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汇流站建设提速 力推海风发电迈向“深蓝”

小微 小微
59772
2025月01月10日

(原标题:海上汇流站建设提速 力推海风发电迈向“深蓝”)

海上汇流站建设提速 力推海风发电迈向“深蓝”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证券时报记者 张一帆

海上汇流站建设提速 力推海风发电迈向“深蓝”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近日,由中闽能源牵头建设的长乐外海风电集中统一送出工程项目正式获得核准,项目采用世界先进的海上风电柔性直流技术,预计2025年开工建设,2027年建成并具备投运条件。

项目控股投建方中闽能源董事长兼总经理郭政告诉证券时报记者,闽投海上风电汇流站项目的筹划,是我国风电产业进一步高质量发展的代表项目之一,是我国海上风电产业探索规模化、集约化,向深水远岸布局开发的重要实践。

随着近期《能源法》等一系列政策法规的出台,深海空间逐步解锁以及产业链的进一步成熟,我国或将迎来新一轮新能源发电建设的周期。

1 势在必行的世界一流

根据项目核准文件显示,闽投海上风电汇流站项目系长乐外海D、E区、长乐外海I区(北)、长乐外海I区(南)、长乐外海J区和长乐外海K区等海上风电场的配套送出工程。五大海上风电场整体装机规模高达2.1GW,按照统一规划、连片开发、集约送出、集中运维的方式,由闽投海上风电汇流站完成五个风电场发电的统一送出。

郭政告诉记者,为了完成这一目标,闽投海上风电汇流站规划采用世界先进的柔性直流输电技术,其设计送出容量达2.1GW,直流电压等级达±525千伏,两项指标均位居世界前列。

随着海上风电场由近海走向深远海的规模化开发,单个项目分别建设电力送出工程将对海域资源造成过度切割,进而对航运、海底通信等产生影响。长乐片区的5个海上风电场离岸距离远、开发规模大,郭政表示:“采用柔性直流集中送出方案不仅更具有经济性,用海也更为集约,能够从源头上解决海上风电远距离、大规模集中送出的技术难题,对于解锁海上风电新技术很有价值。”

将柔性直流输电技术运用在海上,建设难度大、运维技术要求高,在技术上有许多新的挑战。同时,该项目设计的输送容量是目前世界最大、电压等级是世界最高的,这意味着闽投海上风电汇流站项目的开发并没有参考答案。除了技术创新的探索,围绕如何将汇流站这样的全新项目,实现商业价值上的可持续运营,中闽能源也将与有关各方开展探索。

据了解,目前闽投海上风电汇流站项目由中闽能源与五个海上风电场的投资主体,以联营合资方式运营。后续,拟采用向接入的长乐海域相关海上风电场项目的投资主体收取过网费用模式运营,具体收费模式待与长乐海域相关海上风电场项目的投资主体进一步协商确定。

汇流站的投资建设,只是中闽能源围绕风电高质量发展的一系列创新课题之一。记者了解到,目前中闽能源还在探索海上风电+融合发展新模式,积极关注海上风电制氢、制氨、储能等商业机会,为未来进一步对深远海资源的开发做准备。

2 解锁深海空间

海上风电场向深水远岸布局,既是近海资源利用趋于饱和后的一种大势所趋,也是当前产业深度降本之后的一种经济支撑。

自然资源部、国家发改委、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近期联合印发的《自然资源要素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指导目录(2024年本)》明确指出,新增海上风电项目应在离岸30千米以外或水深大于30米的海域布局。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此前海上风电场的用海要求原则上应在离岸距离不少于10千米、滩涂宽度超过10千米时海域水深不得少于10米(简称“双10”标准)的海域布局。如今,“双10”标准明确升级成为“单30”,事实上行业内的不少企业已经在积极贯彻“双30”的更严格标准。

华金证券在最新发布的研报中统计,目前根据国家批复的各省海上风电规划,海上风电总量超过3亿kW,90%以上为常规意义上的深海或远海风电项目。2024年以来,浙江、广东、海南等地均出台相应政策并提供资金支持,加快推进深远海风电开发,同时陆续启动海上风电场址修编工作,将海上风电场址全面向30公里以上的深远海推进。

