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动态:百英生物拟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募资10.5亿元

小微 小微
67638
2024月03月19日

证券之星消息,上海百英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百英生物)拟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募资总金额为10.5亿元,保荐机构为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募集资金拟用于上海研发中心项目、江苏生产基地建设项目、补充流动资金,详见下表:

先来了解一下该公司:上海百英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抗体表达和抗体发现与优化业务的CRO公司。公司建立了高通量、高表达、快速交付的抗体表达平台,赋能抗体药物研发;公司从抗体表达业务拓展到抗体发现和优化业务,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抗体发现服务;公司同时积极开拓境外市场,境外业务占比逐年提升。公司在抗体表达领域深耕数年,建立了自有的技术和管理体系。在技术方面,通过密码子优化和信号肽筛选获得改良的表达载体,通过细胞驯化和细胞改造获得高表达能力的工程细胞株,通过优化细胞培养条件和提高转染效率获得高产量的培养工艺,公司构建了抗体表达的核心技术能力,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抗体表达服务;在业务流程方面,公司建立了“从基因设计到抗体交付”的全过程控制体系和质量保证体系,保证了服务的高质量交付。通过优化工艺参数和标准操作程序(SOP)实现标准化,通过设备定制和流程再造实现自动化,通过数字化建设实现信息化。标准化、自动化和信息化建设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有效地降低了人为误差。报告期内,公司抗体交付成功率达到95%以上,公司服务流程和服务质量也获得众多MNC供应商的认证准入;在工业化服务方面,公司目前建有近1.86万m2的研发实验室和生产基地,在职员工超过600名,具备从1mL-200L培养规格的柔性服务能力,单批次瞬时通量表达能力超过2,000个分子,可应对多样化、多品种、多规格的服务需求。截至本招股说明书签署日,公司抗体表达服务的细胞系涵盖CHO、HEK293等,服务种类涵盖单抗、双抗、多抗、重组蛋白、纳米抗体等,公司已累计为境内外近1,200家制药企业提供药物研发外包服务。 公司优异的抗体表达能力赋能抗体发现和优化业务,为客户提供从靶点抗原制备、动物免疫、抗体筛选、抗体优化、功能检测、细胞株构建等全流程抗体发现与优化的一站式服务。公司拥有背景清晰、全程可溯源的羊驼生物资源,在此基础上结合噬菌体技术、单细胞筛选技术、NGS测序技术、超高通量表达技术等,构建了高效的纳米抗体开发平台。公司建立了单B细胞抗体筛选平台,结合高通量抗体表达,实现抗体序列的快速验证,具有通量高、周期短、多样性丰富等优势。公司依托高通量抗体表达平台,建立了无偏差定点饱和突变的亲和力成熟技术平台(FCMES-AM),解决了常规建库方法带来的偏向性问题,为客户提供可靠、快速的亲和力提高或亲和力降低服务。公司依托高通量表达平台,基于CDR移植的方法,实现最快3周内完成抗体人源化服务。此外,公司建立了抗体功能检测平台,可提供SPR、BLI、ELISA、FACS等检测服务。公司取得了ECACC的CHO-K1细胞株全球范围商业化再授权权利,驯化后的CHOK1BN细胞株已完成国内与国际第三方检测机构的检定,并已完成美国FDA的DMF备案,符合国际多中心申报要求,已有客户项目已进入国际多中心临床阶段。随着核心技术平台的不断增加和完善,公司可提供的服务类型不断增加,服务能力持续提升,公司营业收入和客户数量持续增长。2022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60亿元,同比增长55.49%。

从目前公布的财报来看,百英生物2022年总资产为7.64亿元,净资产为6.4亿元;近3年净利润分别为5765.29万元(2022年),4298.29万元(2021年),29.69万元(2020年)。详情见下表:

百英生物属于研究和试验发展行业从申请上市地看,深交所创业板过往一年接申请209家,申请成功41家,6家终止,其余尚在流程中。从保荐机构来看,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过往一年共保荐23家,成功5家,其余尚在流程中。

目前交易所已受理该申请,对百英生物有兴趣的投资者可保持关注。

以上内容由证券之星根据公开信息整理,由算法生成,与本站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力求但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的准确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等,如存在问题请联系我们。本文为数据整理,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请谨慎决策。

