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评:三大指数小幅收涨 全市场成交额不足万亿元

小微 小微
57461
2025月04月02日

(原标题:收评:三大指数小幅收涨 全市场成交额不足万亿元)

收评:三大指数小幅收涨 全市场成交额不足万亿元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人民财讯4月2日电,今日三大指数维持震荡,截至收盘,沪指涨0.05%,深证成指涨0.09%,创业板指涨0.13%。盘面上,汽车零部件板块走强,神通科技、圣龙股份等多股涨停;机器人概念活跃,精工科技、天和磁材等涨停;另外,PEEK材料概念、多元金融、旅游、银行、传媒娱乐等板块涨幅居前;CXO概念、供气供热、电力等板块跌幅居前。全市场总成交额逾9900亿元。

收评:三大指数小幅收涨 全市场成交额不足万亿元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其他相关 RELEVANT MATERIAL
A股破净股比例超10% 逼近2008年底部水平!

A股破净股比例超10% 逼近2008年底部水平!

小微 小微
58078
2024-02-01
近日A股市场整体表现疲弱,破净股数量也再次增加。据统计,目前A股市场破净股数量已达558只,破净股数量和破净股占比均创出年内新高。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从历史情况来看,破净股数量与行情相关性较强,股市低迷时破净股数量大幅增加,市场估值下降,同时市场也进入价值区间,逐渐向市场底部靠拢。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另外,据统计,目前的破净股群体中,主板企业占了九成以上,国资、中大市值特色较为鲜明。从行业分布来看,房地产、基础化工、银行、建筑装饰、医药生物、交通运输、非银金融、商贸零售、钢铁、环保、公用事业等行业破净股相对较多。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A股市场破净股数量创年内新高 近日A股市场整体表现较弱,破净股数量再次明显增加。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月31日收盘,A股市场破净股(注:已剔除净资产为负的股票)数量已达558只,破净股数量和破净股占比均创出年内新高,目前破净股数量占A股市场股票总数的比例已超过10%,达10.4%。 相较之下,就在2023年年底,破净股数量不足400只,破净股占比为7%左右。这意味着,随着市场的调整,2024年以来破净股数量进一步增加。 通常来说,破净股数量与行情相关性较强,股市低迷时破净股数量大幅增加,市场估值下降,同时市场也进入价值区间,逐渐向底部靠拢,而在牛市中,消灭破净股也成为重要的标志。 目前破净股数量占A股市场股票总数的比例已比较接近历史上的一些峰值。 回顾历史数据可以发现,2005年6月6日,在连续4年的调整后,市场氛围接近冰点,彼时上证指数最低触及998.23点的低位,市场破净股数量占比高达13.4%,这是A股历史上破净股占比罕见超过13%的情形。但在此后,A股市场逐渐企稳,并迎来连续两年的罕见牛市。 2008年10月28日,上证指数在经受了超过70%的调整后,达到底部,当日市场破净股数量占比约11%。 2013年6月25日,上证指数盘中低见1849.65点,这是2010年以来上证指数触及的最低点,当日破净股数量占比约6.3%。 2018年底,A股破净股数量超过400只,占比约11.9%,此后不久,A股市场亦迎来反弹。 破净股群体最新情况如何? 记者统计发现,目前558只破净股中,主板股票达511只,占比超过九成,意味着主板股票构成了破净股主体。在主板股票之外,创业板、科创板、北证股票分别为29只、13只、5只。 另据Wind统计口径,从企业属性来看,上述破净股公司群体中,中央国有企业、地方国有企业分别有78家和209家,合计287家,占到破净股公司总数的一半以上,带有国资色彩的上市企业是破净公司最多的群体。除了各类国有上市企业之外,民营上市企业中破净公司也较多,超过200家。公众企业、集体企业、中外合资企业、外资企业等其他企业属性的上市企业破净股公司数量相对较少。 按照市值规模来看,目前的破净股群体中,市值超过千亿元的股票达33只,占到A股市场千亿级市值股票总数的约三成,意味在“大象级”公司中,存在不少破净的公司。另外,破净股群体中,市值超过百亿元的股票达到208只。总体来看,破净股中,市值规模中等偏大的公司数量占比不低。 此外,从目前558只破净股所属行业来看,若按申万一级行业进行分类,房地产行业最多,达60只,其次为基础化工行业,为46只。银行业破净股数量有42只,居于第三的位置。建筑装饰、医药生物、交通运输、非银金融、商贸零售、钢铁、环保、公用事业等行业破净股数量也居于前列,均超过20只。 食品饮料、社会服务、通信、家用电器、农林牧渔等行业破净股数量较少,均不足5只。 当前的破净公司普遍经营稳定,营收和利润规模较大,“块头”显得较大,公司规模普遍拖累了其市场估值。上述558家破净公司中,有196家公司2023年前三季度营收规模超过百亿元,其中43家公司营收规模超过千亿元。 从总资产角度来看,上述558家破净公司中,总资产达百亿级的公司接近400家,占比高达七成,其中资产达千亿级的公司也超过百家。 不少破净公司业绩成长性并不弱。统计数据显示,在上述破净股公司中,有122家公司在2021年度、2022年度以及2023年前三季度营收连续同比实现正增长,其中19家公司期间营收同比增速连续超过10%。另外,目前破净的公司中,有77家公司在2021年度、2022年度以及2023年前三季度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连续同比实现正增长。...
【ETF观察】1月31日股票ETF净流出83.33亿元

