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电之争”下,发动机和电池是“死对头”还是“好搭档”?

小微 小微
67329
2024月03月23日

“油电之争”下,发动机和电池是“死对头”还是“好搭档”?

2024-03-23 15:17:43 21世纪经济报道

  “油电之争”下,发动机和电池是“死对头”还是“好搭档”?

“油电之争”下,发动机和电池是“死对头”还是“好搭档”?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巩兆恩 报道

  2024年,价格战再度升级,比亚迪率先出手,新能源车、燃油车纷纷下场,夹杂着“电比油低”“油比电强”的对立声音,“油电之争”再度被掀起。新能源时代,燃油车被放置在了对立面,动力电池的崛起,是否意味着发动机的淘汰?

  3月20日,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行政总裁及执行董事桂生悦表示:“中国的汽车公司赚钱的都是有发动机的公司,完全纯电动现在都是不盈利的,全世界最赚钱的汽车公司日本丰田,也有发动机,也是混动,并不能简单评价其在新能源方面完全落后。”

  深蓝汽车CEO邓承浩也于近日发表观点称,电池和发动机,绝不是电车时代的“死对头”,而是电车时代的“好搭档”。

  事实上,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不断提升,混合动力(HEV)、插电式混合动力(PHEV),以及纯电等不同的动力模式,都是汽车产业低碳化发展过程中的有利技术,有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与高质量发展。

  纯电动汽车仍存在使用痛点

  近年来,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走在全球前沿,电动化与智能化取得长足进步,但技术路线还远未定格。

  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总销量高达949.5万辆,同比增长37.9%。其中,纯电动汽车668.5万辆,增长24.6%;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280.4万辆,增长84.7%,市场增速远高于纯电动汽车。

  行业中“混动是过渡,纯电是终局”的预测似乎遭遇挑战。

  邓承浩认为,电动汽车发展不是把发动机“干”掉。他指出,现阶段,纯电动汽车存在续航焦虑、补能不变、电池安全、电池衰减、成本高和保值率低等六大痛点,与此同时也有加速性好、静谧性好等优势。在其看来,电动汽车的六大痛点实际上都和电池相关,而消费爽点都和电驱相关。

  而纯电动这些市场痛点,也直观反映到了消费者的市场选择中,除了市场增速被插混赶超纯电,在整个市场接受度中也出现了下滑。

  根据全球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发布的《2024麦肯锡中国汽车消费者洞察》,当被问到下一辆车是否会选择新能源汽车时,中国消费者的新能源汽车接受度出现自2017年调研以来的首次降低,从2022年的68%下滑至了2023年的62%。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纯电动车主后悔购车的比例增加。而燃油车、插混(包含增程式)车主的新能源汽车接受度持续提升。

  从使用情况来看,纯电动汽车对补能网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车进一步向三、四线城市渗透成为主要新增量的情况下,基建设施却无法及时跟进,补能焦虑成为隐忧所在,每逢重大节假日,纯电车在多地高速上的窘况依然是舆论热点。

  因此,“可油可电”的混合动力形式逐渐成为更多消费者的选择,曾被业内定义为“落后技术”的增程式混动汽车也在持续走强,以增程式起家的理想汽车更是在去年取得年销量30万+的亮眼成绩,位居造车新势力销量第一;同为“增程派”的深蓝汽车,其“爆款”车型80%的车主也选择了增程式,并于3月18日发布了超级增程2.0技术,集长安自主研发的原力超集电驱2.0、原力智能增程2.0和金钟罩电池2.0于一身,首发搭载该技术的全新车型G318也正式亮相。增程式混合动力技术还在不断进化。

  据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欧阳明高预测,未来几年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格局将从“纯电为主”发展到“纯电和插电/增程并重”,甚至有可能达到1:1。插混车型的优势在于它既具备燃油车的全部功能,又有电动车的功能,还有混合动力的功能,当纯电动车开,也可以当油电混动开,油耗更低,完全可以超越燃油车,在能源消耗和使用灵活性方面具备更大的优势。