其他相关 RELEVANT MATERIAL
证监会:目前没有IPO倒查10年安排 将大幅提高拟上市企业现场检查比例;违法成本只会越来越高

证监会:目前没有IPO倒查10年安排 将大幅提高拟上市企业现场检查比例;违法成本只会越来越高

小微 小微
62287
2024-02-24
2月23日,中国证监会首席检查官、稽查局局长李明,首席风险官、发行司司长严伯进出席证监会新闻发布会,介绍了资本市场稽查执法的相关情况。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谈及“IPO要倒查10年”的报道,严伯进指出,防范打击财务造假、欺诈发行是一个持续的过程,目前没有IPO倒查10年的安排。谈及部分投资者反映一些案件处罚结果过轻,李明表示,今后将会有更多案件适用新《证券法》,处罚力度会越来越大,违法成本只会越来越高。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大幅提高拟上市企业现场检查比例 严伯进表示,证监会系统坚持以投资者为本,从严审核拟上市企业,对违法违规、侵害投资者利益的行为严惩不贷,用监管的威慑力让企业不敢“带病闯关”,从源头上提升上市公司质量。企业上市后,财务真实性仍是日常监管的重中之重。证监会综合运用定期报告监管、现场检查等多种方式,循环筛查高风险可疑类公司,发现财务造假、欺诈发行的依法立案查处,情节严重的移送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无论是在审的拟上市企业,还是已经上市的企业,无论什么时候上市,都要受到证监会持续严格监管。 “目前没有IPO倒查10年的安排。”严伯进指出,在发行上市监管工作中,证监会正在持续加强全链条把关,重罚财务造假、欺诈发行。证监会也将大幅提高拟上市企业现场检查比例,以上市公司质量的提升回应投资者的关切。 违法成本只会越来越高 针对“部分投资者反映一些案件处罚结果过轻”的说法,李明表示,对证券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是投资者广泛关注的一个问题。近年来,证监会从行政处罚、民事索赔、刑事追责等方面持续发力,努力解决违法成本低的问题。证监会积极推动修订《证券法》,提高行政处罚幅度,建立集体诉讼制度;推动《刑法修正案(十一)》出台,提高证券犯罪的刑期,加大处罚力度。 2020年《证券法》修订后,证券违法行为的罚款金额上限已有大幅提高。对欺诈发行行为,罚款限额从募集资金百分之五,提高到最高可至募集资金的一倍;对财务造假等信息披露违法行为,从最高罚款60万元,提高至1000万元;对内幕交易、市场操纵等违法交易,从给予违法所得1—5倍罚款,提高至1—10倍罚款。李明指出,近期按照新《证券法》查处的一批案件,已经充分体现了加大处罚力度的效果,比如奇信股份案,证监会对公司财务造假行为和组织指使的实际控制人分别处以1000万元罚款,对公司欺诈发行行为处以4000万元的罚款。 “从执法周期来看,目前还处于新旧《证券法》的交替适用期。”李明介绍,证监会查处的部分案件,违法行为发生在新《证券法》实施前,随着这类案件的逐步加快处理完毕,今后将会有更多案件适用新《证券法》,处罚力度会越来越大,违法成本只会越来越高。 李明介绍,从追责程序来看,我国将行政处罚、民事索赔和刑事追责分为三类不同的独立程序分别处理。民事赔偿兼具赔偿投资者和遏制不法行为的多重功能,特别是集体诉讼,更能触及违法者痛处,令投资者拍手称快。行政执法常常可以为民事索赔和刑事追责提供证据先导,从过往案例来看,证监会一公布执法信息,投资者保护机构、律师和投资者就开始行动起来,组织民事赔偿诉讼,违法者往往因随之而来的民事责任而承担巨额赔偿,甚至倾家荡产,这也是执法震慑力最直接的体现。如康美药业案,证监会按照2005年《证券法》顶格罚款60万元,但后续有5万多中小投资者通过集体诉讼获赔24.59亿元。泽达易盛案,证监会依据新《证券法》罚款8600万元,投资者通过集体诉讼和解获得2.8亿元全额赔偿。对于一些涉嫌犯罪的证券违法案件,证监会都要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如獐子岛时任董事长被判处15年有期徒刑,天山生物相关主体被判处无期徒刑。 李明指出,下一步,证监会将坚持不枉不纵的法治原则,在法律授权范围内不断提高执法效率,加大执法力度,进一步丰富惩戒手段和方式,综合运用监管措施、行政处罚、市场禁入、失信惩戒、重大违法强制退市等行政措施,用好集体诉讼、支持诉讼和刑事手段,对违法者形成叠加打击效应。 不让造假者瞒天过海蒙混过关 聚焦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这一目标,李明介绍,证监会将多措并举,进一步加大对上市公司欺诈发行、财务造假,以及大股东违规占用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证监会将持续投入更大人力、物力,通过年报审阅、公司历史数据对比、行业数据对比、重大舆情监测、投诉举报处置等多元化渠道识别造假线索,并通过现场检查核实验证,进一步提升线索发现能力。 这些年,证监会也逐步积累了大量有效的监管数据,在运用大数据比对方面也形成了很多成果。李明表示,证监会将紧盯上市公司滥用会计政策调节利润等恶劣行为,不让造假者瞒天过海蒙混过关。证监会还将注重全流程监管执法,把好“入口关”,坚持“申报即担责”,日前证监会对思尔芯申请科创板首发上市过程中欺诈发行违法行为作出行政处罚,这也是新《证券法》实施以来的首例;畅通“...
摩根士丹利证券获核准证券投资咨询、证券自营两项业务资格,我国证券基金行业开放持续推进

