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讨论政府工作报告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

小微 小微
52502
2024月02月29日

(原标题: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讨论政府工作报告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讨论政府工作报告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新华社北京2月29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2月29日召开会议,讨论国务院拟提请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稿。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讨论政府工作报告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会议认为,过去一年,面对异常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顶住外部压力、克服内部困难,付出艰辛努力,新冠疫情防控实现平稳转段,经济实现回升向好,民生保障有力有效,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圆满完成,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出坚实步伐。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讨论政府工作报告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会议强调,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做好政府工作,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切实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增进民生福祉,保持社会稳定,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

会议指出,今年工作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营造稳定透明可预期的政策环境。要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要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推动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绿色低碳发展。要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要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坚决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善作善成,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校对:冉燕青

其他相关 RELEVANT MATERIAL
精实测控创业板IPO“终止” 收入七成靠苹果(AAPL.US)

精实测控创业板IPO“终止” 收入七成靠苹果(AAPL.US)

小微 小微
59164
2024-02-05
(原标题:精实测控创业板IPO“终止” 收入七成靠苹果(AAPL.US))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智通财经APP获悉,2月5日,珠海精实测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精实测控)深交所创业板IPO审核状态变更为“终止”。因大族封测申请撤回发行上市申请文件。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发行上市审核规则》第六十二条,深交所决定终止对其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的审核。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招股书显示,精实测控是一家专注于测试、测量与控制技术研发与应用的,以测控装备与测控数据分析协作工具为核心产品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拥有高复杂度、高集成度的设备定制研发能力,主要服务于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以及白色家电等领域头部企业,为其零部件与整机提供覆盖研发设计、试验验证、产线量产等全流程的测控装备及测控数据增值服务。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经过多年的积累,精实测控建立起“声学、振动和力学测试技术体系”“电子测试技术体系”“环境与过程控制技术体系”“信号处理、数据分析与协作体系”四大技术体系,可以为客户输出成套解决方案,满足大规模制造过程对测控装备的多种类复杂需求,赋能智能制造。 此外,精实测控始终践行以数字化技术提升测控设备运营效率的理念,研发的“Smart IBU”和“数元”软件等多款数字化工具应用了数据挖掘、机器学习及智能控制等技术,帮助客户有效提升设备的运营质量以及数据协同的效率。 精实测控与下游相关行业的多家国际知名企业保持长期稳定的合作,涵盖苹果公司、微软、亚马逊、META 等全球知名高科技公司;富士康、广达集团、立讯精密、歌尔股份等全球知名电子产品智能制造商;格力电器、美的集团等白色家电龙头企业;吉利汽车、广汽集团、东风汽车等知名新能源汽车集团。 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经股东大会确定,由董事会负责实施,主要用于投资如下项目: 财务方面,于2020年、2021年、2022年、2023年1-6月精实测控实现营业收入分别约为2.94亿元、4.33亿元、5.67亿元、2.00亿元,同期净利润分别为511.78万元、1810.27万元、8075.71万元、-3499.69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报告期内精实测控最终用于苹果产品的直接与间接销售收入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69.47%、67.67%和75.26%,占比较高。这意味着公司高度依赖苹果产品的销售收入,一旦苹果产品市场出现问题,对精实测控的影响将不容忽视。 同时,由于苹果公司在选择供应商时会执行严格、复杂、长期的认证过程,需要对供应商技术研发能力、规模量产水平、品牌形象、质量控制及快速反应能力等进行全面的考核和评估。若未来精实测控无法在苹果供应链的设备制造商中持续保持优势,与苹果公司的合作关系可能将难以维持,对精实测控的经营业绩产生较大影响。 ...
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就中央汇金公司增持公告答记者问

