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坦氪”背后的质量真经,极氪全域质量架构铸就质量口碑

小微 小微
80913
2024月09月27日

  近日,2024数字化质量管理创新与实践论坛在北京召开,政府代表、行业专家、企业代表等重磅嘉宾参会,围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主题展开讨论。作为优秀整车企业代表,极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极氪”)副总裁赵春林分享了极氪在数字化质量管理方面的创新经验。

“公路坦氪”背后的质量真经,极氪全域质量架构铸就质量口碑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在演讲中,赵春林表示:“极氪始终坚持质量为本,用户体验为本,用户导向为中心,以‘为用户创造更多价值’为主线,以‘科技创新、卓越质量,为用户创造美好出行生活’为目标,通过智能质量管理,推动产品质量全面进阶,实现用户出行体验持续进化,累计已获得超32万用户的选择,成为用户认可的久经考验的‘公路坦氪’。”

“公路坦氪”背后的质量真经,极氪全域质量架构铸就质量口碑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以创新赋能数字化质量管理,加速发展新质生产力

  当前,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如市场节奏加快、用户个性化产品需求及汽车全生命周期管理的要求增高等等。面对变化和挑战,极氪依托吉利近30年的造车经验,秉承“质量为本,用户体验为本,用户导向为中心”的高质量发展理念,搭建了全域质量系统架构,实现全球、全流程、全生命周期、全价值链业务赋能。从整车/软件开发、智能制造、供应链保证、购车、用车、服务等全场景下,构建质量大数据,以动态化、流程化、平台化的形式进行智慧敏捷化管理及安全共享,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质量管理深度融合,实现精准智能质量管理。

“公路坦氪”背后的质量真经,极氪全域质量架构铸就质量口碑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在研发设计阶段,极氪注重经验数据的积累和产品开发质量的把控。在制造环节,通过 5G 智慧工厂实现了智能化过程质量管控,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在供应链管理方面,实现了全链路可查可控,保证了零部件的质量。在售后服务环节,通过对用车体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不断优化产品和服务,提升用户满意度。

  超32万用户「一车一档」, 引领精准智能质量管理

  从“全面质量管理”到“智能质量管理”,极氪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AI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让质量管理全过程可视、可溯源。在软件质量管理方面,极氪建立了整车、自研、供应商三维端到端大软件流程体系,推动整车产品的智能化体验越级向上。在制造质量管理,极氪采用先进的AI智能视觉检测方案,实现整车100多项内饰、90余种车身外观样式自动识别,检验数据实时上传系统,确保结果的高精度、高可靠性,检测精度超99%,保证交付给用户的每一台车品质如一。

  坚持倾听用户声音,坚持与用户共创,基于质量数字化系统架构模型,极氪建立了质量一站式产品档案系统,实现“一车一档“全生命周期服务。此外,极氪还在新能源技术研发与用户体验提升上深度挖掘,搭建了市场质量信息数智化平台,把产品进化与用车场景紧密结合,快速收集用户意见和建议,聚焦问题解决,加速反馈闭环,提升用户全旅程满意度。

  通过全面且创新的智能化质量管理实践,极氪也得到了行业的认可。近日,在第七届中国VDA Automotive SYS®大会上,极氪品牌荣获国际权威质量机构德国汽车工业协会质量管理中心(中国分公司),首次颁发的“汽车软件质量创新奖”。极氪001荣获J.D. Power2024中国新能源市场质量研究第一名,以及大型纯电细分市场魅力指数与新车质量的双料冠军。同时,质量对销量的促进效应相当显著,极氪34个月累计交付突破32万台,极氪001累计销量超22万台,并稳居25万以上纯电车型销冠,极氪009连续成为40万以上纯电销冠。

  未来,极氪继续坚持质量为本,用户体验为本,用户导向为中心,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质量管理优化,探索智能质量管理新路径,推动汽车行业发展,与用户共创极致体验的出行生活。

