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退市按下加速键“能上能下”新生态正在形成

小微 小微
51365
2024月03月22日

  A股出清力度加大是今年资本市场发展的一大看点。随着*ST新海、*ST博天收到终止上市决定,ST贵人锁定“1元退市”等,今年已有9家公司完成退市或锁定退市,退市名单不断扩容。

A股退市按下加速键“能上能下”新生态正在形成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专家认为,严格执行退市制度,促进问题公司常态化出清,“能上能下”“有进有退”的资本市场良性生态正在形成。在设置更加严格的强制退市标准、进一步拓宽多元退出渠道等制度预期下,未来A股市场出清力度将进一步加大,企业主动退市的情况将逐步增多。

A股退市按下加速键“能上能下”新生态正在形成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多元化退市局面逐步形成

  随着退市新规持续显效,A股多元化退市局面逐步形成,逐渐由过去的以财务类退市为主过渡到交易类、财务类、重大违法类等多元化退市并重格局。

  开年以来,“1元退市”彰显市场化“出清”力量,成为A股上市公司常态化退出主渠道。除*ST华仪、*ST柏龙、*ST泛海、*ST爱迪、ST鸿达5家已退市公司之外,ST星源、ST贵人等也已提前锁定“1元退市”。

  “这些因股价跌破1元而触发终止上市的公司,已不具备持续经营能力,存在不同程度的经营恶化、违规占用担保、资不抵债等问题。投资者用脚投票,实现市场的优胜劣汰,留给这类公司的生存空间将越来越窄。”上海久诚律师事务所律师许峰说。

  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指标的案例不断增多。继*ST新海3月18日发布关于收到股票终止上市决定的公告,成为2024年首个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案例后,*ST博天也在3月19日收到终止上市决定,公司股票将自3月27日起进入退市整理期。根据证监会行政处罚决定认定的事实,*ST博天披露的2017年至2021年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等专家预计,2023年报季过后,将有更多企业因触及财务指标而退市。

  国金证券研报认为,2024年A股市场常态化退市趋势有望延续,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环境或进一步强化,市场资源也将不断向优质企业集中。

  坚决防止“一退了之”

  在严格执行退市规则的同时,为优化形成“能上能下”“有进有退”的市场生态,监管部门坚决防止“一退了之”。

  一方面,公司及相关方违法违规的,相关主体未按期履约的,即使退市也要坚决追责,做好履约准备,明确相关补偿安排以及履约保障措施,不得使上市公司利益受损。

  例如,ST贵人在收到《关于拟终止贵人鸟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上市的事先告知书》的同时,还收到了上交所下发的监管工作函。上交所表示,截至目前,公司尚存在控股股东及董事增持计划未完成、实控人控制企业未向公司返还大额款项等事项,要求采取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督促控股股东及关联方、董事兼高管、原控股股东等相关主体履行相关承诺和义务,及时做好相关主体未按期履约的应对和救济预案,不得“一退了之”,切实维护公司及广大投资者合法权益。上交所同时强调,如发现公司或相关义务主体存在信息披露违规行为,将予以严肃处理。

  另一方面,违法违规行为给投资者造成损失的,支持投资者运用证券法规定的各项赔偿救济举措,维护自身权益。还要推动退市公司依法、有序进入退市板块,保护投资者知情权和交易权等基本权利。

  多位律师告诉记者,退市不影响相关投资者依法索赔。以*ST新海为例,公司股票将于3月26日进入退市整理期,相关受损投资者可依法向公司索赔。

  “*ST新海退市不影响相关投资者依法索赔。由于该案诉讼时效届满日为2024年7月14日,符合条件的受损投资者应注意避免错失合法挽损机会。”许峰说。

  进一步加大退市力度

  在严格执行退市制度、坚决防止“一退了之”的同时,进一步加大退市力度的相关改革也有望付诸行动。

  强制退市方面,监管部门将设置更加严格的强制退市标准,做到应退尽退。华泰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王以建议,明确财务类退市指标中营业收入具体扣除事项,增加财务操作“保壳”难度,引入会计师事务所对“摘帽”公司后续经营及盈利水平持续考核等。强化公司治理类情形规范,如违反股东大会的召开要求、审计委员会内部审计职责的缺失、非公允关联交易等侵占公司利益的情形。

