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观察

中国证监会集中发布多项最新投资者保护制度规则

中国证监会集中发布多项最新投资者保护制度规则

小微 小微
63910
2024-05-15
  5月15日,证监会在北京举办2024年“5·15全国投资者保护宣传日”活动,并集中发布《证券市场程序化交易管理规定(试行)》《监管规则适用指引—发行类第10号》《关于完善证券期货纠纷多元化解机制 深入推进诉源治理的工作方案》以及相关自律组织、投保机构业务规则等10项与投资者保护密切相关的制度规则。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吴清表示,投资者是市场之本。当前,中国证监会正在全面落实新“国九条”,扎实推动资本市场“1+N”政策措施落地见效。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进一步夯实投资者保护的制度基础。在制度制定修订过程中,充分听取广大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意见建议,更加注重制度的公平性,为投资者提供更为实质的公平保护。   进一步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从上市公司的“入口”到持续监管,再到“出口”,都正在建立更加严格的制度安排。目的就是坚决把造假者挡在门外,把公开透明的要求贯彻到公司信息披露的全过程,把尊重投资者、回报投资者的理念融入公司治理的各项机制,把“僵尸企业”、害群之马坚决清出市场。控股股东、实控人和董监高作为“关键少数”,必须挺在前面、扛起责任。同时,中国证监会将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优化发行上市、并购重组、股权激励等制度安排,支持那些有创新发展潜力的公司加快做优做强,既支持优质的新兴企业健康成长,也支持优质的传统企业转型升级,让投资者更好分享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成果。   进一步推动行业机构提升专业服务水平。行业机构要端正经营理念,回归本源、守正创新,恪守信义义务,增强专业能力,为投资者提供更加多元、更加适配的产品和服务。   进一步依法严打证券违法犯罪行为。去年以来,证监会坚决落实监管“长牙带刺”、有棱有角的要求,查办案件数量和处罚金额大幅上升。中国证监会将会同有关各方健全证券执法司法体制机制,加快构建资本市场防假打假综合惩防体系,进一步提升行政刑事衔接效率,让不法分子付出惨痛代价,切实维护市场“三公”秩序。   进一步畅通投资者维权救济渠道。近年来,证券法的修订,期货和衍生品法的出台,为化解投资者纠纷,加强权益救济提供了许多新的制度机制探索,一些标志性案例相继落地。中国证监会将不断总结经验,综合用好这些投资者保护制度工具,加大证券特别代表人诉讼适用力度,更好发挥调解仲裁的作用,加强诉调对接,推广示范判决机制,依法用好先行赔付、当事人承诺等,更加有力支持投资者获得赔偿救济。同时,中国证监会将动员各方力量,更有针对性地加强投资者教育,帮助投资者增强风险意识,远离非法金融活动,更好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责任编辑:王擎宇)...
平稳推进发行上市审核工作 沪深交易所拟5月16日召开上市委审议会议

平稳推进发行上市审核工作 沪深交易所拟5月16日召开上市委审议会议

小微 小微
48998
2024-05-13
  5月10日,上海证券报记者从沪深交易所获悉,在IPO新规发布后的第一周,沪深交易所同时发布上市委审议会议公告,拟于5月16日审议相关企业的发行上市申请。具体而言,将审议1家深市拟IPO公司发行上市申请,审议1家沪市公司再融资申请。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记者了解到,自去年阶段性收紧IPO节奏相关政策发布以来,沪深交易所提交注册和取得注册批文的公司数量总体保持平稳。同时,受多重因素影响,提请上市委审议的项目数量同比有所减少。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市场人士认为,此次沪深交易所召开上市委审议会议,是落实发行上市新规,持续平稳推进发行上市审核的具体体现。一是近期证监会和交易所陆续出台资本市场“1+N”配套制度规则,其中的发行上市规则修改了主板、科创板、创业板发行上市条件和板块定位要求,具体制度完善后,平稳推进发行上市审核工作有了更为明确的标准。二是前期多数公司因IPO申请文件中的财务资料超过有效期而中止审核,日前申报企业陆续提交2023年财务数据,进入恢复审核程序,相关审核工作需要继续依法依规予以推进。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交易所相关人士表示,沪深交易所将认真贯彻落实新“国九条”和配套政策文件精神,在保持发行审核常态化的同时,进一步强化发行上市审核从严把关,坚决淘汰问题企业,切实从源头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在发行上市审核推进中,也将进一步处理好投融资关系,把握好一二级市场平衡,全链条加强监管,把保护好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摆在更加突出位置。 (责任编辑:张紫祎)...
证监会:加强上市证券公司监管 发挥行业“领头羊”和“排头兵”作用