摩根士丹利证券获核准证券投资咨询、证券自营两项业务资格,我国证券基金行业开放持续推进

小微 小微
70333
2024-03-01
(原标题:摩根士丹利证券获核准证券投资咨询、证券自营两项业务资格,我国证券基金行业开放持续推进)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3月1日,据上海证监局消息,已核准摩根士丹利证券(中国)有限公司变更两项业务范围,一是增加证券投资咨询业务,二是将“债券(包括政府债券、公司债券)的自营”变更为“证券自营”。根据要求,摩根士丹利证券(中国)有限公司应依法向公司登记机关申请变更登记,并自取得换发的营业执照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向证监会申请换发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同时根据批复修改公司章程,并报备所修改条款。 近年来,外资金融机构加快在华投资展业。截至目前,国内外资控股或独资券商已达9家,分别是瑞银证券、摩根士丹利证券(中国)、星展证券、大和证券(中国)、汇丰前海证券、野村东方国际证券、渣打证券、高盛高华证券以及摩根大通证券(中国)。等待入场的外资券商还有花旗证券、法巴证券、日兴证券、青岛意才证券等。 外资金融机构纷纷“抢滩”中国市场,与证监会坚持证券基金行业高水平对外开放不无关系。2019年10月,证监会明确了取消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期货公司外资股比限制的时间,自2020年1月1日、4月1日和12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分别取消期货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和证券公司的外资股比限制。2020年3月13日,证监会再次宣布,自2020年4月1日起取消证券公司外资股比限制,符合条件的境外投资者可根据法律法规、证监会有关规定和相关服务指南的要求,依法提交设立证券公司或变更公司实际控制人的申请。 在市场人士看来,外资券商、资产管理公司在华布局加速,或将掀起“鲶鱼效应”,为证券基金行业带来新的活力。同时,对外开放也有助于提高我国资本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有助于引导国内投资风格向价值投资转变,改善投资者结构。未来,随着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步伐坚定、成效显著,外资准入不断放宽,产品开放稳步推进,互联互通跨境投资的效率将持续提升。 校对:刘榕枝...
重要数据出炉!

重要数据出炉!