【责任编辑:周靖杰】
    阅读下一篇:
              其他相关 RELEVANT MATERIAL
              关键时刻国家队出手!刚刚巨头最新研判

              关键时刻国家队出手!刚刚巨头最新研判

              小微 小微
              68152
              2024-02-07
              市场关键时刻,国家队出手!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月6日,中央汇金公司发布公告称,充分认可当前A股市场配置价值,已于近日扩大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增持范围,并将持续加大增持力度、扩大增持规模,坚决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行。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多部门积极发声有力提振了市场信心,市场上演“大奇迹日”!2月6日全天,A股市场放量大涨,科创100、北证50指数涨超9%,中证500涨超7%,中证1000、创业板、科创50指数纷纷录得6%以上涨幅,上证指数全天大涨87.3点,盘中一度收复2800点大关,尾盘报收2789.49点。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汇金再度重磅出手,释放出怎样的信号?如何看待A股市场当前的配置价值?多位基金公司人士对此进行了解读。 汇金宣布扩大ETF增持范围 2月6日,A股市场迎来久违的上涨行情,主流指数集体走高,科创100、北证50指数充当反弹“急先锋”,双双大涨9%,中证500涨超7%,中证1000、创业板、科创50指数也均收获6%以上涨幅。 市场风险偏好显著改善,全市场超3800只个股上涨,北向资金大幅净流入126.05亿元。行业同样呈现普涨格局,医药、电子、军工等成长风格涨幅居前。 中央汇金盘中重磅发声,其表示充分认可当前A股市场配置价值,已于近日扩大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增持范围,并将持续加大增持力度、扩大增持规模,坚决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行。 在嘉实基金看来,汇金公司增持ETF的举动必要、合理、值得市场参与者欢迎与鼓励。稳定股市就是稳定居民预期和信心,相关系列政策的持续落地以及主动调节,是稳定市场、避免系统性金融风险、保护投资者利益、保护居民有效需求等目标的应有之意。 华夏基金表示,中长期资金出手布局ETF向市场传递积极信号,体现了政府高层对资本市场平稳发展的重视,有助于短期市场情绪的修复和风险偏好的改善。