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年化净值涨幅为3.64%,个人养老金理财全部斩获正回报

小微 小微
62081
2024月12月23日

【导读】平均年化净值涨幅为3.64%,个人养老金理财全部斩获正回报

平均年化净值涨幅为3.64%,个人养老金理财全部斩获正回报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中国基金报记者 李树超 张玲

平均年化净值涨幅为3.64%,个人养老金理财全部斩获正回报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在个人养老金制度全国铺开之际,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也迎来扩容,该类产品也频现银行理财产品货架的核心位置。

在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总数达30只、公募个人养老金基金数量达284只,还有国债、保险等投资选择的背景下,个人养老金投资可谓“乱花渐欲迷人眼”。市场专家表示,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总体获得稳健回报,未来投资环境依然较好。

全部斩获正回报

从过往两年试点的理财产品业绩来看,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总体获取了稳健回报。

Wind数据显示,截至12月19日,全市场存量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成立以来平均净值增长率为5.54%,平均年化净值涨幅为3.64%,且全部斩获正回报。其中,农银理财农银同心灵动360天L成立以来大赚超10%,中邮理财邮银财富添颐鸿锦最短持有365天1号L、农银理财农银顺心灵动1080天L等多只产品净值涨幅超8%。

从2023年至今,中债-总财富(总值)指数涨幅为13.18%,区间最大回撤为1.32%;沪指涨幅为4.46%,区间最大回撤高达22.93%。

中邮理财分析,一方面,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以债券资产为主要投资标的,在近两年较好的债市行情中积累了丰厚回报,夯实了收益基础,另外通过配置适当比例的权益资产,不断调整优化投资策略,从而实现长期正收益的目标;另一方面,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具有普惠性、长期性等特点,在资产配置方向上会做到均衡,兼顾收益和风险管理。

普益标准研究员屈颖表示,首先,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具备“运作安全、成熟稳定、标的规范、侧重长期保值”等特征;其次,该类产品主要投资于风险较低且收益相对稳定的固定收益类资产,并通过时间沉淀来平滑市场波动对投资组合的影响,从而最大化地发挥资产的长期增值潜力;最后,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还受到严格的政策监管和有力的政策支持,也为该类产品净值稳健增长注入了强劲动力。

济安金信基金评价中心主任王铁牛称,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主要投向固定收益类资产,如各类货币市场工具、利率债、政策性金融债、高等级信用债等。由于近两年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处于持续下行空间中,同时该类产品也比较重视风险控制和波动管理,因而获得了较好的收益。

睿智新虹理财研究院表示,一是该类产品最低持有期相对较长,有利于固收类资产投资获得较高收益率;二是2023年以来债券市场表现较好,固收产品容易获得较高收益率;三是业绩靠前的混合类产品和固收增强型理财产品受益于今年9月以来的权益类资产上涨。

未来投资环境依然较好

受访人士表示,在货币、财政两宽环境中,未来个人养老金理财投资环境依然较好,并建议通过投资权益等多元化资产配置,不断提升收益潜力。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表示,在一揽子增量政策持续发力作用下,未来市场可能“股债双牛”,这有利于个人养老金理财投资。

王铁牛也认为,一方面,“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依然有利于债券市场投资,但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行速度过快也引发政策关注,同时,随着一些机构长端浮盈增加,未来债券市场的波动会有所加大;另一方面,部分养老理财产品也在探索多元化资产配置,以提升收益潜力。

中邮理财分析,从资产配置角度看,预计短期内市场波动将会加大,但中长期来看,在宽松的货币政策环境下,债市趋势尚未扭转,短期调整后的配置价值反而提升。权益市场预计也会出现较好的投资机会,其中,高股息或红利板块、受益于内需支持政策的消费等行业,以及自主可控、先进制造等绩优成长板块值得重点关注。

