啤酒行业发展现状及竞争格局、进出口市场分析2025_人保财险政银保 ,人保财险

小微 小微
69839
2024月12月25日

啤酒行业发展现状及竞争格局、进出口市场分析2025

啤酒行业发展现状及竞争格局、进出口市场分析2025_人保财险政银保 ,人保财险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北京用户提问:市场竞争激烈,外来强手加大布局,国内主题公园如何突围?
  • 上海用户提问:智能船舶发展行动计划发布,船舶制造企业的机
  • 江苏用户提问:研发水平落后,低端产品比例大,医药企业如何实现转型?
  • 广东用户提问:中国海洋经济走出去的新路径在哪?该如何去制定长远规划?
  • 福建用户提问:5G牌照发放,产业加快布局,通信设备企业的投资机会在哪里?
  • 四川用户提问: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云计算企业如何准确把握行业投资机会?
  • 河南用户提问:节能环保资金缺乏,企业承受能力有限,电力企业如何突破瓶颈?
  • 浙江用户提问:细分领域差异化突出,互联网金融企业如何把握最佳机遇?
  • 湖北用户提问:汽车工业转型,能源结构调整,新能源汽车发展机遇在哪里?
  • 江西用户提问:稀土行业发展现状如何,怎么推动稀土产业高质量发展?
长期以来,酿酒产业在扩大就业,繁荣市场,服务三农,促进区域经济建设和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酿酒产业的健康发展为我国财政,税收做出了重要贡献,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增长最快,最具活力的产业之一。

近年来,各啤酒厂商纷纷推出中高端产品,以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啤酒的需求。酒类当中销量最大的为啤酒,啤酒是以麦芽,水为主要原料,加啤酒花(包括啤酒花制品),经酵母发酵酿制而成的,含二氧化碳的,起泡的,低酒精度的发酵酒。尤其自酿啤酒保持了原有风味和品质。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饮料、酒生产和消费国,是酒类品种最全、酿造历史最长,产业规模最大的国家,酒的种类有:白酒、啤酒、葡萄酒、果酒、黄酒等不下几十种,酿酒产业是我国的传统产业,也是我国食品工业的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与广大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长期以来,酿酒产业在扩大就业,繁荣市场,服务三农,促进区域经济建设和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酿酒产业的健康发展为我国财政,税收做出了重要贡献,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增长最快,最具活力的产业之一。

中国啤酒行业自2013年达到巅峰后,产销量增长放缓。近年来,虽然总产量仍处于微增状态,但增速明显放缓。例如2023年全国啤酒行业实现总产量3789万千升,同比增长0.8%;而2024年前9个月,全国规模以上企业啤酒产量共计2930.2万千升,同比下降1.5%。预计2024-2027年,中国啤酒销量将稳定在4300万千升左右。目前,中国啤酒市场CR5(前五大品牌)市场份额达到92%以上,竞争异常激烈。这些品牌包括华润、青岛、百威、重庆啤酒及燕京,各自在优势区域占据市场,形成稳定的市场分割格局。

中高档拉格啤酒销量合计占比由2016年的26.5%升至2023年的38.2%,高档拉格啤酒销量的CAGR为6.3%。同时,啤酒整体平均零售价也呈现出显著增长趋势,由2016年的4.10元增长至2023年的8.84元。精酿啤酒因其多样的口味和独特的酿造工艺,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喜爱。预计2025年,中国精酿啤酒市场规模将达到1342亿元,占整体啤酒市场规模的17.2%。目前,全国现存与精酿相关的企业有1.3万余家,且数量仍在持续增长。

20-50岁男性是啤酒的主要消费群体,其中25-34岁男性是消费主力军。高收入、高学历群体偏好精酿啤酒,消费场景也呈现多元化趋势。随着年轻消费群体的崛起和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啤酒消费场景从传统的酒吧、餐厅扩展到家庭聚会、户外活动等场合。这一趋势推动了啤酒罐化率的提升和包装形式的创新。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显示:

在存量竞争阶段,品牌、产品及营销策略成为企业竞争的焦点。企业通过并购扩大市场份额,市场集中度持续提升。同时,部分企业也在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和降本增效等措施,以提高运营效率和盈利能力。一方面,啤酒消费受天气影响较大;另一方面,整体消费放缓也影响了啤酒行业的增速。此外,部分啤酒企业的高端化战略也受到波及,中高端产品收入在前三季度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