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就中央汇金公司增持公告答记者问

小微 小微
61437
2024-02-06
(原标题: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就中央汇金公司增持公告答记者问)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问:今日中央汇金公司发布公告,将持续加大增持ETF规模和力度,请问证监会怎么看?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答:我们关注到了中央汇金公司的公告。当前,A股市场估值水平处于历史低位,中长期投资价值凸现,得到了包括中央汇金公司在内的投资机构的充分认可。我们坚定支持中央汇金公司持续加大增持规模和力度,将为其入市操作创造更加便利的条件和更加畅通的渠道。同时,我们将继续协调引导公募基金、私募基金、证券公司、社保基金、保险机构、年金基金等各类机构投资者更大力度入市,鼓励和支持上市公司加大回购增持力度,为A股市场引入更多增量资金,全力维护市场稳定运行。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135家保险公司亮出投资业绩 整体承压 收益率现分化

135家保险公司亮出投资业绩 整体承压 收益率现分化

小微 小微
61485
2024-02-08
利差正在成为决定保险公司盈利的“生死线”,备受行业关注。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保险公司投资收益率是衡量当前保险公司财务表现的核心指标之一。近日,135家非上市保险公司在2023年四季度偿付能力报告中披露了当年投资业绩。证券时报记者根据上述数据统计了这些机构2023年投资业绩和近3年平均投资收益率。 从影响利润表的投资收益率指标看,2023年保险公司有一定分化,有7家公司超过5%,不过行业投资业绩整体承压。而从近3年更长时间维度来看,保险公司投资业绩有一定稳健性。 投资业绩分化 据证券时报记者梳理,截至目前,共计135家保险公司披露了2023年投资收益率数据。 在62家披露偿付能力报告的寿险公司中,除信泰人寿未在报告中披露投资收益率外,其他61家寿险公司去年平均投资收益率为3.22%,平均综合投资收益率为3.85%;75家财险公司披露报告的公司中,除安心财险外,有74家公司披露投资收益率,平均投资收益率为2.61%,平均综合投资收益率为3.69%。 具体而言,寿险公司方面,去年投资收益率最高为5.43%,最低为-1.43%。其中,投资收益率高于5%的有4家,包括恒安标准人寿、财信吉祥人寿、国富人寿、陆家嘴国泰人寿。另有18家投资收益率在4%~5%区间,9家在3.5%~4%之间,而21家公司低于3%,占比三分之一。 从寿险公司综合投资收益率来看,有半数寿险公司低于3.5%的同时,还有公司取得了超预期的综合投资收益。有15家寿险公司综合投资收益率高于5%,其中有7家综合投资收益率高于6%,最高为泰康人寿的6.68%。高于6%的还包括中英人寿、中美联泰大都会人寿、工银安盛人寿、中意人寿、复星保德信人寿和陆家嘴国泰人寿。 