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国内外海上风电景气度有望持续提升

小微 小微
60964
2025月04月23日

(原标题:中信证券:国内外海上风电景气度有望持续提升)

中信证券:国内外海上风电景气度有望持续提升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人民财讯4月23日电,中信证券研报称,国内外海上风电景气度有望持续提升,从而带动产业链出货量增加。国内来看,2025年国内新增海上风电的规模有望超过12GW,同比增长有望翻倍,且随着深远海海上风电项目的启动,中长期稳定增长有望获得保障;海外来看,虽然欧洲新建海风规模为2.6GW,同比下降30%,但2024年欧洲风电核准数量为19.9GW,同比增长46.3%,为后续项目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储备,2025―2030年,欧洲海风有望迎来新的增长周期。国内外海上风电的发展将带动产业链出货量的增加,且很多企业也把海上和海外的“两海”战略作为重点,建议关注风机、海缆、桩基、铸锻件等环节。

其他相关 RELEVANT MATERIAL
属龙董事长大盘点:掌舵超500家A股公司近8万亿市值

属龙董事长大盘点:掌舵超500家A股公司近8万亿市值

小微 小微
50140
2024-02-15
(原标题:属龙董事长大盘点:掌舵超500家A股公司近8万亿市值,汇集肉制品、石化和保险等领域“龙头”,8家公司净利润连续5年增长)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024年是龙年,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高贵和尊荣的象征,又是幸运与成功的标志。今天是龙年初六,是大小商家“开市”的好日子,寓意财源滚滚好运来。 值此特殊时节,数据宝祝愿大家新的一年六六大顺,并对龙年(由于农历龙年与阳历月份略有差别,暂不考虑这一差异,其他生肖同理)出生的董事长们进行大盘点,他们是怎样一个群体,掌舵这些公司规模和业绩都如何? 509名董事长属龙 60后占比超六成 董事长是公司的灵魂人物,对公司决策起关键作用。统计显示,截至2024年2月8日,A股共计5313家公司披露董事长相关信息,这些董事长中,大到年逾80岁的“老年派”,小到80后和90后的“少壮派”。 其中,太阳电缆的李云孝以87岁的高龄成为A股最年长的董事长。狮头股份的吴家辉、春立医疗的史文玲以及ST实华的刘汕,均出生于1998年,是A股最年轻的3名董事长,其中吴家辉是狮头股份原实际控制人吴旭之子;史文玲是春立医疗实际控制人史春宝、岳术俊夫妇的女儿;刘汕是ST实华实际控制人刘军之子。 上述5300余家上市公司中,龙年出生的董事长共有509名,仅次于生肖属猴和蛇的。 509名董事长年龄分布于1940年、1952年、1964年、1976年及1988年,其中1940年出生董事长仅有1名,即现任双汇发展董事长万隆;60后是属龙董事长的主力军。1952年出生的董事长有26名,占比5.11%;1964年出生的董事长人数最多,有335名,占比近66%;1976年出生的董事长占比23.38%,1988年出生董事长占比5.5%。 先进制造业和信息技术公司集群 属龙董事长掌舵的509家公司分布在哪些行业和地区,公司属性如何? 证券时报·数据宝统计,从行业分布来看,509家公司分布在30个申万行业(综合行业除外),先进制造业和信息技术行业公司数量较多,机械设备、基础化工、电力设备、电子和计算机5个行业的公司数量居前,其中机械设备行业共有51家,占比10.02%;石油石化行业仅有1家,银行、美容护理和煤炭行业各有3家。 从地区分布来看,30个省市均有涉猎。广东、江苏和浙江等省市公司数量较为集中。广东以80家公司的数量位居首位,占比15.72%,浙江、北京、江苏数量占比均超过10%。 从公司属性来看,民营企业数量多达329家,占比64.64%;国有企业122家,占比接近24%。 手握近8万亿市值 千亿军团多达11家 从公司规模来看,截至2月8日,属龙董事长掌舵509家公司市值合计近8万亿元,占全部A股总市值比例接近11%,市值低于10亿元的公司18家,百亿市值公司超过130家,这其中不乏大量的行业“龙头”。 千亿市值公司11家,董事长们均出生于1964年。具体来看,石化龙头中国石油市值超1.4万亿元,其次是保险龙头中国太保市值超2000亿元;光大银行、中国广核等4家公司市值超1500亿元。 这11家公司中,仅长城汽车属于民营企业,公司董事长为创始人魏建军。在《2022年全球CEO品牌守护指数榜》中,魏建军位列全球第三,中国第一。肉制品龙头双汇发展市值接近千亿元,公司董事长为1940出生的万隆,以84岁高龄跻身A股年纪第二大的董事长。 截至2023年三季末,509家公司资产合计27.67万亿元,千亿资产公司有24家,万亿资产公司6家,位居前三的是光大银行、中国石油、宁波银行,总资产分别为6.83万亿元、2.79万亿元及2.67万亿元,另外中国太保、南京银行总资产也超过2万亿元。 3家千亿资产公司属于民营企业,分别是长城汽车、国金证券、晶澳科技,其中晶澳科技董事长靳保芳出生于1952年,晶澳科技是国内光伏行业企业中产业链完整、结构布局协调的龙头企业之一。公司创始人靳保芳带领晶澳科技市值最高冲击至1850亿元,截至当前市值仍超过550亿元。 掌舵公司业绩节节攀升 8家公司净利润2018年以来持续增长 上市公司业绩与政策、行业环境密切相关,与此同时,董事长等高管的决策对公司的经营发展也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数据宝统计,属龙董事长掌舵的509家公司自2018年以来业绩稳中向上,净利润由2018年的2797.17亿元(500家公司)增至2022年的4984.15亿元。除2020年以外,2019年、2021年、2022年整体净利润增幅均超过10%,2022年整体净利润较2018年增长77.85%,在十二生肖董事长掌舵上市公司中,同期增幅位居前列。 具体到单家公司,2018年~2022年,净利润连续增长的公司有85家,2022年较2018年净利润增幅超10倍公司有12家,位居首位的晶澳科技净利润增幅超过1100倍,由2018年...
【ETF观察】2月22日股票ETF净流入128.08亿元

