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主线活跃 A股三大指数全线收涨

小微 小微
68246
2024月03月21日

  3月20日,A股三大指数震荡反弹,最终全线收涨。截至收盘,沪指上涨0.55%,报3079.69点;深证成指上涨0.21%,报9717.37点;创业板指上涨0.12%,报1909.25点。沪深两市成交额合计9999.8亿元,较前一交易日缩量约780亿元。北向资金在前一个交易日短暂净卖出后,当日再度恢复净买入态势,全天净买入55.68亿元。

人工智能主线活跃 A股三大指数全线收涨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盘面上,人工智能应用、人工智能医疗、低空经济概念、汽车整车概念等多个题材方向呈现普涨态势,市场情绪整体活跃,两市超3800只个股上涨。

人工智能主线活跃 A股三大指数全线收涨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人工智能应用端概念股昨日集体爆发,Sora概念、短剧、多模态人工智能等板块均涨幅居前。个股中,华策影视、海天瑞声收获20%涨停,掌阅科技、电广传媒、引力传媒等多只个股涨停。

人工智能主线活跃 A股三大指数全线收涨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3月18日,国内大语言模型初创公司月之暗面宣布,其对话式人工智能助手产品“Kimi智能助手”在长上下文窗口技术上再次取得突破,无损上下文长度提升数量级到200万字。目前,支持200万字上下文的Kimi已启动内测。

  Kimi概念大涨的背后,反映的是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西部证券分析认为,月之暗面在大模型长上下文窗口技术上取得突破,意味着国产人工智能产品能力大幅上升。现在的Kimi可以通过学习用户输入的大量资料,短时间内成为某个领域的初级专家;或者作为一种效率工具,帮助用户从大量冗杂数据中提取关键信息。未来,具备无损超长上下文能力的Kimi有望解锁更多人工智能应用场景。

  从交易层面来看,Kimi概念股的走强意味着本轮由Sora引领的人工智能行情重心将逐渐从硬件转向软件。回顾2023年春季ChatGPT引领的人工智能行情,该轮题材股表现同样是在3月由硬件板块领涨,进入4月后逐渐轮动至语料、应用等软件细分领域。

  此外,人工智能医疗、汽车整车概念、机器人概念等多个方向均有所上涨。

  铜缆高速连接器概念也在昨日走强,带动5G通信产业链再度活跃,新亚电子、得润电子双双涨停。消息面上,英伟达GTC 2024开发者大会于北京时间3月19日凌晨举行,英伟达CEO黄仁勋发布了最新一代人工智能芯片架构Blackwell。首款Blackwell芯片GB200采用铜缆连接成为一大亮点,A股铜缆高速连接器概念因此“横空出世”。

  展望后市,随着4月财报季的临近,部分机构提示,宏观数据和业绩期公司发布的指引或使市场重新将焦点转向企业盈利复苏。

  华泰证券策略团队表示,在当前基本面预期尚未发生明显变化的情况下,市场短期或偏震荡运行。本轮反弹以高股息、人工智能龙头为侧重,后续或轮动至低位板块的补涨。待4月财报季开启后,市场关注点或再度切换回个股基本面和行业景气度。