证监会:加强上市证券公司监管 发挥行业“领头羊”和“排头兵”作用

小微 小微
70010
2024-05-11
  5月10日,证监会发布了修订后的《关于加强上市证券公司监管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加强对上市证券公司监管,促进行业机构高质量发展,新规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证监会表示,本次修订突出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明确要求上市证券公司,以更鲜明的人民立场、更先进的发展理念、更严格的合规风控和更加规范、透明的信息披露,努力回归本源、做优做强,切实担负起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领头羊”和“排头兵”作用。《规定》的发布实施,将有利于督促和引导证券行业全面践行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全面落实新“国九条”,全面提升服务实体经济和服务投资者水平。   统筹规范融资行为   具体来看,《规定》主要修订四方面内容:一是优化发展理念,统筹规范融资行为。校正机构定位。明确要求上市证券公司端正经营理念,聚焦主责主业,把功能性放在首要位置,积极发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作用,突出价值创造、股东回报和投资者保护,落实全面风险管理与全员合规管理要求,提升信息披露有效性,在规范公司治理等方面发挥标杆示范作用。规范市场化融资行为。要求证券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证券并上市交易和再融资应当结合股东回报和价值创造能力、自身经营状况、市场发展战略等,合理确定融资规模和时机,严格规范资金用途,聚焦主责主业,审慎开展高资本消耗型业务,提升资金使用效率。   二是健全公司治理,强化内部管控和风险管理要求。健全公司治理,明确要求上市证券公司建立股权结构清晰、组织架构精简、职责边界明确、信息披露健全、激励约束合理、内控制衡有效、职业道德良好的公司治理架构,健全组织架构运行机制,保证公司运作独立性、稳健性,落实全面风险管理要求,加强对各类境内外子公司的管控。   强化对股东及实际控制人的规范,强调股东、股东的实际控制人及其他关联方不得要求证券公司及其子公司通过违规关联交易、对外投资、融资、担保、销售金融产品等方式,侵占上市证券公司及其子公司的资金、资产,损害公司及其他股东、客户的合法权益。   规范财务报表编制和披露,明确上市证券公司财务报表的编制和披露应当符合企业会计准则和相关信息披露规则的规定,公允反映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完善从业人员管理及长效激励约束机制,严格规范短期激励,不得过度激励,要求上市证券公司应当持续健全考核问责机制和声誉风险管理体系,依法依规披露薪酬有关信息。   三是促进行业发展,完善信息披露要求。遵循重要性、必要性原则,分类优化信息披露要求。结合证券公司并表监管等安排,明确上市证券公司经监管部门认可或要求,以合并数据为基础编制风险控制指标监管报表,或采取内部模型法等风险计量高级方法计算相关风险控制指标的,应当在披露时就相关口径及差异化安排进行说明。要求上市证券公司在季度报告、中期报告、年度报告中披露净资本等主要风险控制指标的具体情况和达标情况;当核心风险控制指标不符合规定标准的,应当及时以临时公告方式披露,说明原因、目前的状态和可能产生的影响。取消证券公司分类结果披露要求。   四是践行人民立场,提升投资者保护水平。建立健全投资者保护机制。强调上市证券公司应当建立、健全投资者关系管理活动相关制度及程序,以积极、认真、专业的态度回应投资者关注,客观、真实、准确、完整地介绍和反映公司的实际状况;上市证券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人员应当具备履行职责所必需的专业知识,证券公司母公司为上市公司的,证券公司应当指定专人配合,就涉及证券公司经营等相关事项作出专业回应。   进一步突出价值创造与股东回报。明确上市证券公司应当牢固树立回报股东的意识,结合公司经营管理情况,制定对股东回报的合理规划,对经营利润用于自身发展和回报股东进行合理平衡,重视提高现金分红水平,鼓励形成实施股份回购的机制性安排,积极通过一年多次分红及回购注销的方式提升股东回报、优化治理结构。   发挥行业标杆示范作用   据证监会介绍,《规定》修订思路有三点:一是维持基本框架,适应市场发展需要。《规定》维持主要框架不变,明确了上市证券公司应当同时遵守上市公司及证券公司监管相关法规,强化了行政许可、信息披露、信息管理、监管报告等要求。同时对照近年来发行、上市等相关规则修订以及市场和行业变化情况,进行适应性调整。   二是发挥引领作用,优化行业发展理念。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督促上市证券公司聚焦主责主业,坚持功能型、集约型、专业化、特色化发展方向,健全公司治理,发挥行业标杆示范作用。   三是结合行业实践,强化信息披露要求。结合最新的监管规定,规范上市证券公司信息披露要求,聚焦核心风险控制指标等披露事项,提高信息披露的有效性。   证监会表示,下一步,将坚守强监管、防风险、促发展的主线,持续加强证券公司日常监管,强化执法问责,督促上市证券公司将《规定》的一系列新要求落...
A股市场估值有望提升20%至40% 外资机构积极唱多做多中国