海上风电由近海走向深远海,投资成本的大幅增加和开发施工难度的提升看似不可避免,但事实上经过多年发展,我国风电、光伏及锂电池产品价格以全球第一的竞争力,支撑了在更高开发难度下开发新能源发电项目仍然具有经济性。

随着风电光伏项目全面进入平价上网时代,风电主机设备的采购成本这三年降本幅度已经达到了50%左右,目前国内单体规模1GW左右的海风项目单位千瓦造价已降至1万元附近。光伏组件的降本幅度更是达到了60%。

产业成本的下降并非是源于企业的忍痛让利,而是源于全产业链上下游向“深蓝”迈进的技术愈发成熟,越来越多如闽投海上风电汇流站项目一般的大容量柔性直流外送项目获批投建,单机容量越来越大的海风机组实现吊装,大型漂浮式风力发电站示范项目的相关办法也在陆续出台。

在海上风电领域,过往单台海上风机的容量只有5MW,如今已经普遍超过10MW。2024年8月,最大功率可达20MW的全球最大海上风机在海南成功吊装。风电机组的大型化、集约化,带来生产、安装、用海等各方面成本的大幅下降,施工安装技术进步也进一步促成了机组成本走低。

郭政告诉记者,目前风电机组大型化仍在继续,同时施工效率将变得更高。随着海上风电规模化开发进一步深入,项目开发成本进一步降低,新能源产业设备端进一步提质增效仍然有一定空间,势必将助力我国现代能源体系建设开发。

3 以经济性破局新能源装机

技术发展、产业周期、政策明确的同频共振,支持着业内看好新一轮新能源建设周期,尤其是海上风电建设周期的即将启动。与此前基于补贴催生的“抢装潮”不同,本轮新建设的新能源发电场上网电价将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日前召开的全国能源工作会议明确,2025年,我国将新增风电光伏装机2亿kW左右。在2024年,国内海上风电的招标规模已经出现高增长,已获批项目在2025年进入实质性建设施工阶段,推动风电装机大年的实现。

以中闽能源为例,公司在2024年已经锁定获批了对应58万kW的新能源新增装机规模。具体包括长乐B区(调整)10万kW海上风电场项目、中闽北岸40万kW渔光互补光伏电站、诏安四都8万kW渔光互补光伏电站。此外,中闽能源还将以参股形式参与长乐外海I区(南)30万kW海上风电场项目的开发。

中闽能源目前控股并网装机容量95.73万kW。据测算,如果新获取项目全部建设完成,中闽能源的装机容量将增长超50%。事实上,在此次大幅增加装机规模之前,中闽能源的装机容量在95.73万kW的水平已经保持了三年,上一次装机量大幅增长正是风电抢装潮所在的2021年。

国家电投集团旗下课题组最新发布的《东南沿海多能互补清洁能源基地战略构想》指出,“十四五”以来,福建省持续稳步推进清洁能源开发,台湾海峡海上风电和核电可供开发的资源潜力至少在1亿千瓦,目前仅开发利用了其中的10%左右。浙商证券预计,2024年至2026年风电年均新增装机容量100GW,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1%,其中陆风、海风新增装机年化增长率为6%、41%。

经济性驱动是中闽能源等企业加大投资的关键。业内人士为记者算了一笔账:新能源电场一般要求新建项目具有8%以上的资本金回报率,之前基于补贴的高电价,新能源项目可以达到这样的回报率。如今随着产业链的成熟,没有了补贴的电价也可以满足这样的回报要求,这是各家发电场再次启动大规模项目投资的重要原因。

华金证券分析师张文臣表示,近期多地海上风电项目获得积极推动,青洲七海上风电场项目、大连花园口I、II海上风电项目等开启招标,福建2.4GW海上风电启动竞配。随着航道、用海冲突等问题的逐步解决,沿海各省海上风电发展节奏提速,根据招标工期要求,有望为2025年―2026年海风装机贡献重要增量。