2024年1-10月中国啤酒进口均价为1.38美元/升,2023年1-10月啤酒进口均价为1.38美元/升。2024年10月中国啤酒进口均价为1.34美元/升。2024年1-10月中国啤酒出口均价为0.7美元/升,2023年1-10月啤酒出口均价为0.72美元/升。2024年10月中国啤酒出口均价为0.76美元/升。

虽然啤酒行业已经进入存量竞争阶段,但市场总量仍将保持稳定增长。随着消费者对啤酒的接受度和喜爱度的提高,以及新兴消费群体的崛起,啤酒市场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未来,啤酒市场的价格带将更加细分,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高端化产品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而中低端产品也将通过产品创新、营销策略等手段提升市场份额。

综上所述,中国啤酒行业已经进入存量竞争阶段,高端化趋势明显,精酿啤酒市场快速增长,消费群体年轻化且消费场景多元化。然而,行业也面临着市场竞争激烈、消费放缓等挑战。未来,啤酒企业需要继续推进高端化战略,加强品牌建设和营销策略创新,以应对市场变化和挑战。

中研普华通过对市场海量的数据进行采集、整理、加工、分析、传递,为客户提供一揽子信息解决方案和咨询服务,最大限度地帮助客户降低投资风险与经营成本,把握投资机遇,提高企业竞争力。想要了解更多最新的专业分析请点击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的《》。

相关深度报告 REPORTS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中研网只提供资料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如对有关信息或问题有深入需求的客户,欢迎联系400-086-5388咨询专项研究服务) 品牌合作与广告投放请联系:pay@chinairn.com
标签:
45
相关阅读
延伸阅读
推荐阅读
猜您喜欢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中研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 联系方式:jsb@chinairn.com、0755-23619058,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_人保财险政银保 ,人保财险
其他相关 RELEVANT MATERIAL
罕见!央行出手,爆买1400亿元!

罕见!央行出手,爆买1400亿元!