A股市场估值有望提升20%至40% 外资机构积极唱多做多中国

小微 小微
74266
2024-05-11
  高盛在最新报告中表示,海外投资者情绪回暖,在乐观情景假设下,A股市场估值提升有20%至40%的潜力。与此同时,瑞银也发布策略报告,上调中国评级至“超配”。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近日,多家外资机构唱多中国核心资产,与此同时,北向资金持续回流,境外投资者连续7个月净买入中国债券。外资机构纷纷认为,海外货币环境好转、中国资产性价比凸显、政策预期积极等因素促进外资热情修复,中国资产吸引力有望与日俱增。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股票市场与债券市场   连获外资机构加仓   北向资金回流始于2月份,当月北向资金通过陆港通(即沪股通+深股通)加仓A股市场607.44亿元,创13个月新高。截至4月底,外资已连续三个月增持中国股票。4月26日,北向资金单边净买入224.49亿元,创下陆港通开通以来新高。据Wind数据统计,年内北向资金净买入额达790.86亿元。   谈及上调至“超配”的原因,瑞银全球新兴市场股票首席策略师Sunil Tirumalai表示,在过去18个月房地产行业明显承压的情况下,MSCI中国互联网EPS增长23%、消费增长2%。中国股市的表现不佳主要是由于估值下降而非盈利或基本面问题。   值得关注的是,4月12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聚焦提高IPO上市标准、加强退市监管、完善减持规则和强化现金分红监管等。对此,瑞银认为,这是提高A股上市公司总体质量的结构性利好举措,支持市场的长远投资部署。   在债券方面,4月18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近期外资增持境内债券投资规模明显提升,今年一季度净增持达到416亿美元,超过去年全年净增持的230亿美元。   据统计,自去年9月份至今年3月份,境外投资者连续7个月净买入中国债券。   德意志银行中国投资银行部总经理徐肇廷表示,由于当前外资大部分增持的是短期限国债、金融债或者同业存单,从外资连续持仓节奏及利率环境来看,境外商业银行等主动交易型机构或是推动外资加仓中国债市主力。   “从利差角度看,与美债市场相比,投资中国债市的收益可能相对较低,但经外汇对冲投资者做多在岸短期债券的收益仍可观,这有助于推动外资回流中国债市。”高盛大中华区固定收益业务主管刘思庄表示。   A股三方面优势   值得全球资产配置者关注   多家外资机构明确发声,看好中国资本市场。   “现阶段A股因为具备以下三项优势,值得全球资产配置者重新关注。”联博基金资深市场策略师黄森玮分析称,一是整体估值较低。二是改革边际效益较高。A股旨在提升上市公司质量与公司治理的相关政策接连出台,许多高质量、现金流充沛、有稳定分红能力的企业仍待被市场挖掘。三是集中度低,投资机会相对广。例如:海外市场份额不断提升的出口型“中国隐形冠军”企业,受惠国内低利率环境及资本市场改革政策的高股息企业等。   展望未来,瑞银证券中国股票策略分析师孟磊认为,A股市场情绪已逐步回暖。随着投资者风险偏好的提升,二季度“高质量成长”风格有望小幅跑赢市场,而“价值”风格中高股息收益率标的仍应作为防御性持仓的一部分。预计大盘股将受益于较高的盈利确定性及潜在的长线资金净流入而跑赢中小盘股。   “行业偏好方面,瑞银超配电子、食品饮料、石油煤炭和通信板块。投资主题方面,瑞银看好‘中国特色估值体系’背景下的优质国企。”孟磊称。 (责任编辑:王晨曦)...
深市轻工制造业一季度“开门见红” 相关A股公司整体净利同比增27.68%