  在光大证券看来,3月市场整体风格或偏向顺周期,投资者可继续关注高股息板块和顺周期板块。

(责任编辑:王擎宇)
其他相关 RELEVANT MATERIAL
市值管理考核将全面推开 机构高频调研央企

市值管理考核将全面推开 机构高频调研央企

小微 小微
62318
2024-02-06
一周前(1月29日),在中央企业、地方国资委考核分配工作会议上,国务院国资委表示,在前期试点探索、积累经验的基础上,2024年将全面推开上市公司市值管理考核。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如何理解近期央企市值管理相关的政策?上市公司如何积极作为?最近一周,一批敏锐的机构投资者带着这些问题迅速“叩门”央企上市公司。 截至2月5日记者发稿,近一周即有24家央企上市公司迎来机构调研,其中包括中工国际、中钢国际、中国海诚、中色股份等不少“中字头”企业。央企调研热度升温的同时,从整体调研内容看,央企自身对市值管理的重视程度亦显著提升。 根据前述会议,国务院国资委将对中央企业全面实施“一企一策”考核,即统筹共性量化指标与个体企业差异性,根据企业功能定位、行业特点、承担重大任务等情况,增加反映价值创造能力的针对性考核指标,“一企一策”签订个性化经营业绩责任书,引导企业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在对上述政策的理解方面,中工国际在接待机构调研时表示,近期,国务院国资委将对中央企业全面实施“一企一策”考核,着力提升考核精准性有效性,旨在增强国企央企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是推动国资央企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全面推开上市公司市值管理考核,量化评价央企上市公司市场表现,客观评价企业市值管理工作举措和成效,将有利于引导上市公司更加重视内在价值和市场表现。 2月2日,中工国际接待了嘉实基金、鹏华基金、兴业证券等机构调研。据中工国际介绍,公司控股股东国机集团已探索实施所属上市公司绩效评价,评价指标涵盖公司治理、信息披露、投资者关系管理和价值实现等多个维度。公司将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为目标,内强质地,外塑形象,统筹实现公司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推动公司市值与内在价值的长期匹配和相互促进。 就市值管理这一主题,多家央企上市公司也在近期调研活动中介绍了其实践情况。例如,中国巨石表示,公司将持续做好业务经营,保持股东回报稳定,并通过开展投资者交流等方式,积极听取股东、投资者的意见建议,不断提高市值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公司已将市值管理纳入公司“十四五”期间关键战略目标,后续将根据国务院国资委的要求进一步完善考核机制。 南方电网表示,公司将坚持以投资者为本,依法合规开展市值管理。一方面,公司将一如既往加强经营管理,持续增强核心竞争力,提升公司价值创造能力,不断做优公司基本面;另一方面,公司将积极主动增进与资本市场的沟通互动,及时准确传递公司价值,推动公司价值实现。 航天发展强调,公司十分重视市值管理工作,维护投资者利益。市值管理涵盖了多方面,公司将通过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不断完善经营管理制度、努力培育和提高核心竞争力、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增强投资者沟通推介、合理制定股东分红政策等进一步提升市值管理。 中色股份则表示,目前尚未制定市值管理工作草案,公司将按照相关规定研讨有效举措。公司始终聚焦主责主业,不断提升经营水平,以期以好的业绩回报股东、回馈社会。 在央企市值考核将全面推开的背景下,业内普遍预计“中特估”主题将再强化。华西证券近期研报认为,国央企价值重估的核心在于理顺管理和激励机制,提升经营指标表现。随着国企改革深入推进,中央企业价值创造导向逐渐鲜明,2023年央企经营指标考核从“两利四率”提升为“一利五率”,强化ROE、营业现金比率考核,引导央企提质增效,估值层面也更接近资本市场评价标准。近期国务院国资委明确把市值管理成效纳入对央企负责人的考核,考核目标和对象的明朗化,将促进央企在市值管理方面积极作为,部分上市央企具有估值释放空间。...
银行系金融小课堂丨什么是同业拆借市场?

银行系金融小课堂丨什么是同业拆借市场?