小微 小微
74657
2024-02-08
央行连续15个月出手,较为罕见!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月7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月末,中国央行的黄金储备规模报7219万盎司,环比增加32万盎司。值得一提的是,这已经是连续第十五个月增加,累计增持规模达955万盎司(约271吨)。以国际现货黄金的最新价格(2034美元/盎司)计算,累计增持金额达19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400亿元)。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析人士指出,目前黄金储备在中国外汇储备中的占比仍然较低,黄金储备总量与中国经济体量和外汇储备总量仍不匹配,再考虑到金融安全、储备资产多元化等方面的要求,未来中国央行继续增持黄金是大概率事件。 黄金价格方面,在旺盛的投资需求下,金价一路上涨,2023年平均金价达到1940.54美元/盎司,创历史新高。展望后市,瑞银集团的最新报告预测称,2024年黄金价格将达到2200美元/盎司,白银也或将会有“抢眼”表现。 央行爆买1400亿元 2月7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2193亿美元,较2023年12月末下降187亿美元。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月末,中国央行的黄金储备规模报7219万盎司,环比增加32万盎司,已经连续第十五个月上升。 国家外汇管理局表示,2024年1月,受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预期、宏观经济数据等因素影响,美元指数上涨,全球金融资产价格涨跌互现。汇率折算和资产价格变化等因素综合作用,当月外汇储备规模下降。我国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有利于外汇储备规模保持基本稳定。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分析称,2024年1月,美元指数上涨,全球金融资产价格涨跌互现。货币方面,美元汇率指数(DXY)上涨1.9%至103.3,非美元货币总体贬值。资产方面,以美元标价的已对冲全球债券指数下跌0.2%;标普500股票指数上涨1.6%。汇率折算和资产价格变化等因素综合作用,外汇储备规模下降。 温彬表示,今年开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景气度有所回升。生产稳中向好,假日消费旺盛,出口边际转暖,有利于国际收支平衡和外汇市场平稳运行,为外汇储备规模保持基本稳定奠定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央行连续十五个月增持黄金的动作,较为罕见,引发市场关注。 复盘2022年11月以来的数据,中国央行的黄金储备已连续第十五个月增长,累计增持规模达955万盎司(约271吨)。以国际现货黄金的最新价格(2034美元/盎司)计算,累计增持金额达19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400亿元)。 汇管研究院副院长赵庆明表示,央行继续增持黄金,主要是因为我国的黄金储备的绝对量与相对量都比较低,增加黄金储备也有利于促进人民币国际化。 业内专家还指出,中国央行连续15个月增加黄金储备,有利于提升官方储备稳定性,增强外围风险抵御能力。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表示,美国等经济体公共债务风险持续上升,央行合理加大黄金储备有助于分散风险,增强官方储备资产稳定性,增强金融体系发展韧性。从趋势看,各国外汇储备资产多元化趋势进程有所加快,以降低对单一货币及资产的过度依赖。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全年,中国央行净购金量为225吨,居各国之首,超过全球央行总新增数量的20%。 据世界黄金协会2月公布的最新数据,截至去年12月末,我国黄金储备在官方储备的占比仅有4.3%,远低于全球14%左右的平均水平。美国、德国、意大利等同期黄金储备占比均超65%。 分析人士指出,目前黄金储备在中国外汇储备中的占比仍然较低,黄金储备总量与中国经济体量和外汇储备总量仍不匹配,再考虑到金融安全、储备资产多元化等方面的要求,未来中国央行继续增持黄金是大概率事件。 黄金价格一路飙涨 旺盛的投资需求下,黄金价格一路上涨。2023年平均金价达到1940.54美元/盎司,较2022年高出8%,创历史新高。2024年开年以来,金价持续震荡上扬。截至发稿,伦敦金现报2032美元/盎司,下跌0.2%,站稳2000美元/盎司关口。 据瑞银集团的最新报告预测,2024年黄金价格将达到2200美元/盎司,白银也会有“抢眼”表现。 瑞银称,在美联储降息的预期之下,预计黄金和白银价格将在2024年继续攀升。 瑞银贵金属战略师乔妮·特韦斯说:“我们预计,美联储放松货币政策将推高黄金价格。同样,这也会导致美元贬值。”她预计到今年年底,金价将达到每盎司2200美元。金价往往与利率呈现反向关系。随着利率下降,与债券等投资相比,黄金变得更具吸引力。从另一个角度看,利率下降导致美元贬值,使黄金对国际买家来说更便宜,从而推高了需求。 尽管美联储降息的时间和幅度仍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但瑞银仍维持对美联储放松政策的预期。自去年10月7日巴以冲突爆发以来,黄金作为避...
光伏周报:多晶硅节后价格持稳为主 美的集团与通威股份战略合作