  “没有最好的技术路线,只有最适合的”

  “新能源时代,燃油车应该淘汰”“纯电动汽车才是终局,混动车型只是过渡”“增程式是落后的技术”――不论行业内如何争夺对汽车技术路线的话语权,对新汽车的定义权,都无法否认汽车是面向消费者的TO C,最终还是需要接受消费者的考验。

  因此,越来越多的车企选择了“多条腿”走路,在新能源转型的过程中将混动技术作为关注和创新的重点,炼就了自家的混动招牌,如奇瑞的鲲鹏动力、比亚迪的DM-i超级混动、长安的蓝鲸iDD、长城的柠檬混动DHT等,都得到了市场的认可。

  同时,为夯实自己在新能源时代的“技术底气”,谋求利润与销量,车企们也更趋向在自家同一款车型上同步布局纯电版本与电混版本。

  仅仅3月份,就有多款相关车型发售。如刚刚上市的东风eπ007,作为东风奕派旗下的首款产品,售价15.96万元起,上市即发售了纯电动、增程式两个动力版本,为该电动品牌在激烈的竞争中争取更多的机会。此外,基于原燃油版本推出的星途瑶光C-DM、长安UNI-Z等混动车型,也于近日问市。

  “不同技术路线在性能、结构的复杂程度和成本等方面均存在差异,各有优劣。汽车市场很大,不同车型有着不同的定位和消费群体。”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国家乘用车自动变速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徐向阳曾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混动变速器技术路线有技术和产业基础的传承,没有最好的技术路线和产品,只有最适合企业自身优势和车型的技术路线和产品。”

  事实上,不管是纯电动技术,还是混合动力技术,都是有利于汽车行业向低碳转型的技术。从政策导向来看,我国汽车行业低碳转型的过程中,并不只是聚焦纯电动汽车一种,而纯电动技术路线也难以成为产业转型的唯一方向,插电式混合动力(包含增程式)、燃油车中的低排放节能车,都是政策支持且倡导的方向。

  去年8月,工信部等七部门联合发布的《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3―2024年)》明确提出稳定燃油汽车消费,鼓励企业以绿色低碳为导向,积极探索混合动力、低碳燃料等技术路线,促进燃油汽车市场平稳发展。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广汽集团总经理冯兴亚也建议尽快出台针对节能车的中长期专项规划和支持政策,完善税收及限购等配套措施,加大正面引导、提高节能车的社会认可;全国人大代表,奇瑞控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尹同跃也建议将E-fuel作为技术补充路线,保留并利用我国现有的庞大内燃机产业体系,转向绿色合成燃料方向。

  事实上,在新能源为主流的市场形势下,长安、吉利、奇瑞等中国自主品牌还在坚持“油电并行”,一方面持续迭代现有燃油车,如长安近日一口气推出三款新车,第三代CS75PLUS冠军版、第二代UNI-V和第三代逸动,完善产品布局的同时,提升其燃油经济性,促进燃油汽车市场平稳发展;另一方面加速混动技术的探索,如奇瑞2024年以来就在鲲鹏超能混动C-DM的赋能下推出了多款混动车型,加速新能源产品布局中的多技术路线探索。

  市场没有最好的技术路线,只有最适合的。在汽车产业低碳化发展的过程中,不管是纯电动技术,还是混合动力技术,都是有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与高质量发展。至少在现阶段,客观现状仍在呼唤多元化技术路线的布局。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编辑:付健青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其他相关 RELEVANT MATERIAL
诺瓦星云(301589)新股概览,1月30日开始网上申购