(编辑:李京硕) 关键字:
其他相关 RELEVANT MATERIAL
2月5日新股上会动态:晶亦精微上会通过

2月5日新股上会动态:晶亦精微上会通过

小微 小微
54566
2024-02-06
证券之星消息 上交所公开资料显示,北京晶亦精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晶亦精微”)2月5日上会通过,公司符合发行条件、上市条件和信息披露要求。公司拟登陆科创板,保荐机构为中信证券。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上市委会议现场问询的主要问题有四点: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1)结合公司现有产品结构、8英寸和12英寸CMP设备的技术特点、与同行业可比公司关键指标和产品性能差异,说明公司产品的技术先进性; (2)结合下游主要客户产线建设情况,说明公司8英寸CMP设备的市场空间; (3)结合公司12英寸CMP设备技术及研发能力、下游客户验证进度、在手及意向订单情况,说明12英寸CMP设备收入预测的依据和合理性,以及公司业绩增长的可持续性; (4)结合行业周期、下游市场需求、竞争格局、公司技术优劣势等,说明本次募投项目产能消化措施的可行性,相关风险是否已充分披露。 从主营业务来看,晶亦精微主要从事半导体设备的研发、生产、销售及技术服务,主要产品为化学机械抛光(CMP)设备及其配件,并提供技术服务,目前,公司主要为集成电路制造商提供8英寸、12英寸和6/8英寸兼容CMP设备,是目前国内唯一实现8英寸CMP设备境外批量销售的设备供应商。资料显示,CMP设备在晶圆完成每层布线后能够实现全局纳米级平坦化与表面多余材料的高效去除。 从募集资金用途来看,晶亦精微此次拟发行7134.06万股,募集资金12.9亿元,分别用于高端半导体装备研发项目(4.2亿元)、高端半导体装备工艺提升及产业化项目(3.2亿元)、高端半导体装备研发与制造中心建设项目(5.5亿元)。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公司拟募资额达16亿元,1月3日,公司董事会决定取消3.1亿元的“补充流动资金”项目。 从业绩来看,2020年至2023年上半年,晶亦精微营业收入分别为9984.21万元、2.20亿元、5.06亿元、3.09亿元;同期净利润分别为-976.49万元、1418.4万元、1.28亿元和9330.2万元。2023年,公司预计实现营业收入约5.8亿元至6亿元,同比增长约14.67%至18.62%;预计实现净利润约1.55亿元至1.6亿元,同比增长20.86%至24.76%。公司经营情况持续向好,业绩持续增长。 