  主动退市方面,监管部门将完善吸收合并等政策,进一步拓宽多元退出渠道,鼓励推动公司主动退市。证监会2月召开的支持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座谈会表示,支持上市公司(包括非同一控制下的上市公司)之间的吸收合并,进一步拓宽多元化退出渠道。

  “主动退市,尤其上市公司间吸收合并、要约收购等交易式主动退市,或将逐步呈现新的实践案例。”金杜律师事务所表示,主动退市,对公司而言,具有强制退市所不具备的一些积极效果,包括但不限于基于现金选择权等中小投资者保护措施的执行,退市期间及退市后股价相对平稳;由相关方提供现金选择权,有利于缓解公司资金压力。对中小股东而言,有权选择向特定对象出售股份,是一项现金退出和保护机制。

  还有不少专家建议,探索降低协议收购、要约收购等方式的制度成本,鼓励上市公司通过并购实现主动退市。

  此外,应引导地方政府、企业主体及社会公众全面理解企业退市行为,发挥退市合力。“引导企业形成全面资本观,上市可以为企业提供资本运作平台,私有化退市也可以降低信息披露压力,从而保护商业机密,大股东可以通过私有化提升对公司的控制力。”申万宏源证券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杨成长说。

(责任编辑:张紫祎)
其他相关 RELEVANT MATERIAL
上海合晶(688584)新股概览,1月30日开始网上申购

上海合晶(688584)新股概览,1月30日开始网上申购

小微 小微
49530
2024-01-29
证券之星消息,沪市科创板新股上海合晶将于1月30日开始网上申购,申购代码为787584,中签号公布日为2月1日。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上海合晶硅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半导体硅外延片的研发、生产、销售,并提供其他半导体硅材料加工服务。公司致力于研发并应用行业先进工艺,为国内外客户提供高平整度、高均匀性、低缺陷度的高端半导体硅外延片。公司的核心产品为8寸及8寸以下外延片,主要用于制备功率器件和模拟芯片等,被广泛应用于汽车、通信、电力、工业、消费电子、高端装备等领域。上海合晶是中国大陆少数具备从晶体成长、硅片成型到外延生长全流程生产能力的半导体硅外延片一体化制造商。经过多年发展,根据赛迪顾问统计,公司已成为全球第六大、中国大陆领先半导体硅外延片一体化制造商。目前,公司在上海、郑州、扬州设有四座生产基地,拥有晶体成长、硅片成型到外延生长的完整生产设施,具备8寸约当外延片年产能约240万片,有效提高了中国大陆半导体材料行业的自主水平。上海合晶掌握国际先进的外延片全流程生产技术。公司生产的外延片具有高平整度、高均匀性、低缺陷度等特点,产品的外延层厚度片内均匀性、电阻率片内均匀性、表面颗粒、表面金属沾污水平等核心技术指标均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公司拥有一支经验丰富、勤勉专业的研发团队,建立了产研结合的高效研发流程,能够快速响应下游市场需求。公司先后参与制定了多个国家、地方及行业标准,承担过国家集成电路产业研究与开发专项、上海市火炬计划项目、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等多个省、部级研发项目,荣获高新技术企业、上海市企业技术中心、上海市外商投资先进技术企业等荣誉称号。上海合晶产品受到世界知名半导体芯片制造厂商的广泛认可。