小微 小微
66815
2024-03-01
(原标题:重要数据出炉!)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3月1日,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了中国采购经理指数。2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制造业PMI)比上月略有下降,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连续3个月上升且升幅较上月有所扩大,综合PMI产出指数与上月持平。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析认为,2月份制造业PMI指数小幅回落,主要是春节因素影响;剔除季节性因素,可以认为指数大体平稳。3月份制造业生产或较快回升,叠加需求、价格和预期等方面的变化,制造业后期回升具备基础。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方面,相关经济活动继续蓄势,结合细分数据变化来看,消费和投资相关活动均有积极变化。 2月份制造业市场活跃度总体有所下降 2月份,制造业PMI为49.1%,比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在构成制造业PMI的五个分类指数中,2月份生产指数、原材料库存指数、从业人员指数和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均比上月有所下降,新订单指数与上月持平,但仍低于临界点。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表示,2月份,由于春节假日因素影响,制造业处于传统生产淡季,加之疫情防控平稳转段后企业员工假期返乡增多,企业生产经营受到较大影响,制造业市场活跃度总体有所下降。 从制造业PMI其他相关指标看,出厂价格、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比上月有所上升。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张立群表示,这反映企业生产准备活动趋向活跃。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分析师文韬也表示,2月份,国内市场需求继续趋稳回升对制造业产品价格有所支撑,制造业出厂价格指数为48.1%,较上月上升1.1个百分点,显示制造业产品市场价格趋稳运行。尤为突出的是,产品市场价格趋稳运行具有普遍性,基础原材料行业和高技术制造业的出厂价格指数均较上月上升2个百分点左右,消费品制造业出厂价格指数较上月上升接近1个百分点。 从需求结构来看,受春节因素带动,高技术制造业和消费品制造业需求较好释放,两个行业的新订单指数分别为51.3%和52.3%,较上月上升1.1个和2个百分点,制造业发展动力趋于增强。 大中型企业运行稳定 赵庆河介绍,2月份,大型企业PMI为50.4%,与上月持平,继续位于扩张区间,其中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连续10个月保持在临界点以上;中型企业PMI为49.1%,比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 文韬表示,新订单指数保持在51%以上的较好水平,新出口订单指数较上月上升1.4个百分点,在连续10个月运行在49%以下后回到49%以上,显示大型企业市场需求稳中有增,出口需求较好回稳。中型企业也趋稳运行,中型企业PMI为49.1%,较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连续2个月上升。其中新订单指数较上月上升2.4个百分点,显示中型企业市场需求有所改善。 不过,小型企业受春节假日影响更为明显,本月PMI为46.4%,比上月下降0.8个百分点,生产经营活动放缓。 文韬认为,2月份生产活动有所放缓预计为短期现象。3月份制造业生产或较快回升,叠加需求、价格和预期等方面的变化,制造业后期回升具备基础。 消费和投资相关活动均有积极变化 2月份中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1.4%,较上月上升0.7个百分点,连续3个月上升,且升幅较上月有所扩大。 赵庆河表示,受春节假日等因素带动,与节日出行和消费密切相关的行业生产经营较为活跃,其中零售、铁路运输、道路运输、餐饮、生态保护及公共设施管理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位于53.0%以上;航空运输、货币金融服务、文化体育娱乐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位于60.0%以上高位景气区间,业务总量增长较快。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分析师武威表示,非制造业经济活动继续蓄势。结合细分数据变化来看,消费和投资相关活动均有积极变化,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持续向好,企业对市场需求不足感受程度有所缓解。 “除了春节拉动消费外,建筑业和金融业的数据变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节后我国经济动能持续释放基础良好。”武威说。 从建筑业看,受房屋建筑业和建筑装饰业淡季影响,建筑业活动增速较上月有所放缓,商务活动指数较上月下降。但从需求看,新订单指数虽仍在50%以下,但较上月有所上升。反映基础建设投资需求的土木工程建筑业供需呈现向好迹象,较好支持了建筑业活动。土木工程建筑业的商务活动指数和新订单指数较上月均有不同程度上升,且均升至60%以上,意味着基础建设投资需求有持续释放动能。节后,随着天气转暖和企业陆续复工,建筑业将进入施工旺季,一季度投资稳增长力度将会有较好表现。 从金融业来看,金融业商务活动指数较上月有所上升,且升至60%以上,特别是银行业活动表现较好。结合1月份社融数据同比多增来看,当前金融业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继续有增无减,5年期以上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有所下降,也将进一步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激发实体经济有效需求。 中...
科创板医疗器械业绩前瞻:28 家公司业绩增长超 20% 出海成新风口