小微 小微
60075
2024-02-10
同业拆借市场,是指具有法人资格的金融机构及经法人授权的非金融机构、金融分支机构以及之间进行短期资金融通的行为,一些国家特指吸收公众存款的金融机构之间的短期资金融通,目的在于调剂头寸和临时性资金余缺。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金融机构在日常经营中,由于存放款的变化、汇兑收支增减等原因,在一个营业日终了时,往往出现资金收支不平衡的情况,于是产生了金融机构之间进行短期资金相互拆借的需求。 资金多余者向资金不足者贷出款项,称为资金拆出;资金不足者向资金多于在借入款项,称为资金拆入。这种金融机构之间进行资金拆借活动的市场叫同业拆借市场,简称拆借市场。 同业拆借市场的特点 1.同业拆借市场的交易主体必须是除中央银行以外的其他金融机构,是发生在银行等金融机构之间的交易。而普通的短期资金融通市场对于交易主体没有限制,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企业,或者个人与企业之间也可以发生交易。 2.拆借时间一般很短,短则为一天、两天,长则一周,一般不超过三个月。而普通的短期资金融通市场则是一年以下,以3-6个月为主。对比而言,同业拆借市场期限较短。 3.利率相对较低。一般来说,同业拆借利率是以中央银行再贷款利率和再贴现率为基准,再根据社会资金的松紧程度和供求关系由拆借双方自由议定的。 由于拆借双方都是商业银行或其它金融机构,其信誉比一般工商企业要高,拆借风险较小,加之拆借期限较短,因而利率水平较低。 4.同业拆借基本上是信用拆借,拆借活动在金融机构之间进行,市场准入条件较严格,金融机构主要以其信誉参与拆借活动。 5.交易主体之间的交易金额比较大。根据相关规定,每笔拆借交易的最低拆借金额为人民币10万元,最小拆借金额变动量为人民币1万元。 同业拆借市场的功能 同业拆借市场的直接作用在于有利于金融机构实现三性相统一的经营目标。 对于银行等金融机构而言,如何平衡好流动性风险与盈利能力很重要。当银行等金融机构短期资金不足时,可以较方便的向同行进行资金拆入,从而增加流动性。如果有金融机构短期资金较多,也可以方便的向需要资金的同行进行拆出,从而提高盈利能力。 同业拆借市场的间接作用在于,同业拆借市场利率通常被当作基准利率,对整个经济活动和宏观调控具有特殊的意义。 同业拆借市场的参与者主要是各金融机构,市场特性最活跃,交易量最大。同业拆借按日计息,拆借息的变化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它的高低变化很灵敏的反映着货币市场资金需求波动,所以,同业拆借市场利率通常被当作基准利率,对整个经济活动和宏观调控具有特殊的意义。...