光伏周报:多晶硅节后价格持稳为主 美的集团与通威股份战略合作

小微 小微
59199
2024-02-23
证券之星光伏行业周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数据显示,本周多晶硅价格持稳为主,N型硅料供应逐步增加。国信证券最新观点指出,光伏行业同质化竞争加剧阶段,需求偏好的重要性提升,技术方向多元化迭代速度加快,N型时代全面来临。宏观方面,工信部重点制定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相关技术和装备标准,国务院建立健全风电和光伏发电企业退役设备处理责任机制。企业方面,美的集团通威股份牵手共同推进光伏设备在各行业的应用,奥特维获隆基绿能2.7亿设备大单。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多晶硅节后价格持稳为主,N型供应逐步增加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数据显示,本周n型硅料成交价格区间为7.01-7.3万元/吨,均价为7.19万元/吨,环比持平;单晶致密料成交价格区间为5.8-6.4万元/吨,均价为5.93万元/吨,环比持平;n型颗粒硅成交价格区间为6.0-6.3万元/吨,均价为6.1万元/吨,环比持平。 本周各品种硅料成交均价持稳,较低价订单基本执行完毕,暂无新增高价订单。据了解,春节期间多晶硅企业全部维持正常生产和发货,仅有少数零散订单,无规模性签单情况。本周为节后第一周签单,整体成交规模较少,n型硅料有3家企业成交,p型硅料有4家企业成交,成交订单多为3月订单,少量为2月底订单。目前,硅料企业正在积极签订新一轮订单,少数企业持观望态度,预计在下周将会有较大规模的成交。近期,一些新进企业逐渐有少量N型硅料产能,有望流入市场,同时一些N型珊瑚等产品也流入市场,一定程度的缓解N型硅料相对短缺的局面。从硅片端看,硅片开工率短期基本维持节前较高水平,甚至还可能有小幅回调,但在春节期间有较明显的累库迹象。 截至本周,国内多晶硅生产企业共计17家,本周暂无新增停产检修计划,企业维持正常生产。本月月内一家企业二期产能将集中出量,带来较大的产量增量。2024年1月份我国多晶硅产量为17.13万吨,环比净增量为0.51万吨,环比增长3.07%。本月仍有部分新增产能如期释放,但可能将面临极端天气带来的供应减少负面影响,综合以上因素预计2月份多晶硅产量将维持在17万吨左右。 机构观点 国信证券最新观点指出,光伏行业同质化竞争加剧阶段,需求偏好的重要性提升。技术方向多元化迭代速度加快,N型时代全面来临,新技术产能加速落地,催生产能过剩、竞争加剧等问题。2023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规模同比增长148%,全球有望实现翻倍以上增长,对存量产能出口提供有力支撑,但在装机基数大幅提高、电网消纳压力增大的情况下,未来一段时间内光伏装机有增速放缓的可能性。 需求侧趋势特点:海外市场重要性提升。在新能源占比逐渐提高的大背景下,我国以及欧美等传统主力需求市场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消纳问题,政策端开始加强引导,预期短期内地面集中式电站协同配储能的需求将有所提升。与此同时,由于关税、准入等政策导致北美、印度等市场溢价已分别达到90%/180%,欧洲等高端分布式市场同样维持较高溢价,具有品牌渠道、本土产能先发优势的企业有望享受红利。 供给侧竞争特点:同质化与差异化并存。2022年及之前PERC占据主流地位,在技术方面已基本将“加法”做到极致,新型技术路线成为继续提效必经之路,新一轮N型技术变革期已来临,呈现多元化特点。TOPCon、HJT具有较高双面率,天然适合地面电站;BC系正在加速落地,侧重于拉高正面发电效率,更适合分布式屋顶场景。 竞争基层逻辑:量化性能优势支撑产品溢价。新技术产品能够维持溢价的基层逻辑在于可以为终端电站带来超额收益,我们通过量化分析发现,相较于效率转换水平,N型技术路线具备在衰减系数、温度系数、使用年限等影响运行稳定性等方面的优势,对于电站收益率的影响更为重要。从BOS成本角度,TOPCon、HJT组件可享受的理论溢价分别为0.06/0.07元/W;从光伏地面电站LCOE角度,TOPCon、HJT组件理论溢价分别可达到0.24/0.31元/W。 投资建议:推荐兼具技术与市场优势的N型龙头。电池片产能结构中N型技术路线占比较高的企业有望在本轮竞争中获得优势,重点推荐:1)TOPCon具备规模与效率优势的一体化组件企业晶科能源、晶澳科技、天合光能、阿特斯、通威股份,技术优势突出的电池片专业化企业钧达股份;2)引领技术升级的HJT龙头企业东方日升;3)超前布局BC产能的优质企业隆基绿能、爱旭股份。 宏观事件 1、工信部:重点制定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相关技术和装备标准 2月2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的通知,通知指出,在可再生能源利用方面,重点制定太阳能、风能、光热、地热、潮汐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开发、输送、储能、利用以及分布式应用等相关技术和装备标准。 2、国务院:建立健全风电和光伏发...
金融舆情周报:2月LPR报价出炉,一年期LPR维持不变