深市轻工制造业一季度“开门见红” 相关A股公司整体净利同比增27.68%

小微 小微
60992
2024-05-10
  今年以来,多重利好推动轻工制造行业发展动力趋于增强。宏观方面,围绕“以旧换新”,政策组合拳效应持续释放,经济内生动能持续修复;微观方面,需求端消费加速升级的同时,供给端技术创新加速产品不断推陈出新。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在此背景下,轻工制造行业上市公司2024年一季度交出一份亮眼“成绩单”。以深圳证券交易所市场(以下简称“深市”)为例,据Wind数据统计显示,截至目前,深市共有轻工制造行业上市公司89家,2024年一季度,89家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770.77亿元;合计实现净利润42.36亿元,整体净利润同比增长27.68%。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东莞证券研究认为,国务院印发的《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提出,推动家装消费品换新。同时叠加年内多地出台楼市支持政策,市场信心或逐步得到修复,这有望拉动家居产品需求。   轻工制造业“绩优生”频现身   今年以来,随着宏观组合政策实施力度不断加大,市场需求逐步改善,工业生产回升向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延续增长态势。其中,消费品制造业利润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在13个消费品制造大类行业中,有12个行业利润实现增长,比上年全年增加4个行业。其中,化纤、造纸行业利润分别增长3.10倍、1.38倍,家具、印刷、文教工美、纺织行业利润增速在25.0%至51.4%之间。   宏观数据的积极向好离不开微观企业的支撑。从深市来看,上述89家轻工制造行业上市公司中,有68家在2024年一季度实现盈利,占比达76.40%。其中更是涌现出山东太阳纸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太阳纸业”)、索菲亚家居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索菲亚”)等诸多“绩优生”。   例如,2024年一季度,太阳纸业实现营收101.85亿元,同比增长3.8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56亿元,同比增长69.04%。此外,索菲亚实现营收21.11亿元,同比增长16.98%,实现归母净利润1.65亿元,同比增长58.59%。   在谈及企业盈利能力显著提升的原因时,受访企业均表示,除了受益于宏观环境利好之外,企业坚持创新引领,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是盈利能力不断被夯实的重要原因之一。   太阳纸业相关负责人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今年一季度,公司着力打造的造纸行业全要素产业平台项目正式上线,通过采用工业机器人、智能化设备、智能化控制系统等实现原料运输、生产过程、质量检测、产品存储等方面的自动化、智能化、数据化等。下一步,将通过数字化转型与公司的业务变革,持续提升企业的精益运营。   索菲亚相关负责人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面对市场环境的多重挑战,公司积极寻求内生增长机会,整家战略在竞争中保持持续更新迭代,在品类维度不断扩容,从单品类向全品类升级;在渠道维度积极拥抱整装,与整装企业双向赋能。”   持续丰富高质量发展内涵   随着《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的发布,上市公司对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不断丰富和深化,纷纷表示在注重经济目标的同时,也将更加关注社会效应。   例如,上述太阳纸业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国内造纸行业领军企业之一,公司始终把环保作为企业的“生命工程”,以实际行动积极践行“双碳”战略,持续推进减污降碳。   据悉,太阳纸业积极进行节能降碳技术改造,创新科学高效的全流程节能降碳措施,在不断优化提升产能的同时,持续提高非化石能源在能源消耗中的占比。同时,通过实施造纸固废综合利用及余热发电项目实现了煤炭的“有序减量替代”,和煤炭压减与固废资源的节能化、无害化处理,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索菲亚将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践行公益初心,并始终秉承‘使用绿色环保的生产方式制造绿色环保的家居产品’的生产理念,致力解决社会普遍关心的绿色环保问题,树立行业标杆,持续输出企业价值。” 上述索菲亚相关负责人表示。 (责任编辑:王晨曦)...
证监会明确企业在境外转板上市前应履行备案程序

证监会明确企业在境外转板上市前应履行备案程序

小微 小微
64052
2024-05-08
  证监会5月7日消息,证监会发布《监管规则适用指引——境外发行上市类第7号:关于境内企业由境外场外市场转至境外证券交易所实现境外发行上市的监管要求》。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证监会表示,近期,某在境外场外市场挂牌的境内企业向境外监管机构提交了转至境外证券交易所上市的申请,在未履行境外首次公开发行上市备案程序的情况下,完成境外上市。上述行为违反了《境内企业境外发行证券和上市管理试行办法》相关规定。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根据《试行办法》第一条和第二条的规定,境外发行上市指在境外证券交易所发行上市相关活动,境内企业在境外场外市场挂牌不属于备案管理范围;《试行办法》第十六条规定“发行人境外首次公开发行或者上市的,应当在境外提交发行上市申请文件后3个工作日内向中国证监会备案”;境内企业境外转板上市的,应当按照境外首次公开发行上市相关要求,在境外提交转板上市申请文件后3个工作日内向证监会备案。   证监会表示,根据《关于境内企业境外发行上市备案管理安排的通知》,《试行办法》施行之日(即2023年3月31日),已在境外提交转板上市申请文件、未获境外监管机构或者境外证券交易所同意的境内企业,应当在境外转板上市完成前履行备案程序。 (责任编辑:张紫祎)...
制冷剂行业景气度回升 龙头企业首季业绩亮眼