【ETF观察】1月31日股票ETF净流出83.33亿元

小微 小微
60409
2024-02-01
证券之星消息,1月31日,上证指数报收2788.55,下跌1.48%;深圳成指报收8212.84,下跌1.95%;行业主题中,煤炭、银行、公用事业涨幅居前,社会服务、计算机、国防军工领跌。从当日股票型ETF基金的二级市场表现来看,以上证180公司治理、中证能源、沪深300红利等指数为跟踪标的的ETF基金领涨,其中交银上证180公司治理ETF、博时中证全指电力公用事业ETF、汇添富中证能源ETF分别以1.96%、0.85%、0.74%的涨幅居前三。以国证创业板中盘精选88、中证动漫游戏、中证大数据产业等指数为跟踪标的的ETF基金领跌,其中国寿安保创精选88ETF、华泰柏瑞中证沪港深云计算产业ETF、南方上证科创板100ETF分别以-6.77%、-6.48%、-6.27%的跌幅居前三。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当日股票型ETF基金合计资金净流出83.33亿元,近5个交易日累计净流出268.09亿元,5个交易日中出现日合计资金净流出的有4天(ETF资金流向是当日ETF资产规模计算值减去前一交易日ETF资产规模计算值的结果,当日ETF资产规模计算值=当日ETF净值 * 当日份额,计算结果仅供参考)。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当日有89只股票型ETF基金出现资金净流入,其中净流入排首位的是嘉实沪深300ETF(159919),份额增加了10.85亿份,净流入额为30.16亿元。净流入排行TOP10如下: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当日有644只股票型ETF基金出现资金净流出,其中净流出排首位的是华夏上证科创板50成份ETF(588000),份额减少了6.17亿份,净流出额为10.19亿元。净流出排行TOP10如下: 以上内容由证券之星根据公开信息整理,由算法生成,与本站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力求但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的准确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等,如存在问题请联系我们。本文为数据整理,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请谨慎决策。...
腾讯去苏州,一举领投信诺维7个亿

