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分红呈现三大趋势 积极回报股东提振股价

小微 小微
56098
2024月03月29日

“提质增效重回报”和“质量回报双提升”专项行动效果持续凸显。一方面,包括上市公司、上市公司实控人、大股东在内的产业资本积极行动,使用真金白银掀起增持回购潮。另一方面,多家上市公司加大分红力度,以实际行动切实提高股东获得感。

A股分红呈现三大趋势 积极回报股东提振股价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证券时报·数据宝统计,截至3月28日,A股市场已经有近500家上市公司发布2023年度利润分配预案,加上上述公司2023年一季度、半年度、三季度分红,分红总额超过9176亿元,占其2023年净利润比例近43%。相比往年,2023年A股分红呈现三大趋势:一是“大白马”派现额创新高;二是部分优质公司分红率大幅提升,科技公司频现大手笔分红;三是市场分红频次大幅提高。

A股分红呈现三大趋势 积极回报股东提振股价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大白马”派现额创新高

A股分红呈现三大趋势 积极回报股东提振股价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近年来,A股分红力度持续加大。2022年,A股市场历史上派现总额首次突破2万亿元大关,分红率超过38%,创下2006年以来新高。

监管政策持续鼓励上市公司分红。今年2月份,沪深交易所启动“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和“质量回报双提升”专项行动。3月15日,证监会发布《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监管的意见(试行)》,其中提及要“加强现金分红监管,要求上市公司制定积极、稳定的现金分红政策,推动一年多次分红,增强投资者回报”。

政策力挺之下,2023年A股分红力度有望进一步增强,整体分红率或再创新高。数据宝统计,截至3月28日,A股市场已经有近500家上市公司发布2023年度利润分配预案。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年报、季报等定期公告,还有16家上市公司的实控人或董事长提议派发“现金红包”,提前“剧透”分红计划,一改往年仅在年报时才披露分红方案的惯例。

整体来看,上述近500家上市公司2023年分红金额合计超过9176亿元(加上一季度、半年度和三季度分红),占其2023年净利润比例接近43%,综合分红率已创下近20年来新高。就上市公司自身而言,也有多达244家公司分红金额创下历史新高,占比接近一半;148家公司分红率创下历史新高,占比近三成。

传统行业依旧是分红大户。以2023年分红数据统计,银行、石油石化、通信等三大行业分红金额均逾千亿元;非银金融、煤炭、家电等行业分红金额超200亿元。

部分传统行业上市公司在过往高分红的基础上,仍在大力提升分红额或分红率,像是中国石油、中国移动、招商银行等近30家千亿市值公司去年分红额续创历史新高,9家千亿市值公司分红率创下历史新高。其中,中国移动去年分红率超过71%,并预计未来有望进一步提升至75%。

科技公司频现大手笔分红

近年来,一些经营稳健的行业龙头出手“阔绰”,持续抛出大手笔现金分红,成为A股市场积极回报投资者的主力军。与此同时,部分此前分红相对较少的行业龙头也相继跟进,陆续开启“土豪式”分红之路。

其中的典型代表是平安银行,公司此前分红率一直保持在20%以下,2023年分配预案为每10股派7.19元(含税),分红率提升至30%以上,创下2003年以来新高。除平安银行外,有色龙头洛阳钼业分红率由2022年的30%提升至2023年的40%;燃气龙头新奥股份分红率由2022年的27%提升至2023年的近40%;中药龙头华润三九分红率由2022年的40%提升至2023年的近52%等。

更引人注目的是,科技公司频现大手笔分红,其中最“壕”的当属锂电池龙头宁德时代。公司2023年分红预案为每10股派50.28元(含税),分红金额达到220.6亿元,分红率高达50%,两项数据均创下历史新高。

除宁德时代外,还有一批科技龙头宣布大幅提高分红率,包括比亚迪、工业富联、金山办公、中兴通讯在内的上市公司2023年分红额均创下历史新高,其中中兴通讯2023年分红率相比2022年提升幅度大于10个百分点,比亚迪去年分红率提升近10个百分点。

