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企加速“瘦身健体” 年内分支机构净退出1042个

小微 小微
68297
2025月06月18日

  今年以来,险企裁撤分支机构和营销部门的步履有所加快。据《证券日报》记者统计,截至6月17日发稿,年内新设保险公司分支机构179个(包括分公司、支公司、营销服务部等),裁撤分支机构1221个,净退出1042个。

险企加速“瘦身健体” 年内分支机构净退出1042个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受访专家表示,从长期来看,保险机构的分支机构网络将呈现精简化、高效化、智能化态势,并与线上渠道相互融合,更好地发挥服务与营销能力,实现“瘦身健体”。

险企加速“瘦身健体” 年内分支机构净退出1042个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不再依赖实体网点

  近年来,保险公司在推进代理人队伍“清虚提质”的同时,也加快了裁撤分支机构的速度。

  根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保险许可证信息列表,截至6月17日,年内新设保险公司分支机构179个,裁撤分支机构1221个,净减少机构1042个。其中,人身险公司新设分支机构36个,裁撤分支机构964个,净退出928个;财险公司新设分支机构143个,裁撤分支机构257个,净退出114个。

  这一情况延续了近五年来保险公司分支机构数量净减少的整体态势。自2021年起,行业的裁撤机构数量持续大于新设机构数量,并于2022年达到最高峰,净减少超2000个分支机构。2022年后,保险公司的分支机构净减少数量相对有所下降,但仍旧维持在高位。

  究其原因,盘古智库(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高级研究员江瀚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一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保险公司能够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进行风险评估和客户服务,从而减少了对实体网点的依赖;二是越来越多的客户倾向于通过网络或移动设备购买保险产品和服务,降低了对传统分支机构的需求;三是随着行业转型步入深水区,保险公司采取降本增效策略,优化成本结构,减少运营开支,而关闭效益不佳的分支机构是降低成本的有效方式之一。

  对于保险公司而言,裁撤分支机构有助于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利润率,但同时也会面临服务网络覆盖面缩小等风险。北京排排网保险代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帆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方面,裁撤分支机构有助于机构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从而提升整体盈利能力。另一方面,分支机构是保险公司与客户直接接触的重要窗口,裁撤过多会导致线下服务网络的覆盖面缩小,进而可能影响客户尤其是老年客户或习惯线下咨询客户的体验,甚至可能流失一部分业务。因此,保险机构需要权衡利弊,确保在优化网络的同时,不损害核心客户关系和业务基础。

  线上线下融合

  近年来,在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互联网渠道的保险消费潜力逐渐释放。

  由元保集团与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中国保险与养老金融研究中心联合编撰的《2024年中国互联网保险消费者》洞察报告显示,近年来,各年龄段、各城市等级、各收入群体的线上购险率均持续上升,互联网保险在各类群体中持续渗透。

  在此背景下,保险公司应如何平衡线上渠道与线下网点?杨帆表示,关键在于转变服务理念和模式。保险机构应当认识到,强化服务能力不完全等同于维持庞大的物理网点,要将线上线下渠道有效融合。保险公司可以在裁撤部分低效分支机构的同时,加大对线上服务平台的投入,利用科技手段提升线上咨询、投保、理赔等服务的便捷性和体验感,通过渠道融合、功能转型和人员赋能,在优化网络的同时,持续强化整体的服务能力。

  展望未来,杨帆认为,由于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仍在继续,线上渠道的成本优势和服务潜力将进一步释放,因此预计保险公司优化线下网络、提升运营效率的需求仍旧较强。长期来看,保险机构的分支机构网络将朝着更加精简、高效、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但具体裁撤与否,将取决于保险机构的战略布局和该分支机构的实际价值。