中长期机构资金的持续入市,还有助于优化投资者结构,引导市场投资方向,形成实体经济与资本市场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 招商基金研究部首席经济学家李湛认为,增量资金入市预期提振投资者风险偏好,并打破了前期市场避险情绪升温带来的资金负反馈。博时基金强调汇金及时出手并加大增持力度,一方面提供了流动性,同时也有利于快速扭转下跌预期、提振市场信心,使市场恢复平稳。 “今年以来,在A股市场相对走弱的情况下,中央汇金作为我国中长期机构投资者的代表,逆市大量增持ETF,展现出了对后市表现的强烈信心,一定程度上表明资本市场已进入深度价值区间,配置价值凸显。”华泰柏瑞基金总经理助理、指数投资部总监柳军指出。 鹏扬中证500质量成长ETF及联接基金经理施红俊也认同上述观点。在他看来,中央汇金增持,反映出对A股市场投资价值的认可,也反映出稳定资本市场获得了跨部门的政策协同支持。A股市场估值水平处于历史低位,中长期投资价值凸显。 多只ETF规模增长明显 实际上,2024年以来权益ETF市场规模节节攀升。市场人士纷纷猜测,一些短期成交量巨量放大的宽基ETF,或是“国家队”增持的对象。 截至2月5日,全市场774只股票型ETF2024年年内资金流入达7841.31亿元,其中15只权益ETF资金净流入超过百亿元,主要是华泰柏瑞沪深300ETF、易方达沪深300ETF、华夏上证50ETF、嘉实沪深30ETF、华夏沪深30ETF、华夏上证科创板50ETF、易方达创业板ETF,今年以来规模增长超300亿元。 尤其引起注意的是2月6日也有不少ETF放量明显。金鹰基金首席经济学家兼基金经理杨刚就表示,2月6日,3只中证1000ETF放量明显。截至收盘,昨日放巨量的中证1000ETF成交额达到54亿。另外,昨日成交不足10亿的两只中证1000ETF成交突破40亿元。 “前期增量资金重点主攻方向为50、300等主板ETF指数,但‘一九现象’严重导致显著的‘虹吸效应’。此番汇金公开宣告将增仓范围拓宽并预期正迅速落实中,对市场流动性的改善显然更具有针对性,市场的响应效果也更佳。”杨刚表示。 川财证券研报写道,中央汇金扩大ETF增持范围,ETF市场流动性进一步增强。今年以来,我国A股市场经历几轮大幅波动,各大主要指数均突破年内新低,市场情绪也受到影响。但此时沪深300ETF等宽基指数基金却获得百亿资金流入量,已经展示了增量资金对市场见底反弹的信心,借道ETF投资也显示了此时ETF市场投资的性价比。今日中央汇金扩大ETF增持范围后,ETF在规模和流动性方面将进一步突破,持有渠道也同步拓宽,ETF市场将得到提振,未来投资热度有望同步提升。在此基础上,A股市场有望同步企稳。 实际上,此前“国家队”在去年四季度也多次宣布布局ETF产品。如中央汇金在2023年10月23日表示,中央汇金公司今日买入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
              2月26日证券之星早间消息汇总:证监会表示目前没有IPO倒查10年的安排

