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运会掀起冰雪运动旅游热潮 多家上市公司布局产业链

小微 小微
79627
2024月02月23日

(原标题:冬运会掀起冰雪运动旅游热潮 多家上市公司布局产业链)

冬运会掀起冰雪运动旅游热潮 多家上市公司布局产业链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月17日晚,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开幕式在呼伦贝尔冰上运动训练中心的速滑馆举行。本届全国冬季运动会将持续至2月27日,3000余名运动员将在8个大项、16个分项、180个小项上展开角逐,这是历届全国冬运会中规模最大、项目最全的一届。

冬运会掀起冰雪运动旅游热潮 多家上市公司布局产业链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近年来,随着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举行,国内掀起一轮冰雪运动热潮,超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冰雪运动的火热传递到产业投资领域,多家上市公司积极投身与冰雪运动、旅游及教育相关的事业。

冰雪运动火热

在所有冰雪运动中,滑雪无疑是当下热度最高的一类。自进入冬天新雪季以来,资深滑雪爱好者成茵(化名)只要有空就往周边滑雪场跑。

成茵告诉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她切身感受到这几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触滑雪,滑雪运动正变得越来越大众,“我常去的新疆一些雪场,现在外地来体验滑雪的游客越来越多了”。

与此同时,各大滑雪场的软硬件、配套设施正越来越完善,滑雪的体验比以前提升了许多。“现在很多滑雪场买卡、存包都是自动化的,以前还要靠人工。我们去新疆阿勒泰,当地的出租车上,都有专门的绑滑雪板包的设施。”成茵说。

冰雪爱好者越来越多,冰雪设施也在快速增加。去年6月30日,际华冰雪·香城滑雪馆在湖北咸宁开馆试运营,这座总面积约3.9万平方米的场馆,是华中区域最大的室内滑雪馆。在上海临港,耀雪冰雪世界项目建设已进入收尾阶段,计划2024年开业,建成后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室内滑雪场。

在新疆,也不断有新的滑雪场开门迎客。位于新疆伊犁州那拉提景区内的那拉提国际滑雪度假区就在2023年12月16日正式开板。

“今年冬季是我们滑雪场迎来的首个雪季,目前开放的是一期,共开放包括1条高级道、2条中级道、2条初级道在内的5条雪道。”新疆那拉提旅游度假区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杜海霞对记者表示。

杜海霞告诉记者,虽然是第一个雪季,但今年春节期间,那拉提国际滑雪度假区每天接待游客超过2000人次,超过预期,预计该雪场今年滑雪季将会持续到3月份。

“滑雪场关键还是要看基础设施,雪道长度、坡度、数量要能够满足游客需求。所以后期我们还会加快二期项目建设,届时雪场预计将增加到12条雪道,并新建两条索道,还有停车场、附属设施的建设也在推进中,预计二期在今年年底投用。届时每天接待四五千人是没问题的。”杜海霞表示。

A股上市公司凯文教育子公司凯文体育于2022年开始运营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的西山滑雪场。西山滑雪场地处海淀区六环里,距离中关村仅15公里,是距离北京市区最近的滑雪场。

凯文教育相关人士告诉记者,西山滑雪场也在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举办2周年以及第十四届冬运会召开之际,举办了各类冰雪活动。当前雪季,该雪场滑雪人次及接待量和去年相比有所增加。

带动作用强

相比其他运动项目,与天气、季节、环境密切相关的冰雪项目开展门槛更高。但冰雪运动、冰雪旅游对相关产业、周边经济的带动作用不容小觑。

冰雪运动与冰雪旅游密不可分。中国旅游研究院今年1月发布的《中国冰雪旅游发展报告(2024)》冰雪旅游专项调查显示,远距离冰雪旅游和近距离冰雪休闲的消费信心和出游意愿强烈。我国冰雪旅游的消费带动能力突出,2022—2023冰雪季我国冰雪休闲旅游的人均消费为1119元,是2022年全国国内旅游人均消费806.32元的1.39倍。

“每次滑雪雪票在300元左右,如果是游客,租用装备要再加100元左右,像我们常去的滑雪爱好者一般自带滑雪板,一个冬季雪票消费数千元很正常。另外,滑雪装备包括头盔、滑雪服、护膝、滑雪眼镜、滑雪板等等一套下来,花费可能达到数万元。”成茵表示。

