上,全国人大代表、TCL创始人李东生表示,新质生产力是高质量发展的要素集成和能力组合,要通过产业转型升级、科技创新驱动、新型工业化和全球化发展四方面来实现。 李东生强调,科技创新是驱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动力。近年来,中国不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跻身创新型国家行列。但在基础材料、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及工业软件等领域仍有较大差距。“中国企业必须要强化自主创新能力,在更多的新产品、新技术、新材料等方面取得突破,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抢占先机。” “这既是一场加速跑,又是政产学研用各环节深度融合的接力赛。”谈及发展新质生产力,全国人大代表、海信集团董事长贾少谦表示,“科技成果只有推广应用,才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在贾少谦看来,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相比高校和科研机构,在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中,能够更好地把握关键核心技术的市场需求。为此,他建议,进一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的作用,支持龙头企业为主体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设立激光显示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加快构建更加科学完善的产业创新体系,围绕产业急需目标加快共性技术研发供给,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发展,更有力地推动创新成果产业化。 在全国政协委员、知乎创始人、CEO周源看来,新质生产力的源头在科技创新,落脚点在产业升级,关键因素在人才支撑。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不仅需要“高精尖缺”的科技人才,还要有一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大国工匠等。 周源在《关于以高质量技能人才供给推动新质生产力快速发展的提案》中建议,明确功能定位,健全“新职人”群体终身职业技能提升机制;强化政策引导,调动社会力量构建多元化职业技能培训载体;突出科技创新,打造现代化在线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新范式。 “发展新质生产力,亦将为外资企业在中国的发展提供机会,”科尔尼管理咨询合伙人周鹏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推动新质生产力对中国经济发展至关重要。中国在当前产业转型和升级过程中涌现出数字经济与绿色低碳经济两大机遇。对于制造类外资企业,智能制造是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如智能工厂、工业互联网和数字化供应链。同时,绿色低碳经济领域也提供可再生能源和减碳解决方案等机遇。这些共同点构成外企在华增长战略的核心。 02 开启“人工智能+”行动 从2023年的ChatGPT到2024年初火爆的Sora,以大模型技术为代表的通...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