郭政表示,中闽能源将积极在福建省内争取更多资源配置,积极探索海上风电+融合发展新模式。同步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在省外寻找资源条件良好的风电、光伏项目投资机会,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清洁能源发电主业,努力为投资者创造长期可持续的价值回报。

其他相关 RELEVANT MATERIAL
国资央企今年将加快布局培育新质生产力

国资央企今年将加快布局培育新质生产力

小微 小微
66808
2024-02-03
(原标题:国资央企今年将加快布局培育新质生产力)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新华社北京2月2日电 国务院国资委近期部署2024年投资工作,推动国资央企聚焦主责主业、发展实体经济,积极扩大有效投资,优化投资布局结构,其中加快布局培育新质生产力是着力重点之一。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023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今年经济工作时提出,“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国务院国资委提出,今年国资央企要推动投资规模和效益平稳提升,聚焦产业链强基补短、基础设施建设、能源资源保障,积极布局实施一批强牵引、利长远的重大项目,提升有效投资的科学性和经济性。 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国务院国资委提出,要大力推进央企产业焕新行动和未来产业启航行动,围绕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坚持长期主义,加大布局力度;坚持投新、投早,通过股权投资、基金投资等方式,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布局一批潜力大、成长性好的专精特新企业和独角兽企业。 聚焦发挥产业引领作用,国务院国资委提出,要加快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积极部署安排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类投资;推动数智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适度超前推进5G、数据中心、算力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 重大项目是扩大有效投资的重要抓手。目前,国务院国资委正在指导中央企业明确今年的重点投资项目,发挥好强引擎、硬支撑作用。同时,要求央企今年继续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加大合作力度,激发带动社会投资积极性。 据了解,为更好发挥安全支撑作用,央企今年将围绕产业链关键领域和标志性重点产品,推动落地一批强链补链重点项目,并做好资源保障和民生服务保障,加大在粮食、能源、战略性矿产方面的投入力度。 国务院国资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组织企业科学编制年度投资计划,加强投资情况月度监测分析,帮助企业协调解决重点项目面临的困难,推动投资进度按照时间节点有序推进,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
券商今日金股:8份研报力推一股(名单)

券商今日金股:8份研报力推一股(名单)

小微 小微
50129
2024-02-06
券商评级是指证券公司的分析师,通过分析上市公司的财务潜力、财务指标、公司运营治理能力,然后进行实地考察调研后得出的评论,备受投资者关注。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据证券之星数库不完全统计,2月6日券商共给予超20家A股上市公司“买入”评级。从行业分布看,券商2月6日关注的个股聚焦于化学制品、酿酒、电池、食品饮料、玻璃玻纤、非金属材料等行业。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为全球聚氨酯行业龙头企业,万华化学最受券商关注,近一个月获国海证券、华鑫证券、华安证券、民生证券、群益证券、国金证券等8份研报,位居2月6日券商力推股榜首。 2月6日又有中泰证券发布研报《业绩表现超预期,提质增效重回报》,调整后2023-2025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68.14/203.78/237.37亿元(原值为175.52/227.99/259.44亿元),对应PE分别为13.1/10.8/9.3倍(对应2024/2/5收盘价),维持“买入”评级。 浓香白酒头部企业——水井坊也备受券商关注,近一个月获德邦证券、东吴证券、西南证券、国金证券、华鑫证券、国元证券等7份研报关注,位居2月6日券商力推股第二。 2月6日又有华鑫证券发布研报《公司事件点评报告:提议回购提振信心,Q1业绩向好》,预计公司2023-2025年EPS为2.59/3.00/3.46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16/14/12倍,维持“买入”投资评级。 作为锂电池行业先行者,国轩高科也备受券商关注,近一个月获中邮证券、民生证券等4份券商研报关注,位居2月6日券商力推股第三。 2月6日又有民生证券发布研报《事件点评:质量回报双提升,业绩大超预期》,预计公司2023-2025年实现营收317.38、344.56和441.48亿元,同比增加37.7%、8.6%和28.1%;实现归母净利润9.15、11.86、13.20亿元,同比增加193.6%、29.7%和11.3%。 除了上述个股外,还有中伟股份、李子园、力诺特玻、联瑞新材、亿纬锂能、康比特、硅烷科技等多股备受券商关注,近一月获多家券商关注。 需要指出的是,券商给予“评级”并不绝对预示着股价的上涨,“增持”或“买入”与否,其实都是机构对于股票的“一家之谈”。因此,券商金股在大多数程度上仅是用作投资参考意义的,投资者切不可盲目买入。...
浙江诞生一个隐秘LP:海宁皮城