【ETF观察】2月22日股票ETF净流入128.08亿元

小微 小微
66499
2024-02-23
证券之星消息,2月22日,上证指数报收2988.36,上涨1.27%;深圳成指报收9043.75,上涨0.76%;行业主题中,煤炭、石油石化、计算机涨幅居前。从当日股票型ETF基金的二级市场表现来看,以中证煤炭、中证能源、中证云计算与大数据主题等指数为跟踪标的的ETF基金领涨,其中国泰中证煤炭ETF、汇添富中证能源ETF、富国中证大数据产业ETF分别以4.99%、4.27%、4.18%的涨幅居前三。以中证500等权重、中证800地产、中证浙江凤凰行动50等指数为跟踪标的的ETF基金领跌,其中前海开源中证500等权ETF、华宝中证800地产ETF、浙商之江凤凰ETF分别以-0.63%、-0.63%、-0.57%的跌幅居前三。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当日股票型ETF基金合计资金净流入128.08亿元,近5个交易日累计净流入1084.45亿元,5个交易日中出现日合计资金净流入的有4天(ETF资金流向是当日ETF资产规模计算值减去前一交易日ETF资产规模计算值的结果,当日ETF资产规模计算值=当日ETF净值 * 当日份额,计算结果仅供参考)。 当日有543只股票型ETF基金出现资金净流入,其中净流入排首位的是华夏上证50ETF(510050),份额增加了8640.0万份,净流入额为12.78亿元。净流入排行TOP10如下: 当日有96只股票型ETF基金出现资金净流出,其中净流出排首位的是华安创业板50ETF(159949),份额减少了3.4亿份,净流出额为2.0亿元。净流出排行TOP10如下: 以上内容由证券之星根据公开信息整理,由算法生成,与本站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力求但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的准确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等,如存在问题请联系我们。本文为数据整理,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请谨慎决策。...
全球首个5.5G智能核心网解决方案发布 计划今年商用

全球首个5.5G智能核心网解决方案发布 计划今年商用

小微 小微
72756
2024-02-27
(原标题:全球首个5.5G智能核心网解决方案发布 计划今年商用)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近日,由我国华为公司研发的全球首个5.5G智能核心网解决方案正式发布。 5.5G也被称为5G-A,是介于5G和6G之间的一种过渡阶段的移动通信技术。相较于5G,5.5G能够在连接速率、时延、定位、可靠性等方面提升十倍左右,还有望实现毫秒级时延和低成本千亿物联。 目前,这个方案已完成5.5G全部功能测试以及技术性能测试。其中,新通话技术作为华为5.5G智能核心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在我国31个省份部署,预计可支撑5000万用户。此外,这一技术也在欧洲、拉美、中东和亚太等多个地区得到了广泛验证,并计划于2024年正式商用。 此外,华为还推出了通信AI大模型,可以通过语言交互的方式,面向不同角色,提供智能语言交互能力,提升员工知识水平和工作效率。还可以提供精准的网络状态、故障根因、处理建议等信息,协助降低故障处理时间,将有效解决业内出现的“网络崩了”的问题。...
十大举措、超百亿港元,香港财政预算案描绘2024年科创发展蓝图