诺瓦星云(301589)新股概览,1月30日开始网上申购

小微 小微
59495
2024-01-29
证券之星消息,深市创业板新股诺瓦星云将于1月30日开始网上申购,申购代码为301589,中签号公布日为2月1日。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西安诺瓦星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聚焦于视频和显示控制核心算法研究及应用,为用户提供专业化软硬件综合解决方案。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产品包括LED显示控制系统、视频处理系统和基于云的信息发布与管理系统三大类。公司行业地位突出。报告期内,公司服务全球超过4,000家客户,主要客户包括利亚德、洲明科技、艾比森、强力巨彩、联建光电等LED行业龙头和海康威视、大华股份等安防行业龙头。报告期内,公司产品应用于2019年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2019年至2021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2021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等大型活动。公司技术优势显著。公司所处行业为技术密集型行业,涉及光学、计算机图像处理、信息处理技术、电子技术、通信技术等多个学科领域交叉融合。经过多年技术积累,公司已形成了高精度全灰阶亮色度校正技术,微小间距LED显示屏画质引擎技术,支持多图层、多屏幕管理的高同步性视频处理技术,基于符合人眼视觉特性的智能图像色彩处理技术及超分辨率重建技术,显示屏集群高精准度故障智能识别技术共五项核心技术。截至本招股说明书签署日,公司拥有境内专利695项(其中发明专利330项)、境外专利7项(其中发明专利6项)、软件著作权159项、集成电路布图设计1项。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1.56%、11.95%、15.87%和14.42%。截至2021年6月30日,公司研发人员数量为500名,研发人员占员工总数的比例为34.48%。公司持续推进技术创新。“信息视频化、视频超高清化”已成为当前全球信息产业的发展趋势,国家持续加强对于超高清视频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2020年5月,工信部和广电总局发布《超高清视频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0年版)》,该指南制定了标准体系建设计划并预计至2022年我国超高清视频产业总体规模将超过4万亿元。在此背景下,公司已成功推出一系列支持4K/8K视频处理的超高清显示控制与视频处理产品,并持续开展前沿技术研发。2021年4月,公司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利亚德光电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起草了《8K超高清大屏幕系统视音频技术要求(T/AI112-2021)》。公司主营业务为计算机软硬件及外围设备的开发、生产、销售;电子元器件、电子产品的销售;货物与技术的进出口经营(国家限制、禁止和须经审批进出口的货物和技术除外);互联网信息咨询服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其产业链上游为IC、PCB、被动元器件、连接器、机箱结构件等生产商,产业链下游为LED显示屏生产商,最终应用会展行业、广告业、媒体业、文娱业、信息发布业等LED显示屏需求端。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客户集中度方面,报告期各期,公司对前五大客户的销售收入分别为34.45%、40.53%、35.19%、35.40%。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公司聚焦于视频和显示控制核心算法研究及应用,为用户提供专业化软硬件综合解决方案,主要产品包括LED显示控制系统、视频处理系统和基于云的信息发布与管理系统三大类,所处细分行业属于“视频图像显示控制行业”。我国LED显示屏行业市场规模自2012年的241亿元增长至2018年的576亿元。受宏观经济影响,2020年国内LED显示屏市场规模较2019年的659亿元减少至532亿元。2021年,国内LED显示屏市场规模达576亿元。预计2021年至2025年市场规模持续增长至825亿元。 在视频图像显示控制行业,目前Barco、Extron等来自欧美国家的厂商具备多年的信号数据处理经验,产品布局面广,销售渠道覆盖全球。国内厂商相对于国外厂商起步较晚,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才陆续出现以实现基本功能为主的国产化产品。近年来,国内厂商基于产业链优势和人才优势,技术实力和销售规模呈现快速增长态势。目前行业主要参与者为Barco、Extron等欧美公司和发行人、卡莱特、淳中科技等国内公司。总体而言,视频图像显示控制行业的壁垒较高,国内市场能形成大规模销售的厂家较少,行业集中度较高。 根据该公司情况,我们认为其可代入参考的可比公司为:卡莱特、淳中科技、光峰科技、小鸟股份 诺瓦星云2023年三季报显示,公司主营收入21.44亿元,同比上升40.3%;归母净利润4.19亿元,同比上升87.02%;扣非净利润4.08亿元,同比上升88.64%;其中2023年第三季度,公司单季度主营收入8.14亿元,同比上升36.63%;单季度归母净利润1.83亿元,同比上升69.47%;单季度扣非净利润1.79亿元,同比上...
上海合晶(688584)新股概览,1月30日开始网上申购