其他相关 RELEVANT MATERIAL
人保车险   品牌优势——快速了解燃油汽车车险,人保有温度_大包装饮用水成套智能装备市场分析

人保车险 品牌优势——快速了解燃油汽车车险,人保有温度_大包装饮用水成套智能装备市场分析

小微 小微
49805
2024-03-11
大包装饮用水成套智能装备市场分析 2024年3月11日 来源:中研网 643 37 1、大包装饮用水成套智能装备界定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大包装饮用水成套智能装备指的是用于大包装饮用水(3L-20L)生产的成套智能装备,包括吹瓶系统、灌装系统、输送系统、贴标系统和后包系统,通过智能集成及协同控制实现生产整线自动化工作。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全球及中国包装饮用水智能装备市场规模情况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饮料包装机械将更加智能化和自动化,自动导航、远程操作、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将进一步应用,提高包装效率和质量。根据食品饮料产业协会、行业研报等资料显示2019年中国食品饮料包装机械市场规模为139.8亿元,至2023年,市场规模达到172.6亿元。 包装饮用水几乎每日陪伴我们。它是指封存于瓶子、水桶等各种容器内的饮用水。目前,中国包装饮用水以40%的占有率,稳占饮料市场头把交椅。全球包装饮用水渗透率达到27%。 按以上测算全球和中国包装饮用水智能装备的市场规模,相关计算过程如下: 表1:2019-2023年全球及中国包装饮用水智能装备市场规模测算   2019年 2020年 2021年 2022年 2023年 中国包装饮用水智能装备市场规模(亿元) 55.92 59.11 62.48 65.60 69.04 全球包装饮用水智能装备市场规模(亿元) 306.88 324.37 342.86 358.48 375.68 注:包装饮用水智能装备市场规模=食品饮料包装机械市场规模*渗透率 3、全球及中国大包装饮用水成套智能装备行业市场规模 通过整理国内外大包装饮用水成套智能装备市场渗透率情况,按照渗透率测算全球和国内大包装饮用水成套智能装备的市场规模情况,相关计算过程如下: 表2:2019-2023年全球及中国大包装饮用水成套智能装备市场规模测算   2019年 2020年 2021年 2022年 2023年 中国包装饮用水智能装备市场规模(亿元) 55.92 59.11 62.48 65.60 69.04 大包装饮用水成套智能装备渗透率 5.00% 7.30% 11.50% 16.00% 24.00% 中国大包装饮用水成套智能装备市场规模(亿元) 2.80 4.32 7.19 10.50 16.57 全球包装饮用水智能装备市场规模(亿元) 306.88 324.37 342.86 358.48 375.68 大包装饮用水成套智能装备渗透率 6.50% 9.00% 13.00% 18.00% 26.00% 全球大包装饮用水成套智能装备市场规模(亿元) 19.95 29.19 44.57 64.53 97.68 注:大包装饮用水成套智能装备市场规模=包装饮用水智能装备*渗透率 图1:2019-2023年全球及中国大包装饮用水成套智能装备市场规模(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 关注公众号 免费获取更多报告节选 免费咨询行业专家 相关深度报告REPORTS 11145 2896 3696 4496 5348 6196 推荐阅读 ...
人保服务 ,人保财险政银保 _2024年中国绿原酸行业产业链上下游结构及重点企业

