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国民营口腔医院行业的产业链供需布局及发展趋势_保险有温度,人保有温度

小微 小微
62855
2024月03月26日
保险有温度,人保有温度_

2024年中国民营口腔医院行业的产业链供需布局及发展趋势

  • 2024年3月26日 来源:互联网 733 43

民营口腔医院是指由民间资本投资兴办,以提供口腔医疗服务为主要业务,并具备相应医疗资质和条件的医疗机构。与公立医院不同,民营口腔医院在经营和管理上拥有更大的自主权和灵活性,能够更快速地适应市场变化,满足患者多样化的需求。

2024年中国民营口腔医院行业的产业链供需布局及发展趋势_保险有温度,人保有温度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民营口腔医院是指由民间资本投资兴办,以提供口腔医疗服务为主要业务,并具备相应医疗资质和条件的医疗机构。与公立医院不同,民营口腔医院在经营和管理上拥有更大的自主权和灵活性,能够更快速地适应市场变化,满足患者多样化的需求。

民营口腔医院的服务范围通常包括口腔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以及口腔美容等方面。它们可能提供从基础的口腔检查、洁牙,到复杂的牙齿矫正、种植牙等全方位的服务。同时,为了提升服务质量和患者体验,许多民营口腔医院还注重引进先进的医疗设备和技术,以及提供舒适的就医环境和人性化的服务。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分析

民营口腔医院行业的产业链供需布局

在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口腔医疗器械和耗材的生产商。这些生产商提供民营口腔医院所需的各种设备和材料,如口腔扫描仪、CBCT设备、种植体、矫正器、义齿、口腔生物膜等。这些产品的质量和性能直接影响到民营口腔医院的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中游则是口腔医疗服务机构,包括民营口腔医院、诊所、连锁机构等。这些机构利用上游提供的设备和耗材,为患者提供口腔治疗、口腔正畸、口腔美容等服务。它们是连接上游供应商和下游患者的桥梁,通过提供专业的医疗服务,满足患者的口腔健康需求。

下游则是患者和消费者。他们是民营口腔医院行业的最终服务对象,对医疗服务的质量和价格有着直接的需求和期望。随着人们口腔健康意识的提高和口腔医疗需求的增加,下游市场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

在供需布局方面,民营口腔医院行业需要密切关注上游供应商的动态,确保设备和耗材的稳定供应和质量保障。同时,还需要根据下游市场的需求和变化,调整服务内容和方式,提升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此外,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政策环境的变化,民营口腔医院行业还需要加强自身的品牌建设和创新能力,提升核心竞争力,以应对市场挑战和机遇。

中国口腔医疗市场从2016年的850.5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145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11.3%。其中,民营口腔医疗市场规模从2016年的515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104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5.2%。预计到2025年,中国口腔医疗行业市场规模有望达到2683亿元,显示出行业未来的广阔发展前景。

中国的口腔医疗机构主要以规模较小的诊所为主,其中诊所占比约为88%,综合医院(口腔科)约占11%,口腔专科医院等约占1%。此外,民营口腔医院在口腔医疗服务市场中的占比超过80%,显示出其在行业中的重要地位。

民营口腔医院行业的发展趋势

口腔医疗技术在不断更新换代。数字化口腔扫描、数字化影像学和电子病历的使用将继续增长,使得诊断更加准确,治疗计划更加个性化。这些技术的应用将推动民营口腔医院向更高水平发展。

专业化、精细化发展。民营口腔医院将更加注重专业化、精细化发展,以满足患者多样化的需求。这包括提供更专业的口腔美容、正畸、种植等服务,以及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口腔问题的精细化治疗方案。

品牌化、连锁化经营。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民营口腔医院将更加注重品牌建设和连锁化经营。通过提升服务质量、加强患者体验、打造特色品牌等方式,提高市场竞争力。同时,通过连锁化经营,实现规模扩张和资源优化,提高运营效率。

政策环境不断优化。政府对民营医疗的支持和监管政策将不断完善,为民营口腔医院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例如,规范民营医院发展的政策将促进民营口腔医院提高管理水平和医疗质量,保障患者的权益。

了解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同时, 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研究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产业图谱、智慧招商系统、IPO募投可研、IPO业务与技术撰写、IPO工作底稿咨询等解决方案。


关注公众号

免费获取更多报告节选

免费咨询行业专家

  • 相关深度报告REPORTS

  • 11296
  • 2997
  • 3797
  • 4597
  • 5398
  • 6297
  • 推荐阅读

    一、我国助听器行业SWOT分析优势(Strengths)技术进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助听器技术也在不断进步,从模拟助听器W...