多年来,公司秉承“以客为本”的经营理念,为众多国内外知名半导体芯片制造厂商提供优质外延片,为台积电、力积电、威世半导体、达尔、德州仪器、意法半导体、东芝、华虹宏力、华润微、士兰微等行业领先厂商稳定批量供货服务,并多次荣获台积电、华虹宏力、达尔等客户颁发的最佳或杰出供应商荣誉,是中国大陆少数受到国际客户广泛认可的半导体硅材料制造商。公司主营业务为生产电子材料,销售自产产品,以及上述同类产品批发、进出口贸易(拍卖除外、涉及许可经营的凭许可证经营),道路普通货物运输。【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其产业链上游为抛光片、多晶硅、石墨备品、气体、石英坩埚等原材料供应端,产业链下游为汽车、工业、通讯、办公等功率器件及模拟芯片需求领域。 客户集中度方面,报告期各期,公司前五大客户(同一控制下合并计算口径)销售收入占当期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76.12%、73.45%、71.05%以及73.84%,客户集中度相对较高。 发行人主要从事半导体硅外延片的研发、生产及销售,属于“电子元件及电子专用材料制造”行业。根据WSTS统计,2021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达到了5559亿美元,增长率达到26.23%。随着5G通信应用的落地、数字智能化生活的普及、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强劲发展以及工业领域自动化的不断提高,半导体行业预计将持续增长,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6588亿美元。其中,2021年全球半导体材料的产业规模为628亿美元,同比增长13.6%。2022年后,预计全球半导体材料的产业规模将持续保持增长趋势,2025年产业规模预计将达到747亿美元。 半导体硅片行业具有技术难度高、研发周期长、资本投入大、客户认证周期长等特点,因此全球半导体硅片行业集中度较高。国际硅片厂商长期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排名前五的厂商分别为日本信越化学(Shin-Etsu)、日本胜高(Sumco)、环球晶圆(Global Wafers)、德国世创(Siltronic)、韩国SK Siltron。此外,基于下游应用市场的总体需求和我国对半导体硅片行业的政策扶持,我国半导体硅片行业总体保持稳步发展,未来还将面临国际先进企业和国内新进入者的双重竞争。 根据该公司情况,我们认为其可代入参考的可比公司为:沪硅产业、立昂微、有研硅、环球晶圆 上海合晶2023年三季报显示,公司主营收入10.73亿元,同比下降8.44%;归母净利润2.14亿元,同比下降20.87%;扣非净利润1.84亿元,同比下降29.54%;其中2023年第三季度,公司单季度主营收入3.7亿元,同比下降13.13%;单季度归母净利润8332.7万元,同比下降14.92%;单季度扣非净利润5815.05万元,同比下降39.3%;负债率26.74%,财务费用2043.59万元,毛利率38.29%。 以上内容由证券之星根据公开信息整理,由算法生成,与本站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力求但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的准确性、完整性、有...
市场震荡机构调研热度走高 半导体明星公司最受关注