浙江诞生一个隐秘LP:海宁皮城

小微 小微
60057
2024-02-21
(原标题:浙江诞生一个隐秘LP:海宁皮城)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这是LP圈一位令人意外的面孔。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投资界-解码LP获悉,近日,海宁皮城发布公告称,全资子公司海宁中国皮革城投资有限公司将出资浙股集团的全资子公司浙江坤鑫投资,二者出资5亿共同投资设立新基金海宁潮鑫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换言之,海宁皮城做起了LP,即是创投机构的出资人。 追溯起来,其实早在2022年8月,海宁皮城就曾以自有资金2亿元出资红杉中国。相似的是,海螺水泥、茅台、五粮液等都纷纷跨界做起了LP,成为创投圈一股活水。 投过红杉中国 它又一举出资5个亿 根据公告,海宁中国皮革城股份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海宁中国皮革城投资有限公司与浙江坤鑫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简称“坤鑫投资”)签订《海宁潮鑫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合伙协议》,共同投资设立“海宁潮鑫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进一步来看,合伙企业总认缴出资额为人民币5亿元,其中海宁中国皮革城投资有限公司作为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人,以自有资金出资人民币49950万元,占合伙企业总认缴金额的99.9%。 其中,该基金主要投资于海宁皮城未来产业转型发展相关的行业,包括但不限于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高端时尚产业等优势产业,及前沿新材料、半导体、航空航天、人工智能、生命健康等新兴产业。 细看之下,坤鑫投资是浙股集团全资子公司,也是集团旗下唯一的基金投资管理平台,目前累计管理基金20支,累计管理规模超75亿元。坤鑫投资立足浙江、深耕长三角,专注于通过股权投资服务中小微企业,投资方向聚焦于国家重点发展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包括新能源、新材料、大健康、人工智能、高端制造等。 创投圈对海宁皮城更陌生。1994年建成开业,这家来自浙江的企业主要专注于中国皮革业龙头市场,多年来创造了独具特色的专业市场发展模式“海皮模式”。2010年,海宁皮城在深圳交易所上市,旗下拥有26家全资和控股子公司,员工超1500人。 谈及这一次出资,海宁皮城表示,公司依托在自身产业领域的资源与优势,通过与专业投资机构合作设立基金的方式,投资于符合公司战略发展方向、未来产业转型发展相关的行业和项目,有助于推进产业价值链拓展,进一步完善公司业务布局,促使公司业务经营和资本运营达到良性互补,提升公司综合竞争力。 在此之前,海宁皮城还悄悄出资了红杉中国。2022年8月,海宁皮城发布了关于全资子公司参与投资设立杭州红杉晟恒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的公告,作为红杉基金有限合伙人,海宁皮城以自有资金出资2亿元人民币。 这支基金主要关注科技、医疗健康、消费服务等行业的投资机会,对企业进行权益性投资为主的投资,同时兼顾并购投资机会。 简单概括,海宁皮城把靠着皮革等传统生意赚来的钱,通过专业机构投向了高科技产业。 他们都来做LP 间接参与中国科技盛宴 相似的一幕上演。 不久前,海螺水泥发布《关于参与设立的产业投资基金完成首期资金募集的公告》。公告称,海螺水泥与中建材私募基金管理(北京)有限公司,及其他有限合伙人共同出资设立的中建材(安徽)新材料产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中建材新材料基金”),完成了首期规模为150亿元人民币的资金募集。 其中,海螺水泥认缴出资16亿元人民币,大手笔令人惊叹。 更早之前,2023年6月份,海螺水泥同样发布公告称,将联合投资机构共同设立总规模50亿元的安徽海螺海通工业互联网母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基金重点投向“工业互联网+”生态平台内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项目。其中,海螺系将合计出资20亿元,成为最大出资方。 无独有偶,近日,四川普什产业发展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成立,出资额100.1亿元,执行事务合伙人为宜宾五粮液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经营范围为以私募基金从事股权投资、投资管理、资产管理等活动。 股权信息显示,四川普什产业发展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由五粮液集团、宜宾五粮液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共同持股。其中,五粮液集团持股99.9001%。 更为轰动的是茅台。2023年,茅台联合招商局资本、金石投资共同设立两只基金,累计出资100亿,被誉为“年度最壕LP”。 可以鲜明看到,这一群传统实业巨头出资设立的基金,更多是投向新能源、半导体、先进制造、大健康、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与主业毫不相关的新兴产业领域。 这里有一个时代特点:过去许多年,他们凭着踏实肯干创出一番天地,然而随着时代发展,其主业及上下游可拓展性变差,只能跨界寻找第二曲线。当科技浪潮成为主旋律,他们则选择以LP的身份迈向不太熟悉的硬科技领域,将资金交给专业的人打理,把钱投向新兴产业。 同时,传统企业LP们拥有稳健可观的现金流和明确的理财诉求,对于长久困在多元诉求中的GP来说无...
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周年成效如何?连跨5个万亿元台阶……