上海合晶(688584)新股概览,1月30日开始网上申购

小微 小微
49530
2024-01-29
证券之星消息,沪市科创板新股上海合晶将于1月30日开始网上申购,申购代码为787584,中签号公布日为2月1日。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上海合晶硅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半导体硅外延片的研发、生产、销售,并提供其他半导体硅材料加工服务。公司致力于研发并应用行业先进工艺,为国内外客户提供高平整度、高均匀性、低缺陷度的高端半导体硅外延片。公司的核心产品为8寸及8寸以下外延片,主要用于制备功率器件和模拟芯片等,被广泛应用于汽车、通信、电力、工业、消费电子、高端装备等领域。上海合晶是中国大陆少数具备从晶体成长、硅片成型到外延生长全流程生产能力的半导体硅外延片一体化制造商。经过多年发展,根据赛迪顾问统计,公司已成为全球第六大、中国大陆领先半导体硅外延片一体化制造商。目前,公司在上海、郑州、扬州设有四座生产基地,拥有晶体成长、硅片成型到外延生长的完整生产设施,具备8寸约当外延片年产能约240万片,有效提高了中国大陆半导体材料行业的自主水平。上海合晶掌握国际先进的外延片全流程生产技术。公司生产的外延片具有高平整度、高均匀性、低缺陷度等特点,产品的外延层厚度片内均匀性、电阻率片内均匀性、表面颗粒、表面金属沾污水平等核心技术指标均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公司拥有一支经验丰富、勤勉专业的研发团队,建立了产研结合的高效研发流程,能够快速响应下游市场需求。公司先后参与制定了多个国家、地方及行业标准,承担过国家集成电路产业研究与开发专项、上海市火炬计划项目、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等多个省、部级研发项目,荣获高新技术企业、上海市企业技术中心、上海市外商投资先进技术企业等荣誉称号。上海合晶产品受到世界知名半导体芯片制造厂商的广泛认可。多年来,公司秉承“以客为本”的经营理念,为众多国内外知名半导体芯片制造厂商提供优质外延片,为台积电、力积电、威世半导体、达尔、德州仪器、意法半导体、东芝、华虹宏力、华润微、士兰微等行业领先厂商稳定批量供货服务,并多次荣获台积电、华虹宏力、达尔等客户颁发的最佳或杰出供应商荣誉,是中国大陆少数受到国际客户广泛认可的半导体硅材料制造商。公司主营业务为生产电子材料,销售自产产品,以及上述同类产品批发、进出口贸易(拍卖除外、涉及许可经营的凭许可证经营),道路普通货物运输。【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其产业链上游为抛光片、多晶硅、石墨备品、气体、石英坩埚等原材料供应端,产业链下游为汽车、工业、通讯、办公等功率器件及模拟芯片需求领域。 客户集中度方面,报告期各期,公司前五大客户(同一控制下合并计算口径)销售收入占当期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76.12%、73.45%、71.05%以及73.84%,客户集中度相对较高。 发行人主要从事半导体硅外延片的研发、生产及销售,属于“电子元件及电子专用材料制造”行业。根据WSTS统计,2021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达到了5559亿美元,增长率达到26.23%。随着5G通信应用的落地、数字智能化生活的普及、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强劲发展以及工业领域自动化的不断提高,半导体行业预计将持续增长,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6588亿美元。其中,2021年全球半导体材料的产业规模为628亿美元,同比增长13.6%。2022年后,预计全球半导体材料的产业规模将持续保持增长趋势,2025年产业规模预计将达到747亿美元。 半导体硅片行业具有技术难度高、研发周期长、资本投入大、客户认证周期长等特点,因此全球半导体硅片行业集中度较高。国际硅片厂商长期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排名前五的厂商分别为日本信越化学(Shin-Etsu)、日本胜高(Sumco)、环球晶圆(Global Wafers)、德国世创(Siltronic)、韩国SK Siltron。此外,基于下游应用市场的总体需求和我国对半导体硅片行业的政策扶持,我国半导体硅片行业总体保持稳步发展,未来还将面临国际先进企业和国内新进入者的双重竞争。 根据该公司情况,我们认为其可代入参考的可比公司为:沪硅产业、立昂微、有研硅、环球晶圆 上海合晶2023年三季报显示,公司主营收入10.73亿元,同比下降8.44%;归母净利润2.14亿元,同比下降20.87%;扣非净利润1.84亿元,同比下降29.54%;其中2023年第三季度,公司单季度主营收入3.7亿元,同比下降13.13%;单季度归母净利润8332.7万元,同比下降14.92%;单季度扣非净利润5815.05万元,同比下降39.3%;负债率26.74%,财务费用2043.59万元,毛利率38.29%。 以上内容由证券之星根据公开信息整理,由算法生成,与本站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力求但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的准确性、完整性、有...
证券监管“长牙带刺”震慑有力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保壳无门