兴证策略总结称,分红率持续提升的个股往往具备以下特征:一是市值规模更大;二是盈利能力更强更稳健;三是资本扩张意愿更低;四是现金流更为充裕;五是股权相对集中;六是每股未分配利润更多。

分红频次大幅提高

3月6日,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经济主题记者会上,证监会主席吴清表示,近年来,A股上市公司的分红状况在持续改善,但常年不分红的公司也不少,分红的稳定性、及时性、可预期性都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将推动有条件的公司一年多次分红,特别是鼓励春节前分红,让大家欢欢喜喜过年。

数据宝统计,近年来,上市公司分红频次出现较为明显的增加。不考虑上市前分红情况,2023年,A股市场共有169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半年度分红方案,较2022年同期增长69%;有60家上市公司披露了2023年三季度分红方案,较2022年同期增长106.9%,为2021年同期的3倍以上。

与此同时,部分上市公司在2023年内进行了多次分红。数据显示,2023年内共计144家上市公司实施了2次分红,其中101家公司选择了在2022年度分红后,于2023年半年度再次分红,占比逾七成;42家公司采取了2022年度分红+2023年三季度分红的模式,占比达29.17%;还有1家上市公司龙佰集团比较“特立独行”,公司2022年度并未分红,而是在2023年的一季度和三季度分别进行了利润分配。

客观上,由于发放股息红利会产生税收,因此上市公司频繁分红对于中短期投资者来说或许并不划算。但从长期来看,上市公司增加现金分红频次,一方面可以缩短长期投资者获取股息红利的等待时间,稳定投资者分红预期,切实提升投资者获得感;另一方面也可以侧面向市场展示自身流动性良好充裕、财务数据真实可靠等优势,引导市场进行价值投资。

高股息板块获市场青睐

资本市场通常使用“股息率”这一指标来判断上市公司过去一年现金分红带来的收益率,同时该指标也可用来衡量企业市值与现金分红的关系。

数据宝统计,在已发布2023年度分红预案近500家上市公司中,以3月28日收盘价计算,共计33家公司股息率高于5%,煤炭、银行等高股息板块有多家公司上榜。平煤股份高居榜首,股息率高达8.09%;其后中谷物流、石英股份、平安银行等公司股息率高于6%。

在近期市场利率下行、大盘指数整体表现不佳的背景下,努力提高分红、积极回报股东的上市公司,投资者和市场资金也予以了充分的认可。

整体来看,在公布2023年度分红预案的次日,股息率在4%及以上的上市公司股价平均上涨0.61%;股息率在2%~4%的公司股价平均上涨0.26%;股息率在2%以下的公司股价平均上涨0.22%,呈现出较为明显的阶梯型;T+5日的涨幅分化则更为显著。

像前文提及的分红率较为可观的上市公司平安银行、宁德时代,在披露高分红预案后均出现了股价大涨,2023年度分红预案公告次日股价涨幅依次为3.6%、5.5%,并同时获得主力资金以及北上资金的大幅加仓。

一般来说,股息率较高的上市公司具备稳定的盈利和现金流,同时估值水平偏低,呈现出良好的投资性价比。高股息股票还具有类债券的属性,在市场利率下行的背景下,是盈利稳健且安全边际较高的选项。全球范围来看,高股息类策略往往长期投资收益表现较好。

从指数表现来看,今年以来,专门投向高股息风格股票的红利类指数涨幅明显高于A股大盘,获得投资者的青睐。以沪深300红利指数为例,2024年以来,该指数累计上涨9.26%,大幅跑赢同期沪深300指数涨幅;整体市场来看,上证红利指数累计上涨9.13%,同样优于上证指数同期表现。

细数A股市场分红“优等生”