科创板医疗器械业绩前瞻:28 家公司业绩增长超 20% 出海成新风口

小微 小微
60487
2024-03-06
(原标题:科创板医疗器械业绩前瞻:28 家公司业绩增长超 20% 出海成新风口)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近期,科创板医疗设备和高值耗材企业2023年业绩快报全部披露完毕。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8家企业合计实现营业收入350.62亿元,平均同比增长23.86%;实现归母净利润67.51亿元,平均同比增长28.92%。 业绩高速增长背后,市场对于医疗器械关注度也逐步回升,Wind医疗器械精选指数在2024年2月内上涨约15%。 21 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上交所密集组织上市公司走访调研,加大对优质上市公司的支持力度。 多家科创板医疗器械公司在调研中表示,国内医疗器械行业发展前景广阔,在国内及国外市场都展现出较强竞争力,企业将继续加强科创属性,做好主责主业,把“提质增效重回报”落到实处。 高值耗材业绩显著企稳 细分行业来看,2023年,14家科创板高值耗材企业共实现营业收入138亿元,79%的耗材公司营业收入呈正向增长,近七成企业归母净利润同比上升。 在市场人士看来,虽然受到短期政策和带量采购影响,但随着今年诊疗活动恢复正常,非紧急类手术重回正轨,高值耗材业务板块整体恢复增速。特别是伴随国家集采的有序推进及省际联盟集采的陆续展开,集采流程和管理水平逐步优化,带量采购对高值耗材的影响更加可预期,对高值耗材生产企业在收入利润端的影响企稳。 如人工晶体企业爱博医疗2023营收9.51亿元,同比增长64.18%;归母净利润3.04亿元,同比增长30.83%,两端均实现30%以上的增速。 科创板医疗设备领域,10家企业收入快速增长,平均增速超过40%,半数企业的归母净利润增速超过45%。 在市场人士看来,2023年行业政策影响积极,医疗设备板块先后迎来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放开、高质量发展行动规划发布、两批医疗服务与保障能力提升补助资金下达等多重政策利好,虽然短期内受到医疗反腐的外围影响,但中长期来看优质国产品牌有望在政策扶持下持续快速成长,且医疗设备企业出海初见端倪,未来发展空间值得期待。 其中,联影医疗2023年实现营收114.11亿元,同比增长23.52%;归母净利润19.74亿元,同比增长19.21%,业绩规模居行业首位。 目前,联影医疗各产品线排名均处于行业前列,其中CT产品、MR产品、RT产品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三,MI产品与XR产品(含固定DR、移动DR、乳腺DR)市场占有率均排名第一。 此外,其他科创板医疗设备细分领域也有突出表现。 如山外山2023营业收入6.9亿元,同比增加80.67%,归母净利润同比增加227.64%,公司CRRT设备2023年销量超过进口设备,销售占比稳居行业第一;澳华内镜2023 年营业收入增长52.29%,归母净利润增长166.93%;翔宇医疗2023实现营业收入7.45亿元,同比增长52.46%;归母净利润2.3亿元,同比增长82.96%。 医疗出海成为新风口 值得关注的是,多家科创板医疗器械企业“两条腿”走路的布局效果显著,相关上市公司纷纷布局海外市场,构建第二增长曲线。 2023年,联影医疗在欧美各大放射学大会上先后发布了全球首款5.0T人体全身磁共振uMR Jupiter、类脑技术平台uAIFI等多款前沿尖端产品。同时,积极推动海外布局,目前已有43款产品获得欧盟CE认证,累计设立海外服务中心17个,构建了超千人的服务团队。在国际市场上与GPS、佳能、富士等品牌开展正面竞争,成为中国医疗设备出海的一面旗帜。 无独有偶,和illumina诉讼和解后,华大智造也在2023年快速启程“全球化元年”。2023年2月,华大智造重磅推出超高通量基因测序仪T20,创造了全球基因测序仪通量和单人测序成本的新纪录。2023年11月,公司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何塞投资再建海外制造基地,并与全球多家渠道商建立合作,提升品牌影响力。 在高值耗材方面,赛诺医疗的新一代冠脉药物洗脱支架HT Supreme正在申请美国FDA批准,并已经开始在拉美、中东、非洲、亚洲等市场推动加速商业化进程。南微医学的内镜诊疗耗材已经在海外市场拓展了近百个国家和地区,其中美国市场和其他一些新兴国家市场发展较快,海外营收已超过总体营收的四成。...
券商今日金股:11份研报力推一股(名单)

券商今日金股:11份研报力推一股(名单)