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周年成效如何?连跨5个万亿元台阶……

小微 小微
73766
2024-02-22
(原标题: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周年成效如何?连跨5个万亿元台阶……)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024年正值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十周年。2月22日,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周年成效新闻发布会在京举行,京津冀联合办以及产业、科技创新协同等专题工作组有关负责人出席,介绍三地协同发展情况。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周年成效新闻发布会在京举行郭博昊/摄)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来看京津冀协同发展重要成效: 1.三地经济总量连跨5个万亿元台阶,达到10.4万亿元、是2013年的1.9倍,区域整体实力持续提升。 2.北京深入开展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高精尖产业发展获得更多空间,北京科技、商务、文化、信息等高精尖产业新设市场主体占比由2013年的40.7%上升至2023年的66.1%。 3.“两翼”联动发展深入推进,雄安新区首批疏解央企总部建设进展顺利,央企在雄安设立子公司及各类分支机构200多家。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行政办公区一二期建成投用,北京市级机关两批集中搬迁工作顺利收官;61家北京市属国企及下属企业落户通州。 4. 三地协同发展由产业转移承接向产业链合作转变,协同创新驱动持续发力,2022年三地研发投入强度为4.28%,比2013年提高0.85个百分点,持续高于全国。 5.北京企业对津冀两地企业投资4.9万次,投资总额2.3万亿元,“北京研发、津冀制造”模式加速形成。 6.三地培育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10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450家,分别占到全国的8%和12%以上。 疏解非首都功能,协同推动“两翼”联动发展 京津冀三省市坚定不移疏解非首都功能,推动“两翼”联动发展,唱好京津“双城记”,深化津冀合作,交通、产业、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持续突破。 北京市发改委党组成员、市协同办副主任、京津冀联合办常务副主任刘伯正指出,北京深入开展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退出一般制造业企业超3000家,疏解升级区域性专业市场和物流中心近1000个。严格执行北京新增产业禁止和限制目录,高精尖产业发展获得更多空间,北京科技、商务、文化、信息等高精尖产业新设市场主体占比由2013年的40.7%上升至2023年的66.1%。 “两翼”联动发展深入推进,绘就雄安新区“未来之城”新画卷。雄安新区“1+4+26”规划体系和“1+N”政策体系基本建立,292个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6500多亿元。首批疏解央企总部建设进展顺利,央企在雄安设立子公司及各类分支机构200多家。 聚焦以副辅主、主副共兴,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行政办公区一二期建成投用,北京市级机关两批集中搬迁工作顺利收官。61家北京市属国企及下属企业落户通州。区域一体化步伐加快,推动通州区与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理事会、执委会实体运行,交通、产业、生态等重点领域取得突破;并连续举办五届项目推介洽谈会,累计签约项目210余个,意向投资额超1500亿元,带动北三县软实力持续提升。 京津“双城记”谱写新篇章。北京创新资源与天津先进制造研发优势深入对接。智慧互通等北京企业在天津建设中试服务平台和生产研发基地,中关村硬创空间在津设立的中试检测实验室投入运营,天津120余家汽车零部件企业为北京整车厂商配套。天津港成为北京便捷出海口,开通天津港至北京大红门及平谷等海铁联运班列,天津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2200万标箱,依托京津物流园提供“从港口到餐桌”便利化服务。 刘伯正指出,下一步,将推动“新两翼”建设协同发力,落实好支持雄安新区一揽子政策措施,抓好重点片区和项目开发建设,深化京津与雄安新区对接合作。加快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全力推进重大项目接续建设,加快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打造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提升通州区与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同城化效应。同时,还要唱好京津“双城记”,推动天津与北京的科技创新协同和产业体系融合,携手支持河北更好承接科技溢出效应和产业转移。 协同创新驱动持续发力,产业转移承接向产业链合作转变 十年来,北京坚持发挥创新资源辐射带动作用,三地协同发展由产业转移承接向产业链合作转变,共同做大产业增量,高质量发展动力源作用持续增强。协同创新驱动持续发力,2022年三地研发投入强度为4.28%,比2013年提高0.85个百分点,持续高于全国。 创新带动产出效率持续提高,2022年区域劳动生产率达到18.5万元/人,较2013年基本实现翻倍。北京流向津冀技术合同成交额由2013年的71.2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748.7亿元,年均增长率26.5%。中关村企业在津冀两地设立分支机构超1万家,北京企业对津冀两地企业投资4.9万次,投资总额2.3万亿元,“北京研发、津冀制造”...
光伏周报:多晶硅节后价格持稳为主 美的集团与通威股份战略合作