冰雪运动、冰雪旅游对地方产业的带动是显而易见的。“我们是在景区里面做雪场,雪场只是景区的一个业态。我们的目的其实是希望通过雪场带动那拉提景区的冬季旅游发展,从而拉动当地老百姓的收入。”杜海霞表示。

从实际效果来看,滑雪场对当地冬季旅游和经济的带动已经超出了预期。杜海霞向记者介绍,今年第一个雪季,该滑雪场接待的游客中来自新疆以外的比例超过50%,有不少来自广东、广西、江苏、上海等地的客人。

“很多游客大年初一就来了,到那拉提待上三四天,然后去赛里木湖。现在我们的旅游业态比较丰富,游客在那拉提冬季旅游时间更长了,以往夏季游客一般是两日游,现在冬天一般是三日游到四日游。”杜海霞表示。

“雪场的建设,温泉的投入,对那拉提冬季旅游的推动是天翻地覆的。后期随着高速公路的开通,交通便利性的提升,我相信未来那拉提的冬季旅游会做得更好。”杜海霞说。

上市公司拥抱冰雪产业

冰雪运动、冰雪旅游热潮,也带动了冰雪产业链上下游发展。近年来,不少A股上市公司纷纷入局冰雪产业。

凯文教育近几年持续加码冰雪教育培训业务。2022年,凯文体育开始运营北京西山滑雪场后,凯文教育同时拥有了冰场和雪场等冰雪运动硬件设施。凯文教育表示,这提升了公司在冰雪运动教育培训上的市场竞争力。

凯文教育相关人士告诉记者,凯文教育从凯文学校建校之初就重视体育教育。凯文学校的冰球馆是北京K12(基础教育阶段)学校里唯一个钢结构、符合奥运比赛标准的冰球馆。在此基础上,公司在冬奥会后拓展了滑雪运动板块,基本形成了冰雪双全的运动结合教育体系。

“公司长期看好冰雪教育培训市场,首先是因为冬奥效应,全民参与冰雪运动热情高涨;其次是政策环境利好,冰雪运动市场潜力大;最后,冰雪运动需要专业的场地和完善的配套设施,凯文教育本身场地优势明显。”上述人士表示。

莱茵体育2023年年底完成重大资产置换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交易,公司置入及购买的资产为文旅股份66.67%股份。文旅股份主要在成都西岭雪山景区内从事索道业务、酒店经营业务、滑雪业务与娱乐业务。

莱茵体育表示,文旅股份依托于西岭雪山景区自然旅游资源,拥有川渝地区乃至我国南方等低纬度地区稀缺的集滑雪运动和旅游于一体的室外滑雪场。公司将依托文旅股份,进一步做大做强冰雪山地旅游运动等旅游相关业务。

豫园股份于2023年2月披露,拟以110亿日元收购项目公司Napier TMK 100%股权,以4.6亿日元收购项目公司GK KM 100%股权,并继续增资日本项目公司Napier TMK。

Napier TMK的主要资产为日本北海道Kiroro的滑雪场,GK KM项目公司为轻资产型公司,主要负责Kiroro滑雪场、度假村的日常运营。豫园股份称,此次投资收购完成后,公司将拥有日本北海道全球优质雪场的“半壁江山”,以此扩大公司在日本滑雪市场的份额。

其他相关 RELEVANT MATERIAL
2024年全国两会新闻中心启用

2024年全国两会新闻中心启用

小微 小微
62209
2024-02-27
(原标题:2024年全国两会新闻中心启用)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新华社北京2月27日电(记者于佳欣、黄��)在2024年全国两会即将召开之际,设在北京西长安街北侧梅地亚中心的两会新闻中心27日正式启用。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将分别于3月5日和3月4日在北京开幕。记者从两会新闻中心获悉,目前已有3000多名中外记者报名采访全国两会,其中境内记者2000多名,港澳台记者和外国记者1000多名,中外记者报名数量较近几年有明显增长。两会新闻中心将秉持开放、透明精神,为中外记者提供新闻服务。 记者在现场了解到,新闻发布厅及新闻中心采访室已设置妥当,届时将有一系列采访活动在这里举行。境内记者组、港澳台记者组、外国记者组已做好为中外记者提供服务的准备。新闻中心还周到地为中外记者设置了茶歇区。 记者了解到,两会新闻中心还将通过互联网为中外记者采访提供服务和便利;将向中外记者提供会议主要文件的电子版,不需媒体记者在现场长时间排队等候领取;在代表委员驻地设立采访室,为代表委员接受媒体采访提供便捷服务。 校对:刘榕枝...
【ETF观察】3月6日股票ETF净流入38.68亿元

