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近年来,中国在线旅游行业经历了深刻的洗礼与重构。随着社会运行全面恢复正常,居民出行意愿得到充分释放,行业迎来了强劲的复苏与反弹。然而,此番复苏并非简单的回到过去,而是伴随着消费者偏好、技术底座、商业模式和竞争格局的深刻变革。人工智能等颠覆性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行前、行中、行后的每一个服务环节;消费者不再满足于标准化的产品,对个性化、体验化、内容化的需求日益旺盛;同时,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推动下,绿色、低碳的旅行方式也逐渐成为新的风向标。
一、 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 市场进入理性增长与价值重构的新周期
根据中研普华研究院《》显示:当前,中国在线旅游市场已告别过去粗放式的流量增长阶段,步入一个更为成熟和理性的新发展周期。市场的增长动力不再仅仅依赖于用户规模的简单扩张,而是更侧重于用户价值的深度挖掘与产业链效率的全面提升。一方面,头部平台凭借其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品牌效应和技术优势,持续巩固市场地位;另一方面,激烈的同质化竞争也促使企业必须思考从交易额导向转向利润导向,更加关注服务质量和盈利模式的健康度。
(二) 消费者行为变迁驱动行业底层逻辑转变
后疫情时代,旅游消费者的行为模式发生了显著且不可逆的变化。其核心表现为决策链条的延长和对体验价值的极致追求。旅行者不再满足于简单的机票酒店预订,其灵感激发、信息搜集、比价决策、行程分享的全过程都深度依赖于内容。小红书、抖音等内容平台已成为重要的旅游决策入口,这标志着行业从“交易型”消费向“灵感型”消费、“内容型”消费转变。消费者渴望获得真实、独特的体验,对小众目的地、沉浸式玩法、深度本地化生活体验的需求激增,这要求在线旅游企业必须从单纯的供应链组织者,升级为生活方式的内容创作者和体验设计者。
(三) 政策与监管环境持续优化行业生态
国家层面持续出台旨在促进消费、振兴旅游业的各项政策措施,为在线旅游行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宏观环境。同时,监管机构也对数据安全、价格透明度、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些监管举措在短期内可能增加了企业的合规成本,但从长远看,有效规范了市场秩序,遏制了“大数据杀熟”、“不合理低价游”等乱象,推动了行业的公平竞争和健康发展,有利于保护真正致力于提升服务品质企业的长期利益。
(一) 核心产品供应链的深化与重塑
机票、酒店、门票等标准品作为在线旅游的基石业务,其竞争焦点已从最初的价格战,转向供应链的深度、效率与灵活性。在酒店领域,平台正通过系统直连、会员体系互通等方式,与酒店集团建立更深度的绑定,以获取更稳定的库存和更具竞争力的价格。在机票领域,智能动态打包技术使得“机票+X”产品组合更加丰富和便捷,提升了单客价值。对于景区门票及目的地碎片化服务,全面数字化和即买即用已成为标配,平台正致力于接入更广泛、更下沉的资源,以满足游客日益多元化的即时需求。
(二) 内容化、体验式产品的崛起与繁荣
为响应消费者从“交易”到“体验”的需求转变,内容化、体验式产品已成为行业创新的主战场。直播带货、旅游短视频、图文笔记等内容形式不仅承担着营销功能,其本身也正通过“内容-产品-交易”的闭环设计,直接转化为销售。基于内容种草而衍生出的定制游、主题游(如亲子研学、康养度假、户外探险)、当地体验(如非遗工作坊、私藏美食探店)等产品快速增长。这些产品通常具有高附加值、高毛利和强用户粘性的特点,是平台实现差异化竞争和突破增长瓶颈的关键。
(三) 技术赋能服务体验的智能化与个性化
人工智能技术已全面渗透至在线旅游的服务全流程,极大地提升了用户体验和运营效率。在行前,AI助手通过多轮对话和深度理解,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目的地推荐和行程规划;在行中,智能客服能够实时解决用户问题,AI翻译、智能导航等工具成为用户的贴身旅行助手;在行后,基于用户行为数据的智能算法可自动化生成旅行足迹,并精准推荐下一次可能心动的旅行目的地。这种全流程的智能化服务,正重新定义“高质量服务”的标准,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 “人工智能+”将成为价值创造的核心引擎
未来五年,人工智能将从辅助工具演进为驱动行业创新的核心引擎。大模型技术在旅游领域的应用将趋于深化,带来更自然、更智能的人机交互体验,使得行程规划机器人变得真正实用化和人性化。另一方面,AI将在B端赋能上发挥更大作用,为供应商提供需求预测、动态定价、收益管理等智能化工具,全面提升整个产业的资源配置效率和盈利能力。AI与增强现实(AR)技术的结合,也将在目的地营销和沉浸式体验预览方面创造新的可能。
(二) 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度融入产品与品牌
随着“双碳”目标的推进和消费者环保意识的觉醒,绿色旅游将从一个小众概念发展成为主流趋势。在线旅游平台将更有动力和责任推广环保酒店、绿色航班选项,并提供碳足迹测算甚至碳中和补偿方案。倡导保护目的地生态环境、尊重当地文化的负责任旅行理念,将不再仅仅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更是塑造品牌形象、吸引价值观共鸣用户的重要战略。具备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优势的企业将更容易获得资本和消费者的青睐。
(三) 竞争格局从“零和博弈”走向“生态竞合”
行业的竞争边界将日趋模糊,从平台间的纯粹竞争,转向跨行业、多主体融合的生态竞争。在线旅游平台将与内容平台、生活服务平台、金融支付机构、乃至智能汽车企业展开更深入的合作,共同构建“旅行生活”大生态。竞争的重点将是如何更好地嵌入用户的日常生活场景,提供无缝衔接的服务体验。这种竞合关系将促使企业开放合作,整合内外部资源,共同为用户创造更大价值。
(一) 关注技术驱动型解决方案的投资机会
投资者应重点关注那些专注于为行业提供关键技术能力和解决方案的创新企业。这包括但不限于:专注于垂直领域的人工智能算法公司、提供沉浸式体验的AR/VR技术供应商、为中小旅游企业提供数字化升级服务的SaaS平台、以及致力于提升供应链效率和透明度的区块链技术应用等。这类企业虽不直接面向C端用户,但他们是行业基础设施的构建者,具有较高的技术壁垒和平台价值。
(二) 布局深耕细分市场的创新服务提供商
在通用型平台格局已定的背景下,在特定细分市场建立强大品牌和用户忠诚度的企业展现出巨大的投资潜力。这些细分市场包括但不限于:面向高净值人群的定制旅行、专注于青少年群体的研学旅行、结合健康管理的康养旅游、以及针对特定兴趣圈层的主题旅行(如摄影、观星、徒步等)。这类企业通常拥有深厚的行业知识、强大的产品设计能力和良好的口碑,能够有效抵御平台的流量优势,实现高质量的增长。
(三) 挖掘下沉市场与出境游的双重增长红利
国内方面,低线城市及乡村地区的旅游需求潜力巨大,是下一阶段流量增长的重要来源。投资机会在于那些能有效整合下沉市场优质供应链、触达并服务本地消费者的模式和创新企业。国际方面,随着出境游市场的持续复苏和扩容,在跨境支付、目的地服务、语言翻译、签证服务等环节拥有独特优势的企业将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投资者可关注那些能够解决出境游痛点、提供无缝连接体验的创业项目。
如需了解更多在线旅游行业报告的具体情况分析,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