哪些上市公司具备持续分红的“优良传统”?数据宝统计,截至2023年半年报,A股市场共计715家上市公司连续10年及以上进行现金分红。

其中,万科A、申能股份、招商港口、豫园股份和佛山照明均已连续30年进行分红。截至目前,豫园股份和粤高速A已经发布2023年度利润分配预案。

“四大行”及“两桶油”最为慷慨,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上市以来累计分红依次为13063.12亿元、10742.45亿元、8021.72亿元、7344.31亿元、6684.66亿元、5404.64亿元。

既然市场中有常年分红的“优等生”,自然也有常年不分红的“铁公鸡”。数据宝统计,截至2023年半年报,A股市场共计198家上市公司连续10年及以上未进行过现金分红,23家上市公司自上市以来从未分红。

上市公司长期不分红,“囊中羞涩”自然是主要原因。在198家连续10年及以上未进行现金分红的上市公司中,2023年半年报未分配利润为负的多达170家,占比高达85.86%。此外,相当一部分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连年亏损,并不具备利润分配的条件。

但并非所有的不分红上市公司都“没钱”。部分公司未分配利润金额高企,账上现金及等价物充裕,大致推断没有流动性问题,可依然连续多年不分红。

此前,证监会主席吴清表示,对多年不分红,或者分红比例偏低的公司,将区分不同情况采取硬措施,包括限制控股股东减持、实施ST风险警示等。在此背景下,A股常年不分红的上市公司可能会受到限制。

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荀玉根表示,A股分红持续性与发达市场仍存在一定差距。随着政策加大对上市公司现金分红引导,将有助于培育市场长期投资理念,增强资本市场吸引力。

潜在高股息率优质股揭秘

根据最新政策指引,此前分红率较低的上市公司后续或将提高分红比例。数据宝筛选出潜在高股息率优质股,筛选条件如下:评级机构数在10家以上;最新滚动市盈率在15倍以下;2022年现金分红比例在30%以下;假设2023年现金分红比例提高至30%,根据机构一致预测的2023年每股收益计算的最新股息率在3%以上。

在剔除房地产行业以及已发布2023年度分红预案的个股后,有25股满足条件。这里面优质股云集,包括兴业银行、中国建筑、中国中铁、隆基绿能等众多千亿市值龙头股。

从预估股息率角度来看,中国建筑、中国铁建、兴业银行、长沙银行4股股息率均超7%。其中,兴业银行机构一致预测2023年每股收益平均值为4.04元,按照30%分红率计算则每股分红1.21元左右。该股最新收盘价16.25元/股,预估股息率约为7.46%。