人保服务 ,人保财险政银保 _2024年中国绿原酸行业产业链上下游结构及重点企业

小微 小微
55845
2024-04-03
2024年中国绿原酸行业产业链上下游结构及重点企业 2024年4月3日 来源:互联网 541 29 绿原酸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它是金银花的主要抗菌、抗病毒有效药理成分之一。绿原酸分子中含有羧基和酚羟基,因此显酸性;分子中的羧基和多个羟基使其可溶于亲水性的溶剂,但不溶于亲脂性的溶剂;此外,分子中还含有酯键,使其在13位上有双键,不仅可以发生酸水解,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绿原酸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它是金银花的主要抗菌、抗病毒有效药理成分之一。绿原酸分子中含有羧基和酚羟基,因此显酸性;分子中的羧基和多个羟基使其可溶于亲水性的溶剂,但不溶于亲脂性的溶剂;此外,分子中还含有酯键,使其在13位上有双键,不仅可以发生酸水解,也可以发生碱水解。 绿原酸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包括抗菌、抗病毒、增高白血球、保肝利胆、抗肿瘤、降血压、降血脂、清除自由基和兴奋中枢神经系统等。它还能有效地清除体内自由基,维持机体细胞正常的结构和功能,防止和延缓肿瘤突变和衰老等现象的发生。绿原酸对大肠癌、肝癌和喉癌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被认为是癌症的有效化学防护剂。 在生产上,绿原酸可以通过多种方法提取,如水提醇沉法、水提石灰乳沉淀法以及醇提铅盐沉淀法等。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例如水提醇沉法工艺简单、经济,但绿原酸损失较多;水提石灰乳沉淀法同样操作简便,但石灰乳沉淀不完全,会降低产率;醇提铅盐沉淀法虽能得到较纯的绿原酸,但工艺复杂,且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分析 绿原酸行业产业链上下游结构 在上游,主要是原材料的供应环节。这包括各种含有绿原酸的天然植物,如金银花、杜仲等。这些植物经过种植、采摘、初加工等过程后,为中游的提取和生产提供了必要的原材料。 中游是绿原酸的提取和生产环节。这一环节涉及的企业主要是绿原酸生产商和提取设备制造商。生产商通过运用不同的提取技术和工艺,从上游的原材料中提取出绿原酸,并进行后续的精制和加工,最终生产出符合市场需求的绿原酸产品。同时,提取设备制造商则提供用于提取绿原酸的设备和技术支持。 在下游,绿原酸产品被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主要的应用领域包括药品、保健品、化妆品以及食品添加剂等。药品行业是绿原酸的主要应用领域之一,绿原酸因其抗菌、抗病毒等生物活性,被广泛应用于感冒、咳嗽等药品的制造中。同时,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绿原酸在保健品领域的应用也逐渐增加。此外,绿原酸还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能,因此在化妆品领域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在食品添加剂方面,绿原酸可以作为一种天然的防腐剂和抗氧化剂,用于提高食品的品质和延长保质期。 绿原酸行业的发展现状 2022年,中国绿原酸的总产量超过了3500吨,而国内消费量约为3000吨。绿原酸的提取技术也在不断进步,随着技术的提升,生产效率和产量都在持续增长。 从全球角度来看,中国的绿原酸产量约占全球总产量的40%,使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绿原酸生产国。绿原酸的主要消费市场在国内,而出口市场则包括日本、韩国、欧美等地。绿原酸的市场需求稳步增长,且市场潜力巨大。 江苏康缘药业作为绿原酸提取的龙头企业,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他们凭借先进的提取技术和工艺,从天然植物中提取出高纯度的绿原酸,产品质量得到了市场的广泛认可。 鲁南制药和山东禾本堂同样是绿原酸提取行业的重要企业。他们不仅注重产品质量的提升,还积极投入研发,探索绿原酸在更多领域的应用,为行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还有一些企业如天草生物科技、德诺健康、一科生物、瑞丰药业、萃源生物科技等,也都在绿原酸行业中具有重要地位。他们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创新,为绿原酸行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这些重点企业在绿原酸行业中的发展不仅推动了整个产业链的完善,也促进了绿原酸在更多领域的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增加,这些企业有望在未来继续发挥重要作用,推动绿原酸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了解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同时, 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研究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产业图谱、智慧招商系统、IPO募投可研、IPO业务与技术撰写、IPO工作底稿咨询等解决方案。 关注公众号 免费获取更多报告节选 免费咨询行业专家 相关深度报告REPORTS 11122 2881 3681 4481 5340 6181 推荐阅读 ...
花椒行业面临的困境及未来市场策略分析_保险有温度,人保财险政银保