从财险公司来看,去年投资收益率最高为6.22%,由广东能源自保公司取得;综合投资收益率最高的是汇友相互保险的7.43%;投资收益率最低为-5.78%,综合投资收益率最低为-5.02%。不同财险公司投资表现差异较大。 投资收益率高于5%的财险公司仅3家,分别为广东能源自保、国元农业保险、紫金财险;综合投资收益率高于5%的有4家,包括汇友相互保险、广东能源自保、国元农业保险、永安保险。 新旧准则存在差异 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率计算口径比较复杂,有多套不同标准。一般而言,险企偿付能力报告中披露的投资收益率可简单视作“财务投资收益率”,即相关收益计入当期利润,影响净利润表现;而综合投资收益则包括不计入利润的浮盈或浮亏部分的所有投资收益,尽管这部分浮盈或浮亏不影响净利润,但会计入其他综合收益并影响净资产。 保险公司投资业绩分化明显,大多源自不同公司的不同配置策略和不同投资偏好。一位保险公司投资负责人告诉证券时报记者,对于权益资产占比较重的公司来说,近年受到的市场影响较大,投资业绩大概率较差。一位保险公司首席投资官认为,即便保险公司对固收资产配置较多,若信用风险管理不当,也会出现投资业绩波动。诸如,过往几年一些中小保险通过信用下沉投资地产债、城投债等,此前可能获得了信用利差,但近两年可能遭遇债券违约,也会直接影响投资收益。 此外,多位保险投资人士提到,2023年非上市保险公司的会计准则存在差异,部分公司采用了新的会计准则。其中,在新金融工具准则(IFRS9)下,更多的金融资产被分类为公允价值计量,市场波动会直接造成投资业绩波动的增大。与此同时,债券资产从持有至到期的摊余成本法,调整为“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计入其他综合收益”,使得一些保险公司综合投资收益率较高。去年债市走牛,债券公允价值提升,持有长久期债券获得了资产市值浮盈,特别利好寿险公司的综合投资收益。 投资收益率 经历多次波动 自去年三季度以来,保险公司开始在偿付能力报告中披露近3年平均投资收益率和平均综合投资收益率,展现相对长周期的投资业绩。 据记者统计,58家寿险公司披露了近3年投资业绩,其中近3年平均投资收益率最高为7.03%,最低为1.36%,简单平均为4.72%;近3年平均综合投资收益率最高7.35%,最低0.45%,简单平均为4.34%。财险方面,据72家财险公司披露的数据,近3年平均投资收益率为3.90%,近3年综合投资收益率的平均值为3.51%。 从行业层面看,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此前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2021年、2022年保险公司整体投资收益率依次为5.41%、4.84%、3.76%;综合投资收益率分别为5.98%、4.45%、1.83%。即使在企业年金和社保基金等其他长线资金出现负收益率的2022年,保险公司投资收益也保持一定的稳健性。 目前,官方尚未发布2023年全年保险行业投资业绩数据。据证券时报记者从业界获悉,2023年保险行业财务投资收益率和综合投资收益率两个重要指标,或都处于历史低位。此前...
2024年行业展望:决战猪周期还有希望吗?