腾讯去苏州,一举领投信诺维7个亿

小微 小微
57304
2024-02-27
(原标题:腾讯去苏州,一举领投信诺维7个亿)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者 I 岳笑笑 王露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报道 I 投资界PEdaily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腾讯罕见出手了。 投资界获悉,苏州信诺维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信诺维”)宣布完成7亿元的E轮系列融资,由腾讯投资和国鑫投资领投,济南产发、华控投资、粤开资本、辰海资本、浦东创投、卓璞资本等跟投,老股东正心谷持续支持。 信诺维创始人强静,这个名字于医疗圈并不陌生他与妻子刘文溢创立杏泽资本,迄今投出了一众知名医疗案例。2017年,强静选择创办信诺维,不但成为目前国内生物医药领域达成License out最多的公司之一,同时也累计融资超20亿元。 信诺维是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崛起的一缕缩影。一张蓝图绘到底,苏州的生物医药产业历经十多年发展,正在成为中国医药领域的“硅谷”。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无数生物医药创业者慕名而来,扎根于此。 他带队 苏州崛起一个准独角兽 信诺维的故事,始于一位博士。 强静,身后是一份学霸履历:上海交大药学本科、复旦金融学硕士、清华金融学博士、哈佛医学院进修肿瘤学。后来,强静在中金公司担任研究部董事总经理兼医药医疗行业负责人,推动国药控股、华润医药、上海医药、复星医药、贝达药业等企业上市。 2015年前后,强静判断“中国创新药的时代已经到来。”于是,他萌生创业的念头。2017年,信诺维正式成立,专注小分子靶向药,落地苏州工业园区,强静亲自担任董事长。 事实上,强静还有另一个身份:杏泽资本创始合伙人。专注于大健康产业投资,杏泽资本投出了君实生物、康方生物、荣昌生物等上市公司,至今管理规模超65亿元。值得一提的是,杏泽资本另一位创始人正是强静的妻子刘文溢。 强静曾分享过,中国医药产业将从过去仿制药、中药为主的“渠道为王”的发展逻辑转变为“创新为王”的产业逻辑,“差异化就是竞争力,没有显著性差异化的产品是负资产。” 沿着这一逻辑,信诺维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管线、独特的产品研发策略和研发体系接连建立起来。 团队同样重要。公司联合创始人、总经理乐美杰是一位管理型人才:他曾在拜耳和恩华药业担任高管,有着20多年学术销售和管理经验。这也为后来信诺维的商业化成果打下基础。 创业7年,信诺维建立起基于自主创新的靶向治疗、抗感染和PROTAC三大技术平台,研发了BLI抑制剂、EZH2抑制剂、hURAT1抑制剂等核心产品,覆盖肿瘤、抗感染和代谢等疾病领域。如今,信诺维已有9个产品处于国内外临床研发阶段,其中两款产品已进入临床III期。公司在苏州、上海、北京、波士顿和澳洲城市均设有研发机构,与康宁杰瑞、君实生物、中国抗体等上市公司合作已久。 更难得的是,在Biotech普遍亏损、依赖融资的背景下,信诺维已经通过五笔License out取得了数亿元的收入,累计总价最高可达约20亿美金,在以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上市企业中数量排名第一,被视为开创Biotech出海先河。 其实早在2022年底,信诺维便启动了科创板IPO进程,同中金公司签署了上市辅导协议。在此前的采访中,强静曾以投资人的身份表示,“浮躁是FIC(First in Class,首创药物)最大的敌人,真正的科学创新需要长期经验的积累。” 7年,融资超20亿 腾讯也投了 一路走来,信诺维集结了一支投资人队伍。 那是2017年末,成立刚半年,信诺维就完成了首次融资。此后两年,公司保持着一年一轮的节奏,分别完成了A轮、B轮融资,交割金额过亿。而两次融资中,杏泽资本都以领投方身份出现,国发创投、聚明创投、正心谷资本等VC/PE机构,以及上市企业乐普医疗参与其中。 最难忘的是2020年,信诺维连续完成两起大额融资先是8月底,由正心谷资本与国际知名长线基金联合领投,海松资本、中金资本旗下中金启德基金、芯云资本、久友资本、德观资本等多家知名机构共同参与的10亿元C轮融资落地;年末最后一天,公司又宣布完成数亿元Pre-IPO轮融资,老股东海松资本领投,久友资本、德观资本再度押注,中华开发资本、峰毅远达资本、农银国际等知名机构加入。 谈及投资逻辑,彼时C轮领投方正心谷资本创始合伙人林利军曾表示,他们正是看中了信诺维雄厚的自主研发能力以及体系化运营能力:“公司致力于为全球病人开发新一代的小分子药物,解决抗感染、肿瘤等临床紧迫的未满足需求,我们非常看好公司XNW4107及其后续产品将会持续给患者和社会带来价值。”当中所提到的XNW4107,正是信诺维进入III期临床研究的药物之一,是新一代抗耐药菌药物。 海松资本创始人陈立光也曾表示,信诺维药物研发能够解决多个治疗领域的临床需求,显示出优异的疗效和独特的竞争优势。与此同时,两位医药老兵带领的团队也备...
香港证监会重磅出手!鼎益丰隋广义涉嫌操纵股价