              2月26日证券之星早间消息汇总:证监会表示目前没有IPO倒查10年的安排

              小微 小微
              49438
              2024-02-26
              宏观要闻: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1.据央视新闻报道,国务院总理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的政策举措,部署进一步做好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工作,审议通过《关于进一步优化支付服务提升支付便利性的意见》和《节约用水条例(草案)》《生态保护补偿条例(草案)》《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草案)》。会议指出,按照党中央部署要求,经过各方面协同努力,地方债务风险得到整体缓解。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证监会首席检查官、稽查局局长李明,首席风险官、发行司司长严伯进出席证监会新闻发布会,介绍了资本市场稽查执法的相关情况。严伯进表示,防范打击财务造假、欺诈发行是一个持续的过程,目前没有IPO倒查10年的安排。李明表示,今后将会有更多案件适用新《证券法》,处罚力度会越来越大,违法成本只会越来越高,将构建“穿透式”线索筛查体系,对操纵市场、内幕交易精准识别、严厉打击,同时紧盯上市公司滥用会计政策调节利润等恶劣行为,不让造假者“瞒天过海”“蒙混过关”。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3.证监会将会同国家发改委积极推进符合条件的消费基础设施REITs项目落地,进一步健全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支持机制。中国证监会网站集中公布了对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建议和对政协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提案的答复。证监会表示,将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积极推进符合条件的消费基础设施REITs项目落地,推动盘活存量资产、扩大有效投资和提振消费;将创造更加公开、透明、可预期的政策环境,继续发挥好资本市场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民营企业融资的作用,进一步健全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的支持机制,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生力军作用的发挥。 4.最高检近日印发《“检察护企”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决定自2024年2月至12月开展“检察护企”专项行动。《方案》明确,此次专项行动主要有14项重点工作举措,要求各级检察机关要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创造稳定、透明、规范、可预期的法治环境。 公司新闻: 1、鸿蒙智行:问界全系车型元宵节单日大定突破1500台。 2、比亚迪旗下高端品牌仰望第二款车型仰望U9上市,售价168万元,该车将在2024年中正式启动交付。仰望U9搭载易四方U型电机,官方称搭配旋变传感器后,识别精度、响应速度将远高于传统超跑。发布会上,仰望方面表示,U9可实现极速309.19km/h,0-100km/h加速2.36秒,0-400米冲刺9.78秒,且拥有不限次数的弹射能力。 3、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提议将回购金额增加至4亿元。 4、九强生物:子公司拟取得龙进生物25.21%股权。 5、爱旭股份:投资99.78亿元建设年产10GW高效晶硅太阳能电池及组件项目。 6、三一重能:2023年度净利润20.03亿元同比增长21.55%。 7、力芯微:2023年净利润2亿元同比增36.87%。 8、中科飞测:2023年度净利润1.42亿元同比增长1090%。 海外要闻: 1.美东时间上周五(2月23日),美股三大指数涨跌不一,道指、标普续创新高,周线上均录得上涨。截至收盘,道琼斯指数涨0.16%,报39,131.53点;标普500指数涨0.03%,报5,088.80点,收盘价双双刷新历史新高;纳斯达克综合指数跌0.28%,报15,996.82点。大型科技股涨跌不一,(按市值排列)微软跌0.32%,苹果跌1.00%,英伟达涨0.36%,亚马逊涨0.23%,谷歌C跌0.02%,Meta跌0.43%,特斯拉跌2.76%。 2.伯克希尔哈撒韦2023年Q4净利润375.74亿美元,上年同期盈利180.80亿美元;2023年全年净利润962.23亿美元,市场预期盈利408.21亿美元,上年同期净亏损228.19亿美元。伯克希尔哈撒韦2023年营收3644.82亿美元,市场预期3140.8亿美元,上年同期3020.89亿美元。伯克希尔哈撒韦第四季度现金储备升至创纪录的1676亿美元。伯克希尔哈撒韦表示,2023年使用了大约92亿美元回购股票。 3.据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文件显示,摩根大通CEO戴蒙及其家人在周四(2月22日)通过一系列交易出售了该公司82.2万股股票,总计价值1.5亿美元。戴蒙于去年宣布他将减持公司股票,为其2005年就职以来首次。 4.据知情人士透露,贝佐斯、英伟达和其他大型科技公司将投资类人机器人初创公司Figure AI ,以期为人工智能寻找新的应用。知情人士说,同样得到OpenAI和微软支持的该公司将在一轮融资中筹集约6.75亿美元,交易前估值约为20亿美元。贝佐斯通过他的公司Explore Investments LLC承诺投资1亿美元。微软将投资9,500万美元,英伟达和一...
              黑石掌门人降薪了