【ETF观察】3月6日股票ETF净流入38.68亿元

小微 小微
60002
2024-03-07
证券之星消息,3月6日,上证指数报收3039.93,下跌0.26%;深圳成指报收9395.65,下跌0.22%;行业主题中,电力设备、机械设备、环保涨幅居前,银行、食品饮料、传媒领跌。从当日股票型ETF基金的二级市场表现来看,以中证光伏龙头30、中证光伏产业、中证港股通消费主题人民币等指数为跟踪标的的ETF基金领涨,其中广发中证光伏龙头30ETF、银华中证光伏产业ETF、汇添富中证光伏产业ETF分别以3.58%、2.97%、2.85%的涨幅居前三。以中证全指集成电路、中证芯片产业、食品饮料等指数为跟踪标的的ETF基金领跌,其中国泰中证全指集成电路ETF、华夏中证动漫游戏ETF、嘉实上证科创板芯片ETF分别以-1.86%、-1.74%、-1.67%的跌幅居前三。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当日股票型ETF基金合计资金净流入38.68亿元,近5个交易日累计净流入873.02亿元,5个交易日中出现日合计资金净流入的有4天(ETF资金流向是当日ETF资产规模计算值减去前一交易日ETF资产规模计算值的结果,当日ETF资产规模计算值=当日ETF净值 * 当日份额,计算结果仅供参考)。 当日有276只股票型ETF基金出现资金净流入,其中净流入排首位的是易方达沪深300发起式ETF(510310),份额增加了12.48亿份,净流入额为16.4亿元。净流入排行TOP10如下: 当日有485只股票型ETF基金出现资金净流出,其中净流出排首位的是华夏上证科创板50成份ETF(588000),份额减少了2.56亿份,净流出额为7.47亿元。净流出排行TOP10如下: 以上内容由证券之星根据公开信息整理,由算法生成,与本站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力求但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的准确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等,如存在问题请联系我们。本文为数据整理,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请谨慎决策。...
今年以来新增回购增持方案合计521单 沪市公司真金白银提振信心