对于上市委会议关注的问题,晶亦精微在招股书中表示: 产品问题,公司2020年-2022年在中国大陆的CMP设备市场占有率约为3.49%、6.87%和10.68%。公司是国产8英寸CMP设备的主要供应商,所生产的8英寸CMP设备已广泛应用于中芯国际、境内客户A、世界先进、联华电子等境内外先进集成电路制造商的规模化产线中。公司12英寸CMP设备已在28nm制程国际主流集成电路产线完成Cu工艺的工艺验证,设备性能和技术指标均可满足该客户产线要求。 业绩可持续性问题,公司称,CMP设备制造商需要取得集成电路厂商在其生产线上对产品的全方位验证,验证周期长,进入门槛很高,因此,集成电路企业与CMP设备厂商建立采购关系后,会保持良好采购合作,集成电路厂商存在产能扩张时,将从现有供应商中采购设备,此种合作不存在时间限制。同时,公司可以较好地满足客户的售后需求,具备出色的备件管理能力,可高标准地满足客户需求,进一步强化了发行人与客户之间长期稳定的业务合作关系。 风险提示方面,晶亦精微指出: 第一,客户集中度较高的风险。报告期内,公司向前五大客户销售金额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为100%、99.23%、88.21%和84.14%,其中向中芯国际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71.17%、29.03%、49.71%和50.67%,占比较大,主要由于下游行业集中度较高导致,且预计未来仍将继续存在。 第二,技术升级风险。与同行业竞争对手相比,公司12英寸CMP设备仅能实现28nm及以上制程工艺,而美国应用材料和日本荏原可以实现3nm 制程工艺、华海清科可以实现14nm及以上制程工艺(正在验证中)。如果公司产品技术升级不能满足客户对更先进制程生产的需求,可能会影响公司的产品销售。 第三,募投项目达产后产能过剩的风险。在本次募投项目实施后,公司8英寸第三代半导体CMP设备、8英寸传统硅基CMP设备的现有产能及募投项目新增产能之和为18 台/年、55台/年。根据测算,在公司募投项目达产的2025年及2026年,上述两类设备的现有产能及募投项目新增产能之和占中国市场新增CMP设备台数之和的比例为78.26%、72.00%与93.22%、88.71%。这可能会导致公司出现8英寸CMP设备产能过剩的情况,对公司的业务发展与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 第四,募集资金投资项目风险。募投项目开始实施后,公司拟进行大额研发投入并陆续新增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投资,导致相应的研发...
135家保险公司亮出投资业绩 整体承压 收益率现分化