十大举措、超百亿港元,香港财政预算案描绘2024年科创发展蓝图

小微 小微
51775
2024-03-01
(原标题:十大举措、超百亿港元,香港财政预算案描绘2024年科创发展蓝图)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近年发展得如火如荼的香港科创,春节以后传来更大的声量,香港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科创发展也有了更清晰的路线图。 日前,香港公布了2024至2025财政年度特区政府《财政预算案》,其中不惜篇幅描绘未来一年香港科创发展的蓝图,内容涉及香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投资计划、举办与创业投资相关的主题峰会、设立多个前沿科技研发院、推进河套香港园发展等等。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仅在设立各类研发平台、院所方面,就计划耗资近150亿港元,足以彰显香港发展科创决心之大。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近期对媒体表示,以产业为导向的创新科技正为香港带来新的经济动力和增量。 十大举措、超百亿港元支持香港科创发展 此次香港发布的本年度财政预算案中,专门设置了一个创新科技篇章,明确提出了十大举措: 一、人工智能超算中心:首阶段设施最快今年投入服务,并拨款30亿元(港元,下同)资助大学、研发机构和企业运用超算中心算力等。 二、今年内成立“香港微电子研发院”,促进第三代半导体研发合作。 三、动用60亿元资助大学设立生命健康研发院。 四、今年于“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设立“大湾区国际临床试验所”。 五、今年内推出“新型工业加速计划”以配对形式提供每家企业最多2亿元资助。 六、今年内发布“河套香港园区发展白皮书”。 七、拨出20亿元支持“InnoHK创新香港研发平台”进驻河套。 八、拨款2亿元,为河套生命健康初创提供孵化和加速计划。 九、拨款30亿元推进前沿科技研究支援计划。 十、向8所资助大学技术转移处各提供最多1600万元资助。 在汇聚要素资源方面,香港今年还将筹办“国际主权基金圆桌会议”和“香港初创投资和发展高峰论坛”。陈茂波表示,前者将通过这两个论坛,邀请主权基金和金融界领袖探索投资机遇并建立伙伴合作关系;后者将进一步激活投、产、学、研的协同合作,支持不同阶段科创企业的发展。 为吸引更多创新科技公司在港落户,加速发展重点产业,香港也将效仿内地地方引导基金的做法,发挥资本的杠杆作用引导更多社会资本投入到本地产业建设发展中。该财政预算案提到,香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上半年将落实首批直接和共同投资项目,涵盖生命科技、绿色科技、半导体、芯片等领域。 据了解,香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在粤港澳大湾区投资圈中备受关注,其有港版“淡马锡”之称,该公司是香港特区政府为了更好利用财政储备促进香港经济和产业发展,专门设立的全资拥有的投资公司。该公司将把在“未来基金”下设立的“香港增长组合”(220亿港元)、“大湾区投资基金”(50亿港元)和“策略性创科基金”(50亿港元),以及新成立的“共同投资基金”(300亿港元)归一收纳管理,基金合计管理规模达620亿港元。其中,规模为300亿港元的共同投资基金被外界视为香港版的“政府引导基金”。据记者了解,这个港版的“政府引导基金”受到大湾区内不少投资机构的关注,甚至有深圳VC机构也对此跃跃欲试。 河套合作区被寄于厚望 有人大代表建言港府建立天使母基金 从上述十大措施不难发现,香港近年来重点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金融科技、新能源新材料和医疗科技等几个范畴的新产业。据悉,香港去年已成功引进30家创新科技企业落户。陈茂波表示,这30家只是第一批,目前香港还正在商谈其他重点企业,第二批名单有望迟点公布。 引进重点产业企业,是香港完善产业生态的重要举措。陈茂波表示,十多家重点企业下月会与引进重点企业办公室签署意向书,这些企业已落实或准备落户香港或扩展在港业务。连同首批引进的重点企业,共40多家企业预计未来数年为香港带来超过400亿元投资和创造约13000个职位。他说,这些企业落户香港,将带动相关产业链的上、中、下游企业到港,推动香港创新科技生态圈蓬勃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财政预算案多次提及“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并提出了多个发展河套区的具体举措。港区全国人大代表、国宏嘉信资本创始合伙人冼汉迪日前对媒体表示,对预算案中提出的“将会发布《河套香港园区发展白皮书》”充满期待,并希望特区政府能在白皮书草拟的过程中充分吸收业界的意见,尤其是回应《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发展规划》中提出有关内地和香港创投资本共同设立创投基金的问题。 据了解,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是促进深港两地合作、推动科研成果落地转化的重大平台和载体。去年,国务院印发《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发展规划》特别提出,支持内地和香港创投资本共同设立创投基金,打造面向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创投基金集聚地,发挥人民币国际投贷基金优势,探索组建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跨境双币早期母基金和系列专业子基金,投资粤港澳大湾区科创企业。 记者了解到,香港不少...
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深市国企稳步提升内在价值 积极创造可持续回报