今年以来新增回购增持方案合计521单 沪市公司真金白银提振信心

小微 小微
73661
2024-03-10
(原标题:今年以来新增回购增持方案合计521单 沪市公司真金白银提振信心)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周末,沪市又有11家公司推出增持回购方案。其中,既有头部公司的大额回购,也有公司董监高、实控人“自掏腰包”,多措并举积极回馈投资者,展示了对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的强烈信心。 目前,采取有力有效措施回报投资者,稳市场稳信心,已在业内形成共识。近日,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经济主题记者会上,证监会主席吴清专门提及分红问题,推动有条件的公司一年多次分红,特别鼓励春节前分红。 证券时报记者获悉,近年来,沪市公司积极践行分红、回购、增持等回报措施,频次、金额屡创新高。数据显示,2024年以来,沪市分别新增回购、增持方案350单、171单,合计521单,已超过2023全年的271单、134单。 综合施策确保回报措施不断档 沪市增持、回购紧锣密鼓开展中,强势扩容优回报的公司群体。截至3月7日,沪市公司存续中的回购540家次,对应计划回购金额区间469.43亿―879.04亿元,累计已回购324.11亿元。 本周末,房企龙头保利发展发布回购实施结果,自2023年12月13日以来累计回购股份达到1.05亿股,占总股本的0.88%,支付资金总额超10亿元。三一重工、浙文互联、元琛科技、爱建集团、浙江东方等公司披露回购进展,已累计回购金额合计达1亿元。 此外,荣晟环保、宿迁联盛、中恒集团、海天瑞声等沪市公司相继推出回购计划,其中荣晟环保拟回购0.6亿―1.2亿元,用于减少注册资本。越来越多公司回购股份用于注销,据统计,2023年以来,超50家次沪市公司开展注销式回购,涉及回购金额上限约110亿元。 记者注意到,目前,大部分回购通过二级市场集中竞价进行,可以正向刺激市场的流动性和活跃度,在一段时间内持续为投资者带来盈利回报。有关研究分析表明,回购给股东带来了一定的超额收益。回购预案公告日当天、公告日后10天、公告日后30天,上市公司股价平均上涨 2.1%、2.8%、4.3%,分别相对沪深300指数超额收益2%、2.3%、3.4%。 增持方面,不少公司控股股东力挺上市公司,通过大手笔增持释放对公司高质量发展的长久信心。截至3月7日,沪市存续中增持208家次,对应计划增持金额区间154亿―273.92亿元,累计已增持76.8亿元。 本周末,有4家上市公司新增增持计划,拟增持金额为2.64亿―5.25亿元。其中,山西汾酒控股股东提交增持计划,拟增持1亿―2亿元。酒钢宏兴控股股东也拟1亿―2亿元增持上市公司,提振投资者信心、维护公司价值。 除新增计划外,沪市公司股东也积极推进并完成前期增持承诺,时时刷新进度。济民医疗发布增持进展,3月7日和8日两天,公司部分董事、高管、核心人员及关联公司员工增持超1000万元,增持股份约174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32%。上海洗霸、金种子酒股东在本周完成承诺,其中上海洗霸实际控制人王炜、翁晖岚基于对公司未来前景和长期投资价值的认可,通过竞价交易方式合计增持公司股份46.97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2679%,增持金额为714.67万元。 一年多次分红回购渐成风尚 回购越来越多地进入上市公司视角。全国政协委员、中泰证券总经理冯艺东提出建议,鼓励上市公司同步实施分红和回购,更好回报二级市场投资者。 不少沪市公司在回购结束时,立即开展新一期回购计划。三安光电连续推出两期回购方案,1月31日,公司在第一期10亿元回购完成后,董事长又提议5亿―10亿元回购方案,最新公告显示公司回购金额已达4.36亿元。杰克股份3.8亿元足额完成回购方案后,又抛出1亿―2亿元回购方案,用于实施员工持股计划,进一步建立公司、股东、核心骨干人员之间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长效机制。 分红作为投资者回报最直观的方式,其稳定性和持续性是衡量公司价值的重要指标。经统计,2023年已有118家沪市公司开展季度分红(不含年度分红),金额合计达2274亿元,其中“三桶油”中期分红816亿元、三大电信运营商中期分红631亿元。上市公司通过一年多次分红,充分传递出公司盈利能力稳定、财务状况良好的信号,提升市场形象。 季度分红的公司中,有36家已经发布业绩预喜公告。其中,紫金矿业中期派发现金红利超13亿元,其2023年归母净利润相较2022年增长5.28%;矿产铜、金分别达101万吨、67.7吨,同比增长11%、20%。国电电力中期分红8.92亿元,全年归母净利润53亿―58亿元,同比翻番,降本增效成绩明显。 此外,年内还有多家沪市公司发布2023年度现金分红计划,稳定市场预期,为后续进一步推动春节前分红进行铺垫。3月7日,凤凰传媒控股股东凤凰集团提议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5元;3月2日,绝味食品在提质增效重回报方案中进一步明...
【ETF观察】3月14日股票ETF净流出108.79亿元

【ETF观察】3月14日股票ETF净流出108.79亿元

小微 小微
55951
2024-03-15
证券之星消息,3月14日,上证指数报收3038.23,下跌0.18%;深圳成指报收9555.42,下跌0.52%;行业主题中,有色金属、石油石化、环保涨幅居前,传媒、电子、国防军工领跌。从当日股票型ETF基金的二级市场表现来看,以国证港股通创新药、中证沪深港黄金产业股票、中证有色金属矿业主题等指数为跟踪标的的ETF基金领涨,其中银华国证港股通创新药ETF、富国沪港深创新药产业ETF、华夏中证沪深港黄金产业股票ETF分别以3.01%、2.94%、2.61%的涨幅居前三。以中证动漫游戏、中证传媒、中证线上消费主题等指数为跟踪标的的ETF基金领跌,其中华夏中证动漫游戏ETF、国泰中证动漫游戏ETF、华泰柏瑞中证动漫游戏ETF分别以-3.19%、-3.03%、-2.78%的跌幅居前三。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当日股票型ETF基金合计资金净流出108.79亿元,近5个交易日累计净流入256.0亿元,5个交易日中出现日合计资金净流入的有3天(ETF资金流向是当日ETF资产规模计算值减去前一交易日ETF资产规模计算值的结果,当日ETF资产规模计算值=当日ETF净值 * 当日份额,计算结果仅供参考)。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当日有165只股票型ETF基金出现资金净流入,其中净流入排首位的是银华中证创新药产业ETF(159992),份额增加了8.08亿份,净流入额为6.9亿元。净流入排行TOP10如下: 当日有601只股票型ETF基金出现资金净流出,其中净流出排首位的是华夏上证科创板50成份ETF(588000),份额减少了1.57亿份,净流出额为11.28亿元。净流出排行TOP10如下: 以上内容由证券之星根据公开信息整理,由算法生成,与本站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力求但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的准确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等,如存在问题请联系我们。本文为数据整理,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请谨慎决策。...
监管层严把IPO入口关 现场检查比例将提升