135家保险公司亮出投资业绩 整体承压 收益率现分化

小微 小微
61511
2024-02-08
利差正在成为决定保险公司盈利的“生死线”,备受行业关注。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保险公司投资收益率是衡量当前保险公司财务表现的核心指标之一。近日,135家非上市保险公司在2023年四季度偿付能力报告中披露了当年投资业绩。证券时报记者根据上述数据统计了这些机构2023年投资业绩和近3年平均投资收益率。 从影响利润表的投资收益率指标看,2023年保险公司有一定分化,有7家公司超过5%,不过行业投资业绩整体承压。而从近3年更长时间维度来看,保险公司投资业绩有一定稳健性。 投资业绩分化 据证券时报记者梳理,截至目前,共计135家保险公司披露了2023年投资收益率数据。 在62家披露偿付能力报告的寿险公司中,除信泰人寿未在报告中披露投资收益率外,其他61家寿险公司去年平均投资收益率为3.22%,平均综合投资收益率为3.85%;75家财险公司披露报告的公司中,除安心财险外,有74家公司披露投资收益率,平均投资收益率为2.61%,平均综合投资收益率为3.69%。 具体而言,寿险公司方面,去年投资收益率最高为5.43%,最低为-1.43%。其中,投资收益率高于5%的有4家,包括恒安标准人寿、财信吉祥人寿、国富人寿、陆家嘴国泰人寿。另有18家投资收益率在4%~5%区间,9家在3.5%~4%之间,而21家公司低于3%,占比三分之一。 从寿险公司综合投资收益率来看,有半数寿险公司低于3.5%的同时,还有公司取得了超预期的综合投资收益。有15家寿险公司综合投资收益率高于5%,其中有7家综合投资收益率高于6%,最高为泰康人寿的6.68%。高于6%的还包括中英人寿、中美联泰大都会人寿、工银安盛人寿、中意人寿、复星保德信人寿和陆家嘴国泰人寿。 从财险公司来看,去年投资收益率最高为6.22%,由广东能源自保公司取得;综合投资收益率最高的是汇友相互保险的7.43%;投资收益率最低为-5.78%,综合投资收益率最低为-5.02%。不同财险公司投资表现差异较大。 投资收益率高于5%的财险公司仅3家,分别为广东能源自保、国元农业保险、紫金财险;综合投资收益率高于5%的有4家,包括汇友相互保险、广东能源自保、国元农业保险、永安保险。 新旧准则存在差异 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率计算口径比较复杂,有多套不同标准。一般而言,险企偿付能力报告中披露的投资收益率可简单视作“财务投资收益率”,即相关收益计入当期利润,影响净利润表现;而综合投资收益则包括不计入利润的浮盈或浮亏部分的所有投资收益,尽管这部分浮盈或浮亏不影响净利润,但会计入其他综合收益并影响净资产。 保险公司投资业绩分化明显,大多源自不同公司的不同配置策略和不同投资偏好。一位保险公司投资负责人告诉证券时报记者,对于权益资产占比较重的公司来说,近年受到的市场影响较大,投资业绩大概率较差。一位保险公司首席投资官认为,即便保险公司对固收资产配置较多,若信用风险管理不当,也会出现投资业绩波动。诸如,过往几年一些中小保险通过信用下沉投资地产债、城投债等,此前可能获得了信用利差,但近两年可能遭遇债券违约,也会直接影响投资收益。 此外,多位保险投资人士提到,2023年非上市保险公司的会计准则存在差异,部分公司采用了新的会计准则。其中,在新金融工具准则(IFRS9)下,更多的金融资产被分类为公允价值计量,市场波动会直接造成投资业绩波动的增大。与此同时,债券资产从持有至到期的摊余成本法,调整为“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计入其他综合收益”,使得一些保险公司综合投资收益率较高。去年债市走牛,债券公允价值提升,持有长久期债券获得了资产市值浮盈,特别利好寿险公司的综合投资收益。 投资收益率 经历多次波动 自去年三季度以来,保险公司开始在偿付能力报告中披露近3年平均投资收益率和平均综合投资收益率,展现相对长周期的投资业绩。 据记者统计,58家寿险公司披露了近3年投资业绩,其中近3年平均投资收益率最高为7.03%,最低为1.36%,简单平均为4.72%;近3年平均综合投资收益率最高7.35%,最低0.45%,简单平均为4.34%。财险方面,据72家财险公司披露的数据,近3年平均投资收益率为3.90%,近3年综合投资收益率的平均值为3.51%。 从行业层面看,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此前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2021年、2022年保险公司整体投资收益率依次为5.41%、4.84%、3.76%;综合投资收益率分别为5.98%、4.45%、1.83%。即使在企业年金和社保基金等其他长线资金出现负收益率的2022年,保险公司投资收益也保持一定的稳健性。 目前,官方尚未发布2023年全年保险行业投资业绩数据。据证券时报记者从业界获悉,2023年保险行业财务投资收益率和综合投资收益率两个重要指标,或都处于历史低位。此前...
大超预期!央行除夕发布!