"七姐妹"仍是最爱!国际巨头美股最新持仓曝光

小微 小微
73216
2024-02-16
(原标题:"七姐妹"仍是最爱!国际巨头美股最新持仓曝光)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美国证监会(SEC)日前公布了最新13F报告,多家机构美股去年第四季度持仓情况正式出炉。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在已公开的持仓情况看,华尔街简直人人都在买入七家科技巨头——微软、苹果、英伟达、Alphabet、亚马逊、Meta、特斯拉。做多上述美股科技“七姐妹”是目前最拥挤的交易。此外,减肥药已成为一批对冲基金的新宠,而一些知名的另类投资对冲基金持仓上,中概股和消费类股票也成为重点关注对象。 具体来看“股神”巴菲特大幅减持苹果引人注目,桥水大幅加仓英伟达和礼来,《大空头》原型和加拿大最大养老基金增持了京东和阿里巴巴等等,这些大佬们的新动作引发市场高度关注。 “美股七姐妹”仍是最爱 梳理来看,富达(FMR)、北方信托(Northern Trust)、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富国银行(Wells Fargo)、富兰克林资源公司(Franklin Resources)等千亿美元级别机构13F持仓,都将微软、苹果、英伟达、Alphabet等股票作为重点头寸。 例如,富达管理与研究(FMR)披露的去年四季度13F持仓报告显示,该机构四季度末股票持仓总市值为11825.78亿美元。按市值比例排名的前五大重仓股分别为微软(6.96%)、APPLE INC(4.88%)、英伟达(4.37%)、亚马逊(4.06%)、谷歌A类股(2.68%)。 富兰克林资源公司披露的去年四季度13F持仓报告显示,该机构四季度末股票持仓总市值为2010.67亿美元,季度环比增加6.00%。按市值比例排名的前5大重仓股分别为微软(4.74%)、亚马逊(2.5%)、APPLE INC(2.09%)、英伟达(1.96%)、谷歌A类股(1.61%)。 大型机构持有这些股票已是众所周知。在美银最新的月度全球基金经理调查结果显示,华尔街简直人人都在买入“七姐妹”七家科技巨头。超6成全球基金经理认为,做多七家科技巨头是当前最拥挤交易。持这种看法的基金经理占比远超去年12月和今年1月的前两次调查时。 去年以来,在AI概念的炒作热潮下,科技股尤其是“七姐妹”涨势如虹,强力支撑美股进一步上涨。有数据显示,2023年“七姐妹”贡献了标普500指数三分之二的涨幅。到2024年1月份,七大科技股贡献了标普500指数45%的回报,七只个股合计市值到2月初达12.5万亿美元。 而作为人工智能(AI)崛起最大的受益者,英伟达堪称近一年多来最耀眼的上市公司,其股价去年暴涨了239%,并且疯狂涨势仍在继续,今年迄今为止上涨了近50%,不断刷新股价历史新高,市值达到1.81万亿美元,超过了电商巨头亚马逊。彭博亿万富翁指数上榜的巨富中,今年内他们因持AI概念股而资产净值合计增加1240亿美元,占今年新增财富总和的96%。 巴菲特开始减持苹果股份 就在华尔街仍然青睐“七姐妹”时“股神”巴菲特执掌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已经悄悄开始撤离。 根据伯克希尔·哈撒韦向美国证监会(SEC)提交的最新13F表显示,巴菲特开始减持苹果股份。 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在2023年在第四季度减持苹果1000万股,约1%的苹果股票,并增持雪佛龙1600万股。 目前,在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前五大重仓股中,苹果(AAPL.US)仍然位列第一,持仓约9.06亿股,持仓市值约1743亿美元,占投资组合比例为50.19%,持仓数量较上季度下降1.09%。 减肥医药股成为新星 今年以来,随着特斯拉股价的下滑,而在“减肥神药”需求强劲、脂肪肝相关研究取得突破等因素提振下,制药巨头礼来大有取代特斯拉之势,成为“七姐妹”之一。其实,这一情况在去年四季度持仓中,也能窥见一斑。 知名对冲基金桥水在去年第四季度共增持260个标的,新进87个标的,减持385个标的,清仓85个标的。在加仓操作方面,桥水前五大买入股分别为礼来、英伟达、巴西ETF-iShares、Visa和前进保险。其中,礼来和英伟达的仓位均增长了四倍多。 礼来涨幅虽不及英伟达那样惊艳,但凭借新型减肥神药Zepbound和Mounjaro的推出,该公司去年上涨了近61%,今年以来上涨了约30%,市值超过7150亿美元,是全球最有价值的医疗公司。 桥水第四季度前五大卖出股分别为百事可乐、宝洁、可口可乐、SPDR标普500指数ETF和沃尔玛,这五只股票均位列桥水前十大重仓股。 阿里巴巴获“大空头”增持至头号重仓 中概股仍然是美国机构持仓的一个重要方向。“大空头”Michael Burry旗下对冲基金Scion Asset Management LLC提交的报告显示,公司去年第四季度进一步增持阿里巴巴和京东。 报告显示,Scion资...
证监会:目前没有IPO倒查10年安排 将大幅提高拟上市企业现场检查比例;违法成本只会越来越高