小微 小微
68205
2024-03-06
券商评级是指证券公司的分析师,通过分析上市公司的财务潜力、财务指标、公司运营治理能力,然后进行实地考察调研后得出的评论,备受投资者关注。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据证券之星数库不完全统计,3月6日券商共给予超20家A股上市公司“买入”评级。从行业分布看,券商3月6日关注的个股聚焦于橡胶制品、化学原料、汽车整车、半导体、银行、通信设备、医药商业等行业。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为国内轮胎制造行业的领军企业,森麒麟最受券商关注,近一个月获东莞证券、国海证券、华鑫证券、民生证券、国信证券、西南证券、海通国际、中国银河、国金证券等11份研报关注,位居3月6日券商力推股榜首。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3月6日又有首创证券发布研报《公司简评报告:产销量及盈利能力双提升,全球化布局加速推进》,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8.00/21.79/26.73亿元,EPS分别为2.42/2.93/3.59元,对应PE分别为13/11/9倍,维持“买入”评级。 作为轻烃一体化龙头企业,卫星化学也备受券商关注,近一个月获太平洋证券、华安证券、国信证券、国海证券、天风证券、东吴证券等8份研报关注,位居3月6日券商力推股第二。 3月6日又有首创证券发布研报《公司简评报告:落实“质量回报双提升”,进入高质发展新阶段》,预计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8.19/66.74/77.65亿元,EPS分别为1.43/1.98/2.30元,对应PE分别为12/9/7倍,维持“买入”评级。 长城汽车也备受券商关注,近一个月获国投证券、东吴证券、民生证券、国联证券、德邦证券等7份研报关注,位居3月6日券商力推股第三。 3月6日又有德邦证券发布研报《2月汽车销量同比+4%,出口表现亮眼》,预计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为70.08、96.33、129.99亿元,对应PE为29、21、16倍,维持“买入”评级。 除了上述个股外,还有长电科技、双环传动、常熟银行、中际旭创、重药控股、新易盛、科威尔等多股备受券商关注,近一月获多家券商关注。 需要指出的是,券商给予“评级”并不绝对预示着股价的上涨,“增持”或“买入”与否,其实都是机构对于股票的“一家之谈”。因此,券商金股在大多数程度上仅是用作投资参考意义的,投资者切不可盲目买入。...
下周解禁:八公司解禁市值超过10亿元

下周解禁:八公司解禁市值超过10亿元

小微 小微
71559
2024-03-08
(原标题:下周解禁:八公司解禁市值超过10亿元)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Wind数据显示,下周(3月11日-3月15日)将有20.03亿股限售股上市流通,以周五收盘价计算,市值约为437.69亿元,较本周环比量减价增。其中,解禁市值超过10亿元的个股有8只,分别是中信证券、金盘科技、中望软件、科威尔、菱电电控、上海建科、康乐卫士、震有科技。除中信证券、上海建科、康乐卫士外,其余均来自科创板。 金盘科技3月1日披露,2.35亿股限售股将于3月11日起上市流通,占总股本的55.03%,按最新收盘价计算,解禁市值为102.85亿元,此次解禁股份类型为首发原股东限售股份。三年前,该公司IPO发行价为10.1元/股,如今股价已攀升至40多元/股。回购进展公告显示,截至2024年2月29日,金盘科技暂未实施股份回购。 业绩上,金盘科技2023年度实现营业收入66.67亿元,同比增长40.49%;净利润为5.04亿元,同比增长78.02%;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6.44%,比上年同期增长5.58个百分点。截至2023年12月31日,总资产为85.27亿元,较报告期初增长14.20%。 下周解禁股中,预计2023年业绩增长的还有中望软件、科威尔等。业绩快报显示,中望软件2023年实现净利润6225.50万元,同比增长887.90%;科威尔2023年实现净利润11748.61万元,较上年增长88.81%。震有科技虽然2023年净利润为-8313.86万元,但较上年同期减亏了13219.58万元。 菱电电控、康乐卫士则业绩“报忧”。菱电电控2023年度营业收入约为10.08亿元,同比增加41.5%;净利润4618.48万元,同比减少31.1%。康乐卫士预计2023年度实现营业收入177.97万元,同比下降6.36%;亏损3.01亿元,同比增长2.89%。 此外,国新能源控股股东华新燃气集团有限公司于2021年认购公司非公开发行的A股股票2.93亿股将于2024年3月11日上市流通。不过,国新能源3月7日晚间公告,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和对公司内在价值的认可,同时为增强广大投资者信心,华新燃气集团有限公司自愿承诺自非公开发行股份上市之日起12个月内(即自2024年3月11日至2025年3月10日)不以任何方式减持其持有的公司股份。 记者 陈慧 ...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