香港证监会重磅出手!鼎益丰隋广义涉嫌操纵股价

小微 小微
70192
2024-02-27
涉嫌操纵股价被查!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月26日,香港证监会宣布已在原讼法庭对鼎益丰控股集团国际有限公司(鼎益丰)前主席兼非执行董事隋广义及另外20名人士展开法律程序,指他们涉嫌在2018年3月1日至2018年9月14日期间操纵鼎益丰的股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回顾鼎益丰股价走势发现,2017年7月起,鼎益丰控股股价经历了一轮极其迅猛的上涨,从0.7港元/股左右一路上涨,2018年11月2日,鼎益丰控股触及历史最高价28.33港元。也就是说,不到两年的时间里,涨幅接近40倍。此后,2019年2月起,鼎益丰控股股价又开始接连暴跌。截至2024年2月26日收盘,鼎益丰控股收盘价为1.44港元。 香港证监会出手 香港证监会指出,已在原讼法庭对鼎益丰控股集团国际有限公司(鼎益丰)前主席兼非执行董事隋广义及另外20名人士展开法律程序,指他们涉嫌在2018年3月1日至2018年9月14日期间内操纵鼎益丰的股份。 香港证监会指出,其根据《证券及期货条例》第213条寻求法庭作出多项命令,以便在法庭裁定各被告违反《证券及期货条例》相关条文的情况下,使受影响的对手方回复交易前的状况,以及限制各被告处置或以其他方式处理任何资产及/或财产,并同时确保有足够的资产以履行有关的回复原状令,香港证监会在今年2月26日将“传讯令状”送交法庭存档。 香港证监会早前向合共17家经纪行发出限制通知书,将各被告的资产冻结,并禁止有关经纪行在未取得证监会事先书面同意的情况下,处理在其客户账户内持有的若干资产,而该等账户与涉及鼎益丰股份的涉嫌市场操纵活动有关。有关的限制通知书仍然有效。 两份通知书时间分别为2019年3月份和6月份。其中,2019年6月,香港证监会向九家经纪行发出限制通知书,禁止它们处置或处理在其客户账户内持有的若干资产。该等账户与2018年至2019年初期间鼎益丰股份的涉嫌市场操控活动有关。 香港证监会指出,该等经纪行并非证监会今次进行调查的对象,而它们已就有关调查作出配合。限制通知书并不影响该等经纪行的运作或它们的其他客户。限制通知书禁止该等经纪行在未取得证监会事先书面同意的情况下,以任何方式处置或处理、辅助、怂使或促致另一人以任何方式处置或处理有关客户账户内的任何资产。 股价曾两年暴涨40倍 从鼎益丰控股股价表现来看,经历过一轮极其迅猛的上涨。 2017年7月以前,鼎益丰控股股价长期不到1港元。2017年7月开始,从0.7港元/股左右一路上涨,2018年11月2日,鼎益丰控股触及历史最高价28.33港元。也就是说,不到两年的时间里,涨幅接近40倍。 2019年2月起,鼎益丰控股股价开始接连暴跌。截至2024年2月26日收盘,鼎益丰控股收盘价为1.44港元。 据鼎益丰官网显示,该集团成立于2011年1月,注册资本5.81亿,号称目前管理资产累计超1000亿港币,自称“是一家根植于中华优秀文化的大型跨国综合资产管理集团,主要从事金融投行和投资管理业务。集团以隋广义独创的‘东方古典哲学价值投资理论体系’为核心技术,在‘金融+文化’的产业驱动下,采用收购、兼并、资产重组等资本运作方式,为投资者们提供专业的金融特色服务”。 官网介绍称,隋广义为东方古典哲学价值投资理论体系创始人,并称隋广义“集商、政、国学研究经历及背景于一身”,独创“禅易投资法”。官网简历称,隋广义1962年出生于吉林省长春市,1994年出任吉林省敦化市副市长,上世纪90年代末至2010年潜心研究修习东方传统文化并创立“东方古典哲学价值投资理论体系”,2011年南下深圳创立鼎益丰集团有限公司并出任董事长,2015年至2020年出任香港上市公司中国投资基金有限公司(现更名为鼎益丰控股集团国际有限公司)非执行董事、董事会主席,2020年出任香港鼎益丰国际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2021年出任香港创业集团非执行董事、名誉主席以及华音国际控股有限公司非执行董事、联席主席。 曾两次被深圳监管部门点名 值得注意的是,鼎益丰曾两次被深圳监管部门点名。 2023年2月,深圳市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专班办公室在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官网发布关于鼎益丰相关业务的风险提示称,相关部门陆续收到群众关于“鼎益丰理财”“鼎益丰投资”“鼎益丰基金”等相关业务咨询。 深圳市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专班办公室表示,经初步核查,“鼎益丰”关联的主体众多,且分布在全国各地,在深圳的经营主体不持有金融许可证、不具备从事金融业务资质。据互联网公开信息显示,2019年3月,香港上市公司中国鼎益丰曾被港交所勒令停牌,香港证监会曾对其开展调查。同时,互联网上与“鼎益丰”相关的“玄学投资”“操纵股价”“非法集资”“圈钱”“骗局”等负面新闻众多。 深圳市防范和处...
科技成长股火了!17只滞涨科技成长股获北上资金、产业资本同步加仓