证监会:目前没有IPO倒查10年安排 将大幅提高拟上市企业现场检查比例;违法成本只会越来越高

小微 小微
62187
2024-02-24
2月23日,中国证监会首席检查官、稽查局局长李明,首席风险官、发行司司长严伯进出席证监会新闻发布会,介绍了资本市场稽查执法的相关情况。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谈及“IPO要倒查10年”的报道,严伯进指出,防范打击财务造假、欺诈发行是一个持续的过程,目前没有IPO倒查10年的安排。谈及部分投资者反映一些案件处罚结果过轻,李明表示,今后将会有更多案件适用新《证券法》,处罚力度会越来越大,违法成本只会越来越高。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大幅提高拟上市企业现场检查比例 严伯进表示,证监会系统坚持以投资者为本,从严审核拟上市企业,对违法违规、侵害投资者利益的行为严惩不贷,用监管的威慑力让企业不敢“带病闯关”,从源头上提升上市公司质量。企业上市后,财务真实性仍是日常监管的重中之重。证监会综合运用定期报告监管、现场检查等多种方式,循环筛查高风险可疑类公司,发现财务造假、欺诈发行的依法立案查处,情节严重的移送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无论是在审的拟上市企业,还是已经上市的企业,无论什么时候上市,都要受到证监会持续严格监管。 “目前没有IPO倒查10年的安排。”严伯进指出,在发行上市监管工作中,证监会正在持续加强全链条把关,重罚财务造假、欺诈发行。证监会也将大幅提高拟上市企业现场检查比例,以上市公司质量的提升回应投资者的关切。 违法成本只会越来越高 针对“部分投资者反映一些案件处罚结果过轻”的说法,李明表示,对证券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是投资者广泛关注的一个问题。近年来,证监会从行政处罚、民事索赔、刑事追责等方面持续发力,努力解决违法成本低的问题。证监会积极推动修订《证券法》,提高行政处罚幅度,建立集体诉讼制度;推动《刑法修正案(十一)》出台,提高证券犯罪的刑期,加大处罚力度。 2020年《证券法》修订后,证券违法行为的罚款金额上限已有大幅提高。对欺诈发行行为,罚款限额从募集资金百分之五,提高到最高可至募集资金的一倍;对财务造假等信息披露违法行为,从最高罚款60万元,提高至1000万元;对内幕交易、市场操纵等违法交易,从给予违法所得1—5倍罚款,提高至1—10倍罚款。李明指出,近期按照新《证券法》查处的一批案件,已经充分体现了加大处罚力度的效果,比如奇信股份案,证监会对公司财务造假行为和组织指使的实际控制人分别处以1000万元罚款,对公司欺诈发行行为处以4000万元的罚款。 “从执法周期来看,目前还处于新旧《证券法》的交替适用期。”李明介绍,证监会查处的部分案件,违法行为发生在新《证券法》实施前,随着这类案件的逐步加快处理完毕,今后将会有更多案件适用新《证券法》,处罚力度会越来越大,违法成本只会越来越高。 李明介绍,从追责程序来看,我国将行政处罚、民事索赔和刑事追责分为三类不同的独立程序分别处理。民事赔偿兼具赔偿投资者和遏制不法行为的多重功能,特别是集体诉讼,更能触及违法者痛处,令投资者拍手称快。行政执法常常可以为民事索赔和刑事追责提供证据先导,从过往案例来看,证监会一公布执法信息,投资者保护机构、律师和投资者就开始行动起来,组织民事赔偿诉讼,违法者往往因随之而来的民事责任而承担巨额赔偿,甚至倾家荡产,这也是执法震慑力最直接的体现。如康美药业案,证监会按照2005年《证券法》顶格罚款60万元,但后续有5万多中小投资者通过集体诉讼获赔24.59亿元。泽达易盛案,证监会依据新《证券法》罚款8600万元,投资者通过集体诉讼和解获得2.8亿元全额赔偿。对于一些涉嫌犯罪的证券违法案件,证监会都要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如獐子岛时任董事长被判处15年有期徒刑,天山生物相关主体被判处无期徒刑。 李明指出,下一步,证监会将坚持不枉不纵的法治原则,在法律授权范围内不断提高执法效率,加大执法力度,进一步丰富惩戒手段和方式,综合运用监管措施、行政处罚、市场禁入、失信惩戒、重大违法强制退市等行政措施,用好集体诉讼、支持诉讼和刑事手段,对违法者形成叠加打击效应。 不让造假者瞒天过海蒙混过关 聚焦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这一目标,李明介绍,证监会将多措并举,进一步加大对上市公司欺诈发行、财务造假,以及大股东违规占用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证监会将持续投入更大人力、物力,通过年报审阅、公司历史数据对比、行业数据对比、重大舆情监测、投诉举报处置等多元化渠道识别造假线索,并通过现场检查核实验证,进一步提升线索发现能力。 这些年,证监会也逐步积累了大量有效的监管数据,在运用大数据比对方面也形成了很多成果。李明表示,证监会将紧盯上市公司滥用会计政策调节利润等恶劣行为,不让造假者瞒天过海蒙混过关。证监会还将注重全流程监管执法,把好“入口关”,坚持“申报即担责”,日前证监会对思尔芯申请科创板首发上市过程中欺诈发行违法行为作出行政处罚,这也是新《证券法》实施以来的首例;畅通“...
券商今日金股:4份研报力推一股(名单)