制冷剂行业景气度回升 龙头企业首季业绩亮眼

小微 小微
65893
2024-05-08
  配额政策实施,制冷剂行业景气度上行。相关上市公司披露的2024年一季报显示,制冷剂龙头企业首季集体“报喜”,三美股份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幅超6倍,巨化股份净利润同比增长超1倍。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配额政策对行业产生很大影响,生产厂家现在都是按市场供需合理安排生产,我们的三代制冷剂产品从今年初就开始涨价了。”日前,总部位于华东的一家氟化工上市公司负责人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我比较看好今年制冷剂行业的景气度。”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多家券商在研报中表示,随着配额政策的落地,一季度可能是制冷剂行业景气度上行的开端。当前制冷剂价格整体处于上行通道,龙头企业二季度业绩依然值得期待。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量价齐升 龙头企业一季度业绩喜人   在制冷剂产品量价齐升的带动下,今年一季度相关上市公司盈利同比、环比均有大幅增长。   三美股份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9.59亿元,同比增长23.28%;实现归母净利润1.54亿元,同比增长672.53%,环比增长270.79%。制冷剂龙头巨化股份一季度实现营收54.7亿元,同比增长19.52%;实现归母净利润3.1亿元,同比增长103.35%,环比增长57.74%。永和股份一季度实现营收10.12亿元,同比增长7.84%;实现归母净利润3721.97万元,同比增长27.38%,环比增长72.12%。   制冷剂产品价格回升、营业收入增加,以及毛利率上升是龙头公司业绩增长的主要原因。巨化股份表示,自今年1月1日起,我国第三代氟制冷剂(HFCs)需按国家核发的生产配额组织生产经营。自此,产品价格恢复性上行。公司依托产业链完整优势,保持良好产销水平,主要产品产销量总体保持稳定增长。永和股份表示,业绩提升主要由于HFCs自今年起按配额生产,公司产品售价上涨,毛利率上升。   相关上市公司披露的主要经营数据显示,一季度制冷产品销量及售价均有不同幅度提升。以三美股份为例,公司一季度氟制冷剂板块实现营业收入7.69亿元,同比增长约30%。其中,氟制冷剂对外销量为3.23万吨,同比增长约20%,氟制冷剂价格为2.38万元/吨,同比提升8.47%。   配额政策落地 行业景气度可期   根据《蒙特利尔议定书》基加利修正案,我国HFCs生产量和消费量以2020年至2022年平均值为基础,于2024年冻结,并将在2029年削减10%,到2035年削减30%,到2040年削减50%,到2045年削减80%。   “随着配额政策实施,以HFCs为代表的制冷剂供需关系进一步改善,市场格局也趋于稳定,行业盈利水平有望逐步回升。”近日,有资深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在《蒙特利尔议定书》基加利修正案的影响下,前几年生产企业为获得更多HFCs配额进行扩产,HFCs产能急剧扩张和释放,行业出现供大于求的现象,拖累了生产企业的盈利水平。   制冷剂价格会否继续上行?制冷剂广泛应用于家用空调、冰箱(柜)、汽车空调、商业制冷设备等行业。据百川盈孚监测,今年4月,国内制冷剂市场稳中上行,部分型号市场供应紧张。在原材料领域,萤石市场价格支撑较强,氢氟酸价格也重新上行。短期来看,下游空调企业排产预期充足,制冷剂的需求呈现增长态势,预计近期制冷剂价格依然以上行为主。   有行业研究员对记者表示,现在是制冷剂销售旺季,未来两个月下游需求量会保持高位。同时,对旺季高温天气及以旧换新政策的预期,也有望继续拉动对制冷剂的需求。   产能或继续向头部企业集中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配额政策的实施,我国制冷剂行业产能正在逐步向头部企业集中。据生态环境部此前的公示,2024年全国HFCs各品种总配额量(不含HFC-23)为74.6万吨,头部制冷剂企业所获配额位于行业前列。其中,巨化股份获得配额量约为27.8万吨,占比约37.3%;三美股份获得配额量约为11.7万吨,占比约15.7%;永和股份获得配额量约为5.5万吨,占比约7.4%。   业内人士表示,随着未来HFCs配额的逐步缩减,行业集中度或进一步提高。   巨化股份年初披露,公司以13.94亿元收购了淄博飞源化工有限公司51%的股权。公司在2023年年报中披露,淄博飞源化工有限公司拥有HFC-32、HFC-125、HFC-134a的生产配额分别为2.43万吨、1.41万吨和1.59万吨,此次收购增加了公司制冷剂等氟化工产品的产能规模,进一步巩固了公司的行业龙头地位。   “未来也存在配额量少的企业进行委外生产、配额转让的可能。随着行情的周期性波动,行业产能逐步向头部企业集中,一些小、散的产能逐步退出。”4月30日,三美股份在接待机构调研时表示,公司不排除未来收购HFCs配额的可能,具体要看市场行情、交易价格等方面是否合适...
深市公司去年研发投入同比增逾一成