其他相关 RELEVANT MATERIAL
A股市场掀起增持回购潮 以实际行动响应号召

A股市场掀起增持回购潮 以实际行动响应号召

小微 小微
58594
2024-02-06
(原标题:A股市场掀起增持回购潮 以实际行动响应号召)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在“提质增效重回报”的号召下,近期,A股上市公司掀起“增持回购潮”。据《大众证券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本月4个交易日内便有近60家公司抛出增持预案,近300家公司抛出回购预案,另有不少公司股东承诺不减持。截至发稿,增持、回购的公司数量仍在增加。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多家公司重要股东宣布增持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继上周超20家公司重要股东抛出增持计划后,本周,又有包括中国天楹、苏宁环球、三维股份、味知香、中科通达等多家公司抛出增持计划,不少公司更是将“提质增效重回报”写在了公告标题上。 容知日新6日公告称,公司接到告知函,为践行“以投资者为本”的上市公司发展理念,基于对公司信心及长期投资价值的认可,控股股东、实控人之一、董事长聂卫华,实控人之一、副董事长、副总经理贾维银,公司董事、董秘、财务总监黄莉丽拟以自有资金或自筹资金增持公司股份,金额不低于1075万元且不超过2150万元。容知日新表示,聂卫华、贾维银、黄莉丽在2023年8月25日至2023年11月9日期间已累计增持公司股份34.04万股,合计增持金额1738.74万元。 沪硅产业6日亦披露公告称,公司董事、总裁邱慈云,执行副总裁、董秘李炜,财务副总裁、财务负责人黄燕及其他核心管理人员计划使用其自有资金或自筹资金增持公司股份,合计拟增持金额不低于600万元且不超过1200万元。 超124家公司已付诸行动 除了抛出增持预案,亦有公司在上周宣布拟增持后便付诸行动。中望软件2月3日公告称,控股股东、实控人、董事长兼总经理杜玉林拟增持公司股份,合计增持金额不低于500万元且不超过1000万元。6日,公司公告称,杜玉林已于2月5日增持公司股份3.15万股,支付总金额为200万元。 顺鑫农业6日公告称,顺鑫控股计划增持公司股份,增持金额不低于1亿元,不超过2亿元,本次增持不设定价格区间。抛出计划的同时,顺鑫控股于2月2日至2月5日增持568.34万股,增持金额9007.62万元,占公司总股本的0.77%。 《大众证券报》记者通过Wind统计发现,除了上述两家公司,截至目前,本月已有124家公司重要股东及高管等实施了增持计划。 各方多举措提振市场信心 除了抛出真金白银的增持计划,不少公司亦宣布通过回购股份、承诺不减持的措施提振市场信心。 记者通过Wind统计发现,截至目前,本月已有近300家公司宣布拟回购股份增强市场信心;近200家公司实施了回购行动。其中,东来技术、澜起科技、中环环保等多家公司在短短的4个交易日内已实施了两次回购。此外,香飘飘、百大集团等多家公司重要股东承诺半年年不减持公司股票。 对于近期上市公司纷纷抛出增持、回购、承诺不减持等举措,一资深市场人士在接受《大众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是上市公司以实际行动响应号召、提振市场信心。”记者 朱蓉...
重磅研判!七位知名基金经理:A股有望迎来强势反弹