花椒行业面临的困境及未来市场策略分析_保险有温度,人保财险政银保

小微 小微
67416
2024-04-08
花椒行业面临的困境及未来市场策略分析 2024年4月8日 来源:互联网 1259 82 花椒,是我国传统香辛料的“三香”之首,已有几千年的应用史,以色泽划分,花椒主要分为红花椒和青花椒两大类,又因品种和形态不同,可分为红花椒、青花椒、藤椒、麻椒等。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花椒,是我国传统香辛料的“三香”之首,已有几千年的应用史,以色泽划分,花椒主要分为红花椒和青花椒两大类,又因品种和形态不同,可分为红花椒、青花椒、藤椒、麻椒等。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花椒富含营养,特别是维生素C,具有增强免疫力、帮助身体吸收铁质等作用。在医药方面,花椒具有温中散寒、补火助阳、宣肺燥脾、益血下乳、止呕止痛和杀虫止痒等功效。现代药理研究也发现,花椒对疣疮、湿疹或皮肤瘙痒等皮肤病有抑制和杀灭作用。 在食用方面,花椒是川菜、湖南菜等餐饮中不可或缺的香辣佐料,其独特的麻辣口感深受人们喜爱。花椒还可以提炼成花椒油、花椒粉等产品,广泛应用于各种烹饪和调味场景。 花椒行业面临的困境 我国花椒种植2300多万亩,是世界花椒第一生产大国,共有16个产区获得“中国花椒之乡”称号。多年来,各地花椒种植热度持续高涨,产量大幅提升,花椒产业已从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2014—2022年,全国花椒主产区产量从28.9万吨增长到57.4万吨,而目前国内年市场消费量在42万吨左右。 作为传统的农产品型调味品,花椒在发展中面临优势品种不够、质量管控不严、加工产业链条延伸不足、科技支撑能力不强等问题。 花椒作为农产品,价格波动遵循大部分农产品的规律:价格走高时农民积极性高,大量种植,产量剧增,导致价格下跌,椒农种植意愿下降,产量减少,价格再次走高,如此周期性反复。从蜂拥而上到产能过剩,再到供大于求,热门产业总是绕不开周期困局,花椒产业也未能例外。从局部种植到主产区辐射带动,全国花椒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产量饱和,供需之路走到拐点。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显示: 近年来,随着麻辣火锅、川菜、烤鱼、钵钵鸡等的发展,“麻味”逐渐流行,“主将”花椒调味品有了更多的表现机会。和大多数调味品一样,花椒调味品的主要消费场景也是餐饮、工业和家庭消费三大类。 市面上的花椒调味品主要分为3种,一是干调,即干花椒粒;二是粉料,如花椒粉;三是花椒油,包括藤椒油、麻油等。其中,干花椒占据市场C位。以青花椒为例,在各类青花椒调味品中,干青花椒占比达到78%。 花椒是重要的调味品,也是木本油料作物,且在医药方面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但我国花椒产业一直以原料销售为主,精深加工滞后。国内花椒的终端成品仍然以粗加工的干花椒为主,占比达到60%。深加工的花椒油占比约15%,精深加工的花椒提取物占比更低,仅5%左右。 从发展趋势上看,深加工的花椒油、花椒精油等产品标准化程度更高,溶解性更好,在实践运用中更便捷和可控,因此在食品工业和餐饮连锁化的趋势下应用场景会越来越广泛,市场份额有望持续增长。在政策扶持以及日益旺盛的市场需求(尤其是餐饮消费需求)的推动下,小小的花椒正迸发出巨大的能量。在餐饮业,花椒更是成为耀眼的明星调味品。 随着消费升级和健康需求日益增长,人们的消费模式、习惯正在发生改变。花椒产业只有对接市场需求,做出好产品,供需两侧共振才能打开发展新格局。花椒产业要全方位功能开发,促进花椒向日化用品、康养保健等领域延伸,培育更多产业链头部“链主”企业,带动产业链实现整体跃升;要全链条吃干榨净,推动企业在精深加工能力、规模化程度、龙头企业带动、品牌影响力等方面不断升级。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及投资者能否做出适时有效的市场决策是制胜的关键。报告准确把握行业未被满足的市场需求和趋势,有效规避行业投资风险,更有效率地巩固或者拓展相应的战略性目标市场,牢牢把握行业竞争的主动权。 更多行业详情请点击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 关注公众号 免费获取更多报告节选 免费咨询行业专家 相关深度报告REPORTS 11017 2811 3611 4411 5305 6111 推荐阅读 纸吸管是一种以木浆或其他植物纤维加工而成的纸作为主要原料,经过粘合、卷绕、干燥和分切等工艺制成的食品接触用一次... 环保建材是指在生产、使用、废弃处理等环节中...
人保服务 ,人保有温度_2024年中国生物质能发电行业的产业链分析及重点企业情况