深市公司去年研发投入同比增逾一成

小微 小微
72806
2024-05-07
  深市公司去年研发投入同比增逾一成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今年一季度电子、通信等多个行业净利润增速超20%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上市公司2023年年报披露已落下帷幕。数据显示,深市公司2023年合计实现营业收入20.74万亿元,合计实现净利润9824.71亿元。深市公司加码研发投入,持续培育创新动能,2023年研发投入合计超过7400亿元,同比增长11.1%。   今年以来,深市公司延续良好经营态势。一季度,深市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4.71万亿元,合计实现净利润2573.55亿元。   首季公司经营实现良好开局   一季度,深市公司经营实现良好开局。深市公司一季度合计实现营业收入4.71万亿元,1597家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93家公司收入增速超过50%,71家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翻倍式增长。   多个行业一季度净利润增速超过20%。其中,先进制造领域内电子行业净利润较上年同期接近翻倍;通信行业整体发展稳健,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22.15%;轻工制造行业盈利回升,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27.68%。   绿色低碳领域趋势向好。环保行业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20.08%。水务龙头兴蓉环境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20.55%。   此外,社会服务、公用事业行业继续发挥稳经济、促发展作用,一季度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分别增长36.59%、30.27%。   创业板公司整体业绩保持向好态势,经营“造血”能力持续增强。创业板公司一季度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和净流量分别为10055亿元、27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5.27%、50.28%。创业板公司一季度合计实现营收8700亿元,延续2023年全年增长态势。   龙头公司尤为注重技术研发   今年以来,深市公司持续加码研发。一季度研发费用合计1492.94亿元,同比增长6.6%,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重为3.37%,同比提高0.18个百分点。   分行业来看,通信、计算机、国防军工等高新技术行业研发力度较大,一季度研发强度分别达到12.55%、9.02%和7.48%。   15家公司一季度研发费用突破10亿元,行业龙头公司尤为注重技术研发,比亚迪、中兴通讯、宁德时代研发费用分别达106.11亿元、63.76亿元、43.40亿元。其中,汽车行业龙头比亚迪研发费用较去年同期大增70.10%,公司通过大力加强研发投入持续稳固在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中的领先地位。   从2023年全年情况看,深市公司2023年研发投入合计超过7400亿元,同比增长11.1%。408家公司研发强度超过10%,113家公司研发投入超过10亿元。   比亚迪、中兴通讯、宁德时代等26家公司近三年累计研发投入超100亿元。战略新兴行业持续发力,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领域研发投入分别为2112.79亿元、901.43亿元、465.41亿元,同比增长6.37%、41.18%、11.71%。   持续提升投资者获得感   增强投资者回报,是2023年深市公司发力的一大重要方向。数据显示,自开展“质量回报双提升”专项行动以来,已有200家优质深市公司陆续披露“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明确表示将落实推进“长期、稳定、可持续”的股东价值回报机制,通过稳健经营和持续分红等举措,持续提升广大投资者的获得感。   2023年共有1956家深市公司推出了分红方案,占全部盈利家数的90.47%;5家公司派现100亿元以上,分别为宁德时代、美的集团、五粮液、平安银行和格力电器,彰显龙头公司盈利能力及回报意识。82家公司派现10亿元以上,894家公司连续五年派现;656家公司现金分红比例超过50%,如美的集团、五粮液、海康威视、迈瑞医疗、亿联网络等。   此外,2023年度深市公司披露回购方案374家次,同比增长14.02%;回购方案计划回购金额上限755.48亿元,实际实施回购金额443.71亿元。龙头企业带头开展多轮回购,自2021年以来格力电器累计回购248.2亿元。   增持是提升投资者信心的重要手段。2023年度,153家深市公司股东披露增持计划,同比增长292.31%,计划增持金额116.55亿元,同比增长229.98%;220家公司管理层披露增持计划,实际增持金额34.75亿元。 (责任编辑:张紫祎)...
5月以来近300家公司披露股份回购进展