2024年行业展望:决战猪周期还有希望吗?

小微 小微
66481
2024-02-12
作为市场关注度最高的周期行业之一,养猪业的情况总是格外令人在意,参与博弈周期反弹的投资者不在少数。在2023年猪周期拐点落空的背景下,2024年还有决战猪周期的可能吗?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1产能去化缓慢 能繁数据仍高企 先来看看养猪业产能去化的关键指标。据农业部数据,2023年12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4142万头,比2022年12月末的阶段性高点减少约250万头,同比减少5.7%。 从历史数据来看,2022年市场经历了较长时间的价格反弹和高利润期,导致产能去化被迫中断,能繁母猪存栏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 来到2023年,虽然行业持续亏损,但能繁数据主要是下半年才开始下降,且产能去化仍比较缓慢,能繁母猪存栏量始终高于4100万头的正常保有量,距离。 按照从能繁母猪存栏数量变化到商品猪供给变化通常需要9-10个月左右的周期来算。可以简单判断,2024年上半年,猪肉的市场供给不会有太大的变化。此外,春节阶段性旺季过后,猪肉需求将迎来相对淡季,猪价易跌难涨,上半年猪企大概率仍将面临养殖亏损局面。 下半年的情况则会好一些,猪价有望迎来小幅回暖。但能否如2022年那般有比较明显且持续时间较长的回暖还要持续观察,今年一季度产能去化情况或成影响下半年行情的关键。 还有一个关键判断,虽然产能去化缓慢,但仍将对2024年供需关系的改善形成一定正向支撑,因此2024年全年的猪价水平很大概率将优于2023年,猪企业绩将迎来一些修复,但流动性和负债压力仍然存在。 复盘来看,自2021年以来,生猪养殖企业的日子就很难过。除了2022年4月到2022年10月,生猪价格仅维持6个多月的上升期外,其余月份价格都在周期底部徘徊。 被机构们寄予厚望的2023年,猪价也并能如期迎来拐点,养殖亏损成全年主旋律。2023年平均猪价在14-15元/公斤左右,低于行业平均成本线,本轮周期亏损期超过了15个月。 02猪企“暴雷式”去化的必然性 目前来看,养殖端各个环节的亏损仍是难以扭转的事实。虽然规模养殖场已经成为猪肉市场供应的主体,大幅提升了企业抗风险能力。但前期的大幅扩张导致的上市猪企们现金流和负债率已经高企,部分猪企甚至已经进入危险区间。 比如傲农生物1月份已四次发布债务逾期公告,公司在最新发布的公告中表示,由于流动资金紧张,公司及部分子公司出现部分债务未能如期偿还的情形。截至1月23日,公司在金融机构新增逾期的债务本息合计约3.19亿元,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12.76%。 傲农生物表示,债务逾期事项将会导致公司融资能力下降,公司将面临支付相关逾期利息等情况,进而导致公司财务费用增加,加剧公司资金紧张状况,对部分业务造成一定的影响...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第三季度,傲农生物负债合计为147.89亿元,资产负债率高达89.41%。 虽然过去傲农生物也在积极自救,希望通过引入股东、出售资产等方式以求“回血”,但超14亿元定增迟迟无法落地,易主大北农的计划因股份冻结和司法标记快速告吹,公司的资金困局已经明牌。 虽然大家都不想成为正邦第二,但生猪养殖规模化率持续提升,中小养殖户出清对整个行业供给的影响已不如从前,规模猪企暴雷式出清的效果更加明显。数据显示,此前暴雷的*ST正邦,2023年累计销售生猪547.85万头,同比下降35.14%。 反观其他猪企,牧原股份2023年销售生猪6381.6万头,同比增长4.27%;温氏股份2023年销售肉猪2626.22万头,同比增长46.65%;新希望2023年销售生猪1768.24万头,同比增长21.0%。这三家猪企年度销量均创历史新高。往后看,或许只有大型猪企倒下出清产能,行业才能迎来真正的周期拐点。 最后来分享下机构对养猪业的观点:湘财证券对2024年的生猪市场持谨慎乐观态度。2023年之后猪粮比一直处于盈亏点以下,2023年7月能繁母猪开始下降,预计2024年下半年左右生猪出栏数量将逐步下滑,届时猪价可能迎来相对可观的上涨。 太平洋证券则认为,行业产能持续出清,2024年猪周期有望反转。该机构认为,前低猪价折射出消费需求回暖缓慢,叠加春节过后消费需求陡降,届时猪价大概率会回落导致行业持续亏损,超长时间亏损所带来的资金周转压力或迫使产能被动出清。我们预计,猪价底部向上拐点或在2-3季度出现。...
生物医药港股春节强势反弹 深市龙头接力“高成长赛道”

生物医药港股春节强势反弹 深市龙头接力“高成长赛道”