证券监管“长牙带刺”震慑有力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保壳无门

小微 小微
53132
2024-02-01
1月30日,证监会通报了对*ST左江财务造假案阶段性调查进展情况。初步查明,公司2023年披露的财务信息严重不实,涉嫌重大财务造假。这只“A股最贵ST股”31日复牌跌停。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证券监管“长牙带刺”,尤其对涉嫌财务造假公司的立案处罚持续高压。借助近期披露的多份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行政处罚决定书、纪律处分的决定、立案调查进展通报等途径,多家公司财务造假若干细节被市场所知,一些新特征浮出水面。 一方面,若干子公司财务造假使不少案例更趋隐蔽,在连续多年的造假链条中,利润表的虚增与虚减交替出现;另一方面,造假式“保壳”现身,给资本市场新陈代谢和良性循环带来挑战。 监管震慑力则持续推升,通过“一案双查”模式和立体化追责,造假保壳者应退尽退,另一部分公司虽未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标准,但违规代价也大幅提升。 财务造假式保壳 全面注册制下A股新陈代谢进阶,个别公司为了规避退市,借助财务造假走险,以期保壳。 监管认定*ST左江2023年披露的财务信息严重不实,涉嫌重大财务造假,最终监管调查结果尚未公布。不过回溯公司此前诸多公告、可能性运作以及背后动机,某些蛛丝马迹早有暴露。 例如,2023年公司出现的5100万元网卡合同履行情况,该收入确认与否对*ST左江保壳至关重要。按照退市新规,若*ST左江去年经审计的净利润为负值且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则公司股票面临终止上市的命运。此前,*ST左江曾向交易所报备了相关采购合同,明确相关采购事项;后来却在问询函回复中称已按约定发货,但尚未确认收入。信息披露前后矛盾,一度引发市场质疑。 随着近年来A股退市指标完善优化,一方面,多元化退市渠道通畅化,A股新陈代谢加速;但另一方面,个别公司也出现通过突击减少负债以实现净资产转正、通过虚增收入以避免触碰亿元营收红线等情况,在此过程中,个别公司财务信息披露不实,从而形成造假式保壳,给A股退市制度的落实和资本市场良性循环带来挑战。 实际上,财务造假与争取或保留上市地位、成功融资或再融资之间,一直存在着诸多牵连。从近期监管公布的财务造假案例来看,不少就明里暗里指向了融资或再融资。 最典型的注册制下首个再融资欺诈发行案件思创医惠案。通过开展虚假业务等方式,思创医惠2019年和2020年都出现虚增营业收入和利润的情况。而2021年公司启动一笔超过8亿元的可转债融资。 监管处罚双路并进。一方面,紧盯思创医惠以及实际控制人等关键少数,对思创医惠及相关责任人员予以公开谴责的“声誉罚”;另一方面,认定实际控制人10年不适合担任上市公司董监高,对相关违法违规主体实施严厉的“资格罚”。由此,公司也成为注册制实施后深交所首次限制上市公司融资资格的案例,意味着相关主体违法违规成本的显著抬高。 与融资、再融资更为紧密适配的造假案例为*ST美尚。IPO招股说明书、2015年至2019年年报、2020年半年报、2016年非公开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暨关联交易报告书、2017年面向合格投资者公开发行公司债券募集说明书等信息披露文件均存在虚假记载。造假时间跨度长达九年左右,暗藏的造假手段包括了提前确认应收账款收回虚增净利润、虚记银行利息收入、不按审定金额调整项目收入和虚增子公司收入等多个方面。 实际上,从2023年全年因涉及财务造假被监管层处罚的30余家上市公司案例来看,相当比例的公司均为于IPO、再融资等阶段存在不同程度的财务造假、业绩掺水等情况。 北京某会计师事务所管理合伙人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按照逻辑推理,IPO时期财务造假指向顺利首发;上市后财务造假则有维持上市资格等考量。通过建立健全对IPO公司、上市公司的各项审核、审批、监管制度,同时加大处理处罚力度,才能扎紧牢笼、形成震慑。” 子公司财务埋雷 子公司财务爆雷成为近期一些上市主体财务造假的重要路径,这既昭示出外延并购及后续整合的诸多不确定性,也映射出财务造假主体从某种程度上出现隐蔽化趋向。 最典型的是一度跌成科创板市值最低公司的*ST慧辰,借助前些年收购的子公司信唐普华,公司财务连续多年造假。信唐普华虚增收入和利润的方式,囊括了虚构与第三方业务、签订无商业实质的销售合同、提前确认项目收入的方式虚增收入和利润等多种。公司董秘办人士曾明确,目前信唐普华已停止运营。 借道子公司财务造假的诸多案例中,通过虚假业务以虚增收入依然是主流方式。例如,思创医惠1月曾收到《行政处罚决定书》。思创医惠连续多年通过全资子公司医惠科技以开展虚假业务等方式,进行虚增营业收入和虚增利润。日前,国资股东代表进驻董事会,公司重心有望重回基本面。 前述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认为,此前有个别公司通过关联交易等方式实现非公允交易或者利润输送,近期案例表明,非关联交易的并购重组,也可能是输送...
A股破净股比例超10% 逼近2008年底部水平!