    3月7日,抖音生活服务发布了“三八”妇女节女性消费观察数据,展现平台购物趋势及女性消费偏好。数据显示,2月28日至3...

    3种处方药转为非处方药国家药监局日前发布公告称,根据《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试行)》规定,经国家药品监2...

    跳广场舞、打太极拳等传统健身方式逐渐成为过去式,越来越多的新老人们开始拥抱骑行、滑雪、网球等更为小众的户外运动...

    户外用品是指参加各种户外休闲活动需要配置的一些设备。户外用品行业是随着人们亲近大自然休闲生活方式的兴起而发展起...

    助听器,作为一种重要的辅助设备,对于听力残疾者来说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它能够显著改善听力障碍,帮助他们更好地与...

    猜您喜欢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中研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联系方式:jsb@chinairn.com、0755-23619058,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其他相关 RELEVANT MATERIAL
    证券监管“长牙带刺”震慑有力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保壳无门

    证券监管“长牙带刺”震慑有力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保壳无门

    小微 小微
    53182
    2024-02-01
    1月30日,证监会通报了对*ST左江财务造假案阶段性调查进展情况。初步查明,公司2023年披露的财务信息严重不实,涉嫌重大财务造假。这只“A股最贵ST股”31日复牌跌停。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证券监管“长牙带刺”,尤其对涉嫌财务造假公司的立案处罚持续高压。借助近期披露的多份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行政处罚决定书、纪律处分的决定、立案调查进展通报等途径,多家公司财务造假若干细节被市场所知,一些新特征浮出水面。 一方面,若干子公司财务造假使不少案例更趋隐蔽,在连续多年的造假链条中,利润表的虚增与虚减交替出现;另一方面,造假式“保壳”现身,给资本市场新陈代谢和良性循环带来挑战。 监管震慑力则持续推升,通过“一案双查”模式和立体化追责,造假保壳者应退尽退,另一部分公司虽未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标准,但违规代价也大幅提升。 财务造假式保壳 全面注册制下A股新陈代谢进阶,个别公司为了规避退市,借助财务造假走险,以期保壳。 监管认定*ST左江2023年披露的财务信息严重不实,涉嫌重大财务造假,最终监管调查结果尚未公布。不过回溯公司此前诸多公告、可能性运作以及背后动机,某些蛛丝马迹早有暴露。 例如,2023年公司出现的5100万元网卡合同履行情况,该收入确认与否对*ST左江保壳至关重要。按照退市新规,若*ST左江去年经审计的净利润为负值且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则公司股票面临终止上市的命运。此前,*ST左江曾向交易所报备了相关采购合同,明确相关采购事项;后来却在问询函回复中称已按约定发货,但尚未确认收入。信息披露前后矛盾,一度引发市场质疑。 随着近年来A股退市指标完善优化,一方面,多元化退市渠道通畅化,A股新陈代谢加速;但另一方面,个别公司也出现通过突击减少负债以实现净资产转正、通过虚增收入以避免触碰亿元营收红线等情况,在此过程中,个别公司财务信息披露不实,从而形成造假式保壳,给A股退市制度的落实和资本市场良性循环带来挑战。 实际上,财务造假与争取或保留上市地位、成功融资或再融资之间,一直存在着诸多牵连。从近期监管公布的财务造假案例来看,不少就明里暗里指向了融资或再融资。 最典型的注册制下首个再融资欺诈发行案件思创医惠案。通过开展虚假业务等方式,思创医惠2019年和2020年都出现虚增营业收入和利润的情况。而2021年公司启动一笔超过8亿元的可转债融资。 监管处罚双路并进。一方面,紧盯思创医惠以及实际控制人等关键少数,对思创医惠及相关责任人员予以公开谴责的“声誉罚”;另一方面,认定实际控制人10年不适合担任上市公司董监高,对相关违法违规主体实施严厉的“资格罚”。由此,公司也成为注册制实施后深交所首次限制上市公司融资资格的案例,意味着相关主体违法违规成本的显著抬高。 与融资、再融资更为紧密适配的造假案例为*ST美尚。IPO招股说明书、2015年至2019年年报、2020年半年报、2016年非公开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暨关联交易报告书、2017年面向合格投资者公开发行公司债券募集说明书等信息披露文件均存在虚假记载。造假时间跨度长达九年左右,暗藏的造假手段包括了提前确认应收账款收回虚增净利润、虚记银行利息收入、不按审定金额调整项目收入和虚增子公司收入等多个方面。 实际上,从2023年全年因涉及财务造假被监管层处罚的30余家上市公司案例来看,相当比例的公司均为于IPO、再融资等阶段存在不同程度的财务造假、业绩掺水等情况。 北京某会计师事务所管理合伙人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按照逻辑推理,IPO时期财务造假指向顺利首发;上市后财务造假则有维持上市资格等考量。通过建立健全对IPO公司、上市公司的各项审核、审批、监管制度,同时加大处理处罚力度,才能扎紧牢笼、形成震慑。” 子公司财务埋雷 子公司财务爆雷成为近期一些上市主体财务造假的重要路径,这既昭示出外延并购及后续整合的诸多不确定性,也映射出财务造假主体从某种程度上出现隐蔽化趋向。 最典型的是一度跌成科创板市值最低公司的*ST慧辰,借助前些年收购的子公司信唐普华,公司财务连续多年造假。信唐普华虚增收入和利润的方式,囊括了虚构与第三方业务、签订无商业实质的销售合同、提前确认项目收入的方式虚增收入和利润等多种。公司董秘办人士曾明确,目前信唐普华已停止运营。 借道子公司财务造假的诸多案例中,通过虚假业务以虚增收入依然是主流方式。例如,思创医惠1月曾收到《行政处罚决定书》。思创医惠连续多年通过全资子公司医惠科技以开展虚假业务等方式,进行虚增营业收入和虚增利润。日前,国资股东代表进驻董事会,公司重心有望重回基本面。 前述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认为,此前有个别公司通过关联交易等方式实现非公允交易或者利润输送,近期案例表明,非关联交易的并购重组,也可能是输送...
    【ETF观察】1月31日股票ETF净流出83.33亿元