大超预期!央行除夕发布!

小微 小微
57172
2024-02-10
(原标题:大超预期!央行除夕发布!)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月9日,人民银行发布的2024年1月金融和社会融资统计数据显示,1月人民币贷款增加4.92万亿元,同比多增162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6.5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5061亿元。1月份社融和人民币贷款新增规模创纪录新高。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1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人民币贷款余额分别同比增长8.7%、9.5%和10.4%,继续有力支持实体经济。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业内人士指出,要合理看待1月M2同比增速波动。当月M2同比增速出现回落,受多种因素综合影响,总体来看,阶段性扰动的特点较为明显。 业内人士指出,今年以来,稳健货币政策灵活适度、精准有效,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宗旨,强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对经济支持力度保持稳固。开年货币政策大招频出,降准0.5个百分点,向市场提供长期流动性超1万亿元,下调再贷款再贴现利率0.25个百分点,出台完善经营性物业贷款相关政策,支持优质房企盘活存量资产,配合城市政府因城施策调整房贷利率政策下限。各项政策为经济良好开局营造了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也提振了各方信心。 接近央行人士认为,目前,社会融资规模、M2同比增速、信贷增速总体仍较大幅度高于名义经济增速,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是足够的。 1月信贷结构有所改善 1月末,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42.50万亿元,同比增长10.4%。1月新增贷款4.92万亿元,比上年同期高162亿元,在上年同期高基数的基础上,保持了同比多增。业内人士表示,这说明银行表内对实体经济的资金支持力度比较稳固。 1月份是历年信贷的大月,同时也是信贷增量月度间波动的重要来源。2023年1月,我国新增人民币贷款4.9万亿元,同比上年多增9200亿元。“坦率地讲,去年1月的贷款规模的确是有些偏高了。”光大证券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师张旭对记者说。 此前,市场机构预测1月新增贷款平均约为4.7万亿元,实际贷款数据超出市场预期。业内人士指出,1月贷款增长高于市场预期,反映出实体经济活力增强,企业提前布局投资生产,助力实现经济良好开局。较好的金融数据也能够持续提振信心,改善社会预期。贷款平稳增长体现信贷节奏平稳的要求。 从1月信贷机构看,当月企业贷款保持稳定,居民贷款有所改善。分部门看,住户贷款增加9801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3528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6272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3.86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1.46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3.31万亿元,票据融资减少9733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增加249亿元。 社融规模增量保持稳定 社会融资规模是比较全面反映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总量性指标。1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384.29万亿元,同比增长9.5%,增速与上月持平。1月份增量为6.50万亿元,是历史同期的最高水平,比上年同期多5061亿元。社融在上年同期高基数的基础上,继续保持同比多增,说明金融体系为实体经济提供资金支持的力度保持较高水平。 分结构看,1月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4.84万亿元,同比少增913亿元;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增加989亿元,同比多增1120亿元;委托贷款减少359亿元,同比多减943亿元;信托贷款增加732亿元,同比多增794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增加5635亿元,同比多增2672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4835亿元,同比多3197亿元;政府债券净融资2947亿元,同比少1193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422亿元,同比少542亿元。 招商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张静静表示,去年四季度以来,受政府债发行加力与基数效应等影响,社融增速升幅明显。但随着基数效应的减退与政府债发行节奏放缓,1月社融增速将回落。 M2增速受阶段性扰动明显 1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97.63万亿元,同比增长8.7%。狭义货币(M1)余额69.42万亿元,同比增长5.9%。二者剪刀差较上月显著收窄,反映当前企业和居民的信心逐渐改善。 业内人士指出,要合理看待1月M2同比增速波动。当月M2同比增速出现回落,受多种因素综合影响,总体来看,阶段性扰动的特点较为明显。 一是短期扰动因素看,一般在春节前会出现财政支出高峰,财政支出增加会导致M2同比增长加快,造成M2同比增速1月下行、2月回升。二是长期趋势看,疫情以来货币政策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金融数据总体领先于经济数据。随着经济持续恢复向好,M2同比增速稳中有降,经济与金融增速间的缺口也将逐步收敛。三是金融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角度看,金融体系资金空转和套利减少,企业和居民购买债券增加促进直接融资发展,也都会对贷款产生一些良性替代,相应降低M2同比增速。 往后看,2月5日新一...
重磅信号!基金强势建仓,几天就打满!

重磅信号!基金强势建仓,几天就打满!