重磅研判!七位知名基金经理:A股有望迎来强势反弹

小微 小微
57154
2024-02-16
(原标题:重磅研判!七位知名基金经理:A股有望迎来强势反弹,龙年行情值得期待)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随着农历兔年落下帷幕,甲辰龙年徐徐启航。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过去的三年,A股市场整体表现趋弱,板块结构分化明显,春节前A股底部放量大涨,孕育了龙年投资的希望。展望龙年,A股将如何演绎?市场信心如何进一步催化?哪些机会值得关注?中国基金报记者采访了七位知名基金经理为投资者展望后市。 他们分别是:景顺长城基金总经理助理、股票投资部总经理余广,南方基金宏观策略部联席总经理、基金经理唐小东,嘉实基金大科技研究总监王贵重,博时基金权益投资一部投资总监、基金经理曾豪,国泰基金主动权益三部负责人、基金经理程洲,招商基金投资管理四部专业副总监、招商优势企业混合基金经理翟相栋,富国医药创新拟任基金经理赵伟。 上述基金经理对A股和港股市场持乐观态度,认为当前市场估值已到达数年一遇的历史低位,非常具有吸引力。随着我国经济基本面不断改善、中长期增量资金入市、资本市场稳定因素等不断累积,将有力提振市场信心。 同时,他们建议关注2024年全国两会对于经济增长目标、政策发力方向的定调和指引,关注央国企在A股中的基石作用,在投资中相对看好顺周期、大消费、科技成长等板块。 景顺长城基金余广:在极端估值、交易情绪低位叠加积极因素逐步积累的情况下,无需过度悲观,A股总体机会大于风险。 南方基金唐小东:随着后续宏观政策的发力,若经济基本面出现改善,则市场有望走出一轮可持续的反弹行情。 嘉实基金王贵重:无论与全球股市还是与国内国债相比,中国资本市场已非常具有吸引力。 博时基金曾豪:资本市场信心主要来自对中国基本面中长期改善的趋势不变、引入长线增量资金以及资本市场的稳定性。 国泰基金程洲:稳增长政策力度加大,有助于市场信心的修复。多部委也开始对资本市场积极发声,一系列举措有望提振市场信心。 招商基金翟相栋:港股创新药、互联网、新兴消费等领域的优质公司,现阶段有较大的吸引力。 富国基金赵伟:即将召开的全国两会,对于经济增长目标以及政策发力方向会有更为明确的定调和指引,有望重塑市场对于经济修复力度的共识。 一、中国资本市场已非常具有吸引力 中国基金报:你如何评价开年以来的A股行情?可能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王贵重:开年以来市场呈现加速下跌态势,超过个人预期,优质成长股批量跌到10倍~15倍PE,意味着哪怕不增长,这些资产每年的回报也有6%~10%。相较于基本面,目前的判断更多来自于流动性方面:首先外资持续流出,其次内资调仓带来的卖压,最后是一部分活跃资金卖出成长股、买入价值股。 以史为鉴,熊市中最后一跌往往是因为流动性压力,精准的底部难以判断。“模糊的正确胜过精确的错误”。需要强调的是,无论与全球股市还是与国内国债相比,中国资本市场已非常具有吸引力。 赵伟:开年以来,A股大幅回调,结构上,小微盘承压严重,高股息资产较为抗跌。从原因上看,主要有四点:一是市场预期不稳,尤其是对经济修复的力度尚有分歧,还需数据进一步验证;二是在悲观预期主导下,普通投资者不敢入场;三是市场对雪球合约敲入、融资账户平仓、股东质押平仓等可能出现的被动卖盘有一定的担忧;四是开年以来美联储降息预期推迟,美债收益率下行短期受挫。 整体而言,本轮下跌或受非理性预期的自我强化影响,在恐慌情绪出清后,市场的性价比反而更为凸显。 翟相栋:年初以来,除部分高股息央企外,大部分行业和公司都有较大幅度的下跌。我们认为可能是由于年初的连续、快速、大幅下跌,使得绝对收益型产品、微盘量化产品等出现较大回撤和波动幅度,这类产品的投资人普遍风险偏好较低且有严格的止损纪律,在出现这一异常波动后进行了较大规模的卖出止损操作。 曾豪:一方面,年初以来随着地产销售下滑与国内基本面复苏预期出现反复,以科技成长为代表的机构高位重仓股快速调整,市场加速调整过程中,两融及场外衍生品带来的流动性风险也加剧了市场负循环,导致以小微盘股为代表的市场整体风险偏好急剧收缩。 另一方面,年初以来美联储激进的降息预期修正,美国增长韧性强于预期,美元流动性向紧缩回摆,这也对A股估值和流动性形成了向下压力。 最后,临近春节假期,市场成交和投资者心态均季节性清淡,也部分抑制了A股的风险偏好。 二、基本面是影响市场信心的最主要因素 关注两会定调和指引 中国基金报:近期政策面不断发力提升市场信心,在你看来,信心来自何处?需要哪些催化剂帮助市场建立信心?你对即将召开的全国两会有哪些期待? 余广:股市的整体走向仍然更多取决于经济的基本面和企业的盈利增长,基本面是影响市场信心的最主要因素。宏观经济、各个行业的景气度和企业盈利,有周期的因素,此外,政策的力度、进度也是主要的因素。 政策层面,20...
券商今日金股:5份研报力推一股(名单)

券商今日金股:5份研报力推一股(名单)