小微 小微
73077
2024-02-18
(原标题:生物医药港股春节强势反弹 深市龙头接力“高成长赛道”)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港股龙年开年连涨三日当中,生物医药股的强势反弹受人关注。 其中,2月16日,港股制药、生物行业指数上涨5.26%,微创医疗大涨22%,思派健康大涨约21%,药明生物大涨12.06%。多只A+H港股也涨幅喜人,泰格医药上涨8.67%、凯莱英上涨8.67%、康龙化成上涨8.98%。 从前期发布的基金季报来看,不少公募基金早在去年四季度就对港股的生物医药等板块进行了提前埋伏。海通证券研报显示,去年四季度,公募基金主要加仓了港股中的人工智能、生物科技和新能源汽车板块。其中,生物科技板块重点加仓了康方生物和金斯瑞生物科技,基金持股市值占比和环比分别提升0.7个百分点和0.4个百分点。 生物医药港股在春节期间上演的“绝地反击”,以及生物医药公司的年报业绩回暖、估值处于低位,让市场对即将开市的A股相关产业链公司也有所期待。 以深市为例,Wind数据统计显示,纳入统计的258只深市生物医药上市公司中,已近60家相继披露了2023年业绩预告,29家预增,8家扭亏,预告净利润同比增长下限超100%的公司达13家。其中,康泰生物预计实现净利润约8.5亿元至9.5亿元,同比增长740.50%至815.86%,普瑞眼科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2.60亿元至2.85亿元,同比增长1163.98%至1285.51%。 平安证券分析称,从估值看,生物医药板块PE(TTM)估值为28.73倍,对于全部A股(剔除金融)的溢价率为52.22%,无论是绝对估值还是溢价率,都接近10年来的最低点。随着医疗改革的持续深入,市场对集采影响已经形成充分预期,医保谈判规则逐步完善,政策面整体趋于温和,有利于医药产业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CRO龙头领衔反弹 在春节期间强势反击的生物医药港股中,一众A+H股深市CRO龙头涨幅可观,正在走出此前“药明系”受美国参院版《生物安全法》影响,其背后是多家深市药企逐步优化其成本、研发管线以及研发策略,重点投入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差异化创新项目,为后续创新药的良性发展夯实了稳健的基础。 以“A+H”两个平台上市的康龙化成为例,其1月28日披露的2023年度业绩预告显示,公司预计2023年实现营收113.96亿元~117.04亿元,同比增长11%~1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67亿元~16.36亿元,同比增长14%~19%。对于年报业绩表现,康龙化成表示,报告期内各公司业务板块收入稳步增长,主营业务总体利润有所增长。 作为全球收入规模前三的临床前CRO服务商,康龙化成不断完善CRO“全流程、一体化、国际化”的平台服务能力。从业务构成看,康龙化成主要有实验室服务、CMC(小分子 CDMO)服务、临床研究服务、大分子和细胞与基因治疗服务等四大业务板块。其中,实验室服务是康龙化成发展的基石,2022年及2023年上半年营收占比均在60%以上。 康龙化成相关负责人对记者指出,为提升实验室服务的市场份额,公司加强实验室化学服务和生物学服务的客户转化,各个业务板块协同增长;同时通过中、英、美三地实验室服务的高效联动,满足全球客户在不同研发阶段的多样化的需求,助力客户在多国范围内将研发项目快速由临床前研发向临床阶段推进。 并购整合也是创新药龙头们实现持续增长的关键,以国内临床CRO龙头泰格医药为例,作为中国CRO中最早提供若干临床试验相关服务(如药物警戒、医学影像、真实世界研究及科学事务等)的机构之一,公司也通过并购整合,提升海外业务以及临床运营的协同能力。 在2023年1月,泰格医药完成了对Marti Farm的收购,Marti Farm是一家为欧洲及全球客户提供药物警戒、临床运营、医学翻译、注册和医学事务等专业服务的临床合同研究组织(CRO)。 “此次战略收购将进一步强化公司在欧洲地区的服务能力与规模,提升公司药物警戒全球化、一体化的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公司为全球客户在欧洲提供高质量临床服务的能力”,泰格医药相关负责人对记者指出,“未来公司将通过团队扩张或并购整合,进行全球商务开拓,在欧美以及新兴区域市场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逐步提升全球运营能力”。 对于已经历较长时间调整的创新药产业链板块而言,正处于估值、基本面、政策和创新爆发的四重底部区域,随着诊疗量恢复、集采高峰结束以及医保降价预期稳定,推动上市公司业绩逐季改善,市场认为其有望成为医药行业的反弹先锋。 东海证券研报指出,国产创新药海外授权频现,我国创新药企业陆续进入收获期,国际化步伐明显加快,中长期来看,建议重点关注创新实力强,具有真成长性的相关优质企业。 新品上市、出海策略注入动力 在政策面整体趋于温和的大背景下,相关上市公司纷纷锚定“研发创新”和“国际化”两...
非对称下调贷款利率传递积极信号