              黑石掌门人降薪了

              小微 小微
              53237
              2024-02-29
              (原标题:黑石掌门人降薪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出乎意料。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根据路透社报道,黑石掌门人苏世民(Steve Schwarzman)去年获得8.967亿美元的酬劳(约合人民币65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了30%,公司总裁兼首席运营官Jonathan Gray的收入也少了快一半。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也就是说,在私募股权投资市场低迷情绪下,就连苏世民的年薪也降了,一下子少了近20亿元人民币。 这与去年黑石面临的种种挑战息息相关2023年黑石的营收和利润双双下滑,又因宏观市场影响,而不得不放缓退出步伐,整体退出数量与金额有限。于是才有了高管收入打折的一幕。这也是全球资本市场震荡下的一缕缩影。 2023,苏世民收入减少3成 我们从黑石最新提交的监管文件中,看到了更多信息 先来看看黑石高管人员的收入构成。根据文件,黑石指定执行官员的薪酬要素为:基本薪酬(由基本工资、现金奖金和股权薪酬组成)+绩效薪酬(由附带利息和激励费用分配组成)。这意味着,黑石高管的薪酬与公司的业绩强挂钩。 如苏世民,这么多年来,他的年基本工资与黑石总裁、CFO等执行官的薪资一样,保持在相对较低水平的35万美元(约250万元人民币)。不过,这位执掌万亿美金规模的PE老大在其他方面获得了更高的收入。 拥有黑石集团近20%的股份,约2.32亿股股票,苏世民绝大部分收入来自股息支付。文件显示,2023年苏世民近9亿美元的收入主要来自近7.8亿美元的股息支付。此外,他在去年还获得了约1.2亿美元的“附带利息”和其它薪酬。 对比前两年,苏世民2023年的收入是一降再降。2021年,苏世民年薪首次突破10亿美元,达到了11亿美元。2022年,这一数字更是攀升至创纪录的13亿美元,在当年是摩根大通和高盛等投行掌门人的30多倍。 职级仅次于苏世民,Jonathan Gray的收入也呈现大幅缩水2023年总收入为2.66亿美元,比一年前的4.792亿美元同比减少44%。他从与持有的股票挂钩的股息中获得了1.41 亿美元,以及1.25亿美元的工资、股票奖励和其它报酬。 文件中还提到,为增强员工与公司利益的一致性,黑石在2007年就为某些符合条件的员工制定了奖金递延计划。在2023年,除苏世民以外的所有员工均未获得2023年奖金,均被选为参加奖金递延计划。其中,Jonathan Gray 2023财年的年度现金奖金支付也将被推迟。 黑石高管的收入情况,也直接反映了黑石上一年度的真实境况。面对较高利率以及不确定的经济前景,黑石在2023年的营收和利润双双下滑,尤其是第四季度更是触目惊心去年最后三个月,黑石营收同比下降25%,净利润同比暴跌85%,稀释后每股收益大幅度缩减73%。 印象深刻的还有黑石房地产投资的估值缩水。过去一年,黑石最核心的房地产策略板块的价值经历不同程度地下滑:机会主义房地产投资2023年业绩下降了6.3%,而其更稳定的创收“核心+”投资则下降了4.3%。这已经是黑石房地产业务至少连续四个季度录得最差表现了。 而与高管薪酬直接挂钩的退出业务,同样面临挑战。受并购市场冷清影响,潜在买家保持谨慎观望,黑石通过出售投资项目套现的难度大大增加,加上高利率抑制了估值,黑石减少了交易量。“如果我们不能为投资者提供尽可能多的服务,我们的收益就会减少。这就是商业模式。”Jonathan Gray 曾谈此表示。 不过即便有所缩水,苏世民的收入仍然是金融行业有史以来最高的年薪之一。 交易枯竭 华尔街集体降薪了 如苏世民所言,2023年是全球市场动荡的一年。此情此景,私募股权从业者度过了艰难的一年。 在利率上升和宏观经济前景不明朗的情形下,许多私募股权投资机构跌入创立以来最糟糕时期。PitchBook数据显示,去年美国私募股权投资退出活动相对于该行业管理的资本规模跌至前所未有的低点,目前退出投资的持有期中位数达到6.4年,为十多年来的最高水平。 退出阻碍加剧,LP难以回笼资金,于是部分投资机构越来越难筹集到新的资金,渐渐陷入到一个并不健康的循环。这也直接影响了机构里员工的工作和收入,甚至罕见出现裁员的一幕如美国一家VC机构Greycroft,由于未能达到募资目标,决定解雇旗下5名投资人;风险投资机构OpenView宣布停止投资并裁掉了大部分员工等等。 为削减开支,投资机构内部每年涨薪的规律渐渐停滞。美国一家与金融公司合作的猎头公司Heidrick & Struggles最新报告显示,2023年私募股权投资机构的基本工资增长放缓,机构即将支付的年度奖金也“受到了一些威胁”。这意味着,行业从业者可能面临不同程度的降薪。 “由于融资减少和并购减少,今年许多公司的奖金将持平。”该公...
              摩根士丹利证券获核准证券投资咨询、证券自营两项业务资格,我国证券基金行业开放持续推进