小微 小微
54755
2024-02-23
券商评级是指证券公司的分析师,通过分析上市公司的财务潜力、财务指标、公司运营治理能力,然后进行实地考察调研后得出的评论,备受投资者关注。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据证券之星数库不完全统计,2月23日券商共给予近20家A股上市公司“买入”评级。从行业分布看,券商2月23日关注的个股聚焦于互联网服务、汽车零部件、游戏、电源设备、专用设备、光伏设备等行业。 国内跨境B2B电子商务龙头企业,焦点科技最受券商关注,近一个月获东方财富证券、华通证券国际、东吴证券、国海证券等5份研报关注,位居2月23日券商力推股榜首。 2月23日又有国金证券发布研报《降本增效明显,AI助手持续渗透》,预计公司2024年至2026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41亿元、5.20亿元、6.31亿元。对应PE为22.01x、18.65x、15.38x,给予“买入”评级。 国内车载电源龙头企业——威迈斯也备受券商关注,近一个月获东吴证券、国海证券等3份研报关注,位居2月23日券商力推股第二。 2月23日又有东吴证券发布研报《2023年业绩快报点评:业绩符合预期,800V+海外占比持续提升》,上修公司23-25年归母净利润5.0/7.0/8.5亿元(原预期5.1/6.3/7.8亿元),同增70%/40%/21%,对应PE26/19/15倍,考虑到公司800V产品放量,海外占比持续提升,给予24年28倍PE,对应目标价46.6元,维持“买入”评级。 作为一家人工智能和安全领域的企业,神州泰岳同样也备受券商关注,近一个月获信达证券、德邦证券等3份研报关注。 2月23日又有天风证券发布研报《2023年业绩快报点评:长线游戏持续爬坡,新产品周期有望到来》,看好公司在SLG游戏赛道的研运能力,以及AI业务的商业化推进。截止2024/2/22,公司股价对应2023-2025年PE分别为24/21/17倍,维持“买入”评级。 除了上述个股外,还有科威尔、申菱环境、奥特维、兴通股份、北方稀土、贵州轮胎、酒鬼酒等多股备受券商关注,近一月获多家券商关注。 需要指出的是,券商给予“评级”并不绝对预示着股价的上涨,“增持”或“买入”与否,其实都是机构对于股票的“一家之谈”。因此,券商金股在大多数程度上仅是用作投资参考意义的,投资者切不可盲目买入。...
切勿跟风炒作!ST股票风险涌动 投资者需审慎研判

切勿跟风炒作!ST股票风险涌动 投资者需审慎研判

小微 小微
74703
2024-02-26
(原标题:切勿跟风炒作!ST股票风险涌动 投资者需审慎研判)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连日来,ST板块多只股票涨势突出,连续涨停。但是,根据这些公司披露的风险提示公告,其基本面并未发生变化,并且背后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风险事项,对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造成影响。 在风险重重的情况下,ST板块的公司股价呈现非理性上涨的走势,将聚集较大的二级市场交易风险。业内人士表示,在公司一再提示风险的情况下,投资者需重点关注、审慎研判,避免出现跟风炒作的情况。 ST贵人连续涨停难掩退市风险 截至2024年2月26日,ST贵人股价已连续12个交易日低于1元/股,存在较大的面值退市风险。2月19日以来,公司股价连续6个交易日上涨,股价已逼近1元。对于公司的后续走向,市场在今日出现了较大的分歧,最终报收0.97元/股。 