光伏周报:多晶硅节后价格持稳为主 美的集团与通威股份战略合作

小微 小微
59213
2024-02-23
证券之星光伏行业周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数据显示,本周多晶硅价格持稳为主,N型硅料供应逐步增加。国信证券最新观点指出,光伏行业同质化竞争加剧阶段,需求偏好的重要性提升,技术方向多元化迭代速度加快,N型时代全面来临。宏观方面,工信部重点制定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相关技术和装备标准,国务院建立健全风电和光伏发电企业退役设备处理责任机制。企业方面,美的集团通威股份牵手共同推进光伏设备在各行业的应用,奥特维获隆基绿能2.7亿设备大单。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多晶硅节后价格持稳为主,N型供应逐步增加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数据显示,本周n型硅料成交价格区间为7.01-7.3万元/吨,均价为7.19万元/吨,环比持平;单晶致密料成交价格区间为5.8-6.4万元/吨,均价为5.93万元/吨,环比持平;n型颗粒硅成交价格区间为6.0-6.3万元/吨,均价为6.1万元/吨,环比持平。 本周各品种硅料成交均价持稳,较低价订单基本执行完毕,暂无新增高价订单。据了解,春节期间多晶硅企业全部维持正常生产和发货,仅有少数零散订单,无规模性签单情况。本周为节后第一周签单,整体成交规模较少,n型硅料有3家企业成交,p型硅料有4家企业成交,成交订单多为3月订单,少量为2月底订单。目前,硅料企业正在积极签订新一轮订单,少数企业持观望态度,预计在下周将会有较大规模的成交。近期,一些新进企业逐渐有少量N型硅料产能,有望流入市场,同时一些N型珊瑚等产品也流入市场,一定程度的缓解N型硅料相对短缺的局面。从硅片端看,硅片开工率短期基本维持节前较高水平,甚至还可能有小幅回调,但在春节期间有较明显的累库迹象。 截至本周,国内多晶硅生产企业共计17家,本周暂无新增停产检修计划,企业维持正常生产。本月月内一家企业二期产能将集中出量,带来较大的产量增量。2024年1月份我国多晶硅产量为17.13万吨,环比净增量为0.51万吨,环比增长3.07%。本月仍有部分新增产能如期释放,但可能将面临极端天气带来的供应减少负面影响,综合以上因素预计2月份多晶硅产量将维持在17万吨左右。 机构观点 国信证券最新观点指出,光伏行业同质化竞争加剧阶段,需求偏好的重要性提升。技术方向多元化迭代速度加快,N型时代全面来临,新技术产能加速落地,催生产能过剩、竞争加剧等问题。2023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规模同比增长148%,全球有望实现翻倍以上增长,对存量产能出口提供有力支撑,但在装机基数大幅提高、电网消纳压力增大的情况下,未来一段时间内光伏装机有增速放缓的可能性。 需求侧趋势特点:海外市场重要性提升。在新能源占比逐渐提高的大背景下,我国以及欧美等传统主力需求市场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消纳问题,政策端开始加强引导,预期短期内地面集中式电站协同配储能的需求将有所提升。与此同时,由于关税、准入等政策导致北美、印度等市场溢价已分别达到90%/180%,欧洲等高端分布式市场同样维持较高溢价,具有品牌渠道、本土产能先发优势的企业有望享受红利。 供给侧竞争特点:同质化与差异化并存。2022年及之前PERC占据主流地位,在技术方面已基本将“加法”做到极致,新型技术路线成为继续提效必经之路,新一轮N型技术变革期已来临,呈现多元化特点。TOPCon、HJT具有较高双面率,天然适合地面电站;BC系正在加速落地,侧重于拉高正面发电效率,更适合分布式屋顶场景。 竞争基层逻辑:量化性能优势支撑产品溢价。新技术产品能够维持溢价的基层逻辑在于可以为终端电站带来超额收益,我们通过量化分析发现,相较于效率转换水平,N型技术路线具备在衰减系数、温度系数、使用年限等影响运行稳定性等方面的优势,对于电站收益率的影响更为重要。从BOS成本角度,TOPCon、HJT组件可享受的理论溢价分别为0.06/0.07元/W;从光伏地面电站LCOE角度,TOPCon、HJT组件理论溢价分别可达到0.24/0.31元/W。 投资建议:推荐兼具技术与市场优势的N型龙头。电池片产能结构中N型技术路线占比较高的企业有望在本轮竞争中获得优势,重点推荐:1)TOPCon具备规模与效率优势的一体化组件企业晶科能源、晶澳科技、天合光能、阿特斯、通威股份,技术优势突出的电池片专业化企业钧达股份;2)引领技术升级的HJT龙头企业东方日升;3)超前布局BC产能的优质企业隆基绿能、爱旭股份。 宏观事件 1、工信部:重点制定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相关技术和装备标准 2月2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的通知,通知指出,在可再生能源利用方面,重点制定太阳能、风能、光热、地热、潮汐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开发、输送、储能、利用以及分布式应用等相关技术和装备标准。 2、国务院:建立健全风电和光伏发...
证监会:目前没有IPO倒查10年安排 将大幅提高拟上市企业现场检查比例;违法成本只会越来越高