              摩根士丹利证券获核准证券投资咨询、证券自营两项业务资格,我国证券基金行业开放持续推进

              小微 小微
              70297
              2024-03-01
              (原标题:摩根士丹利证券获核准证券投资咨询、证券自营两项业务资格,我国证券基金行业开放持续推进)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3月1日,据上海证监局消息,已核准摩根士丹利证券(中国)有限公司变更两项业务范围,一是增加证券投资咨询业务,二是将“债券(包括政府债券、公司债券)的自营”变更为“证券自营”。根据要求,摩根士丹利证券(中国)有限公司应依法向公司登记机关申请变更登记,并自取得换发的营业执照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向证监会申请换发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同时根据批复修改公司章程,并报备所修改条款。 近年来,外资金融机构加快在华投资展业。截至目前,国内外资控股或独资券商已达9家,分别是瑞银证券、摩根士丹利证券(中国)、星展证券、大和证券(中国)、汇丰前海证券、野村东方国际证券、渣打证券、高盛高华证券以及摩根大通证券(中国)。等待入场的外资券商还有花旗证券、法巴证券、日兴证券、青岛意才证券等。 外资金融机构纷纷“抢滩”中国市场,与证监会坚持证券基金行业高水平对外开放不无关系。2019年10月,证监会明确了取消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期货公司外资股比限制的时间,自2020年1月1日、4月1日和12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分别取消期货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和证券公司的外资股比限制。2020年3月13日,证监会再次宣布,自2020年4月1日起取消证券公司外资股比限制,符合条件的境外投资者可根据法律法规、证监会有关规定和相关服务指南的要求,依法提交设立证券公司或变更公司实际控制人的申请。 在市场人士看来,外资券商、资产管理公司在华布局加速,或将掀起“鲶鱼效应”,为证券基金行业带来新的活力。同时,对外开放也有助于提高我国资本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有助于引导国内投资风格向价值投资转变,改善投资者结构。未来,随着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步伐坚定、成效显著,外资准入不断放宽,产品开放稳步推进,互联互通跨境投资的效率将持续提升。 校对:刘榕枝...
              科技成长股火了!17只滞涨科技成长股获北上资金、产业资本同步加仓