科技成长股火了!17只滞涨科技成长股获北上资金、产业资本同步加仓

小微 小微
67819
2024-03-03
(原标题:AI+时代到来,科技成长股火了!17只滞涨科技成长股获北上资金、产业资本同步加仓)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024开年,科技领域大事和热搜不断。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月16日,OpenAI发布全新的Sora文生视频模型,可以一次生成60s的长视频,且视频画面精细度较高。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月26日,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召开扩大会议,提出加快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赋能,打造一批有竞争力的平台和企业。 2月27日,南京大学发布了2024年9月面向3700余名新生开设的“人工智能通识核心课程体系”总体方案,这一举措系全国首创。 2月29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发布了2023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包括人工智能大模型为精准天气预报带来新突破、揭示人类基因组暗物质驱动衰老的机制、揭示光感受调节血糖代谢机制等。 可以说时下最热门的赛道就是人工智能及其产业链等科技方向。 多家机构看好科技成长主线 科技是推动社会进步、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随着ChatGPT、Sora文生视频模型的相继发布,人工智能在交互体验方面迈出重要一步。国内科学技术在生命科学和医学、人工智能、量子、天文、化学能源等领域也取得了重大突破。沉寂许久之后,进入2024年以来,科技赛道获多家券商机构看好。 数据宝粗略统计显示,2024年以来,中信证券、申万宏源、长城证券等多家机构表示看好科技成长主线。 中信证券表示,小微盘受交易博弈的影响异常显著,科技成长有望成为今年另一条投资主线。 2月23日,申万宏源发布的市场预期问卷调查结果显示,60%的投资者认为高股息将受益于无风险利率下行、市场基本面亮点不足;28%的投资者认为市场存在以科技成长为主线的其他替代资产。 (图片来源:申万宏源) AI+时代到来,算力、芯片等软、硬科技具备成长潜力 如今,AI已渗透到各行各业,在提高脑力劳动力的同时,极大地节省了人力、物力成本,这背后离不开算力等软科技以及芯片、半导体等硬科技支持。 科技领域涵盖范围较为广泛,哪些科技赛道成长潜力较大? 2月27日,知名公募机构景顺长城投研团队发布《重塑与创造——2024 AI+洞察报告》(下文简称“报告”)。 报告认为,总体来说,AI将在科技领域持续带来新的投资机会。从投资角度来说,AI产业链可以从模型层、算力层、应用层分别切入;AI重塑机器人大脑,产业链迎来新机遇;算力需求将从训练转向推理,从云端转向边端;国产芯片和先进封装迎历史性机遇。 根据上述观点,软科技领域的AI算力、人工智能、6G通信等,硬科技领域的芯片、半导体产业链、人形机器人等有望兼具科技+成长的双重属性。 在一系列消息面的利好影响下,A股市场的科技领域自春节后迎来全面反弹。 