市场震荡机构调研热度走高 半导体明星公司最受关注

小微 小微
51871
2024-02-03
(原标题:市场震荡机构调研热度走高 半导体明星公司最受关注)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证券时报记者 李曼宁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周(1月29日至2月2日),A股核心指数全线受挫,沪指累跌6.19%,最终收于2700点上方。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盘面上,行业板块集体收绿,其中,综合、社会服务(申万一级行业)指数跌幅居前,银行、家用电器和煤炭行业相对抗跌。 尽管市场表现低迷,但前半周A股业绩预告密集披露,引发机构迅速跟进,故调研热度走高。截至2月2日18时,周内已有超过240家A股公司披露机构调研记录,环比前周显著上升。 受市场动能不足影响,本周获调研股中,仅有赛特新材、粤高速A、显盈科技、神农集团、江苏银行等不到10只个股全周股价收红。 具体看机构调研路径。行业分布上,Choice数据显示,电子行业重回调研热度最高行业,有33家板块内公司收获调研,计算机和医药生物行业紧随其后。进一步看,半导体为电子行业中最吸睛的子板块,获调研公司家数达16家。 值得一提的是,部分相对冷门的板块本周受关注度明显提升,典型如银行业。调研数据显示,平安银行、宁波银行、江苏银行、上海银行、苏州银行、齐鲁银行、青农商行等多家银行接待机构。 二级市场上,本周银行股指数全周下跌0.59%,在全部申万31个行业中跌幅最小。 热门个股方面,澜起科技、星环科技、天奈科技、唐人神、视源股份、安杰思等9家公司调研热度居前,均获超百家机构扎堆“叩门”。 其中,半导体公司澜起科技最受机构青睐。该公司为数据处理及互连芯片设计龙头企业,也是A股机构热门调研标的。2023年,澜起科技全年累计接待机构1908家次,是半导体行业中接待机构总量最多的公司。 在近期披露业绩预告后,机构投资者继续关注澜起科技。1月29日、1月30日,澜起科技合计接待了超过250家机构。该公司本周股价下跌约10%,收报44.80元/股,当前市值约510亿元。 业绩预告显示,受全球服务器及计算机行业需求下滑导致的客户去库存影响,澜起科技预计,2023年度实现营业收入22.7亿元至22.9亿元,同比减少37.6%至38.2%;归母净利润为4.4亿元至4.9亿元,同比减少62.3%至66.1%。不过,分季度来看,澜起科技第四季度环比改善幅度加大。 调研中,澜起科技介绍,2023年第四季度,随着DDR5(JEDEC标准定义的第5代双倍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标准)内存接口芯片及内存模组配套芯片出货量进一步提升,公司主要经营指标环比持续改善。2023年第四季度公司预计实现营业收入7.45亿元~7.65亿元,环比增长24.7%~28.0%;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2.06亿元~2.56亿元,环比增长35.8%~68.7%。 此外,机构投资者持续关注澜起科技的成长驱动因素、相关产品的上量情况等。...
1月未迎“开门红” 2024车市增速几何?

1月未迎“开门红” 2024车市增速几何?

