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幅超五成,ETF规模屡刷新高 新玩家、新产品持续入场
当上证指数突破4000的关键点位后,波动也开始加大,规模暴增的ETF正在改变股票市场的结构和运行逻辑,成为无可争议的核心力量之一。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今年以来,ETF持续扩容增量,总规模增长超2万亿元,逼近5.8万亿元,年内增幅超五成。宽基依然占据较大比例,贡献出7只规模破千亿元的产品。主题ETF扩容迅速,变动幅度接近翻倍,更有多只科技主题ETF规模居前。
华泰柏瑞指数投资部认为,面对ETF市场产品数量激增、同质化加剧的现状,基金公司若想构筑真正的长期竞争力,其核心必须从“产品布局”的浅层竞争,升维至“产品、服务与运营”三位一体的立体化体系构建,最终实现从同质化红海向差异化、价值化蓝海的战略转型。
排排网财富公募产品经理朱润康则强调,伴随行业走向成熟,竞争焦点正从规模扩张转向投教能力与综合服务水平的提升,应着力优化投资者体验,推动行业实现从“规模竞争”到“价值竞争”的良性转型。
ETF市场加速扩容
今年以来,公募基金持续加快对ETF的布局。Wind资讯统计显示,截至11月13日,年内ETF总规模增至5.74万亿元,年内新增规模超2万亿元,涨幅+53.96%。
华南某公募人士指出,得益于今年以来上涨的市场行情,带动了增量资金的入市;同时,各类投资者都对被动指数投资逐渐认可熟知,自然也就带动了ETF规模的增长。
在他看来,指数基金份额总量的增长背后具有典型的结构性分化特征,一些宽基出现赎回,紧扣市场热点的行业/主题型产品则受到青睐。比如:永盈基金旗下的卫星ETF期间份额净申购逾10倍,汇添富基金旗下的机器人ETF份额净申购近5倍,易方达基金旗下的新能源电池ETF期间净申购约8倍。另据wind数据统计显示,百亿级行业/主题ETF有27只,规模居前的有不少为科技、创新药主题。截至11月13日,股票行业/主题型ETF数量从去年末的498只增长至目前的579只,规模为11119亿元,年内增超85%。
虽然今年以来宽基ETF规模增速有所放缓。单只产品规模方面,全市场7只千亿级股票型ETF均为宽基。
“ETF产品具备费率低、一键打包一篮子资产的优势,在当前股市波动加大的背景下,更贴合投资者避险与资产配置需求,推动多只产品规模突破百亿甚至千亿元大关。”朱润康表示,有必要通过投教工作普及ETF作为资产配置工具的本质,强调其分散风险的功能,同时提示其跟踪指数所带来的波动风险。还应引导投资者基于自身长期配置需求构建投资组合,逐步淡化短期交易倾向。
年内新发创历史新高
随着资本市场指数化投资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ETF市场供给端加速扩容,新发的产品也为ETF总规模增长提供一定贡献。
wind数据显示,按基金成立日计算,年内新发ETF数量318只,发行份额近2500亿份,均创历史新高。分类来看,新发产品中股票型基金有280只,发行份额超过1500亿份,债券型基金仅有32只,发行份额近900多亿份。
排排网财富公募产品经理朱润康表示,宽基ETF凭借其广泛的行业覆盖和出色的风险分散能力,持续获得险资、国家队等中长期资金的增持。而行业主题ETF则紧密契合产业升级方向与政策导向,受到热点赛道资金的积极追捧。
年内新发ETF多以权益类产品为主,反映出投资者看好权益类资产表现。
雪球基金认为,布局热门 ETF 能让基金公司紧跟行业发展潮流,避免在行业转型中被边缘化,且发行上也有顺应市场资金流向、降低运营与竞争成本的优势。
作为代销机构,雪球基金强调表示,核心是立足客户需求,客观评估热门产品的投资价值。平衡好短期的市场热度与ETF的长期投资价值,更多的通过产品筛选、投教引导、组合配置等方面为客户提供全周期服务。在产品筛选方面,对创新品类 ETF的指数编制逻辑、成分股质量、运作后的跟踪误差方面层层把关,优先选择底层资产清晰、风险可控、具备长期配置价值的产品;此外也要强化投教引导,强调ETF其核心功能是资产配置而非短期投机;引导客户构建长期组合,比如 “宽基 ETF(核心)+ 行业 ETF(卫星)+ 债券 ETF(稳健)” 的配置方案,既让客户分享行业赛道红利,又通过多元配置平滑波动,契合长期价值目标。
新玩家、新产品持续入场
今年以来,ETF规模增长迅速,产品间却也存在相当的“内卷”。
上半年首批基准做市信用债ETF、科创债、A500及中证现金流指数等热点指数成为超10家基金公司重点布局的赛道。
近期值得关注的ETF新品包括港股汽车50ETF、科创半导体ETF、巴西ETF等,覆盖科技、汽车、跨境投资等领域。
10月31日,“南向ETF通”年内首次扩容,自11月10日起生效。此次优化扩容后,“南向ETF通”产品的数量将从现有的17只增加到23只,并首次出现了包含非港股资产的ETF。
此外,ETF-FOF迎来上报热潮。9月以来,共有7只ETF-FOF产品上报。在业内人士看来,未来ETF阵营有望继续壮大。
目前,ETF依然在不断上新,投资品类进一步拓宽。数据显示,截至11月13日,9只ETF正在发行,覆盖多个细分行业,包括创业板ETF、人工智能ETF、光伏ETF、港股通科技ETF、恒生生物科技ETF等。
ETF行业竞争已十分激烈,并且头部效应显著,依然有新玩家持续入局。
今年以来,长城基金、兴证全球基金均开启ETF业务,交银施罗德基金则是时隔14年重启ETF产品线布局。11月3日,交银施罗德基金发文称,公司此前上报的交银施罗德中证智选沪深港科技50ETF近日获证监会批准,预计将于12月启动发行。
事实上,公募基金本就是高度市场化的行业,ETF同质化竞争的问题,自然也会被市场化的规律、方法去解决。
各家基金管理人对于指数业务的态度也变得更加冷静客观,那些资源禀赋不足以支撑其应对同质化竞争的公司,正在产品创新、策略迭代等方面寻找突破口,包括指增等业务的发展,实际上也是行业寻找发展新路径的体现。
雪球基金表示,降低行业内同质化竞争,基金公司可以走差异化产品创新路线,跳出单一赛道竞争,同时也能丰富投资者的配置选择。一方面,可以开发更多的SmartBeta策略匹配投资者更为精细化的配置需求。另一维度可以细化行业主题颗粒度,例如在科技领域,不局限于泛科技 ETF,而是发行聚焦人工智能算法、量子计算等更细分领域的产品,在更精细的赛道匹配客户的配置需求。
此外基金公司也可以拓展跨资产品类,开发股票与债券结合、商品与权益搭配的多资产 ETF,或者跨市场间的ETF等,满足投资者更多元化的配置需求。
文/许楠楠 编辑/徐楠
(编辑:许楠楠)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