非对称下调贷款利率传递积极信号

小微 小微
68503
2024-02-20
(原标题:非对称下调贷款利率传递积极信号)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月20日,央行公布的2月LPR报价数据显示,5年期以上LPR报价下调25个基点至3.95%,而1年期LPR报价保持在3.45%不变。值得关注的是,这是史上“最不对称”的一次降息,5年以上LPR下调幅度超过一年期25个基点,为LPR报价机制形成后最大的差额。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释放更积极的货币政策信号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根据Wind统计,历史上,央行共有13次不对称降息。在2019年8月LPR报价机制改革前,央行共有4次非对称下调存贷款利率,分别发生在2002年、2008年、2012年、2014年。其中,1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的下调幅度低于存款基准利率6个基点至27个基点;2019年8月以来,央行累计共有9次非对称下调LPR报价,其中,2022年5月、8月,5年期以上LPR下调幅度分别超过1年期15个基点、10个基点,均低于此次非对称降息。 “年初地产销售平淡,利率调降是‘当务之急’。四个一线城市1月商品房成交量环比继续回落,加之恒大清盘事件等房企风险持续扰动市场情绪,政策托底地产在今年年初就显示出紧迫性。本次5年期LPR降幅超预期,意在促使楼市量价尽快企稳,也释放出地产政策后续出台的信号。回顾2022年5月,同为5年期LPR单独调降时,首套房商贷利率下限调降等稳楼市政策配合出台。”东吴证券研究所所长助理、首席宏观分析师陶川20日分析认为。 中银国际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朱启兵则表示,本次报价是对于1月24日国新办会议的呼应。“其中提到将把提供给金融机构的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利率由2%下调到1.75%,这些措施都将有助于推动信贷定价基准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也就是我们说的LPR下行,同时,2023年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也提到‘强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 此外,目前货币政策发力点聚焦于推进存款利率市场化,以带动整体利率水平下行,当前,经济环境需要降低实际利率,2022年以来,大行连续四次下调存款挂牌利率提供了一定的空间。今年1月25日起,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利率各下调了0.25%,也降低了银行的资金成本,1月以来,银行主动负债工具的发行成本逐渐下行。 MLF与LPR不必然线性挂钩 从历史来看,LPR报价由MLF操作利率和报价加点共同决定,其中,报价加点主要受银行资金成本变化、信贷市场供求状况和信用风险溢价等因素影响。2月MLF操作利率保持稳定,这意味着当月LPR报价的定价基础未发生变化。此次突破“范式”的降息,可窥见金融工作会议后央行政策思路变化。MLF降息落空不影响LPR调降,LPR存在单独调降的情况。 “MLF-LPR利率联动调降并不绝对,前有2023年8月5年期LPR不降为下调存量房贷利率打开空间,现有5年期LPR率先调降兼顾稳汇率与稳地产,意味着后续MLF与LPR有依照各自逻辑进行操作的空间――MLF关注汇率,而LPR则注重实体,存款利率市场化可为银行息差打开空间。”陶川分析认为。 根据Wind统计,2019年9月至今,四次LPR单独调降前后均有降准为银行成本作缓冲;此外,去年LPR降幅小于MLF,且有三次存款利率调降,为本次LPR单独下调保留了银行息差空间。 “2月MLF利率不变,或许是出于内外均衡考虑。1月24日国新办会议上提及‘价格上兼顾内外均衡’,目前,发达经济体通胀大概率延续回落势头,但服务项目通胀仍具粘性,主要发达经济体央行何时启动降息有较大不确定性,中美利差倒挂幅度仍处在历史较高水平。未来,MLF是否调整仍需观测海外市场形势。”朱启兵亦认为。 此外,陶川指出,从节前央行超预期降准、地产白名单加速推进及信贷投放量创同期新高,到节后国常会及各地方部委显示的“坚定信心、鼓足干劲”,再到本次非对称降息,可以看出政府对今年“开门红”的成色更加重视。 记者 刘扬...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