小微 小微
49296
2024-02-06
2月以来,车企陆续公布1月销量及交付数据,在一派同比增长的“喜气洋洋”气氛中,多数车企出现环比大跌。虽然临近春节假期,车企推出各种优惠、补贴、福利等激发消费者购车欲望,但经历去年12月“血拼”冲量提前透支了部分订单之后,叠加消费者观望情绪,1月国内汽车销售热度出现回落,部分车企一骑绝尘的涨幅按下暂停键。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尽管2023年仅有四家车企完成销量目标,但未能阻挡车企冲击更高销量的决心,2024年车企的销量目标增速普遍在两位数以上,远高出中汽协预测的3%增速。 与此同时,席卷2023年全年的价格战并未偃旗息鼓,2024年车市依然是“卷”字当头。开年一个多月,包含特斯拉、理想、零跑、哪吒等在内的超20款车型主动调低售价,吉利、广汽、长城、南北大众等相继加入战斗,推出多项优惠和福利。 多位业内人士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2024年会比2023年更加‘血淋淋’”“2024年将进入大混战阶段”“价格战将加速产品竞争力弱的企业被淘汰,市场份额将向头部车企集中,但付出的代价惨重”。 1月未迎“开门红”:多数车企同比大增环比下降明显 新造车企业方面,理想汽车、蔚来汽车、零跑汽车和小鹏汽车1月交付量均出现了较为明显的环比下滑。不过,AITO问界则走出独立行情,是1月为数不多实现同环比大幅增长的车企,首次超过理想汽车,成为中国市场新势力品牌月销量冠军。 传统车企方面,已披露销量数据的车企中仅有吉利汽车、长安汽车实现了同环比增长,比亚迪、奇瑞、广汽本田、广汽丰田、东风日产等多家车企尽管同比实现增长,但环比跌幅不一。 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国补政策退出、消费需求提前透支、经济下行等多重因素影响,去年1月车市低迷,乘用车市场零售为129.3万辆,同比下降37.9%,环比下降40.4%。彼时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称“无论同比增速还是环比增速,都是本世纪以来的1月最低数据”。因此相比于去年同期的低基数而言,今年同比增长的达成相对容易,含金量不一定十足。 另一方面,去年12月,车企进入清库存冲销量的“百米冲刺”期,折扣和优惠力度较之以往更大,没有卖不出去的车,只有卖不出去的价格,在价格战席卷全年的当下,这一现象更甚,“以价换量”造成了消费需求提前释放,因此1月多家车企销量出现环比下滑。 值得一提的是,从1月销量表现来看,除了问界反超理想外,吉利当月的销量也反超比亚迪。 具体来看,吉利汽车1月销量为21.35万辆,同比增长约110%,环比增长约45.7%。其中吉利品牌(中国星、银河、几何等)仍为销量主力,当月销售17.28万辆,同比增长98%;领克同期销售2.8万辆,同比增长约155%;极氪当月交付1.25万辆,同比增长302%,环比下滑7%。 与此同时,1月吉利新能源汽车占比突破30%,销量达到6.58万辆,同比增长近6倍,环比增长14.3%。其中纯电动车型由去年的8941辆提升至3.63万辆,同比提升3倍;插电式混动车型由去年同期的588辆增至2.95万辆。 吉利凭借21.35万辆的销量超过比亚迪,后者1月新能源汽车销量为20.15万辆,同比增长33.9%,环比下滑40.9%。事实上,对于大部分车企而言,月销20万辆已难以企及,但相比于去年12月比亚迪34.1万辆的高峰,本月销量又回归了正常水平。 主销车型海洋和王朝系列销售18.51万辆,高端品牌腾势、方程豹、仰望销量分别为9068 辆、5203辆和1652辆。其中仰望1月销量仍维持在千辆以上,与路虎揽胜持平,后续走势仍有待市场检验。 此外同比大增环比下降的特征也出现在长城汽车新能源乘用车上,其同比大幅增长295.82%至2.5万辆,环比下跌16.19%;广汽本田1月同比增长41%至5.4万辆,环比下滑31.64%;东风日产同比增长74.43%至7.8万辆,但相比去年12月下降17.8%……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指出,2024年1月临近春节,相比年底的旺销态势,车市热度明显降温。由于去年12月年末冲刺销量目标透支部分需求,但返乡潮及节前购车需求对车市销量仍有支撑作用。各地新一轮地方购车补贴政策陆续开启,但终端整体折扣力度有所回收,影响成交。综合预计,1月乘用车终端零售量在220万辆左右,由于去年同期基数较低,同比涨幅较大,但环比回落。 “由于去年促消费政策到期,新一轮补贴政策尚未完全出台,导致消费者观望情绪较重。1月汽车销量不及预期,经销商销售压力增加。”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郎学红表示。 车企制定2024“激进”小目标 2023年中国汽车产销首次突破3000万辆,创历史新高。据中汽协预测,2024年中国汽车总销量将超过3100万辆,同比增长3%以上。其中,乘用车销量2680万辆,同比增长3%;商用车销量420万辆,同比增长4%;新能...
券商今日金股:8份研报力推一股(名单)

券商今日金股:8份研报力推一股(名单)