5月以来近300家公司披露股份回购进展

小微 小微
72396
2024-05-07
  近期,A股上市公司密集披露股份回购相关进展。据中国证券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5月以来近300家公司披露了股份回购相关进展。部分公司在发布回购方案后不久就实施了回购,一些公司较短时间完成了回购计划。胜利精密等上市公司则发布了回购方案。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迅速实施回购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通威股份、顺丰控股等上市公司在发布回购方案后不久就实施了首次回购。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通威股份5月5日晚间公告,4月30日,公司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首次回购股份524.95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1166%。首次回购股份最高成交价为21.89元/股,最低成交价为21.53元/股,成交总金额1.14亿元(不含交易佣金等交易费用)。   在此之前,通威股份于4月28日召开第八届董事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公司股份的议案》。公司拟使用不低于20亿元(含)且不超过40亿元(含)自有资金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公司股份,用于实施员工持股计划或股权激励。本次回购期限为自2024年4月28日起12个月内。   顺丰控股5月5日晚间披露,4月30日,公司首次通过股份回购专用证券账户以集中竞价方式回购公司股份56.28万股,回购总金额约为2034.09万元(不含交易费用),回购股数占公司总股本的0.01%,平均成交价为36.14元/股(最高成交价为36.35元/股,最低成交价为36.03元/股)。   在此之前,顺丰控股于4月29日召开第六届董事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2024年第2期回购股份方案的议案》,拟回购部分公司股份用于员工持股计划或股权激励计划,本次回购资金总额不低于5亿元且不超过10亿元,回购价格不超过53元/股。   裕同科技5月6日晚间披露,4月30日,公司通过回购专用证券账户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实施了回购股份,累计回购股份29.78万股,成交总金额约为799.72万元(不含交易费用)。此前,公司于4月25日召开第五届董事会第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回购公司股份的议案》,公司拟以不超过每股37.69元的价格回购公司股份,回购金额不低于1亿元,不超过2亿元。   完成回购计划   部分上市公司较短时间完成了回购方案。   有研硅5月5日晚间披露,公司于2024年2月20日召开第一届董事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公司股份方案的议案》,同意公司使用部分超募资金回购股份。回购的股份未来将用于股权激励、员工持股计划。本次回购股份的价格不超过15.53元/股(含),回购资金总额不低于3000万元,不超过6000万元(含)。截至2024年4月30日,公司本次股份回购计划实施完毕。公司已支付总金额约3593.2万元(不含印花税、交易佣金等交易费用)。   另外,杰美特5月6日晚间披露,公司于2024年2月5日召开第四届董事会第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回购公司股份方案的议案》,同意公司使用不低于1200万元(含)且不超过2400万元(含)回购股份。截至2024年5月6日,公司通过股份回购专用证券账户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累计回购股份125.17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98%,最高成交价格为14.5元/股,最低成交价格为9.8元/股,成交总金额约为1428.12万元(不含交易费用)。截至本公告日,公司本次回购股份计划已实施完毕。   政策支持回购   部分上市公司发布回购方案。   胜利精密5月5日晚间披露,公司拟使用自有资金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股份。回购股份数量不低于1500万股(含)且不超过2500万股(含),回购股份价格不超过2.59元/股。预计本次回购股份的资金总额不低于2580万元(含),不超过4300万元(含)。回购股份将用于实施员工持股计划或股权激励。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上市公司回购股份,希望向市场传递未来积极发展的信号。同时,监管层鼓励上市公司通过回购股份回馈投资者。回购的股份如果注销,相当于减少了流通在外的股份数量,从而提高每股收益,这类公司值得重点关注。   业内人士表示,如果回购股份用于员工激励,并没有减少股本数量,只是暂时性冻结,未来可能流入市场。但这类回购有利于提升员工积极性,激发创新活力。 (责任编辑:张紫祎)...
筑稳向新 沪市主板公司内生稳定性持续增强