人保服务 ,人保有温度_2024年中国生物质能发电行业的产业链分析及重点企业情况

小微 小微
53506
2024-04-09
2024年中国生物质能发电行业的产业链分析及重点企业情况 2024年4月9日 来源:互联网 1323 87 生物质能,作为一种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其独特之处在于其资源来源的广泛性与利用方式的多样性。生物质能不仅可转化为多种能源产品,更在综合效益上表现显著。特别地,生物质发电是开发利用生物质能的关键途径,它对于处理城乡有机废弃物、优化城乡环境、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生物质能,作为一种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其独特之处在于其资源来源的广泛性与利用方式的多样性。生物质能不仅可转化为多种能源产品,更在综合效益上表现显著。特别地,生物质发电是开发利用生物质能的关键途径,它对于处理城乡有机废弃物、优化城乡环境、助力乡村振兴战略以及推动农村能源转型具有重大意义。 生物质能的应用领域广泛,其中制备成型燃料、燃气、液体燃料以及生物质发电是其主要方向。而生物质发电,根据其技术特点,又进一步细分为生物质直燃、混烧和气化发电三种主要形式。这些不同的发电方式,不仅丰富了生物质能的利用手段,也为其在能源领域的广泛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持。 在生物质能发电行业的发展过程中,国家政策的支持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自“十三五”规划以来,我国生物质能产业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这背后离不开国家一系列支持政策的推动。例如,《“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以及《“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等综合性规划的出台,为“十四五”期间我国生物质能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和目标。 在生物质发电领域,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具体政策。如《关于完善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的意见》明确提出,在农村地区要优先支持沼气发电等生物质能发电接入电网,这为生物质发电在农村地区的推广提供了有力支持。此外,《2021年生物质发电项目建设工作方案》还提出完善垃圾处理收费制度,逐步推动形成垃圾焚烧发电市场化运营模式,并安排了相应的补贴资金,进一步促进了生物质发电项目的建设和运营。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分析 生物质能发电行业的产业链分析 我国生物质能发电行业的产业链构成相当完善,从上游到下游形成了一个紧密衔接的整体。在产业链的上游,主要环节是燃料资源的获取,其中生物质发电的主要燃料来源涵盖了秸秆、垃圾等多种资源。这些燃料的获取需要经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流程,包括收购、加工、储存、转运以及输送。特别是利用秸秆发电的过程中,从田间收购秸秆开始,由于秸秆的体积庞大,需要使用专业的打捞设备进行初步处理。之后,通过打碎、集成条状、打包等步骤,将秸秆转化为便于运输和储存的形式,最终通过运输车送至收购站,再进一步运往电厂。 产业链的中游则是生物质能发电的核心环节,主要参与者是生物质能发电企业。这些企业凭借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将上游获取的燃料转化为电能,为社会的能源需求提供有力支持。 在产业链的下游,电网输送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国营电网企业作为参与主体,负责将生物质能发电企业生产的电能输送至千家万户,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需求。 近年来,随着环保政策的不断加强以及补贴力度的增大,农民回收秸秆的积极性得到了显著提升。同时,城市垃圾治理的需求也日益强烈,这为中游的生物质能发电行业提供了充足的燃料资源。据统计,我国秸秆的综合利用量持续增长,截至2021年已达到6.47亿吨,综合利用率高达88.1%。到2022年,我国秸秆的综合利用量更是达到了约6.62亿吨,显示出生物质能发电行业的巨大潜力和广阔前景。 在中国生物质能行业中,重点企业的运营状况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随着生物质发电行业的IRR从79%骤降至4.9%,民营企业开始意识到,投资生物质发电可能不再是利润丰厚的选择。为了应对这一变化,龙头企业正在寻找新的降本增效路径,其中,合理价格收购优质资产成为了重要策略。企业开始更加细致地权衡垃圾处理量、发电量和设备损耗之间的关系,不再单纯追求超烧或连续运行的小时数,而是更加重视设备的性能要求,合理安排停机检修,加强设备维护。 在技术条件有限的情况下,降低成本变得愈发困难。这其中既有管理水平的差异,但更重要的是技术的差异。因此,为了进一步提升效率和降低成本,企业开始更加重视技术升级和创新。 以江苏省新能源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主要从事风能发电、光伏发电、生物质能发电供热等新能源发电业务的投资、建设和运营。其中,部分生物质项目为热电联产项目,不仅发电,还向当地其他生产企业销售蒸汽和热水。然而,近年来,公司的生物质发电业务却面临不小的挑战。 据统计,2022年公司生物质发电业务收入仅为0.48亿元,同比下降了82.19%,生物质发电生产量和销售量也大...
人保护你周全,人保有温度_2023年我国珍珠市场规模约为350亿元 淡水珍珠行业市场发展如何?

人保护你周全,人保有温度_2023年我国珍珠市场规模约为350亿元 淡水珍珠行业市场发展如何?