    【ETF观察】1月31日股票ETF净流出83.33亿元

    小微 小微
    60315
    2024-02-01
    证券之星消息,1月31日,上证指数报收2788.55,下跌1.48%;深圳成指报收8212.84,下跌1.95%;行业主题中,煤炭、银行、公用事业涨幅居前,社会服务、计算机、国防军工领跌。从当日股票型ETF基金的二级市场表现来看,以上证180公司治理、中证能源、沪深300红利等指数为跟踪标的的ETF基金领涨,其中交银上证180公司治理ETF、博时中证全指电力公用事业ETF、汇添富中证能源ETF分别以1.96%、0.85%、0.74%的涨幅居前三。以国证创业板中盘精选88、中证动漫游戏、中证大数据产业等指数为跟踪标的的ETF基金领跌,其中国寿安保创精选88ETF、华泰柏瑞中证沪港深云计算产业ETF、南方上证科创板100ETF分别以-6.77%、-6.48%、-6.27%的跌幅居前三。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当日股票型ETF基金合计资金净流出83.33亿元,近5个交易日累计净流出268.09亿元,5个交易日中出现日合计资金净流出的有4天(ETF资金流向是当日ETF资产规模计算值减去前一交易日ETF资产规模计算值的结果,当日ETF资产规模计算值=当日ETF净值 * 当日份额,计算结果仅供参考)。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当日有89只股票型ETF基金出现资金净流入,其中净流入排首位的是嘉实沪深300ETF(159919),份额增加了10.85亿份,净流入额为30.16亿元。净流入排行TOP10如下: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当日有644只股票型ETF基金出现资金净流出,其中净流出排首位的是华夏上证科创板50成份ETF(588000),份额减少了6.17亿份,净流出额为10.19亿元。净流出排行TOP10如下: 以上内容由证券之星根据公开信息整理,由算法生成,与本站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力求但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的准确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等,如存在问题请联系我们。本文为数据整理,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请谨慎决策。...
    为什么说买股票就是买公司?