金融舆情周报:2月LPR报价出炉,一年期LPR维持不变

小微 小微
54701
2024-02-23
一、宏观要闻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1. 2月LPR报价出炉:一年期LPR维持不变 五年期LPR下调至3.95%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迎来2024年首度下调,5年期以上品种大幅下降25个基点,1年期品种保持不变。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2024年2月20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1年期LPR为3.45%,保持不变,5年期以上LPR为3.95%,下调25个基点。 LPR上一次调整要追溯到2023年8月,当时1年期LPR下调10个基点,5年期以上LPR按兵不动。2023年全年,1年期LPR累计下调20个基点,5年期以上LPR下调幅度为10个基点。 2. 证监会:正常市场交易不干预违法违规坚决打击 据证券时报消息,针对有外媒报道监管部门限制主要机构投资者在开盘、收盘阶段净卖出股票、禁止机构通过股指期货做空A股等情况,证监会新闻发言人表示,对于正常的市场交易不干预,对于扰乱市场交易秩序等违法违规行为,坚决依法依规予以打击。近日,沪深证券交易所依规对个别机构的异常交易行为采取了监管措施,是履行交易监管职责的举措,不是限制卖出。 证监会新闻发言人指出,股市有涨有跌是规律,有买有卖是常态。监管部门对于正常的市场交易不干预,依法保障投资者公平自由交易的权利,对于扰乱市场交易秩序等违法违规行为,坚决依法依规予以打击。下一步,证监会将指导沪深证券交易所和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完善异常交易监管标准,依法依规打击操纵市场、内幕交易等违法行为,切实维护市场正常交易秩序。 3.统计局:2024年1月份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降幅收窄 据国家统计局消息,2024年1月份,70个大中城市中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城市个数减少,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降幅整体收窄、同比整体延续降势。1月份,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0.3%,降幅比上月收窄0.1个百分点。 其中,北京、广州和深圳分别下降0.1%、0.8%和0.7%,上海上涨0.4%。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0.4%,降幅与上月相同。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0.4%,降幅比上月收窄0.1个百分点。 1月份,一线城市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1.0%,降幅比上月收窄0.1个百分点,其中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分别下降0.7%、0.8%、1.2%和1.6%。二、三线城市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分别下降0.6%和0.7%,降幅比上月分别收窄0.2和0.1个百分点。 二、行业观察 1.中小银行、理财子争夺节后资金 龙年开工首日,已有理财子公司强势出击。目前,主流理财子公司基本上都已启动节后产品宣传,力争窗口期。纵观银行理财子公司产品推荐重点,“稳健”和“中长期”仍是主要策略。具体来看,银行理财子公司推荐理财产品风险级别多为R2,小部分为R3。不少理财子公司的理财产品梯队配有支持单日快赎的零钱理财、封闭期为七日至三年不等的理财产品。 在利率下行的大背景下,多家中小银行却宣布上调存款利率,争夺节后资金。不过,分析人士普遍认为,中小银行上调部分存款利率实属无奈之举。在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的大背景下,上调存款利率会对中小银行负债成本造成一定压力,长期来看并不可持续。 2.瞄准压岁钱理财需求 金融机构力推特色产品 近期部分金融机构已将目光瞄向居民的压岁钱理财需求,推出了包括特色存款、专属理财等产品。如宁德农商银行针对18周岁以下客群推出了“未来鑫”专属存款产品,发行时间自2月18日至4月30日,存款种类有一年、二年、三年期整存整取,三年期整存整取存款执行利率为3.05%。 再如招银理财,将现金、短债产品的营业时间升级至“24小时”,使得除夕红包也可享假期收益。兴银理财、中银理财等则针对压岁钱推出“迎春款”理财产品,认购期覆盖了春节假期。 3.银行“补血” 同业存单年度发行超25万亿 近日,据央行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债券市场共发行各类债券近71万亿元,同比增长14.8%。去年4季度来超万亿地方债和国债快速发行,对银行资金形成了压力,“补血”需求较强,全年来看,银行同业存单发行规模高达25.78万亿,同比增速25.69%。 多数机构认为,随着今年金融化债进程持续,叠加资本新规落地,同业存单供需规模预计仍会保持增长,同业存单收益率整体下行空间有限,短久期同业存单或存有相对价值。 三、公司新闻 1.A股上市银行今年首个稳定股价计划来了,重庆银行抛出2940万元增持方案 春节刚过,就有上市银行再次启动稳定股价措施方案。2月18日晚,重庆银行发布《关于稳定股价措施的公告》(以下简称公告)称,基于对该行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及成长价值的认可,该行的...
黑石掌门人降薪了