小微 小微
69465
2024-04-29
人保护你周全,人保有温度_2023年我国珍珠市场规模约为350亿元 淡水珍珠行业市场发展如何? 2024年4月29日 来源:互联网 1111 71 据中宝协统计,2023年我国珍珠市场规模约为350亿元,同比增长约46%。近三年来,珍珠市场规模持续增长,三年平均增速约为34%。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据中宝协统计,2023年我国珍珠市场规模约为350亿元,同比增长约46%。近三年来,珍珠市场规模持续增长,三年平均增速约为34%。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早在宋朝时期,珍珠妆以其修饰女子脸型的功能而广受欢迎。千百年过去,传统文化和现代时尚的交融,外加人们对“美”的多样化理解,另外直播、短视频的兴起无不在加速珍珠消费群体的年轻化。Z世代年轻消费群体已经成为珍珠市场消费的主力军,带动珍珠市场掀起消费热潮。价格方面,淡水珠普通品类价格上涨幅度达30%至50%,更受市场欢迎的一些品类,其售价甚至上涨80%。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显示: 淡水珍珠是指在无污染的淡水环境中,通过人工养殖的珠蚌所产出的珍珠。它们主要来源于江河、湖泊等淡水域中,与海水珍珠相对应。淡水珍珠的养殖技术自1960年代以来已获得显著的技术进步,尤其是在生产效率和质量控制方面。这不仅保证了供应的稳定性,也显著提升了中国淡水珍珠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淡水珍珠的颜色、形状、大小等因养殖环境、养殖技术等因素而有所不同。一般来说,淡水珍珠的颜色多样,常见的有白色、粉色、紫色等,形状则多为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同时,淡水珍珠的尺寸范围也较广,从小型到大型均有。 我国的淡水珠主要养殖区在诸暨、常德、苏州、江西、湖北、安徽等地,而产淡水珍珠的多采用三角帆蚌。 由于淡水珍珠几乎完全由珍珠质构成,其耐用性较高,更适合日常佩戴,因此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喜爱。从耳环、项链到手链,珍珠饰品以其优雅、知性的气质,赢得了众多消费者的喜爱。追求小巧的baby珠、奇形怪状的巴洛克异形珠是近两年很受欢迎的珍珠类型,把珍珠和金珠、彩钻、银链子混搭在一起的小众项链也成为年轻人的时尚单品。 珍珠的大范围流行也得益于价格优势。相较于其他珠宝,珍珠价格区间较大,从几十块、几百块到几千块都有相应产品。 在“悦己经济”的影响下,年轻人对于珠宝的需求不再局限于奢侈、保值,那些款式多样、高实用性、提升精致度、带来愉悦感的珠宝更能吸引他们,这使得年轻人对于珍珠的选择更加多样。 如今我国淡水珍珠品质优良,珍珠产业稳中向好。珍珠的爆火也给商家带来了良好的市场机遇,国内不少珍珠企业都趁势发力,将流量转化为销量。直播带货已经成为珍珠销售的重要渠道之一,线上直播的低价格、快节奏、多款式也促使消费者迅速下单抢购。近两年在抖音直播间下单购买珍珠的25-30岁的年轻消费者比例已经超过50%。 诸暨市官方数据显示,这座不到50平方公里的华东小镇出产了全国80%、全球超过70%的淡水珍珠。浙江省珍珠行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淡水珍珠产量约为120万公斤,到2020年下降到约100万公斤,2021年约为80万公斤,2022年约为70万公斤。 受益于全球珍珠市场逐步升温,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珍珠市场之一,近年来线上线下全渠道销售的持续走高,在全球珍珠市场上可谓“风景独好”。业界需要关注消费者需求的变化,不断创新产品设计和营销策略,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此外,加强行业标准和国际合作也是推动淡水珍珠市场长期发展的关键因素。随着市场的进一步成熟和规范化,珍珠有望实现更广泛的市场渗透和品牌提升。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及投资者能否做出适时有效的市场决策是制胜的关键。报告准确把握行业未被满足的市场需求和趋势,有效规避行业投资风险,更有效率地巩固或者拓展相应的战略性目标市场,牢牢把握行业竞争的主动权。 更多行业详情请点击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 关注公众号 免费获取更多报告节选 免费咨询行业专家 相关深度报告REPORTS 11077 2851 3651 4451 5325 6151 推荐阅读 TDI是甲苯二异氰酸酯(Toluene Diisocyanate)的英文简称,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它是无色有强烈刺鼻气味的液体,沸点24... ...
人保车险,人保护你周全_2024年军工装备行业发展状况及技术创新分析