监管层严把IPO入口关 现场检查比例将提升

小微 小微
75877
2024-03-16
3月15日,证监会发布《关于严把发行上市准入关从源头上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试行)》,《意见》提出,要同步加大对拟上市企业的随机抽取和问题导向现场检查力度,大幅提升现场检查比例,形成充分发现、有效查实、严肃处置的监管链条,有力震慑财务造假。证监会介绍,现场检查覆盖率不低于拟上市企业的三分之一。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实际上,证监会和交易所近年来严把上市准入关,综合运用审核问询、现场检查、举报信核查、征求意见等手段,从源头上提高上市公司质量,防止“带病闯关”。统计显示,过去3年间,IPO撤否企业家数达755家,沪深交易所否决和撤回企业数量占审结企业数量的比例达34.6%、44.3%和51.5%,撤否率逐年上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表示,IPO撤否率的提升是从严把好“入口关”的表现,严格的审核问询和现场检查可以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降低投资风险,提升上市公司质量,防范滥竽充数的不良企业涌入。有必要同步加大问题导向现场检查和随机抽取现场检查的比例,提高资本市场整体质量,促进市场秩序的规范化,推动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问”出一家真公司 证监会主席吴清近日在记者会上表示,IPO审核注册各个环节都要依法依规,严之又严,督促发行人真实准确完整披露信息,全力把造假者挡在资本市场门外。 提高入口端企业质量不能单靠监管部门,还需市场参与各方形成合力。拟上市企业要树立正确“上市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做好信息披露质量的第一责任;中介机构要履行好“看门人”职责,在常态化滚动式现场监管、保荐执业质量评价等监管压力下勤勉尽责;交易所要加大信息披露监管力度,承担起审核主体责任;派出机构要强化在地监管责任,履行好辅导监管和现场检查职责;证监会要抓好建制执制和统筹调配,大幅提高现场检查比例,深化跨部委监管协作,组织督促全链条从严监管。 其中,交易所的审核主体责任主要通过问询方式开展,目的是“问出一家真公司”,一问、二问甚至多轮问询是审核机构和上市委员会进行审核判断的重要基础。监管部门和市场公众都可以通过发行人的回答来了解企业,评价其质优或质劣;企业也可以通过回答问题“秀肌肉”,让市场各方知道其几斤几两。 从过往实践来看,一些企业经不住问,或被问出破绽,或问题答复语焉不详,前后矛盾。 如一家发行人,与客户终止合作后却能持续回款,同时,发行人的实际控制人、董事等关键人员与客户还存在借款未收回的情况,销售真实性存疑。该企业正在被监管部门进一步调查。 又如另一家发行人,原材料采购、相关供应商异常,监管部门关注到后还发现发行人存在持续大额资金流出的情况,经问询核实,发行人部分采购合同缺失,成本核算不准确,与供应商的资金往来缺乏商业合理性,在交易所的多轮问询下,企业撤回了发行上市申请。 一家券商投行人士表示,交易所审核工作强调专业性,只有通过精准的问询,不断抽丝剥茧,才能向市场展示发行人的亮点,同时揭示可能存在的风险,倒逼企业做好第一责任人,督促企业真实准确完整披露信息。 “编造客户、供应商数据是财务造假的惯用伎俩。”上述投行人士指出,交易所持续强化这方面的审核问询,也客观要求中介机构应该充分运用资金流水核查、客户供应商穿透核查、现场核验等手段,查验财务数据真实性,共同斩断财务造假的根源。 用好“现场检查”杀手锏 “现场检查和现场督导的覆盖面还非常有限,下一步要成倍地大幅地提高覆盖面。”吴清在记者会上表示,要对发现的违法违规线索进一步加大查处力度,坚持申报就要担责,以此倒逼发行人进一步提高申报质量,也倒逼中介机构提高执业和服务水平,做到勤勉尽责。 现场检查是书面审核的重要补充,《首发企业现场检查规定》规定,现场检查对象由问题导向和随机抽取两种方式确定。问题导向企业由证监会和证券交易所相关审核或注册部门根据举报投诉情况、审核问询存疑事项等确定;随机抽取则是按照5%的比例从拟上市企业中随机挑选出接受检查的项目。证监会按照异地交叉检查原则,选派检查组进驻拟上市企业进行检查。 虽说检查对象的产生方式不同,但在提高信息披露规范性、防范财务造假等方面,两者发挥的作用同样重要。记者了解到,现场检查中,多数企业是能够经受住现场检查的,并不存在财务造假问题,但也有个别企业被发现存在财务造假,证监会正在调查。 如有的企业被发现存在预付款长期未收回、涉嫌资金体外循环的情况,同时,还有关联方与客户资金往来异常,采购发票资金流异常,关联交易定价不公允等问题,已被监管部门严肃查处。又如有的企业,在现场检查中被查出与主要客户部分业务存在虚假问题,虚增收入占比高,非主要客户也被质疑有同样问题,存在舞弊风险,目前正接受监管部门调查。还有的企业,在现场检查中被发现,通过跨期调...
开局良好,这一行业迎来估值修复,这些概念股获市场追捧