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深市国企稳步提升内在价值 积极创造可持续回报

小微 小微
57964
2024-03-07
(原标题: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深市国企稳步提升内在价值 积极创造可持续回报)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打造更多世界一流企业。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做强做优主业,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国企上市公司,既是国民经济的中流砥柱,承担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重要职责,也是上市公司的优秀代表。近年来,深市国企上市公司结构和质量明显改善,在上市公司中的影响力显著提升。 多家受访深市国企上市公司负责人表示,将以“打造世界一流企业”为奋斗目标,依托资本市场,深化改革聚焦主业,不断提升上市公司内在价值,实现高质量发展。 以专业化整合 推动质量和投资价值双提升 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在企业并购重组中的主渠道作用,是资本市场服务国家战略部署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体现。 证监会主席吴清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经济主题记者会上表示,“投资者是市场之本,上市公司是市场之基,投资者和上市公司都是资本市场发展的源头活水。”“发行上市、并购重组、股权激励等制度也要与时俱进,进一步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和特点,进行必要的调整完善,增强制度的包容性、适应性,让真正有潜力的企业在资本市场的支持下成长壮大。” 近年来,深市上市公司牢牢把握新一轮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工作要求,以全市场注册制改革为契机,借助并购重组工具,深市国企深入推进专业化整合,促进价值实现和价值发现。 2020年,山西焦煤现金收购水峪和腾晖两座优质炼焦煤矿井,交易金额67.22亿元,增加公司优质煤炭产能520万吨/年; 2022年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购买华晋焦煤51%股权以及明珠煤业49%股权,“中国瑰宝”成功上市。 作为焦煤集团旗下炼焦煤资源整合平台,山西焦煤全力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炼焦煤企业。 “聚焦主业,整合资源,积极拓展资本运作的广度和深度,通过现金购买、股权收购等方式,新增优质炼焦煤产能1630万吨/年,形成产业端和资本端的良性循环,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山西焦煤相关负责人介绍。 通过这一系列资本运作,公司的煤炭产能从3260万吨/年增至4890万吨/年,煤炭储量从44亿吨增至66亿吨,进一步巩固并提升了公司在国内炼焦煤行业的地位。 记者梳理发现,近年来,深市国企并购重组交易日趋理性,产业逻辑特征日渐明显,主渠道作用日益彰显,已成为实现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华润三九完成对昆药集团的收购,进一步补充“昆中药 1381”等传统精品国药品牌,促进公司优化中药产业链布局、提升公司质量和投资价值,助力公司达成“争做行业头部企业”的战略目标; 盐田港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购买控股股东深圳港集团优质港口资产,扩大了公司业务规模及市场份额,切实提升公司价值,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 甘肃能化发行股份购买窑煤公司100%股权,充分发挥了国有上市公司平台主导作用,引导优势资源集中整合,进一步促进公司煤炭产业发展,拓展公司在配焦煤以及气煤、硅煤、油页岩、煤层气等新型产品的布局,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提升投资者回报 持续增强市值管理意识 谈及“增强资本市场的内在稳定性”时,吴清表示,这是一项体系性的工作,至少包括“一个基石”和“五个支柱”。其中,“一个基石”,就是高质量的上市公司。 “上市公司首先要有良好的治理,有稳定的回报或者可以期待的成长性。”吴清指出。 记者梳理发现,近年来,深市国企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意识显著增强,及时通过常态化召开业绩说明会,应用市场化增持、回购等手段传递信心、稳定预期,加大现金分红力度,更好地回报投资者。 甘肃能化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公司在做强做优主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保持了分红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近三年累计分红金额达13.66亿元(含2021年回购股份1.55亿元)。同时,公司建立了多样化的投资者沟通渠道,充分保证广大投资者的知情权。下一步,公司将积极研究实践市值管理新模式,进一步增进投资者对公司的价值认同,提升股东回报水平。 “坚持做好信息披露工作,积极召开业绩说明会等活动,持续加强与投资者沟通,提升投资者对公司的价值认可。接下来,公司将进一步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加强公司治理,增强盈利能力,继续贯彻现金分红政策,回馈广大股东。”盐田港相关负责人表示。 “公司将在保证正常经营和长远发展的前提下,合理制定利润分配政策,持续让投资者分享企业的成长与发展成果。” 天山股份相关负责人称,自1999年在A股上市以来,公司已实施现金分红18次,向股东累计现金分红77亿余元。 华润三九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在兼顾业绩增长及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同时,持续提升股东回报,20...
方舟云康递表港交所,专注于慢病管理,销售成本逐年上升