人保车险,人保护你周全_2024年军工装备行业发展状况及技术创新分析

小微 小微
49696
2024-04-30
2024年军工装备行业发展状况及技术创新分析 2024年4月30日 来源:中国网财经 百度 657 38 在技术创新方面,军工装备行业在不断突破。例如,无人系统、人工智能、激光技术等新兴技术的应用,正在推动军工装备向智能化、精准化、高效化方向发展。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武器装备的性能和作战效能,也为军工装备行业的未来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我国军工行业主要涵盖航天、航空、船舶、电子、兵器以及核工业六大业务领域。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2027 年实现建军百年奋斗目标,2035 年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面对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需求,我国国防建设和军工行业规模将快速增长,并同时进行结构性转型升级,军工行业在数量、质量和结构三方面均将进一步提升,并迎来时代性的发展机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军工装备是指国家为满足国防需要而进行的军事装备和技术研发、生产的工业部门。军工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对于国家安全和军事实力至关重要。 军工装备的主要应用领域包括军事装备和技术研发,例如武器系统、弹药、航空航天装备、军用电子设备等。这些装备和技术在国防建设和军事行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保障国家的安全和稳定。 军工装备行业是一个涉及武器装备科研、生产、配套以及相关服务的综合性行业,它是国防经济的核心和国防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行业具有系统复杂、综合性强、技术上“高、精、尖”等特点,代表了一个国家制造业的顶尖水平,在国家工业体系中占有特殊地位。 一、军工装备行业发展状况 在我国,军工装备行业门类齐全,与主要兵种、装备相对应,可以细分为陆军装备、海军装备、航空装备、航天装备、电子科技和核装备六大领域。每个领域都有其特定的代表产品和关键技术,这些技术和产品的不断更新换代,为国防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1、国科军工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大增248.98% 4 月28日,国科军工披露 2024 年一季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8,339.47 万元,同比增长 25.97%;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3,296.32 万元,同比增长 248.98%;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 3,035.37 万元,同比增长高达 235.21%。 报告显示,公司一季度经营业绩的显著增长主要得益于报告期内导弹 ( 火箭 ) 固体发动机动力与控制产品等高毛利产品的成功交付、现金管理收益的增加以及财务费用的下降。 据中研产业研究院分析: 国科军工在导弹 ( 火箭 ) 固体发动机动力与控制产品及弹药装备两大军品市场具有突出的行业地位。作为国内少数从事导弹 ( 火箭 ) 固体发动机动力模块产品的科研生产的企业之一,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我军现役多型号导弹、火箭弹。 同时,国科军工在弹药装备领域深耕多年,是国内小口径弹药的主要科研生产单位之一,产品广泛应用于防空反导、 装甲突击、反恐处突、海洋调查等多个领域。 2、泰豪科技进一步聚焦军工主业 近日,泰豪科技发布2023年年报及2024年一季报,显示公司通过一系列战略调整,实现了资产结构的持续优化。2023年全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28,269.89万元,实现归母净利润5,634.26万元;2024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88,303.27万元,实现归母净利润407.79万元。 年报中提到,2023年公司子公司泰豪军工及上海红生公司引进中兵国调基金,为军工装备产业持续发展储备资金;深入推进军工技术民用化的应急电源业务,加强实施“分销体系为主,直销业务为辅”的销售模式,整合内外部资源,逐步建立低成本、高效率的供应链平台,进一步提升规模效应;持续处置非主业资产,完成了嘉兴装备科技产业园的资产处置及全资子公司上海泰豪智能节能技术有限公司100%股权转让。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不断投入,以及军队装备更新换代的需求不断增加,军工装备行业的市场规模也在不断扩大。目前,军工装备行业已经形成了完善的产业链,包括上游原材料和零部件供应商、中游分系统和主机生产商,以及下游的军队和民用市场。 二、军工装备行业技术创新 在技术创新方面,军工装备行业也在不断突破。例如,无人系统、人工智能、激光技术等新兴技术的应用,正在推动军工装备向智能化、精准化、高效化方向发展。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武器装备的性能和作战效能,也为军工装备行业的未来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报告对国际、国内军工装备行业市场发展状况、关联行业发展状况、行业竞争状况、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