小微 小微
64360
2024-02-14
(原标题:重磅信号!基金强势建仓,几天就打满!)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1月份,在变幻莫测的行情中,公募基金新发行节奏也略微减缓,环比去年12月降幅明显,但受去年同期假期因素,同比来看则有超四成增长。 震荡市中,有的基金大胆建仓,个别产品2月份成立,仅寥寥数个交易日就涨超10%,也有的基金不受仓位限制,在封闭期出手谨慎以图择机入场,成立一个月后净值仍只有轻微波动。 1月基金发行升温 Wind数据显示,以基金成立日计算,1月份全市场新成立的基金共计95只,同比增长63.79%。规模方面,1月份新基金整体发行较去年同期有所提升,合计达到565.38亿元,同比增长40.24%。但增长主要原因系去年同期包含了春节假期,而环比去年12月份无论是发行数量或者发行份额均有明显下滑。 分类别来看,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债券型基金、QDII基金、FOF基金、REITs的成立数量分别为33只、27只、27只、3只、3只、2只。货币市场型基金和另类投资基金暂未有新基金成立。 债基依旧延续了去年的火热行情,担纲新发基金的主力。去年12月发行规模达到434.9亿元,占总规模比重的76.91%。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的发行规模分别为46.52亿元、66.16亿元,合计占总规模比重的19.93%。 上海证券基金评价研究中心基金分析师汪璐认为,开年至今,投资者对权益市场缺乏信心,债券基金作为风险偏好较低的品种成为投资者的优选。其中,中长期纯债与政策性金融债指数基金募集结果最理想。 摩根士丹利基金表示,A股市场短期非基本面问题,而是投资者信心问题,显然情绪已经过度悲观。“我们认为这种非理性的下跌有望得到修正,短期是布局优质公司的绝佳时机。自下而上的行业选择和个股选择更为重要,一方面对于未来经营稳健、经营现金流充裕、资本开支下降的公司值得重视,这类公司具备较强的回购能力,另一方面,前期市场系统性的下行带来的一些细分行业龙头公司被错杀,这类公司已经具备很高的性价比。” 已有基金大胆建仓 A股在阴跌许久后,于春节前三个交易日强力反弹,沪指反弹逾6%,深指更是强力涨超10%。因此有“幸运儿”成立于“V字形”的底部,并以较高仓位完美抓住了短期反弹。 2月3日,中欧中证芯片产业指数公告基金成立,在随后的2月5日,该基金净值随着行情略微下降0.42%。而在下一个交易日里,这只基金净值涨幅达到6.69%,此后两日涨幅分别再度达到了2.22%和3.02%,与跟踪的指数—中证芯片产业指数走势高度雷同。此外,作为一只发起式基金,中欧中证芯片产业指数最新份额约为1200万元,因此不难推测该基金成立寥寥数日已经将仓位近似打满。 类似情况还有华安睿信优选,该基金成立于1月18日,当前尚处于封闭期,但据2月8日披露的最新净值,该基金单周上涨了7.5%,这个幅度的波动也意味着基金经理也开始大手笔布局。 此外,年后成立的基金,净值大幅波动的还有港股创新药ETF、招商中证2000指数增强等产品。 但也有基金出手谨慎,如成立于去年12月份的华泰紫金价值甄选,基金净值在一个多月的交易日内仅有轻微波动,当前基金净值仅有1.0043元,基金经理查晓磊在其管理的另几只基金四季报中也表达了对行情谨慎乐观态度:“站在 2023 年的年末展望2024 年的经济与市场。以股票为代表的风险类资产同时面临着不利与有利的方面,但总体上,我们倾向于认为新的一年仍可能要优于过去一年。相对不利因素在于在经济换挡并转型至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过程中,传统领域的出清时间可能拉的比较长,且也鲜有历史可比经验参考。” 华北一位公募人士认为,对于新基金来说,如果市场持续低迷,基金经理可以择机入场,通过仓位轻重来控制回撤。与此同时,基金经理还可以分批建仓,摊低买入成本,投资布局的安全边际更高。而老基金都有仓位限制,比如股票类资产不得低于既定的比例,因此老基金所持个股的成本可能并不低,有的甚至在股价较高的位置被迫买入,相对来说,震荡市下新基金更容易跑出净值优势。 华南某大型公募的一名投研人士表示,对于基金经理而言,震荡行情中的主动管理,既体现在主动选股方面,更体现在择时方面。择时的确很难,但想在A股市场获得良好的收益体验,择时又是必须的,哪怕做不到精准,至少也可以感知市场的温度,做到“模糊的正确”。 责编:李雪峰 校对:赵燕...
国信证券曾光:大消费2024年大有可为!看好三类企业