小微 小微
49988
2024-02-06
券商评级是指证券公司的分析师,通过分析上市公司的财务潜力、财务指标、公司运营治理能力,然后进行实地考察调研后得出的评论,备受投资者关注。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据证券之星数库不完全统计,2月6日券商共给予超20家A股上市公司“买入”评级。从行业分布看,券商2月6日关注的个股聚焦于化学制品、酿酒、电池、食品饮料、玻璃玻纤、非金属材料等行业。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为全球聚氨酯行业龙头企业,万华化学最受券商关注,近一个月获国海证券、华鑫证券、华安证券、民生证券、群益证券、国金证券等8份研报,位居2月6日券商力推股榜首。 2月6日又有中泰证券发布研报《业绩表现超预期,提质增效重回报》,调整后2023-2025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68.14/203.78/237.37亿元(原值为175.52/227.99/259.44亿元),对应PE分别为13.1/10.8/9.3倍(对应2024/2/5收盘价),维持“买入”评级。 浓香白酒头部企业——水井坊也备受券商关注,近一个月获德邦证券、东吴证券、西南证券、国金证券、华鑫证券、国元证券等7份研报关注,位居2月6日券商力推股第二。 2月6日又有华鑫证券发布研报《公司事件点评报告:提议回购提振信心,Q1业绩向好》,预计公司2023-2025年EPS为2.59/3.00/3.46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16/14/12倍,维持“买入”投资评级。 作为锂电池行业先行者,国轩高科也备受券商关注,近一个月获中邮证券、民生证券等4份券商研报关注,位居2月6日券商力推股第三。 2月6日又有民生证券发布研报《事件点评:质量回报双提升,业绩大超预期》,预计公司2023-2025年实现营收317.38、344.56和441.48亿元,同比增加37.7%、8.6%和28.1%;实现归母净利润9.15、11.86、13.20亿元,同比增加193.6%、29.7%和11.3%。 除了上述个股外,还有中伟股份、李子园、力诺特玻、联瑞新材、亿纬锂能、康比特、硅烷科技等多股备受券商关注,近一月获多家券商关注。 需要指出的是,券商给予“评级”并不绝对预示着股价的上涨,“增持”或“买入”与否,其实都是机构对于股票的“一家之谈”。因此,券商金股在大多数程度上仅是用作投资参考意义的,投资者切不可盲目买入。...
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就中央汇金公司增持公告答记者问

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就中央汇金公司增持公告答记者问

小微 小微
61335
2024-02-06
(原标题: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就中央汇金公司增持公告答记者问)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问:今日中央汇金公司发布公告,将持续加大增持ETF规模和力度,请问证监会怎么看?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答:我们关注到了中央汇金公司的公告。当前,A股市场估值水平处于历史低位,中长期投资价值凸现,得到了包括中央汇金公司在内的投资机构的充分认可。我们坚定支持中央汇金公司持续加大增持规模和力度,将为其入市操作创造更加便利的条件和更加畅通的渠道。同时,我们将继续协调引导公募基金、私募基金、证券公司、社保基金、保险机构、年金基金等各类机构投资者更大力度入市,鼓励和支持上市公司加大回购增持力度,为A股市场引入更多增量资金,全力维护市场稳定运行。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ETF观察】2月6日股票ETF净流入805.79亿元

【ETF观察】2月6日股票ETF净流入805.79亿元

小微 小微
71583
2024-02-07
证券之星消息,2月6日,上证指数报收2789.49,上涨3.23%;深圳成指报收8460.38,上涨6.22%;行业主题中,医药生物、美容护理、电力设备涨幅居前,煤炭、石油石化领跌。从当日股票型ETF基金的二级市场表现来看,以中证创新药产业、沪深300金融地产、中证疫苗与生物技术等指数为跟踪标的的ETF基金领涨,其中银华上证科创板100ETF、博时上证科创板100ETF、国泰上证科创板100ETF分别以10.74%、10.32%、10.11%的涨幅居前三。以上海金等指数为跟踪标的的ETF基金领跌,其中金ETF分别以-0.23%的跌幅居前。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当日股票型ETF基金合计资金净流入805.79亿元,近5个交易日累计净流入1226.46亿元,5个交易日中出现日合计资金净流入的有3天(ETF资金流向是当日ETF资产规模计算值减去前一交易日ETF资产规模计算值的结果,当日ETF资产规模计算值=当日ETF净值 * 当日份额,计算结果仅供参考)。 当日有642只股票型ETF基金出现资金净流入,其中净流入排首位的是南方中证500ETF(510500),份额增加了6.37亿份,净流入额为71.02亿元。净流入排行TOP10如下: 当日有21只股票型ETF基金出现资金净流出,其中净流出排首位的是国泰富时中国国企开放共赢ETF(517090),份额减少了3800.0万份,净流出额为4523.98万元。净流出排行TOP10如下: 以上内容由证券之星根据公开信息整理,由算法生成,与本站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力求但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的准确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等,如存在问题请联系我们。本文为数据整理,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请谨慎决策。...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