方舟云康递表港交所,专注于慢病管理,销售成本逐年上升

小微 小微
75132
2024-03-07
(原标题:方舟云康递表港交所,专注于慢病管理,销售成本逐年上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据港交所披露,近日,方舟云康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方舟云康”)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香港主板IPO上市,花旗、瑞银、农银国际为其联席保荐人。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格隆汇了解到,方舟云康专注于慢病管理,以满足慢病(如高血压、心血管及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需求,公司依托其技术能力为医疗行业的主要参与者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据灼识咨询资料,以2022年平均月活跃用户计,方舟云康是中国最大的在线慢病管理平台。 图片来源:招股书 具体来看,2021年至2023年,方舟云康的在线慢病管理平台主要提供综合医疗服务、在线零售药店服务、定制化内容及营销解决方案,其中公司超过50%的收入来自于在线零售药店服务,综合医疗服务也为公司带来约40%的收入,占比较大。 综合医疗服务主要包括H2H服务,即患者及医生可以在面对面首诊后进行在线复诊,医生可通过公司的H2H服务平台开具电子处方;公司还通过在线零售药店服务平台提供多种医疗保健产品,并透过合格的第三方快递公司为客户提供便捷的配送到家服务。 按业务线划分的收入明细,图片来源:招股书 值得注意的是,医生执业受法律、法规的严格监管,在医疗机构执业的医生必须持有执业许可证,且仅可在许可证范围内及许可证列明的特定医疗机构执业。如果公司未能妥善管理或检查内部医疗专业人员及注册医生的注册,可能会受到行政处罚。 业绩方面,2021年、2022年、2023年,方舟云康的营业收入分别约17.59亿元、22.04亿元、24.34亿元,对应的净利润分别为-3.04亿元、-3.83亿元、-1.97亿元,公司产生亏损净额,主要是由于为推动服务增长、提升品牌知名度及为支持未来扩张而产生大量销售成本及经营开支,此外还要负担融资成本(主要为就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确认的金融负债)。 2021年、2022年、2023年,方舟云康的销售成本分别为15.39亿元、18.24亿元、19.47亿元,呈逐年上升趋势。公司的销售成本主要包括药品及其他保健产品的采购成本;与提供在线谘询的注册医生直接相关的医疗服务成本,以及与线下医院运营相关的销售成本;员工成本;与定制化内容及营销解决方案相关的内容制作成本等。 公司综合损益及其他全面收益表概要,图片来源:招股书 2021年、2022年、2023年,方舟云康的经调整净利润分别为-2.07亿元、-0.89亿元、716.5万元。 公司的经调整亏损�u利润净额(非香港财务报告准则计量) 2021年、2022年、2023年,方舟云康的毛利率分别为12.5%、17.3%、20%,呈增长趋势,主要由于随着公司业务规模增长,因而能够就医药及保健产品磋商更有利的采购条款。 本次申请上市,方舟云康拟募集资金用于拓展业务、研发活动,对在线慢病管理行业价值链中的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潜在投资和收购或战略联盟,运营资金及一般公司用途。...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