国信证券曾光:大消费2024年大有可为!看好三类企业

小微 小微
60925
2024-02-16
(原标题:时报会客厅 | 国信证券曾光:大消费2024年大有可为!看好三类企业)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从2023年初的淄博烧烤到2023年末的哈尔滨冰雪旅游,2023年的节假日人潮汹涌,整体消费呈现出一派热闹景象,尤其是线下消费更是亮点颇多。不过,市场依然对消费行业未来的整体增速充满疑虑。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对此,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所长助理、大消费组组长曾光近日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专访时指出,当前文旅市场的现象刚好契合了当前消费者更注重性价比消费的浪潮。在他看来,性价比消费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发达国家在消费理性化之后也会趋向性价比消费,他相信未来随着整个保障体系的建立以及就业率的回升,大消费市场在2024年大有可为。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证券时报记者:从淄博烧烤到哈尔滨冰雪旅游,您怎么看待2023年的消费行业现象,呈现出怎样的特点呢? 曾光:2023年是属于疫情放开后的第一年,第一个特点是线下消费比线上增速要来得更高,因为2022年线下基数相对较低。第二个特点是性价比,疫情三年可能很多人的收入受到一定影响,所以2023年大家提到更多的是性价比消费。不管是淄博烧烤还是哈尔滨的冰雪游,最大的特点就是价格都属于非常有吸引力的。这也是很多人会选择淄博或者说哈尔滨的核心原因。当前热闹的文旅市场现象正好契合了消费者更注重性价比消费的浪潮。 证券时报记者:目前全国各地都在推出各种各样的促消费政策,展望2024年,您觉得消费行业的复苏力度有望较2023年扩大吗? 曾光:在2023年线下回补性的消费之后,2024年线下消费会进入一个高基数或者属于一个常规性增长的阶段,所以2024年不管是线下消费还是线上消费,都会迎来一个平稳增长的格局。这是我们预测消费行业公司的一个关键的假设之一。 2024年,整个消费市场是中央和各个地方政府都非常重点抓的一个领域。目前消费在GDP的占比其实已接近40%,与美国的历史经验对比,它还会往60%、70%的方向走。中国未来也会从制造业往消费市场的大方向走,就是以前中国可能是一个制造中心,但未来也会变成一个消费中心。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中央和地方政府也把2024年增长的很大一部分希望寄托在消费这一领域,因为不管是投资还是出口,可能都是进入到了一个相对平稳的阶段。 因此,消费其实是GDP持续增长的重要依托,地方政府也都意识到这一点,很多政策以及财政补贴的出台,其实都是鼓励大家去消费。大家可能认为,性价比消费是大家没钱了,但是如果从银行的储蓄来看,中国人的储蓄其实还是挺多的。目前是属于可能有钱,但是消费的意愿在下降,未来随着整个保障体系的建立以及就业率的回升,我相信整个消费市场在2024年还是大有可为的。 证券时报记者:您刚刚也提到,现在的消费者更多的是转向了性价比消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转向?对于消费行业以及上市公司的经营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曾光:我要强调一点,性价比消费它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它跟收入有关系,但是也没有绝对的关系。像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其实在慢慢地消费理性化之后,也会转向性价比消费,同时个性化的消费特征也会比较明显。 对企业而言,第一,你的研发实力要很强;第二,你的制造和供应链整合要非常突出,你要给别人的是一个物超所值的东西,但是企业也不是做公益,它也需要赚钱、给股东回报。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反向理解,即提供给消费者不贵的好东西,同时企业也能赚钱,这也代表企业的成本管控是非常优秀的。所以中国企业未来也将开始逐渐走向一个精细化发展阶段,这能为企业提供一个长期增长的动能,我们对这类企业的成本、费用率相关指标的关注度也会比较高。 证券时报记者:近几年,国潮风在消费赛道劲吹,国货也受到了年轻消费者的喜爱,您觉得在国潮或国货品牌当中,拥有哪些特征的标的值得重点关注? 曾光:国潮代表着中国文化自信的成果。当前中国制造业已是全球第一大规模,所以我们看到,一方面中国制造业能够推出高性价比的产品,同时中国企业也能够顺应互联网营销的思路,更加打动年轻人,跟年轻人更有亲近感,这几年国潮取得了非常蓬勃的发展,这都是中国制造业+互联网营销强强联合的效果。 中国制造业未来潜力还很大,目前,中国制造业在中高端层面可能跟国外还有一定的差距,但在同一个赛道、同一个子领域来看,很多企业很多品牌的整体质量已经逐渐跟国际巨头接近,甚至赶超。 但部分领域要能真正追赶上还需要时间,同时整体国潮的价格相对于国际品牌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原因是品牌力和品质方面还有一定差距,但这一差距是越来越小的。 消费者之所以选择国潮产品,背后也还是性价比消费在其中起了作用。如果国内企业在定价时盲目追求高价,却没有进行品牌力的长期打造,这样可能会舍本逐末,高价格也会影响到它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 ...
五大机构解读:节后行情能否回暖?