证监会:目前没有IPO倒查10年安排 将大幅提高拟上市企业现场检查比例;违法成本只会越来越高

小微 小微
62273
2024-02-24
2月23日,中国证监会首席检查官、稽查局局长李明,首席风险官、发行司司长严伯进出席证监会新闻发布会,介绍了资本市场稽查执法的相关情况。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谈及“IPO要倒查10年”的报道,严伯进指出,防范打击财务造假、欺诈发行是一个持续的过程,目前没有IPO倒查10年的安排。谈及部分投资者反映一些案件处罚结果过轻,李明表示,今后将会有更多案件适用新《证券法》,处罚力度会越来越大,违法成本只会越来越高。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大幅提高拟上市企业现场检查比例 严伯进表示,证监会系统坚持以投资者为本,从严审核拟上市企业,对违法违规、侵害投资者利益的行为严惩不贷,用监管的威慑力让企业不敢“带病闯关”,从源头上提升上市公司质量。企业上市后,财务真实性仍是日常监管的重中之重。证监会综合运用定期报告监管、现场检查等多种方式,循环筛查高风险可疑类公司,发现财务造假、欺诈发行的依法立案查处,情节严重的移送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无论是在审的拟上市企业,还是已经上市的企业,无论什么时候上市,都要受到证监会持续严格监管。 “目前没有IPO倒查10年的安排。”严伯进指出,在发行上市监管工作中,证监会正在持续加强全链条把关,重罚财务造假、欺诈发行。证监会也将大幅提高拟上市企业现场检查比例,以上市公司质量的提升回应投资者的关切。 违法成本只会越来越高 针对“部分投资者反映一些案件处罚结果过轻”的说法,李明表示,对证券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是投资者广泛关注的一个问题。近年来,证监会从行政处罚、民事索赔、刑事追责等方面持续发力,努力解决违法成本低的问题。证监会积极推动修订《证券法》,提高行政处罚幅度,建立集体诉讼制度;推动《刑法修正案(十一)》出台,提高证券犯罪的刑期,加大处罚力度。 2020年《证券法》修订后,证券违法行为的罚款金额上限已有大幅提高。对欺诈发行行为,罚款限额从募集资金百分之五,提高到最高可至募集资金的一倍;对财务造假等信息披露违法行为,从最高罚款60万元,提高至1000万元;对内幕交易、市场操纵等违法交易,从给予违法所得1—5倍罚款,提高至1—10倍罚款。李明指出,近期按照新《证券法》查处的一批案件,已经充分体现了加大处罚力度的效果,比如奇信股份案,证监会对公司财务造假行为和组织指使的实际控制人分别处以1000万元罚款,对公司欺诈发行行为处以4000万元的罚款。 “从执法周期来看,目前还处于新旧《证券法》的交替适用期。”李明介绍,证监会查处的部分案件,违法行为发生在新《证券法》实施前,随着这类案件的逐步加快处理完毕,今后将会有更多案件适用新《证券法》,处罚力度会越来越大,违法成本只会越来越高。 李明介绍,从追责程序来看,我国将行政处罚、民事索赔和刑事追责分为三类不同的独立程序分别处理。民事赔偿兼具赔偿投资者和遏制不法行为的多重功能,特别是集体诉讼,更能触及违法者痛处,令投资者拍手称快。行政执法常常可以为民事索赔和刑事追责提供证据先导,从过往案例来看,证监会一公布执法信息,投资者保护机构、律师和投资者就开始行动起来,组织民事赔偿诉讼,违法者往往因随之而来的民事责任而承担巨额赔偿,甚至倾家荡产,这也是执法震慑力最直接的体现。如康美药业案,证监会按照2005年《证券法》顶格罚款60万元,但后续有5万多中小投资者通过集体诉讼获赔24.59亿元。泽达易盛案,证监会依据新《证券法》罚款8600万元,投资者通过集体诉讼和解获得2.8亿元全额赔偿。对于一些涉嫌犯罪的证券违法案件,证监会都要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如獐子岛时任董事长被判处15年有期徒刑,天山生物相关主体被判处无期徒刑。 李明指出,下一步,证监会将坚持不枉不纵的法治原则,在法律授权范围内不断提高执法效率,加大执法力度,进一步丰富惩戒手段和方式,综合运用监管措施、行政处罚、市场禁入、失信惩戒、重大违法强制退市等行政措施,用好集体诉讼、支持诉讼和刑事手段,对违法者形成叠加打击效应。 不让造假者瞒天过海蒙混过关 聚焦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这一目标,李明介绍,证监会将多措并举,进一步加大对上市公司欺诈发行、财务造假,以及大股东违规占用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证监会将持续投入更大人力、物力,通过年报审阅、公司历史数据对比、行业数据对比、重大舆情监测、投诉举报处置等多元化渠道识别造假线索,并通过现场检查核实验证,进一步提升线索发现能力。 这些年,证监会也逐步积累了大量有效的监管数据,在运用大数据比对方面也形成了很多成果。李明表示,证监会将紧盯上市公司滥用会计政策调节利润等恶劣行为,不让造假者瞒天过海蒙混过关。证监会还将注重全流程监管执法,把好“入口关”,坚持“申报即担责”,日前证监会对思尔芯申请科创板首发上市过程中欺诈发行违法行为作出行政处罚,这也是新《证券法》实施以来的首例;畅通“...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