A股破净股比例超10% 逼近2008年底部水平!

小微 小微
57908
2024-02-01
近日A股市场整体表现疲弱,破净股数量也再次增加。据统计,目前A股市场破净股数量已达558只,破净股数量和破净股占比均创出年内新高。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从历史情况来看,破净股数量与行情相关性较强,股市低迷时破净股数量大幅增加,市场估值下降,同时市场也进入价值区间,逐渐向市场底部靠拢。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另外,据统计,目前的破净股群体中,主板企业占了九成以上,国资、中大市值特色较为鲜明。从行业分布来看,房地产、基础化工、银行、建筑装饰、医药生物、交通运输、非银金融、商贸零售、钢铁、环保、公用事业等行业破净股相对较多。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A股市场破净股数量创年内新高 近日A股市场整体表现较弱,破净股数量再次明显增加。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月31日收盘,A股市场破净股(注:已剔除净资产为负的股票)数量已达558只,破净股数量和破净股占比均创出年内新高,目前破净股数量占A股市场股票总数的比例已超过10%,达10.4%。 相较之下,就在2023年年底,破净股数量不足400只,破净股占比为7%左右。这意味着,随着市场的调整,2024年以来破净股数量进一步增加。 通常来说,破净股数量与行情相关性较强,股市低迷时破净股数量大幅增加,市场估值下降,同时市场也进入价值区间,逐渐向底部靠拢,而在牛市中,消灭破净股也成为重要的标志。 目前破净股数量占A股市场股票总数的比例已比较接近历史上的一些峰值。 回顾历史数据可以发现,2005年6月6日,在连续4年的调整后,市场氛围接近冰点,彼时上证指数最低触及998.23点的低位,市场破净股数量占比高达13.4%,这是A股历史上破净股占比罕见超过13%的情形。但在此后,A股市场逐渐企稳,并迎来连续两年的罕见牛市。 2008年10月28日,上证指数在经受了超过70%的调整后,达到底部,当日市场破净股数量占比约11%。 2013年6月25日,上证指数盘中低见1849.65点,这是2010年以来上证指数触及的最低点,当日破净股数量占比约6.3%。 2018年底,A股破净股数量超过400只,占比约11.9%,此后不久,A股市场亦迎来反弹。 破净股群体最新情况如何? 记者统计发现,目前558只破净股中,主板股票达511只,占比超过九成,意味着主板股票构成了破净股主体。在主板股票之外,创业板、科创板、北证股票分别为29只、13只、5只。 另据Wind统计口径,从企业属性来看,上述破净股公司群体中,中央国有企业、地方国有企业分别有78家和209家,合计287家,占到破净股公司总数的一半以上,带有国资色彩的上市企业是破净公司最多的群体。除了各类国有上市企业之外,民营上市企业中破净公司也较多,超过200家。公众企业、集体企业、中外合资企业、外资企业等其他企业属性的上市企业破净股公司数量相对较少。 按照市值规模来看,目前的破净股群体中,市值超过千亿元的股票达33只,占到A股市场千亿级市值股票总数的约三成,意味在“大象级”公司中,存在不少破净的公司。另外,破净股群体中,市值超过百亿元的股票达到208只。总体来看,破净股中,市值规模中等偏大的公司数量占比不低。 此外,从目前558只破净股所属行业来看,若按申万一级行业进行分类,房地产行业最多,达60只,其次为基础化工行业,为46只。银行业破净股数量有42只,居于第三的位置。建筑装饰、医药生物、交通运输、非银金融、商贸零售、钢铁、环保、公用事业等行业破净股数量也居于前列,均超过20只。 食品饮料、社会服务、通信、家用电器、农林牧渔等行业破净股数量较少,均不足5只。 当前的破净公司普遍经营稳定,营收和利润规模较大,“块头”显得较大,公司规模普遍拖累了其市场估值。上述558家破净公司中,有196家公司2023年前三季度营收规模超过百亿元,其中43家公司营收规模超过千亿元。 从总资产角度来看,上述558家破净公司中,总资产达百亿级的公司接近400家,占比高达七成,其中资产达千亿级的公司也超过百家。 不少破净公司业绩成长性并不弱。统计数据显示,在上述破净股公司中,有122家公司在2021年度、2022年度以及2023年前三季度营收连续同比实现正增长,其中19家公司期间营收同比增速连续超过10%。另外,目前破净的公司中,有77家公司在2021年度、2022年度以及2023年前三季度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连续同比实现正增长。...