五大机构解读:节后行情能否回暖?

小微 小微
59685
2024-02-17
今年以来A股市场持续调整,当前A股是否处于筑底阶段,市场信心何时修复?节后行情能否回暖?对此,五大机构最新研判指出,市场开年以来经历了较长时间的调整,当前市场估值与情绪都位于极端低点,节后是稳增长政策关键窗口期,投资者对后市不必悲观。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奶酪基金:近期股市低迷或与市场预期降息落空、信心不足有关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奶酪基金研究员符文豪认为,近期股市低迷,可能是市场预期降息落空、信心不足等原因造成的。当前市场整体估值已经达到了历史低位,在市场悲观的阶段正是投资布局或逐步加仓的良好时机。考虑到国家增发万亿国债打开财政赤字的空间、美国将于2024年开始下调利率等宏观因素影响,节后增量资金有望加速回流市场。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华金证券:“春季躁动”只会迟到而不会缺席 A股历史上来看,在春节前后,通常会出现变盘行情。比如2015年、2016年、2019,A股在春节之前都有一个阶段性的低点,然后在春节之后就开始了快速回升。那么今年节后行情能否回暖? 对此华金证券策略分析师邓利军表示,春季行情开启多源于流动性和政策宽松,而今年春季行情可能延后开启。其原因在于:首先当前经济和盈利修复偏弱,基本面的边际改善尚需时日;其次海外流动性宽松预期反复,国内资金面宽松可能延后到春节前后;最后基金、外资等调仓由去年底延后至今年初,对春季行情开启和结束节奏有影响。不过“春季躁动”只会迟到而不会缺席,投资者对后市不必悲观。 博时基金:相对便宜的市场会对投资者更有利 目前,整个经济基本面仍然处于微弱的修复状态,短期风险偏好仍会出现反复,市场或还将震荡磨底。博时基金认为投资者需要对A股更多点信心和耐心,以时间换空间,等待市场企稳向上。站在当下时点,短期市场情绪问题仍需关注,但中期来看,一个相对便宜的市场会对投资者更有利。 银华基金:景气回升和红利资产结合仍是相对有效配置思路 近期市场盘整给投资者带来的恐慌情绪加剧了资金负反馈,导致市场出现一定的超调,但银华基金认为这也意味着局部估值风险进一步得到释放。从长远来看,今后仍然处于一个重要的政策窗口时期,后续需要关注稳增长政策发力及落地情况。当前短期市场资金面问题仍需关注,但对市场中期表现不必悲观。 配置层面上,已跌至相对有吸引力的优质核心资产,可能在当前环境下有相对表现,并逐步具备中长期配置价值。待市场流动性风险释放充分后,景气回升和红利资产的攻守结合仍是相对有效的配置思路。 西部利得基金:政策仍有空间,不必对后市过于悲观 对于A股市场西部利得基金认为,首先,稳增长政策持续推进,国内货币和财政政策层面仍有较为充足的空间;其次,经过一段时间的震荡,目前A股市场估值处于历史上的低位区间。随着全球流动性好转,A股市场进一步压缩估值的空间有限;此外,国内科技产业持续地创新升级,AI行业的创新等,也将会为国内的科技企业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利润。 展望后市,西部利得基金表示,未来稳增长政策仍有空间,叠加估值低位和产业创新升级,对于后市不必过于悲观。策略选择来看,短期结合市场风险偏好和经济修复预期,关注股息率相对较高的红利类资产和前期调整幅度较大且中期盈利稳健的价值类资产;中期来看,随着经济预期逐步清晰和市场风险偏好修复,以科技成长为代表的景气和主题方向依然是重要配置方向。...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