根据公司公告情况,ST贵人目前多个风险交织,未来前景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公司2022年新增的粮食贸易受到广泛质疑,会计师无法判断玉米贸易业务的商业实质、主要供应商与公司的关联关系等事项,对公司2022年度财务报告出具保留意见,内部控制出具否定意见。同时,实控人控制企业尚有1.8亿元转让款未返还公司,控股股东增持承诺(不低于5000万元)尚未完成。此外,公司尚有2.1亿元重整留债债务需在4月份清偿。 更为重要的是,ST贵人2月22日盘后披露关于公司及实际控制人收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立案告知书的公告。公司工作人员针对公司立案发表无事实证据的不当言论,还被证监局、交易所同步采取了监管措施。在公司多重风险叠加的情况下,追捧公司股票并非明智选择。 *ST左江财务造假疑云难消 *ST左江曾作为最贵的ST板块股票而闻名资本市场,前期因其涉嫌重大财务造假事项,已持续向市场提示违法风险。但公司股价近期也出现较大波动,涨幅超过20%。 2023年12月1日,*ST左江收到证监会的立案告知书,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公司已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同时,关于立案的进展性调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2024年1月30日发布的《证监会通报*ST左江财务造假案阶段性调查进展情况》显示,初步查明,*ST左江2023年披露的财务信息严重不实,涉嫌重大财务造假。该案目前正在调查过程中,证监会将尽快查明违法事实,依法严肃处理。 对于这类可能严重损害资本市场诚信基础的公司,是否还要参与交易,业内人士表示,投资者需要审慎掂量。 不可对“明示退市警示风险”视而不见 ST有棵树是春节以来涨幅最大的股票,股价已经翻倍。但公司基本面并未出现改变,反而是在公司中明确提示了退市警示的风险。根据公司的业绩预告,公司预计2023年末的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2.87亿元至-1.97亿元,言外之意即公司将在2023年年报披露后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如果公司不能在一年内解决净资产问题,最终将面临的就是退市的结果。 无独有偶,ST天成已连续六个交易日涨停,但公司已在业绩预告中明确预计2023年净资产为负,年报披露后将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此外公司还存在违规担保资金占用尚未解决、已被证监会立案调查等多重问题。 同样连拉六个涨停的还有ST信通,其在业绩预告中也明确披露因非经营性资金占用事项,2023年度报告可能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在2023年年报披露后,公司股票可能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ST信通同样存在资金占用难以解决的问题,整体风险敞口可能逾13亿元。 ST美讯也在业绩预告中提示2023年大幅亏损、净资产为负等问题,同时公司也已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在这些公司出现重大利空的情况下,公司股价却大幅上涨,背后必然集聚了大量的二级市场风险。 对公司股票实施ST制度,其目的即通过特殊安排重点向投资者重点提示这类公司的潜在风险。公司频繁披露风险提示公告,也是为了充分揭示公司当前经营面临的诸多问题。业内人士表示,投资者在投资决策过程中,务必要挑一挑股票、读一读公告,避免因忽视重要提示盲目投资,最终蒙受损失。 校对:冉燕青...
腾讯去苏州,一举领投信诺维7个亿