筑稳向新 沪市主板公司内生稳定性持续增强

小微 小微
49782
2024-05-06
  截至4月30日,沪市主板全部公司完成2023年年报披露。在经济运行整体回升向好的有力支撑下,沪市主板公司经营业绩保持稳定,盈利质量持续改善,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迈出坚实步伐。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023年,沪市主板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50.45万亿元,同比增长0.7%;实现净利润4.22万亿元,同比微降1.2%;实现扣非后净利润4.03万亿元,同比增长0.8%,经营业绩较上一年度基本持平。1422家沪市主板公司实现盈利,占比超过八成。其中,740家公司实现业绩增长,166家公司净利润增幅超50%。与此同时,亏损面大幅收窄,净利润亏损公司的亏损金额同比下降近五成,减亏、扭亏公司共计222家。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拉长时间段看,2018年至2023年,沪市主板公司生产经营内生稳定性持续增强,营业收入、净利润五年复合增速分别为7%、6%。五年来,营业收入中位数从23.35亿元上移至35.36亿元,净利润中位数从1.67亿元上移至1.89亿元。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传统产业新兴产业互融互促   新质生产力发展势头良好   实体类上市公司表现更为稳健,2023年合计实现营业收入41.88万亿元、净利润1.94万亿元、扣非后净利润1.77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0.9%、-0.7%和1.3%,业绩优于沪市整体水平。流动性方面,去年全年实现经营性现金净流入4.12万亿元,同比增长约4.5%,覆盖2.1倍利润规模;负债率方面,2023年末资产负债率59.36%,较年初下降0.22个百分点,杠杆率稳中有降。   沪市主板公司在稳固经济“基本盘”的同时,坚持将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发力点。数据显示,2023年,沪市主板公司合计研发支出近9000亿元,同比增长5%,连续三年保持增长态势。其中,138家公司研发支出超10亿元,19家公司研发投入超100亿元,108家公司研发强度超10%。航空装备、电力、通信服务等行业研发支出增速超30%,软件开发、化学制药等行业研发强度超10%。高研发投入带动新兴产业涌现与传统产业转型齐头并进、互融互促,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支持未来产业布局。   新兴产业渐成气候。近十年来,沪市主板的新兴制造、现代服务公司数量呈现阶跃式增长。机械设备行业由45家增至125家,医药生物行业由62家增至109家,汽车行业由42家增至114家,电力设备行业由45家增至87家,电子行业由26家增至71家,通信行业由14家增至29家。相关行业公司收入、利润、市值占沪市主板实体企业的比重分别提升5个、10个和10个百分点。重点产业链加速汇聚,从无到有,由点及面,为经济发展提供新引擎。   传统产业加速演变。传统行业公司积极运用新技术实施改造提升,向“新”发展。近三年,交通运输、钢铁、公用事业等行业的研发投入年复合增长率分别为20%、13%和21%;建筑装饰、石油石化、有色金属等行业平均研发投入超5亿元。创新驱动发展不断增加新动能,如中国外运持续投入数字化建设,2023年申请专利29件,累计被授权专利192件,上线虚拟员工、智慧叉车、自动装车等多项物流科技成果;宝钢股份基于钢铁主业,持续推进核心技术攻关,近年相继开发出4个系列58项高等级取向硅钢新产品,有力支撑电力装备制造业发展;三一重工2023年推出超750件新产品新技术,新增近4000项专利,同时推进智能制造升级,生产自动化率达80%。   未来产业已有布局。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人工智能、自动驾驶、工业自动化等未来产业不断丰富新质生产力的内涵。沪市主板公司积极探索前沿技术,布局未来产业,培育“第二增长曲线”。中国移动发力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算力网络等技术的“BASIC6”科创计划,2023年实现数字化转型收入2538亿元,同比增长22%;上海电影加大AI技术攻坚,探索训练中国动画学派大模型体系;万华化学探索运用AI辅助催化剂分子设计,缩短研发周期,持续提升企业竞争力。   央地国企发挥经济“稳定器”作用   民企业绩活力加速修复   央地国企充分发挥“稳定器”作用,在复杂的内外部环境下稳固基本面。2023年,沪市主板的央地国企合计实现营业收入41.75万亿元,同比增长0.6%;实现净利润3.8万亿元,同比基本持平。其中,国务院国资委下属央企上市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2.48万亿元,净利润1.17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和3.8%。   经营业绩稳中有进的同时,央地国企沿着国企改革的主线,积极利用并购重组、股权激励等资本市场工具提质增效。2023年以来,沪市主板有22家央地国企推出重大资产重组方案。比如,中直股份通过购买资产方式实现中国航空工业集团直升机业务整体...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