黑石掌门人降薪了

小微 小微
53240
2024-02-29
(原标题:黑石掌门人降薪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出乎意料。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根据路透社报道,黑石掌门人苏世民(Steve Schwarzman)去年获得8.967亿美元的酬劳(约合人民币65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了30%,公司总裁兼首席运营官Jonathan Gray的收入也少了快一半。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也就是说,在私募股权投资市场低迷情绪下,就连苏世民的年薪也降了,一下子少了近20亿元人民币。 这与去年黑石面临的种种挑战息息相关2023年黑石的营收和利润双双下滑,又因宏观市场影响,而不得不放缓退出步伐,整体退出数量与金额有限。于是才有了高管收入打折的一幕。这也是全球资本市场震荡下的一缕缩影。 2023,苏世民收入减少3成 我们从黑石最新提交的监管文件中,看到了更多信息 先来看看黑石高管人员的收入构成。根据文件,黑石指定执行官员的薪酬要素为:基本薪酬(由基本工资、现金奖金和股权薪酬组成)+绩效薪酬(由附带利息和激励费用分配组成)。这意味着,黑石高管的薪酬与公司的业绩强挂钩。 如苏世民,这么多年来,他的年基本工资与黑石总裁、CFO等执行官的薪资一样,保持在相对较低水平的35万美元(约250万元人民币)。不过,这位执掌万亿美金规模的PE老大在其他方面获得了更高的收入。 拥有黑石集团近20%的股份,约2.32亿股股票,苏世民绝大部分收入来自股息支付。文件显示,2023年苏世民近9亿美元的收入主要来自近7.8亿美元的股息支付。此外,他在去年还获得了约1.2亿美元的“附带利息”和其它薪酬。 对比前两年,苏世民2023年的收入是一降再降。2021年,苏世民年薪首次突破10亿美元,达到了11亿美元。2022年,这一数字更是攀升至创纪录的13亿美元,在当年是摩根大通和高盛等投行掌门人的30多倍。 职级仅次于苏世民,Jonathan Gray的收入也呈现大幅缩水2023年总收入为2.66亿美元,比一年前的4.792亿美元同比减少44%。他从与持有的股票挂钩的股息中获得了1.41 亿美元,以及1.25亿美元的工资、股票奖励和其它报酬。 文件中还提到,为增强员工与公司利益的一致性,黑石在2007年就为某些符合条件的员工制定了奖金递延计划。在2023年,除苏世民以外的所有员工均未获得2023年奖金,均被选为参加奖金递延计划。其中,Jonathan Gray 2023财年的年度现金奖金支付也将被推迟。 黑石高管的收入情况,也直接反映了黑石上一年度的真实境况。面对较高利率以及不确定的经济前景,黑石在2023年的营收和利润双双下滑,尤其是第四季度更是触目惊心去年最后三个月,黑石营收同比下降25%,净利润同比暴跌85%,稀释后每股收益大幅度缩减73%。 印象深刻的还有黑石房地产投资的估值缩水。过去一年,黑石最核心的房地产策略板块的价值经历不同程度地下滑:机会主义房地产投资2023年业绩下降了6.3%,而其更稳定的创收“核心+”投资则下降了4.3%。这已经是黑石房地产业务至少连续四个季度录得最差表现了。 而与高管薪酬直接挂钩的退出业务,同样面临挑战。受并购市场冷清影响,潜在买家保持谨慎观望,黑石通过出售投资项目套现的难度大大增加,加上高利率抑制了估值,黑石减少了交易量。“如果我们不能为投资者提供尽可能多的服务,我们的收益就会减少。这就是商业模式。”Jonathan Gray 曾谈此表示。 不过即便有所缩水,苏世民的收入仍然是金融行业有史以来最高的年薪之一。 交易枯竭 华尔街集体降薪了 如苏世民所言,2023年是全球市场动荡的一年。此情此景,私募股权从业者度过了艰难的一年。 在利率上升和宏观经济前景不明朗的情形下,许多私募股权投资机构跌入创立以来最糟糕时期。PitchBook数据显示,去年美国私募股权投资退出活动相对于该行业管理的资本规模跌至前所未有的低点,目前退出投资的持有期中位数达到6.4年,为十多年来的最高水平。 退出阻碍加剧,LP难以回笼资金,于是部分投资机构越来越难筹集到新的资金,渐渐陷入到一个并不健康的循环。这也直接影响了机构里员工的工作和收入,甚至罕见出现裁员的一幕如美国一家VC机构Greycroft,由于未能达到募资目标,决定解雇旗下5名投资人;风险投资机构OpenView宣布停止投资并裁掉了大部分员工等等。 为削减开支,投资机构内部每年涨薪的规律渐渐停滞。美国一家与金融公司合作的猎头公司Heidrick & Struggles最新报告显示,2023年私募股权投资机构的基本工资增长放缓,机构即将支付的年度奖金也“受到了一些威胁”。这意味着,行业从业者可能面临不同程度的降薪。 “由于融资减少和并购减少,今年许多公司的奖金将持平。”该公...
十大举措、超百亿港元,香港财政预算案描绘2024年科创发展蓝图