              科技成长股火了!17只滞涨科技成长股获北上资金、产业资本同步加仓

              小微 小微
              67785
              2024-03-03
              (原标题:AI+时代到来,科技成长股火了!17只滞涨科技成长股获北上资金、产业资本同步加仓)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024开年,科技领域大事和热搜不断。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月16日,OpenAI发布全新的Sora文生视频模型,可以一次生成60s的长视频,且视频画面精细度较高。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月26日,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召开扩大会议,提出加快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赋能,打造一批有竞争力的平台和企业。 2月27日,南京大学发布了2024年9月面向3700余名新生开设的“人工智能通识核心课程体系”总体方案,这一举措系全国首创。 2月29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发布了2023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包括人工智能大模型为精准天气预报带来新突破、揭示人类基因组暗物质驱动衰老的机制、揭示光感受调节血糖代谢机制等。 可以说时下最热门的赛道就是人工智能及其产业链等科技方向。 多家机构看好科技成长主线 科技是推动社会进步、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随着ChatGPT、Sora文生视频模型的相继发布,人工智能在交互体验方面迈出重要一步。国内科学技术在生命科学和医学、人工智能、量子、天文、化学能源等领域也取得了重大突破。沉寂许久之后,进入2024年以来,科技赛道获多家券商机构看好。 数据宝粗略统计显示,2024年以来,中信证券、申万宏源、长城证券等多家机构表示看好科技成长主线。 中信证券表示,小微盘受交易博弈的影响异常显著,科技成长有望成为今年另一条投资主线。 2月23日,申万宏源发布的市场预期问卷调查结果显示,60%的投资者认为高股息将受益于无风险利率下行、市场基本面亮点不足;28%的投资者认为市场存在以科技成长为主线的其他替代资产。 (图片来源:申万宏源) AI+时代到来,算力、芯片等软、硬科技具备成长潜力 如今,AI已渗透到各行各业,在提高脑力劳动力的同时,极大地节省了人力、物力成本,这背后离不开算力等软科技以及芯片、半导体等硬科技支持。 科技领域涵盖范围较为广泛,哪些科技赛道成长潜力较大? 2月27日,知名公募机构景顺长城投研团队发布《重塑与创造——2024 AI+洞察报告》(下文简称“报告”)。 报告认为,总体来说,AI将在科技领域持续带来新的投资机会。从投资角度来说,AI产业链可以从模型层、算力层、应用层分别切入;AI重塑机器人大脑,产业链迎来新机遇;算力需求将从训练转向推理,从云端转向边端;国产芯片和先进封装迎历史性机遇。 根据上述观点,软科技领域的AI算力、人工智能、6G通信等,硬科技领域的芯片、半导体产业链、人形机器人等有望兼具科技+成长的双重属性。 在一系列消息面的利好影响下,A股市场的科技领域自春节后迎来全面反弹。 证券时报·数据宝统计,中证科技100指数春节后以来(2月19日至3月1日)累计涨超8%,申万AI算力指数、人工智能指数同期涨幅均超过27%;半导体产业、芯片指数涨幅均超过15%。 事实上,上述板块的大涨或与超跌反弹有一定关系。中证科技100指数自2022年至2024年2月6日累计跌幅超过38%;芯片、半导体产业、人工智能指数期间跌幅均超过30%。 281只科技成长股出炉,25股年内涨超10% 数据宝统计,上文提及AI算力、人工智能、6G、芯片、半导体、人形机器人6个科技成长赛道的概念股共计281只(部分公司含交叉概念),其中25股2024年内涨幅超过10%,涨幅超过30%的有6股。 其中AI算力+6G概念股天孚通信、人工智能概念股嘉友国际、AI算力概念股中际旭创2023年净利润均大幅增长。 天孚通信系光纤连接细分市场龙头,该股今年以来涨近50%。截至3月1日,公司收盘价录得136.88元,创阶段新高,2023年净利润增幅上限达到88%。 部分概念股持续下跌,近20股年内跌幅超25%,包括荣旗科技、航天宏图等。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股价大跌的概念股2023年业绩普遍不佳,不少公司业绩持续下滑、首亏甚至续亏;例如,纳芯微、杰华特、神工股份等业绩首亏股2024年以来跌幅均超过30%。 北上资金、产业资本同时加仓19只科技成长股 科技成长赛道获多家机构强烈看好的同时,2024年以来还备受各路资金的追捧。 从外资动向来看,数据宝统计,上述281股中,有230余只属于陆股通成份股,其中153股今年以来获北上资金加仓,数量占比超六成,中际旭创、石头科技、雅克科技等最新持股较2023年末加仓超2个百分点。 从产业资本来看,重要股东增减持方面,以变动截至日期来看,今年以来,30股获重要股东增持,华测导航、捷捷微电等增持超2000万元。回购方面,65股今年以来回购合计超45亿元,歌尔股份、九号公司-U回购金...
              华菱电子创业板IPO终止,上市前多次分红,依赖前五大客户