深圳市地方金融管理局更名上线,新班子亮相!

深圳市地方金融管理局更名上线,新班子亮相!

小微 小微
65041
2024-02-03
(原标题:深圳市地方金融管理局更名上线,新班子亮相!)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随着各地机构改革加速推进,深圳地方金融管理机构改革也有了新进展。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月2日,证券时报记者留意到,原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官网上,机构名称已经改为“深圳市地方金融管理局”,且与中共深圳市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中共深圳市委金融工作委员会同列。与此同时,还公布了深圳市地方金融管理局最新的班子成员。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根据深圳市地方金融管理局官网信息,时卫干任深圳市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市委金融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书记、市地方金融管理局局长。此外,在该局领导班子成员中,黄宇、朱江任深圳市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深圳市地方金融管理局副局长,王兆超任深圳市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深圳市委金融工作委员会副书记。 从新局长时卫干的履历来看,他生于1975年8月,籍贯江西婺源,是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政治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他在中国农业银行工作时间超过十年,曾任农业银行办公室秘书二处处长、农业银行宁夏分行党委委员等职。 2016年,时卫干从银行转向政府工作,任深圳市盐田区委常委,区政府常务副区长、党组副书记。2019年12月,他转任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分管金融服务处、监管三处等,曾负责P2P风险处理和非法集资、金融科技等相关工作。根据公开报道,时卫干在担任深圳金融局副局长期间,曾多次对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发声解读,并曾主持相关培训会。 2023年3月《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明确,建立以中央金融管理部门地方派出机构为主的地方金融监管体制,统筹优化中央金融管理部门地方派出机构设置和力量配备,地方政府设立的金融监管机构专司监管职责,不再加挂金融工作局、金融办公室等牌子。按照要求,各地或保留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与属于党设机构的地方金融两委一起构成地方金融监管体制。 因此,今年以来,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转为地方金融管理局成为新一轮地方机构改革的重点工作之一,各地也正加速推进。就在两天前,广东省地方金融管理局官网完成了更新,由原来的“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变为“地方金融管理局”,与中共广东省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中共广东省金融工作委员会同列。...
市场震荡机构调研热度走高 半导体明星公司最受关注