十大举措、超百亿港元,香港财政预算案描绘2024年科创发展蓝图

小微 小微
51743
2024-03-01
(原标题:十大举措、超百亿港元,香港财政预算案描绘2024年科创发展蓝图)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近年发展得如火如荼的香港科创,春节以后传来更大的声量,香港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科创发展也有了更清晰的路线图。 日前,香港公布了2024至2025财政年度特区政府《财政预算案》,其中不惜篇幅描绘未来一年香港科创发展的蓝图,内容涉及香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投资计划、举办与创业投资相关的主题峰会、设立多个前沿科技研发院、推进河套香港园发展等等。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仅在设立各类研发平台、院所方面,就计划耗资近150亿港元,足以彰显香港发展科创决心之大。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近期对媒体表示,以产业为导向的创新科技正为香港带来新的经济动力和增量。 十大举措、超百亿港元支持香港科创发展 此次香港发布的本年度财政预算案中,专门设置了一个创新科技篇章,明确提出了十大举措: 一、人工智能超算中心:首阶段设施最快今年投入服务,并拨款30亿元(港元,下同)资助大学、研发机构和企业运用超算中心算力等。 二、今年内成立“香港微电子研发院”,促进第三代半导体研发合作。 三、动用60亿元资助大学设立生命健康研发院。 四、今年于“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设立“大湾区国际临床试验所”。 五、今年内推出“新型工业加速计划”以配对形式提供每家企业最多2亿元资助。 六、今年内发布“河套香港园区发展白皮书”。 七、拨出20亿元支持“InnoHK创新香港研发平台”进驻河套。 八、拨款2亿元,为河套生命健康初创提供孵化和加速计划。 九、拨款30亿元推进前沿科技研究支援计划。 十、向8所资助大学技术转移处各提供最多1600万元资助。 在汇聚要素资源方面,香港今年还将筹办“国际主权基金圆桌会议”和“香港初创投资和发展高峰论坛”。陈茂波表示,前者将通过这两个论坛,邀请主权基金和金融界领袖探索投资机遇并建立伙伴合作关系;后者将进一步激活投、产、学、研的协同合作,支持不同阶段科创企业的发展。 为吸引更多创新科技公司在港落户,加速发展重点产业,香港也将效仿内地地方引导基金的做法,发挥资本的杠杆作用引导更多社会资本投入到本地产业建设发展中。该财政预算案提到,香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上半年将落实首批直接和共同投资项目,涵盖生命科技、绿色科技、半导体、芯片等领域。 据了解,香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在粤港澳大湾区投资圈中备受关注,其有港版“淡马锡”之称,该公司是香港特区政府为了更好利用财政储备促进香港经济和产业发展,专门设立的全资拥有的投资公司。该公司将把在“未来基金”下设立的“香港增长组合”(220亿港元)、“大湾区投资基金”(50亿港元)和“策略性创科基金”(50亿港元),以及新成立的“共同投资基金”(300亿港元)归一收纳管理,基金合计管理规模达620亿港元。其中,规模为300亿港元的共同投资基金被外界视为香港版的“政府引导基金”。据记者了解,这个港版的“政府引导基金”受到大湾区内不少投资机构的关注,甚至有深圳VC机构也对此跃跃欲试。 河套合作区被寄于厚望 有人大代表建言港府建立天使母基金 从上述十大措施不难发现,香港近年来重点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金融科技、新能源新材料和医疗科技等几个范畴的新产业。据悉,香港去年已成功引进30家创新科技企业落户。陈茂波表示,这30家只是第一批,目前香港还正在商谈其他重点企业,第二批名单有望迟点公布。 引进重点产业企业,是香港完善产业生态的重要举措。陈茂波表示,十多家重点企业下月会与引进重点企业办公室签署意向书,这些企业已落实或准备落户香港或扩展在港业务。连同首批引进的重点企业,共40多家企业预计未来数年为香港带来超过400亿元投资和创造约13000个职位。他说,这些企业落户香港,将带动相关产业链的上、中、下游企业到港,推动香港创新科技生态圈蓬勃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财政预算案多次提及“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并提出了多个发展河套区的具体举措。