              华菱电子创业板IPO终止,上市前多次分红,依赖前五大客户

              小微 小微
              62991
              2024-03-05
              (原标题:华菱电子创业板IPO终止,上市前多次分红,依赖前五大客户)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据深交所官网信息,近日,因山东华菱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菱电子”)及保荐人东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撤回上市申请文件,深交所决定终止对华菱电子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的审核。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图片来源:深交所官网 格隆汇了解到,华菱电子曾在2023年12月对第一轮审核问询函进行了回复,其中关于技术与创业板定位、关联方与关联交易、收入增长持续性、毛利率变动等问题遭到问询。2024年1月,深交所已发出第二轮审核问询函。 华菱电子专业从事热敏打印头研发、生产、销售及技术服务。股权结构方面,招股书显示,公司主要股东新海科、新北洋、北洋集团持股比例分别为33.95%、26.80%、21.30%,公司目前无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 发行前股权结构图,图片来源:招股书 本次申请上市,华菱电子拟募集资金6.5亿元,用于高端热打印核心模块产业化项目、产业基础研发中心项目、信息化建设项目。 募资使用情况,图片来源:招股书 1 上市前多次分红 业绩方面,招股书显示,2020年至2023年上半年,华菱电子的营业收入分别约4.71亿元、5.9亿元、5.98亿元、3.09亿元,对应的净利润分别约0.98亿元、1.26亿元、1.22亿元、0.75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在上市前有多次分红行为。招股书显示,2020年至2023年上半年,华菱电子有4次现金分红,分红金额分别为2390万元、9560万元、9560万元、7170万元,其中2023年上半年公司的现金分红与同期净利润接近。 主要财务数据及财务指标,图片来源:招股书 华菱电子现有主要产品为热敏打印头,产品结构较为单一。热敏打印头是利用焦耳热效应进行信息打印的电子器件,是热打印机的核心部件,公司产品主要应用于金融、商业零售、物流、工业制造、家用、医疗、交通运输等行业领域。 热敏打印头按照技术路线不同,分为厚膜产品和薄膜产品;按照打印幅宽不同,分为2英寸及以下、3英寸、4英寸及以上。报告期内,厚膜产品的营收占比在90%以上,是公司的重要收入来源。 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构成,图片来源:招股书 据审核问询函的回复,薄膜产品在分辨率、打印速度指标方面整体高于厚膜产品,且相同分辨率的薄膜产品在打印效果、精细化程度方面要优于厚膜产品。华菱电子厚膜类产品以低分辨率产品为主。 报告期内,华菱电子的毛利率为35.99%、36.26%、36.38%和36.96%,高于同行业上市公司毛利率平均值。 公司与同行业上市公司毛利率对比情况,图片来源:招股书 华菱电子存在部分原材料依赖境外供应商的风险。报告期内,公司向三菱贸易、Maruwa(Malaysia)、勤远科技等三家主要境外供应商原材料采购金额占总采购金额的比例在60%左右,境外采购占比较高,其中向三菱贸易原材料采购金额占总采购金额的比例分别为42.69%、45.79%、37.96%和42.34%,占比较大,如果公司与主要供应商之间的合作关系发生变化,可能会影响公司的生产经营。 2 依赖前五大客户 华菱电子所处的热敏打印头行业具有进入壁垒较高、行业集中度较高的特点,其中厚膜产品中罗姆、AOI、华菱电子三家公司占比约98.81%;薄膜产品中,京瓷的市场份额最高,达到68.42%;阿尔卑斯和东芝北斗等日本公司薄膜产品也有一定市场份额,华菱电子薄膜产品市场份额较低。此外,湖南凯通电子有限公司等国内公司的热敏打印头也开始生产。 2022年厚膜、薄膜产品市场格局,图片来源:招股书 热敏打印头是多种技术及工艺的高集成化电子元器件,技术及工艺复杂,需要专业且具备行业经验的人才,资金投入较大。尽管行业具备较高的进入壁垒,但境外企业不断尝试扩大市场份额,且境内厂商加入市场,华菱电子面临着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 报告期内,华菱电子的研发费用为4566.15万元、5849.52万元、6405.78万元、2907.83万元,分别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为9.70%、9.92%、10.70%、9.42%,研发费用率维持在较高水平。 华菱电子在国内采用直销模式进行销售,在境外采取贸易商销售和直销相结合的销售模式。报告期内,华菱电子前五大客户收入占公司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61.51%、60.20%、51.81%和56.09%,占比较大,主要由于公司的下游行业集中度较高,生产热打印机或热打印机芯的厂家较为集中导致。未来如果公司与主要客户之间的合作关系发生变化,可能会影响公司的经营业绩。 公司面临着存货跌价风险。报告期各期末,华菱电子的存货账面价值分别约0.75亿元、1.19亿元、1.7...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