市场震荡机构调研热度走高 半导体明星公司最受关注

小微 小微
51871
2024-02-03
(原标题:市场震荡机构调研热度走高 半导体明星公司最受关注)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证券时报记者 李曼宁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周(1月29日至2月2日),A股核心指数全线受挫,沪指累跌6.19%,最终收于2700点上方。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盘面上,行业板块集体收绿,其中,综合、社会服务(申万一级行业)指数跌幅居前,银行、家用电器和煤炭行业相对抗跌。 尽管市场表现低迷,但前半周A股业绩预告密集披露,引发机构迅速跟进,故调研热度走高。截至2月2日18时,周内已有超过240家A股公司披露机构调研记录,环比前周显著上升。 受市场动能不足影响,本周获调研股中,仅有赛特新材、粤高速A、显盈科技、神农集团、江苏银行等不到10只个股全周股价收红。 具体看机构调研路径。行业分布上,Choice数据显示,电子行业重回调研热度最高行业,有33家板块内公司收获调研,计算机和医药生物行业紧随其后。进一步看,半导体为电子行业中最吸睛的子板块,获调研公司家数达16家。 值得一提的是,部分相对冷门的板块本周受关注度明显提升,典型如银行业。调研数据显示,平安银行、宁波银行、江苏银行、上海银行、苏州银行、齐鲁银行、青农商行等多家银行接待机构。 二级市场上,本周银行股指数全周下跌0.59%,在全部申万31个行业中跌幅最小。 热门个股方面,澜起科技、星环科技、天奈科技、唐人神、视源股份、安杰思等9家公司调研热度居前,均获超百家机构扎堆“叩门”。 其中,半导体公司澜起科技最受机构青睐。该公司为数据处理及互连芯片设计龙头企业,也是A股机构热门调研标的。2023年,澜起科技全年累计接待机构1908家次,是半导体行业中接待机构总量最多的公司。 在近期披露业绩预告后,机构投资者继续关注澜起科技。1月29日、1月30日,澜起科技合计接待了超过250家机构。该公司本周股价下跌约10%,收报44.80元/股,当前市值约510亿元。 业绩预告显示,受全球服务器及计算机行业需求下滑导致的客户去库存影响,澜起科技预计,2023年度实现营业收入22.7亿元至22.9亿元,同比减少37.6%至38.2%;归母净利润为4.4亿元至4.9亿元,同比减少62.3%至66.1%。不过,分季度来看,澜起科技第四季度环比改善幅度加大。 调研中,澜起科技介绍,2023年第四季度,随着DDR5(JEDEC标准定义的第5代双倍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标准)内存接口芯片及内存模组配套芯片出货量进一步提升,公司主要经营指标环比持续改善。2023年第四季度公司预计实现营业收入7.45亿元~7.65亿元,环比增长24.7%~28.0%;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2.06亿元~2.56亿元,环比增长35.8%~68.7%。 此外,机构投资者持续关注澜起科技的成长驱动因素、相关产品的上量情况等。...
热门标签