港区全国人大代表、国宏嘉信资本创始合伙人冼汉迪日前对媒体表示,对预算案中提出的“将会发布《河套香港园区发展白皮书》”充满期待,并希望特区政府能在白皮书草拟的过程中充分吸收业界的意见,尤其是回应《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发展规划》中提出有关内地和香港创投资本共同设立创投基金的问题。 据了解,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是促进深港两地合作、推动科研成果落地转化的重大平台和载体。去年,国务院印发《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发展规划》特别提出,支持内地和香港创投资本共同设立创投基金,打造面向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创投基金集聚地,发挥人民币国际投贷基金优势,探索组建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跨境双币早期母基金和系列专业子基金,投资粤港澳大湾区科创企业。 记者了解到,香港不少...
全国政协委员、国泰君安国际董事会主席闫峰:建议吸收借鉴海外经验 推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国泰君安国际董事会主席闫峰:建议吸收借鉴海外经验 推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小微 小微
56887
2024-03-04
(原标题:全国政协委员、国泰君安国际董事会主席闫峰:建议吸收借鉴海外经验 推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3月4日,记者获悉,今年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国泰君安国际董事会主席闫峰带来了《吸收借鉴海外经验 推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提案》。闫峰表示,经研究、分析、对比海外发达经济体通过主权基金、财富基金加大股权投资促进市场稳定、推动经济发展的做法,建议我国参考国际经验,推动社保基金、中投公司、外汇局投资主体华安公司等投资主体采取更为积极的投资政策,加大公开市场股票投资比重,稳定资本市场、为实体经济输血,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从国外经验来看,挪威政府全球养老基金、淡马锡、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日本政府养老基金等主权基金采取较为积极的投资策略,在注重长线稳健回报同时维持超过50%的股权资产投资比例,其经验值得借鉴。挪威政府全球养老基金方面,截至2023年底基金市值为15.77亿挪威克朗,折合1.50万亿美元,其中69.8%为股票投资,2023年股票投资回报率为21%,仅微软、苹果、英伟达、脸书、亚马逊、谷歌、特斯拉、诺和诺德、博通、阿斯麦十家公司股票即为基金贡献了653亿美元的回报,基金1998―2023年平均年化回报率为6.1%;淡马锡方面,截至2023年3月底投资组合净值为3820亿新元(折合约2870亿美元),其中股票占比约41%(根据年报数据股权资产占比超过50%),其自1974年成立以来年化回报率为14%。 从国内实践来看,社保基金方面,根据最近可取得数据,我国社保基金2023年第三季度末合计持有A股股票4318亿元(数据来源:同花顺),以2022年社保基金年报披露境内投资资产26017亿元作为基数估算,A股股票投资占比约为16.6%,占比偏低,而存款、国债等无风险类资产配置比例按照法律规定不得低于40%,设定比例过高。 中投公司方面,2022年年报显示,公开市场股票投资在对外投资组合四大类资产中占比为28.6%,占比不高,有较大提升空间。 外汇管理局方面,2022年底我国外汇储备资产为31277亿美元,目前难以取得外汇局旗下华安等四家公司资产配置数据。根据储备管理政策判断,配置以现金类资产、国债、公司债券投资为主,股票占比偏低。 基于国际国内主权基金股权投资实践的对比、差异和实效,建议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协同,推动社保基金、中投、华安系三大主权投资主体,适度提升股票资产比重,重点提升境内外具投资价值的核心蓝筹配置比重,一方面有效扩大长线机构投资者基础,防范市场大幅波动,成为稳定资本市场的压舱石;另一方面,通过参与IPO、配售增发、二级市场交易提升绩优股估值水平,为实体经济输血,并通过改善上市公司股东结构、提升公司治理水平而实现对上市公司大股东、经营管理团队的约束、管控和激励,提升上市公司造血能力,实现反哺资本市场,形成融资投资的良性循环,真正实现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校对:王锦程...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