券商今日金股:4份研报力推一股(名单)

小微 小微
74556
2024-02-28
券商评级是指证券公司的分析师,通过分析上市公司的财务潜力、财务指标、公司运营治理能力,然后进行实地考察调研后得出的评论,备受投资者关注。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据证券之星数库不完全统计,2月28日券商共给予超30家A股上市公司“买入”评级。从行业分布看,券商2月28日关注的个股聚焦于半导体、电子化学品、软件开发、生物制品、纺织服装等行业。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为自研主控芯片的领先存储模组厂商,德明利最受券商关注,近一个月获中邮证券、国信证券、中银证券等4份研报关注,位居2月28日券商力推股榜首。 2月28日又有中银证券发布研报《23Q4收入利润双重释放,新品开拓巩固成长》,预计公司2024/2025/2026年分别实现收入23.06/29.43/37.58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4/2.21/3.24亿元,对应2024-2026年PE分别为63.5/44.2/30.1倍,维持买入评级。 作为国内CMP抛光垫头部企业,鼎龙股份同样也备受券商关注,近一个月获开源证券、华安证券、中银证券等4份研报关注。 2月28日又有开源证券发布研报《公司信息更新报告: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彰显长期发展决心》,预计2023-2025年公司实现净利润2.35亿元、4.42亿元、6.22亿元,EPS0.25、0.47、0.66元,当前股价对应PE为83.1、44.3、31.4倍,维持“买入”评级。 流程工业产品和解决方案国内龙头企业——中控技术也备受券商关注,近一个月获国金证券、信达证券等3份研报关注,位居2月28日券商力推股第三。 2月28日又有国投证券发布研报《2023年业绩稳健增长,首个生成式工业将问世》,预计公司2023-2025年营业收入分别为86.20/111.31/137.28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00/13.02/14.39亿元,维持买入-A的投资评级。给予6个月目标价57.68元,相当于2024年35倍的动态市盈率。 除了上述个股外,还有同花顺、锦波生物、百龙创园、华利集团、百龙创园、金山办公、福瑞达等多股备受券商关注,近一月获多家券商关注。 需要指出的是,券商给予“评级”并不绝对预示着股价的上涨,“增持”或“买入”与否,其实都是机构对于股票的“一家之谈”。因此,券商金股在大多数程度上仅是用作投资参考意义的,投资者切不可盲目买入。...
十大举措、超百亿港元,香港财政预算案描绘2024年科创发展蓝图