    为什么说买股票就是买公司?

    小微 小微
    65044
    2024-02-04
    如果只用一句话来说明股票投资的本质,那么买股票就是买公司或许是相对概括精炼的一句。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这个判断出自巴菲特的老师格雷厄姆在其著作《聪明的投资者》一书中。巴菲特也在1993年致股东信提到:“伴随时间的推移,股价和(公司)内在价值会抵达大致相同的目的地。但短期而言,两者的波动情况可能会天差地别。”这也从另一个角度强调了买股票时,应当关注公司,因为公司才是真正重要且可知的对象。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股票的实质是公司的所有权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很多人买入股票之后会每天看股价的涨跌,看到涨了就开心,看到跌了就郁闷,被市场涨跌左右。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们没有理解股票代表了什么,只是把股票当做了短期博弈的筹码。 而股票的实质,就是公司的所有权,你持有股份,你就持有公司的一部分。这是一个很简单的事实,并不需要用高深的知识和智慧才能明白。但是要相信这句话不容易,它需要一颗平常心,回归事物本质的平常心。 股票赚钱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关注“股价”,赚短期的股价波动,股价是实时波动的,由于交易的人太多,有的人给这个价,有的人给那个价,所以短期的股价也在不停变化,于是就有一些人,通过各种K线、均线等研究股价波动的规律,企图在低点买进来,高点卖出。这当然也是一种盈利的方法,但只有极少数人能从这种方法中长期赚钱。 第二种靠企业的发展带来内在价值的提升,表现形式为净利润的不断提升。 靠企业的发展带来内在价值的提升,也就是跟随企业一起成长。简单来说,如果你开了一家超市,经营的很不错,一年能帮你赚100万,于是有人出1000万买你的超市,你不愿意卖。那第二年你开了一家分店,两家店赚了200万,但是由于市场行情不好,现在市场只愿意出800万,你愿意卖吗?你在乎他给你出多少钱吗?你会觉得市场出价低了,所以亏了吗? 当然不在乎,因为你的超市现在能够给你赚更多的钱。所以股价涨跌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这家公司好不好,未来能不能赚到钱。买股票就是买公司的观点强调了投资者应该关注公司的长期发展和基本面,而不仅仅是短期的股票价格波动。通过深入了解公司的业务模式、竞争优势、管理团队等因素,投资者可以更好地做出明智的投资决策,并有望获得长期的投资回报。 只有相信买股票就是买公司,才能赚企业成长的钱 因此只有按照买股票就是买公司这个思路去思考投资决策,价值投资的路才是通的,可以说这个观点是价值投资的地基。 毕竟赚企业成长的钱,是建立在长期不卖出股票,靠股息成长,或者说预期的股息成长来赚钱的方法。而能长期拿住的前提就是必须对这家公司有足够的了解和认知,才能实现。 因为只有以企业所有者的身份去思考,才能明白企业发展过程中有多少大大小小的问题,才能克制住自己今天买,明天卖的冲动。而且最主要的,只有认可了买股票就是买公司,才能进一步理解企业的内在价值就是其全生命周期内所有自由现金流的折现加总。而只有计算出了内在价值,才能算出估值,知道什么时候应该买,什么时候应该卖。...
    A股市场掀起增持回购潮 以实际行动响应号召