证券时报·数据宝统计,中证科技100指数春节后以来(2月19日至3月1日)累计涨超8%,申万AI算力指数、人工智能指数同期涨幅均超过27%;半导体产业、芯片指数涨幅均超过15%。 事实上,上述板块的大涨或与超跌反弹有一定关系。中证科技100指数自2022年至2024年2月6日累计跌幅超过38%;芯片、半导体产业、人工智能指数期间跌幅均超过30%。 281只科技成长股出炉,25股年内涨超10% 数据宝统计,上文提及AI算力、人工智能、6G、芯片、半导体、人形机器人6个科技成长赛道的概念股共计281只(部分公司含交叉概念),其中25股2024年内涨幅超过10%,涨幅超过30%的有6股。 其中AI算力+6G概念股天孚通信、人工智能概念股嘉友国际、AI算力概念股中际旭创2023年净利润均大幅增长。 天孚通信系光纤连接细分市场龙头,该股今年以来涨近50%。截至3月1日,公司收盘价录得136.88元,创阶段新高,2023年净利润增幅上限达到88%。 部分概念股持续下跌,近20股年内跌幅超25%,包括荣旗科技、航天宏图等。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股价大跌的概念股2023年业绩普遍不佳,不少公司业绩持续下滑、首亏甚至续亏;例如,纳芯微、杰华特、神工股份等业绩首亏股2024年以来跌幅均超过30%。 北上资金、产业资本同时加仓19只科技成长股 科技成长赛道获多家机构强烈看好的同时,2024年以来还备受各路资金的追捧。 从外资动向来看,数据宝统计,上述281股中,有230余只属于陆股通成份股,其中153股今年以来获北上资金加仓,数量占比超六成,中际旭创、石头科技、雅克科技等最新持股较2023年末加仓超2个百分点。 从产业资本来看,重要股东增减持方面,以变动截至日期来看,今年以来,30股获重要股东增持,华测导航、捷捷微电等增持超2000万元。回购方面,65股今年以来回购合计超45亿元,歌尔股份、九号公司-U回购金...
收评:沪指涨0.28%,银行、保险等板块拉升,医药等板块走低

收评:沪指涨0.28%,银行、保险等板块拉升,医药等板块走低

小微 小微
64451
2024-03-05
(原标题:收评:沪指涨0.28%,银行、保险等板块拉升,医药等板块走低)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证券时报网讯,3月5日,沪指盘中震荡上扬,上证50指数涨超1%,北证50指数大跌超3%;两市成交额连续5日突破万亿元大关,北向资金午后逐步进场扫货。 截至收盘,沪指涨0.28%报3047.79点,深证成指跌0.23%报9416.8点,创业板指微跌0.06%报1833.66点,上证50指数涨1.15%,北证50指数跌3.49%;两市合计成交10670亿元,北向资金净买入15.54亿元。 盘面上看,军工、旅游、银行、保险等板块拉升,飞行汽车、AI手机、消费电子概念等活跃;环保、家居、医药、石油、农业、地产、券商等板块走低。 华龙证券指出,2月市场连续上行,资金短期获益明显,2月末因部分在市资金存在“高切低”或拟入市资金观望待机,引发市场短期调整。不过市场仍处于底部区域,当前布局市场的价值明显。近期市场风险偏好提升,在“赚钱效应”回归的情况下,市场流动性持续改善。政策不断“输出”将促进经济持续改善和上市公司基本面预期好转。因此市场短期调整将提供布局机会,3月份有望筑牢“市场底”。建议关注政策和行业利好催化,并选择估值合理、业绩预期改善、历史3月胜率较高方向。...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