腾讯去苏州,一举领投信诺维7个亿

小微 小微
57308
2024-02-27
(原标题:腾讯去苏州,一举领投信诺维7个亿)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者 I 岳笑笑 王露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报道 I 投资界PEdaily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腾讯罕见出手了。 投资界获悉,苏州信诺维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信诺维”)宣布完成7亿元的E轮系列融资,由腾讯投资和国鑫投资领投,济南产发、华控投资、粤开资本、辰海资本、浦东创投、卓璞资本等跟投,老股东正心谷持续支持。 信诺维创始人强静,这个名字于医疗圈并不陌生他与妻子刘文溢创立杏泽资本,迄今投出了一众知名医疗案例。2017年,强静选择创办信诺维,不但成为目前国内生物医药领域达成License out最多的公司之一,同时也累计融资超20亿元。 信诺维是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崛起的一缕缩影。一张蓝图绘到底,苏州的生物医药产业历经十多年发展,正在成为中国医药领域的“硅谷”。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无数生物医药创业者慕名而来,扎根于此。 他带队 苏州崛起一个准独角兽 信诺维的故事,始于一位博士。 强静,身后是一份学霸履历:上海交大药学本科、复旦金融学硕士、清华金融学博士、哈佛医学院进修肿瘤学。后来,强静在中金公司担任研究部董事总经理兼医药医疗行业负责人,推动国药控股、华润医药、上海医药、复星医药、贝达药业等企业上市。 2015年前后,强静判断“中国创新药的时代已经到来。”于是,他萌生创业的念头。2017年,信诺维正式成立,专注小分子靶向药,落地苏州工业园区,强静亲自担任董事长。 事实上,强静还有另一个身份:杏泽资本创始合伙人。专注于大健康产业投资,杏泽资本投出了君实生物、康方生物、荣昌生物等上市公司,至今管理规模超65亿元。值得一提的是,杏泽资本另一位创始人正是强静的妻子刘文溢。 强静曾分享过,中国医药产业将从过去仿制药、中药为主的“渠道为王”的发展逻辑转变为“创新为王”的产业逻辑,“差异化就是竞争力,没有显著性差异化的产品是负资产。” 沿着这一逻辑,信诺维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管线、独特的产品研发策略和研发体系接连建立起来。 团队同样重要。公司联合创始人、总经理乐美杰是一位管理型人才:他曾在拜耳和恩华药业担任高管,有着20多年学术销售和管理经验。这也为后来信诺维的商业化成果打下基础。 创业7年,信诺维建立起基于自主创新的靶向治疗、抗感染和PROTAC三大技术平台,研发了BLI抑制剂、EZH2抑制剂、hURAT1抑制剂等核心产品,覆盖肿瘤、抗感染和代谢等疾病领域。如今,信诺维已有9个产品处于国内外临床研发阶段,其中两款产品已进入临床III期。公司在苏州、上海、北京、波士顿和澳洲城市均设有研发机构,与康宁杰瑞、君实生物、中国抗体等上市公司合作已久。 更难得的是,在Biotech普遍亏损、依赖融资的背景下,信诺维已经通过五笔License out取得了数亿元的收入,累计总价最高可达约20亿美金,在以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上市企业中数量排名第一,被视为开创Biotech出海先河。 其实早在2022年底,信诺维便启动了科创板IPO进程,同中金公司签署了上市辅导协议。在此前的采访中,强静曾以投资人的身份表示,“浮躁是FIC(First in Class,首创药物)最大的敌人,真正的科学创新需要长期经验的积累。” 7年,融资超20亿 腾讯也投了 一路走来,信诺维集结了一支投资人队伍。 那是2017年末,成立刚半年,信诺维就完成了首次融资。此后两年,公司保持着一年一轮的节奏,分别完成了A轮、B轮融资,交割金额过亿。而两次融资中,杏泽资本都以领投方身份出现,国发创投、聚明创投、正心谷资本等VC/PE机构,以及上市企业乐普医疗参与其中。 最难忘的是2020年,信诺维连续完成两起大额融资先是8月底,由正心谷资本与国际知名长线基金联合领投,海松资本、中金资本旗下中金启德基金、芯云资本、久友资本、德观资本等多家知名机构共同参与的10亿元C轮融资落地;年末最后一天,公司又宣布完成数亿元Pre-IPO轮融资,老股东海松资本领投,久友资本、德观资本再度押注,中华开发资本、峰毅远达资本、农银国际等知名机构加入。 谈及投资逻辑,彼时C轮领投方正心谷资本创始合伙人林利军曾表示,他们正是看中了信诺维雄厚的自主研发能力以及体系化运营能力:“公司致力于为全球病人开发新一代的小分子药物,解决抗感染、肿瘤等临床紧迫的未满足需求,我们非常看好公司XNW4107及其后续产品将会持续给患者和社会带来价值。”当中所提到的XNW4107,正是信诺维进入III期临床研究的药物之一,是新一代抗耐药菌药物。 海松资本创始人陈立光也曾表示,信诺维药物研发能够解决多个治疗领域的临床需求,显示出优异的疗效和独特的竞争优势。与此同时,两位医药老兵带领的团队也备...
央行发文 进一步扩大柜台债券投资品种

央行发文 进一步扩大柜台债券投资品种

小微 小微
53797
2024-02-29
(原标题:央行发文 进一步扩大柜台债券投资品种)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月29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银行间债券市场柜台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自2024年5月1日施行。《通知》进一步扩大柜台债券投资品种,优化相关机制安排,以便利居民和其他机构投资者债券投资,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加快多层次债券市场发展。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通知》提出,投资者可通过柜台业务开办机构投资国债、地方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公司信用类债券等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品种,投资者适当性应当符合《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柜台业务管理办法》的规定。已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流通的各类债券品种通过柜台投资交易,不需要经发行人认可。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在风险防范方面,《通知》要求,柜台业务开办机构应当制定柜台业务规则,建立合理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制度,向投资者提供与其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的债券品种与交易品种。 校对:高源...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