    A股市场掀起增持回购潮 以实际行动响应号召

    小微 小微
    58486
    2024-02-06
    (原标题:A股市场掀起增持回购潮 以实际行动响应号召)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在“提质增效重回报”的号召下,近期,A股上市公司掀起“增持回购潮”。据《大众证券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本月4个交易日内便有近60家公司抛出增持预案,近300家公司抛出回购预案,另有不少公司股东承诺不减持。截至发稿,增持、回购的公司数量仍在增加。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多家公司重要股东宣布增持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继上周超20家公司重要股东抛出增持计划后,本周,又有包括中国天楹、苏宁环球、三维股份、味知香、中科通达等多家公司抛出增持计划,不少公司更是将“提质增效重回报”写在了公告标题上。 容知日新6日公告称,公司接到告知函,为践行“以投资者为本”的上市公司发展理念,基于对公司信心及长期投资价值的认可,控股股东、实控人之一、董事长聂卫华,实控人之一、副董事长、副总经理贾维银,公司董事、董秘、财务总监黄莉丽拟以自有资金或自筹资金增持公司股份,金额不低于1075万元且不超过2150万元。容知日新表示,聂卫华、贾维银、黄莉丽在2023年8月25日至2023年11月9日期间已累计增持公司股份34.04万股,合计增持金额1738.74万元。 沪硅产业6日亦披露公告称,公司董事、总裁邱慈云,执行副总裁、董秘李炜,财务副总裁、财务负责人黄燕及其他核心管理人员计划使用其自有资金或自筹资金增持公司股份,合计拟增持金额不低于600万元且不超过1200万元。 超124家公司已付诸行动 除了抛出增持预案,亦有公司在上周宣布拟增持后便付诸行动。中望软件2月3日公告称,控股股东、实控人、董事长兼总经理杜玉林拟增持公司股份,合计增持金额不低于500万元且不超过1000万元。6日,公司公告称,杜玉林已于2月5日增持公司股份3.15万股,支付总金额为200万元。 顺鑫农业6日公告称,顺鑫控股计划增持公司股份,增持金额不低于1亿元,不超过2亿元,本次增持不设定价格区间。抛出计划的同时,顺鑫控股于2月2日至2月5日增持568.34万股,增持金额9007.62万元,占公司总股本的0.77%。 《大众证券报》记者通过Wind统计发现,除了上述两家公司,截至目前,本月已有124家公司重要股东及高管等实施了增持计划。 各方多举措提振市场信心 除了抛出真金白银的增持计划,不少公司亦宣布通过回购股份、承诺不减持的措施提振市场信心。 记者通过Wind统计发现,截至目前,本月已有近300家公司宣布拟回购股份增强市场信心;近200家公司实施了回购行动。其中,东来技术、澜起科技、中环环保等多家公司在短短的4个交易日内已实施了两次回购。此外,香飘飘、百大集团等多家公司重要股东承诺半年年不减持公司股票。 对于近期上市公司纷纷抛出增持、回购、承诺不减持等举措,一资深市场人士在接受《大众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是上市公司以实际行动响应号召、提振市场信心。”记者 朱蓉...
    135家保险公司亮出投资业绩 整体承压 收益率现分化