开局良好,这一行业迎来估值修复,这些概念股获市场追捧

小微 小微
57580
2024-03-17
(原标题:开局良好,这一行业迎来估值修复,这些概念股获市场追捧)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024年第一季度,稳健的消费复苏有望持续推动物流快递行业估值修复。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快递物流业能力稳步增强 3月15日,国家邮政局发布2024年1—2月中国快递发展指数报告。经测算,2024年1—2月中国快递发展指数为329.6,同比提升26.7%。 其中,发展规模指数、服务质量指数和发展能力指数分别为407.1、459.3、210.1,同比分别增长29.8%、39.4%、7.1%。1—2月,快递业开局良好,市场规模快速增长,服务场景日益丰富,节日运行安全有序,发展能力稳步增强。从快递发展能力上,行业聚焦航空、冷链、跨境等重点领域,跨境运输网络持续加密,国际服务能力持续增强。 同日,第六届物流与供应链平台发展年会上,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据统计,截至2023年12月底,全国共有3069家网络货运企业,接入社会运力798.9万辆车、驾驶员647.6万人。2023年全年共上传运单1.3亿单,同比增长40.9%。企业数量不断增加,行业规模不断扩大。 物流快递行业迎来估值修复 3月1日起,交通运输部新修订的《快递市场管理办法》开始施行,对快递投递行为进行了进一步规范。中信证券研究报告指出,新实施的《快递市场管理办法》可能提高低端快递件的终端价格,从而促使商家更倾向于选择头部快递企业。 中信证券分析认为,短期内,快递行业量价的边际变化将推动上市公司估值修复,而头部企业在追求更优客户服务体验方面具有更高的确定性。预计2024年第一季度,快递行业件量将同比增长约20%,直播电商的低价策略将持续为快递业务带来增量。 中信证券预测,未来2年,行业出清将促使通达系龙头份额与竞争能力进一步分化。2023年,国内快递异地件的平均价格同比下降近5%,低价件量增量可能是主要原因。在电商平台低价策略的背景下,获取“有质量的收入”的能力成为确保快递总部利润释放和加盟商现金流为正的关键。 华福证券研究报告指出,网购端下沉需求仍显韧性,行业新增资本开支放缓,边际展望未来行业价格竞争烈度下降,2024年将是资本开支及价格双拐点的一年,资本市场角度看主要快递上市标的调整充分,重点关注头部快递企业的布局价值。 在快运行业竞争格局持续改善,需求修复下,高端头部快运企业具备较强的利润弹性,部分业务布局完善。 德邦股份与京东物流资源整合更进一步,长期协同效应持续释放下,量价双升+成本费用改善可期。 嘉友国际致力于信息化网络系统的搭建,且陆续上线跨境综合物流业务管理系统、公路网络运输管理系统、智能仓储管理系统等应用模块。制造业产能外移下,公司具备海外核心资产企业伴随中国产业链走出去的优势。 12只物流快递概念股 今年以来涨势良好 数据宝统计,截至3月15日收盘,A股物流快递概念股中,今年以来,12股涨幅为正值,嘉友国际以47.04%的涨幅排名第一,圆通速递、申通快递、中国外运、长江投资和建发股份等个股紧随其后。 活跃度来看,音飞储存今年以来日均换手率9.24%,居首位,此后是华鹏飞、炬申股份、长江投资、三羊马、新宁物流等。 从机构关注度来看,2股均获超5家机构调研,其中宏川智慧居前,长久物流、东方嘉盛和永泰运随后。 ...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