十大举措、超百亿港元,香港财政预算案描绘2024年科创发展蓝图

小微 小微
51676
2024-03-01
(原标题:十大举措、超百亿港元,香港财政预算案描绘2024年科创发展蓝图)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近年发展得如火如荼的香港科创,春节以后传来更大的声量,香港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科创发展也有了更清晰的路线图。 日前,香港公布了2024至2025财政年度特区政府《财政预算案》,其中不惜篇幅描绘未来一年香港科创发展的蓝图,内容涉及香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投资计划、举办与创业投资相关的主题峰会、设立多个前沿科技研发院、推进河套香港园发展等等。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仅在设立各类研发平台、院所方面,就计划耗资近150亿港元,足以彰显香港发展科创决心之大。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近期对媒体表示,以产业为导向的创新科技正为香港带来新的经济动力和增量。 十大举措、超百亿港元支持香港科创发展 此次香港发布的本年度财政预算案中,专门设置了一个创新科技篇章,明确提出了十大举措: 一、人工智能超算中心:首阶段设施最快今年投入服务,并拨款30亿元(港元,下同)资助大学、研发机构和企业运用超算中心算力等。 二、今年内成立“香港微电子研发院”,促进第三代半导体研发合作。 三、动用60亿元资助大学设立生命健康研发院。 四、今年于“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设立“大湾区国际临床试验所”。 五、今年内推出“新型工业加速计划”以配对形式提供每家企业最多2亿元资助。 六、今年内发布“河套香港园区发展白皮书”。 七、拨出20亿元支持“InnoHK创新香港研发平台”进驻河套。 八、拨款2亿元,为河套生命健康初创提供孵化和加速计划。 九、拨款30亿元推进前沿科技研究支援计划。 十、向8所资助大学技术转移处各提供最多1600万元资助。 在汇聚要素资源方面,香港今年还将筹办“国际主权基金圆桌会议”和“香港初创投资和发展高峰论坛”。陈茂波表示,前者将通过这两个论坛,邀请主权基金和金融界领袖探索投资机遇并建立伙伴合作关系;后者将进一步激活投、产、学、研的协同合作,支持不同阶段科创企业的发展。 为吸引更多创新科技公司在港落户,加速发展重点产业,香港也将效仿内地地方引导基金的做法,发挥资本的杠杆作用引导更多社会资本投入到本地产业建设发展中。该财政预算案提到,香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上半年将落实首批直接和共同投资项目,涵盖生命科技、绿色科技、半导体、芯片等领域。 据了解,香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在粤港澳大湾区投资圈中备受关注,其有港版“淡马锡”之称,该公司是香港特区政府为了更好利用财政储备促进香港经济和产业发展,专门设立的全资拥有的投资公司。该公司将把在“未来基金”下设立的“香港增长组合”(220亿港元)、“大湾区投资基金”(50亿港元)和“策略性创科基金”(50亿港元),以及新成立的“共同投资基金”(300亿港元)归一收纳管理,基金合计管理规模达620亿港元。其中,规模为300亿港元的共同投资基金被外界视为香港版的“政府引导基金”。据记者了解,这个港版的“政府引导基金”受到大湾区内不少投资机构的关注,甚至有深圳VC机构也对此跃跃欲试。 河套合作区被寄于厚望 有人大代表建言港府建立天使母基金 从上述十大措施不难发现,香港近年来重点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金融科技、新能源新材料和医疗科技等几个范畴的新产业。据悉,香港去年已成功引进30家创新科技企业落户。陈茂波表示,这30家只是第一批,目前香港还正在商谈其他重点企业,第二批名单有望迟点公布。 引进重点产业企业,是香港完善产业生态的重要举措。陈茂波表示,十多家重点企业下月会与引进重点企业办公室签署意向书,这些企业已落实或准备落户香港或扩展在港业务。连同首批引进的重点企业,共40多家企业预计未来数年为香港带来超过400亿元投资和创造约13000个职位。他说,这些企业落户香港,将带动相关产业链的上、中、下游企业到港,推动香港创新科技生态圈蓬勃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财政预算案多次提及“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并提出了多个发展河套区的具体举措。港区全国人大代表、国宏嘉信资本创始合伙人冼汉迪日前对媒体表示,对预算案中提出的“将会发布《河套香港园区发展白皮书》”充满期待,并希望特区政府能在白皮书草拟的过程中充分吸收业界的意见,尤其是回应《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发展规划》中提出有关内地和香港创投资本共同设立创投基金的问题。 据了解,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是促进深港两地合作、推动科研成果落地转化的重大平台和载体。去年,国务院印发《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发展规划》特别提出,支持内地和香港创投资本共同设立创投基金,打造面向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创投基金集聚地,发挥人民币国际投贷基金优势,探索组建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跨境双币早期母基金和系列专业子基金,投资粤港澳大湾区科创企业。 记者了解到,香港不少...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