    135家保险公司亮出投资业绩 整体承压 收益率现分化

    小微 小微
    61444
    2024-02-08
    利差正在成为决定保险公司盈利的“生死线”,备受行业关注。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保险公司投资收益率是衡量当前保险公司财务表现的核心指标之一。近日,135家非上市保险公司在2023年四季度偿付能力报告中披露了当年投资业绩。证券时报记者根据上述数据统计了这些机构2023年投资业绩和近3年平均投资收益率。 从影响利润表的投资收益率指标看,2023年保险公司有一定分化,有7家公司超过5%,不过行业投资业绩整体承压。而从近3年更长时间维度来看,保险公司投资业绩有一定稳健性。 投资业绩分化 据证券时报记者梳理,截至目前,共计135家保险公司披露了2023年投资收益率数据。 在62家披露偿付能力报告的寿险公司中,除信泰人寿未在报告中披露投资收益率外,其他61家寿险公司去年平均投资收益率为3.22%,平均综合投资收益率为3.85%;75家财险公司披露报告的公司中,除安心财险外,有74家公司披露投资收益率,平均投资收益率为2.61%,平均综合投资收益率为3.69%。 具体而言,寿险公司方面,去年投资收益率最高为5.43%,最低为-1.43%。其中,投资收益率高于5%的有4家,包括恒安标准人寿、财信吉祥人寿、国富人寿、陆家嘴国泰人寿。另有18家投资收益率在4%~5%区间,9家在3.5%~4%之间,而21家公司低于3%,占比三分之一。 从寿险公司综合投资收益率来看,有半数寿险公司低于3.5%的同时,还有公司取得了超预期的综合投资收益。有15家寿险公司综合投资收益率高于5%,其中有7家综合投资收益率高于6%,最高为泰康人寿的6.68%。高于6%的还包括中英人寿、中美联泰大都会人寿、工银安盛人寿、中意人寿、复星保德信人寿和陆家嘴国泰人寿。 从财险公司来看,去年投资收益率最高为6.22%,由广东能源自保公司取得;综合投资收益率最高的是汇友相互保险的7.43%;投资收益率最低为-5.78%,综合投资收益率最低为-5.02%。不同财险公司投资表现差异较大。 投资收益率高于5%的财险公司仅3家,分别为广东能源自保、国元农业保险、紫金财险;综合投资收益率高于5%的有4家,包括汇友相互保险、广东能源自保、国元农业保险、永安保险。 新旧准则存在差异 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率计算口径比较复杂,有多套不同标准。一般而言,险企偿付能力报告中披露的投资收益率可简单视作“财务投资收益率”,即相关收益计入当期利润,影响净利润表现;而综合投资收益则包括不计入利润的浮盈或浮亏部分的所有投资收益,尽管这部分浮盈或浮亏不影响净利润,但会计入其他综合收益并影响净资产。 保险公司投资业绩分化明显,大多源自不同公司的不同配置策略和不同投资偏好。一位保险公司投资负责人告诉证券时报记者,对于权益资产占比较重的公司来说,近年受到的市场影响较大,投资业绩大概率较差。一位保险公司首席投资官认为,即便保险公司对固收资产配置较多,若信用风险管理不当,也会出现投资业绩波动。诸如,过往几年一些中小保险通过信用下沉投资地产债、城投债等,此前可能获得了信用利差,但近两年可能遭遇债券违约,也会直接影响投资收益。 此外,多位保险投资人士提到,2023年非上市保险公司的会计准则存在差异,部分公司采用了新的会计准则。其中,在新金融工具准则(IFRS9)下,更多的金融资产被分类为公允价值计量,市场波动会直接造成投资业绩波动的增大。与此同时,债券资产从持有至到期的摊余成本法,调整为“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计入其他综合收益”,使得一些保险公司综合投资收益率较高。去年债市走牛,债券公允价值提升,持有长久期债券获得了资产市值浮盈,特别利好寿险公司的综合投资收益。 投资收益率 经历多次波动 自去年三季度以来,保险公司开始在偿付能力报告中披露近3年平均投资收益率和平均综合投资收益率,展现相对长周期的投资业绩。 据记者统计,58家寿险公司披露了近3年投资业绩,其中近3年平均投资收益率最高为7.03%,最低为1.36%,简单平均为4.72%;近3年平均综合投资收益率最高7.35%,最低0.45%,简单平均为4.34%。财险方面,据72家财险公司披露的数据,近3年平均投资收益率为3.90%,近3年综合投资收益率的平均值为3.51%。 从行业层面看,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此前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2021年、2022年保险公司整体投资收益率依次为5.41%、4.84%、3.76%;综合投资收益率分别为5.98%、4.45%、1.83%。即使在企业年金和社保基金等其他长线资金出现负收益率的2022年,保险公司投资收益也保持一定的稳健性。 目前,官方尚未发布2023年全年保险行业投资业绩数据。据证券时报记者从业界获悉,2023年保险行业财务投资收益率和综合投资收益率两个重要指标,或都处于历史低位。此前...
    属龙董事长大盘点:掌舵超500家A股公司近8万亿市值

    属龙董事长大盘点:掌舵超500家A股公司近8万亿市值

    小微 小微
    50038
    2024-02-15
    (原标题:属龙董事长大盘点:掌舵超500家A股公司近8万亿市值,汇集肉制品、石化和保险等领域“龙头”,8家公司净利润连续5年增长)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024年是龙年,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高贵和尊荣的象征,又是幸运与成功的标志。今天是龙年初六,是大小商家“开市”的好日子,寓意财源滚滚好运来。 值此特殊时节,数据宝祝愿大家新的一年六六大顺,并对龙年(由于农历龙年与阳历月份略有差别,暂不考虑这一差异,其他生肖同理)出生的董事长们进行大盘点,他们是怎样一个群体,掌舵这些公司规模和业绩都如何? 509名董事长属龙 60后占比超六成 董事长是公司的灵魂人物,对公司决策起关键作用。统计显示,截至2024年2月8日,A股共计5313家公司披露董事长相关信息,这些董事长中,大到年逾80岁的“老年派”,小到80后和90后的“少壮派”。 其中,太阳电缆的李云孝以87岁的高龄成为A股最年长的董事长。狮头股份的吴家辉、春立医疗的史文玲以及ST实华的刘汕,均出生于1998年,是A股最年轻的3名董事长,其中吴家辉是狮头股份原实际控制人吴旭之子;史文玲是春立医疗实际控制人史春宝、岳术俊夫妇的女儿;刘汕是ST实华实际控制人刘军之子。 上述5300余家上市公司中,龙年出生的董事长共有509名,仅次于生肖属猴和蛇的。 509名董事长年龄分布于1940年、1952年、1964年、1976年及1988年,其中1940年出生董事长仅有1名,即现任双汇发展董事长万隆;60后是属龙董事长的主力军。1952年出生的董事长有26名,占比5.11%;1964年出生的董事长人数最多,有335名,占比近66%;1976年出生的董事长占比23.38%,1988年出生董事长占比5.5%。 先进制造业和信息技术公司集群 属龙董事长掌舵的509家公司分布在哪些行业和地区,公司属性如何? 证券时报·数据宝统计,从行业分布来看,509家公司分布在30个申万行业(综合行业除外),先进制造业和信息技术行业公司数量较多,机械设备、基础化工、电力设备、电子和计算机5个行业的公司数量居前,其中机械设备行业共有51家,占比10.02%;石油石化行业仅有1家,银行、美容护理和煤炭行业各有3家。 从地区分布来看,30个省市均有涉猎。广东、江苏和浙江等省市公司数量较为集中。广东以80家公司的数量位居首位,占比15.72%,浙江、北京、江苏数量占比均超过10%。 从公司属性来看,民营企业数量多达329家,占比64.64%;国有企业122家,占比接近24%。 手握近8万亿市值 千亿军团多达11家 从公司规模来看,截至2月8日,属龙董事长掌舵509家公司市值合计近8万亿元,占全部A股总市值比例接近11%,市值低于10亿元的公司18家,百亿市值公司超过130家,这其中不乏大量的行业“龙头”。 千亿市值公司11家,董事长们均出生于1964年。具体来看,石化龙头中国石油市值超1.4万亿元,其次是保险龙头中国太保市值超2000亿元;光大银行、中国广核等4家公司市值超1500亿元。 这11家公司中,仅长城汽车属于民营企业,公司董事长为创始人魏建军。在《2022年全球CEO品牌守护指数榜》中,魏建军位列全球第三,中国第一。肉制品龙头双汇发展市值接近千亿元,公司董事长为1940出生的万隆,以84岁高龄跻身A股年纪第二大的董事长。 截至2023年三季末,509家公司资产合计27.67万亿元,千亿资产公司有24家,万亿资产公司6家,位居前三的是光大银行、中国石油、宁波银行,总资产分别为6.83万亿元、2.79万亿元及2.67万亿元,另外中国太保、南京银行总资产也超过2万亿元。 3家千亿资产公司属于民营企业,分别是长城汽车、国金证券、晶澳科技,其中晶澳科技董事长靳保芳出生于1952年,晶澳科技是国内光伏行业企业中产业链完整、结构布局协调的龙头企业之一。公司创始人靳保芳带领晶澳科技市值最高冲击至1850亿元,截至当前市值仍超过550亿元。 掌舵公司业绩节节攀升 8家公司净利润2018年以来持续增长 上市公司业绩与政策、行业环境密切相关,与此同时,董事长等高管的决策对公司的经营发展也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数据宝统计,属龙董事长掌舵的509家公司自2018年以来业绩稳中向上,净利润由2018年的2797.17亿元(500家公司)增至2022年的4984.15亿元。除2020年以外,2019年、2021年、2022年整体净利润增幅均超过10%,2022年整体净利润较2018年增长77.85%,在十二生肖董事长掌舵上市公司中,同期增幅位居前列。 具体到单家公司,2018年~2022年,净利润连续增长的公司有85家,2022年较2018年净利润增幅超10倍公司有12家,位居首位的晶澳科技净利润增幅超过1100倍,由2018年...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